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櫥窗映著模糊而確切的倒影,看上去與美好未來長得好像,好像再往前一步、伸出手就能擁有,女孩很聰穎,知道那只是海市蜃樓,但還是忍不住想像。儘管她梳著全世界都爭相仿效的優雅髮型、穿著一襲令眾人魂牽夢縈的黑色洋裝,也只能咬口索然無味的麵包,留下永世難忘的背影,然後瀟灑離開。
這頓在 Tiffany & Co. 前吃的簡便早餐,餘韻暈開被寫為一本小說,被拍為一部電影,而且還很經典。即使愛上窮作家這件事,確實稱得上是她人生中最大的插曲,可還不足以讓這位由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所飾演、名為 Holly 的女孩變成典範。在電影上映的六零年代,女權意識正準備大鳴大放,女性不再只是乖巧可人的金絲雀,也可以是獨立且擁有自我主張的貓頭鷹,不需要依附在哪個男性身旁,自己一個人也能活出風采。Holly 站在時代的渾沌之中,一方面夢想著能有個富豪託付終生,一方面又不想被任何框架禁錮,她不認為有個名字能真正代表自己,也不想幫家裡的貓取名,生活太苦了,所有認識的人知道的事,都像是飄浮在空氣裡頭的各種氣味,不曉得什麼時候會來,也不曉得什麼時候會散去,那就這樣吧,索性什麼都不要。
二戰砲火止息,時裝產業卻沒因此安寧 學生時代有讀歷史都知道,二次大戰對世界格局與全球經濟有多大的影響:美日勢力崛起、全球化推動、和平發展成為潮流等,都是由二戰帶來的劃時代變革,那麼時裝呢?這回,K.就要來帶大家了解戰爭對時尚的影響,並重點式的回顧二戰後至五〇年代期間,女性時尚和整個時裝產業有哪些重大變革。
從電影看人生-傳奇女星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是位傳奇女星,這是與世無爭的事實。看過她年輕時的照片,如此美貌確實令人無法忘懷。赫本在我出生前便與世長辭,在我開始有記憶後,她就以「經典」或「傳奇」的角色出現在人們與各報章網路媒體的評論之中。耳濡目染之下,從未在電視機裡見過她的我,卻也明白奧黛麗赫本在電影和時尚圈的歷史
在一切的不確定裡,只有 Tiffany & Co. 能帶給她安定的能量,只有當她穿上 Givenchy 洋裝問著「How do I look?」時的答案是千真萬確。
現代人對「業配」這兩個字似乎有點感冒,但我實在想不出有哪個部落客或網美,業配得比《第凡內早餐》更徹底、更成功。大家會記得 Tiffany & Co. 竟然免費在贈品戒指上為客人刻字,也會記得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穿著 Givenchy 洋裝風姿綽約的模樣,這些時尚到讓人心癢至今的情節,讓電影中 Holly 如同瓊瑤女主角的多舛人生,顯得沒什麼好值得提起的。
從落跑新娘到 TIFFANY 傳奇設計師~Elsa Peretti 和她給的人生啟示 年輕的女孩讚嘆著地窖裡滿牆的人骨裝飾,昏黃光線為骷髏憑添詭譎陰影,但她著魔似的經常來到這座位於羅馬的嘉布遣會聖母無玷教堂(Capuchin Crypt)地窖,她望著 4 千多具從地面堆疊至頂部而成的僧侶骷髏,彷彿看的是米開朗基羅
紀梵希 GIVENCHY 的三個女人:傳奇女星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超模Bettina Graziani、外婆 Marguerite Dieterle Badin A post shared by GIVENCHY (@givenchyofficial) on
電影裡的 Holly 既天真又離經叛道,她晚出早歸,陪伴一個個貪婪好色的男人度過夜晚。一套凝聚所有色彩力量的黑色洋裝晝伏夜出,和她一樣毫無惻隱之心的,將魅惑與優雅狠狠衝突到同一處。她隨手穿上寬大白襯衫應門,顛覆了傳統女性的「時尚」的想像,從解放服飾象徵著女性身體的自主權,更出乎意料成為日後的性感符號,誰說女生就該走得直挺挺的倒茶斟酒下廚?慵懶凌亂著炸了廚房,不也挺摩登的嗎?像裡頭男主角說的,反正沒有哪條法律禁止破壞自己的公寓。
但那並不代表 Holly 對「愛」沒有一丁點嚮往,別傻了,那麼時尚的人心裡必定有滿滿的愛,可人生那麼難,她不准自己去夢去想去愛,只能用時尚來掩蓋不安,只能倚在窗邊撥弄琴弦,用清麗混雜無奈的嗓音攸攸唱著:
Moon river, wider than a mile
I'm crossing you in style some day
Oh, dream maker, you heart breaker
Wherever you're goin', I'm goin' your way
此時她套著的牛仔褲,透露出天真且反叛的跡象。牛仔褲本屬於那些粗野而狂放的男人,這是一場從服裝延燒至女權的革命,穿上男性的時尚,大抵隱隱代表著那時代對獨立與自主的覺醒,裡頭蘊含著「自己的未來自己負責」的深遠意味。
那抹穿著黑色洋裝,駐足在 Tiffany & Co. 前的背影,之所以如此經典如此不朽,是因為在那深不見底的黑色中,藏著滿滿的變革與慾望。因為那抹背影,是時尚與歷史、與藝術、與文化,與整個世代,最扣人心弦的交會點。
◎Photo Via: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