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俄羅斯跟烏克蘭之間的戰爭,不是到了今年年初大舉出兵才開始的,從2014年開始兩國的邊境不斷爆發衝突與低強度戰爭,到今年局勢才上升到全面出兵的緊急事態。
本月月初俄羅斯總統普丁,更是將攻佔烏克蘭的決心表現得相當明顯,正式簽署並宣布烏克蘭東部的「頓內茨克」與「盧甘斯克」,以及南部「札波羅熱」與「赫爾松」等四州併入俄羅斯國土,消息一出舉世嘩然。
俄烏戰爭期間,時尚產業也動盪不斷!VOGUE 烏克蘭時尚總監:「我們不會被抹滅(WE WILL NOT BE ERASED)」 西方國家熱鬧展開時裝週之際,俄羅斯總統普丁卻向烏克蘭首都基輔發射導彈,全面入侵烏克蘭。至今俄烏戰火加劇,雙方也正結束談判。國際情勢緊張,也嚴重影響時尚產業。烏克蘭當地設計師被無情攻擊、國
俄烏戰爭 Balenciaga、LOUIS VUITTON、Burberry、H&M...聲援捐款烏克蘭!Vogue 烏克蘭版呼籲時尚集團抵制俄羅斯:「時尚擁有最強大的聲音。」 俄烏戰爭和談未果,衝突持續延燒。西方經濟制裁使得俄羅斯盧布貶至新低,但俄羅斯總統普丁日前下令提高戰備等級—包含核武。時尚界卻是兩
由於兩者之間的國土與人民數量都相距甚遠,烏克蘭人民秉持著「國在家在」的氣魄,硬是跟世界國土面積最大、人口總數排第九的俄羅斯打到如今,這仰賴於不分男女「全民皆兵」的精神。
女性上戰場只能當後勤?烏克蘭女兵於前線作戰
說到女性上戰場,很多人都會想到醫護或是後勤的職位,但烏克蘭鼓勵女性上前線,甚至連第一夫人奧萊娜(Olena Zelenska)都公開表示,敬佩女性在戰爭中不同位置上展現的強大。
去年年底烏克蘭政府因情勢緊張,修改法規讓18到60歲之間、符合行業專家資格的女性都要登記兵役,這份名單不代表一定會被徵召服兵役,但在極端戰況下會強制動員。誠然女性士兵的人數無法與男性士兵相比,但軍中至少有5萬名女性,佔據15%以上的比例,對於前線跟後勤的補強都是相當大的助力,甚至有上千名女性擁有指揮官的頭銜。
烏克蘭採用女性士兵並不是新聞,早在雙方衝突不斷的2014年開始,烏克蘭就已經開始改革軍隊,直到2017年正式開放女性進入武裝部隊,參與62種不同的戰鬥任務。正所謂巾幗不讓鬚眉,在俄羅斯吞併克里米亞半島的戰役中,前線作戰的烏克蘭女兵有257名因功授勳,甚至有9名是戰死後被追授。
相比於烏克蘭軍方與政府鼓勵女性從軍,俄羅斯那頭則是完全不同的風氣。
俄羅斯軍方從未公開宣布過,俄烏戰爭中有多少位女性從軍,只有在2021年底時,從《莫斯科日報》的數據中得知,俄羅斯軍隊中約有4萬名女兵。以俄羅斯的總人口數來說,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男性數量珍稀被當寶?俄羅斯的仇女、厭女現象
俄羅斯向來被戲稱為「戰鬥民族」,但真的是這樣嗎?
俄羅斯是有女性站在金字塔尖端的,像是央行總裁納比烏琳娜(Elvira Nabiullina)就是,但整個俄羅斯仍在父權社會裡,女性地位比想像中要低很多,因為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女性整整多出1千萬以上的人數,使得社會風氣更加優於男性,甚至也有「仇女」、「厭女」的現象。
回顧2018年在俄羅斯舉辦的世界盃,全世界球迷湧進莫斯科觀賽,部分女性因跟外國球迷約會,竟慘遭男性網友「出征」,認為她們是在破壞國家的基因庫,甚至有國會議員也發表類似言論,直稱混血在俄羅斯易受歧視,這件事也讓當地女性主義者們氣憤不已。
CNN 戰地主播安德森古柏 Anderson Cooper 親臨烏俄戰爭從鏡頭傳達戰亂真實,「我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記者。」 「我先是一個人,然後才是一個記者。」記得曾經在網路上讀過安德森·古柏 Anderson Cooper 說的這段話,讓當時在紐約從傳播學院畢業的我微微起了雞皮疙瘩。回想教科書裡一再翻印的
俄烏戰爭再升級?思想家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 平庸的惡窺見戰火背後的獨立思考能力|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戴安娜‧佛裡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語,還是他們所穿的衣裳,往
仔細想,這是不是跟台灣女性跟外國人交往,被鄉民酸「ㄈㄈ尺」(CCR: Cross Cultural Romance)一樣呢?
大家應該很難想像,俄羅斯女性居然有明文的「職業禁令」,從1974年開始到2020年,至少有456項職業禁止雇用女性,包含但不限於:運輸交通、生產製造、建築行業...等,直到2021年才將這項限制降至79種職業。
之所以有這項禁令的原因,是怕女性大量從事勞動,因此失去或耗損生育能力。這也不難理解偌大的俄羅斯,為何不像其他地區一樣追求性別平等,也許是因為有這樣的風氣帶頭,將女性的子宮視為「國家的基因庫」。
戰爭中沒有平民是贏家,烏克蘭女性的家國困境
在俄烏戰爭剛開打時,台灣論壇因「收留烏克蘭美女」的「地獄笑話」登上外國新聞遭到抨擊,更讓人擔心起烏克蘭女性在戰爭底下的困境。
女性中有驍勇善戰的士兵,也有被砲火逼迫離開家園、或是慘遭殺害的平民。在烽火連天的戰場,難以在原始殘忍的環境中談論人權,古今中外女性在戰爭中受到的性暴力多不勝數,勝軍更將女性做為「資源」炫耀。
戰爭中默認女性是基因庫,一旦被敵軍俘虜佔據甚至懷孕,就變成「種族被清洗」的恥辱。很少人去顧及在軍人、士兵的性暴力之下,被侵害、凌虐的倖存女性,留下巨大的身心創傷,將來回歸社會後是否會被排擠。
烏克蘭女性在逃亡的過程中,危險的程度也不亞於留在戰區。沒有作戰能力即成為社會弱勢,想獲得幫助相當困難,可能會被迫以肉體換取資源,也可能繼續遭遇暴力或侵害。
網路上向來不乏「如何娶到烏克蘭美女」、「收留烏克蘭美女」的調侃,將他國女性因戰爭弱勢不得不另謀生路的困境,視為自己佔他國女性便宜的好途徑。
我們身處的時代並非太平盛世,你一句、我一句的「嘴上說說」,無疑在別人的傷口上撒鹽巴。戰爭中沒有平民是贏家,敲敲鍵盤以為無傷大雅的人們,也許可以多一分同理心,替本就殘忍的世界減少一分戾氣。引用作家方方的一句話:「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Photo Via:達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