時尚生活家

“退役時尚編輯之於時裝週,微妙的關係就像前男友,又愛又恨”


Daisy Hsiao

2017-3-3

時裝週編輯採訪辛酸史

嗯,又是時裝週!

這大概是這麼多年來,我最清閒的時裝週,不需要遠赴冷得要死的米蘭跟巴黎,也不需要在不同的秀場間疲於奔命,更不需要一人身兼數職,時尚編輯、娛樂記者、街拍攝影師、現場直播員通通自己上,離開媒體工作的我,如今只需坐在電腦前點點滑鼠,就可以看遍各大品牌的秀場動態、掌握2017秋冬最新趨勢。

退役時尚編輯之於時裝週,微妙的關係就像前男友,又愛又恨。

最甜蜜、最美好的時光是剛入行的頭幾年,記得第一次參加巴黎時裝週是2003年,當年的我第一次在時尚雜誌工作、第一次去巴黎、第一次帶隊出國採訪,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飛機降落戴高樂機場時,我甚至在心底驚呼了起來:哇,巴黎耶!那次時裝週具體發生了什麼,其實記不清楚了,只記得我人生的第一場時裝秀是Dior,我坐在好遠、好高的位置看著華麗無比的衣服出現在伸展台,每一套都讓我目不轉睛,最後,在雜誌上看過的John Galliano如巨星般登場謝幕,秀場響起歡聲雷動的掌聲,有些人甚至激動地站起來鼓掌,那一刻,我深刻感受「時尚可以讓世界更美好」這句話一點也不假。

那些年,看秀是一件很簡單、很純粹的事,編輯們白天看秀、晚上參加派對或聚在一起晚餐,每天早早休息,好迎接隔天的行程。當然,趕秀的過程很辛苦,行程滿的時候一天得趕六、七場,連喘口氣、喝杯咖啡的時間也沒有,更別說吃頓悠哉的午餐,於是大家總是早餐吃得特別多,再隨手抓幾片小餅乾或巧克力放進包包,便開始緊湊的一天,萬一碰上秀場離得遠,秀一結束立馬衝出會場趕地鐵、找小黃、穿著高跟鞋在大馬路狂奔…等全是家常便飯,趕秀的過程總是很累、很狼狽,但只要一走進秀場、感染到那股「有什麼即將發生」的氛圍,快廢掉的雙腿和用盡的體力就像是得到了救贖,如果再能欣賞到一場精采絕倫的秀,精神就能抖擻起來。那些年,辦秀的與來看秀的都格外專注,設計師致力端出好設計、好演出;編輯則用心看衣服、認真記筆記、使勁拍手向設計師致意,那份只專注在「設計」上的純粹,是現在的秀場已不復見的美好,回想起那些年,讓我感動得在秀場大哭的秀不勝枚舉,Victor&Rolf、Louis Vuitton、Dior、Vivienne Westwood…,都讓辛苦有了最值得的回憶。

後來的幾年,產業和媒體都起了些變化,精彩得令人讚嘆的設計變少了,媒體卻瘋狂了,名人效應、部落客崛起、名模現象、街拍潮流…讓秀場變得紊亂而複雜,編輯得把注意力從設計轉向哪些明星來了秀場、當紅部落客秀了什麼行頭、名模場外拿什麼包…,街拍攝影師和編輯把這些本來該是配角的人團團圍住,成功讓她們成了報章雜誌上的主角,而原本該是主角的衣服,卻成了配角,參加時裝週變得一點也不好玩,時尚盛會成了混亂的戰場,而戰場上的每個人都在不對的位置進行廝殺,品牌靠名人搏露出、編輯靠花邊報導吸引讀者,沒有人在意設計了!

這場廝殺這兩年越演越烈,臉書、IG、網路媒體、各式數位平台紛紛加入戰場,於是編輯更苦了,開秀前在場外物色型人及部落客街拍每日穿搭、進場後得手腳很快地拍些場邊花絮,並且瘋狂找名人拍照、錄影片,看到大牌影星進場還得不顧一切衝進包圍住他的工作人員或保鑣,最好能拍一張她微笑打招呼的美麗身影,最後,在等待秀開始的幾分鐘空檔,把所有的照片及影片編輯好上傳自家網站、臉書和IG。

結束了嗎?可以準備看秀了嗎?不,還沒。

我們還得準備臉書直播,因為讀者喜歡臨場感,透過直播就好像她們自己在現場看秀般,於是秀開演後,許多編輯左手拿手機直播服裝秀、右手拿相機拍照片,忙得很,尤其最後model魚貫而出的氣勢畫面以及設計師謝幕的樣子絕對要捕捉到,這時幾乎全場的編輯都站了起來,不是為了向設計師致意,而是為了影片和照片的構圖要好看。所以,再也沒有人為了一場厲害的秀或者精彩的設計拍手了,因為編輯手裡正拿著手機、相機,並且忙著上傳即時新聞和影像。

當然,我們也都沒有看到「真正的」衣服,因為我們都在看螢幕!

「哇,可以去歐洲看秀耶,好好喔!」身邊的朋友經常羨慕地這麼說,其實這是許多時尚編輯最不愛聽到的一句話,可以置身時尚的中心、親眼看到最新的設計、和尊敬並且喜愛的設計師說上一句話、心無旁鶩地做好「看秀」這件事,確實很好,但產業的快速轉變及數位時代的影響,卻模糊了時裝週的本質,就好像明明隨著職務的title越來越高,可以拿到的秀場座位越來越前面,秀卻是越看越不清楚了。真的好好嗎?一點也不。

 

◎Photo Via:Daisy Hsiao, 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