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韓國流行音樂 K-POP,SM 娛樂(SM엔터테인먼트;SM Entertainment)一直是發展視覺概念和敘事型偶像團體的領頭羊。對 SM 來說,他們所打造的不單單是個偶像團體,是建構著一個可以不斷擴張、延伸和沉浸的 K-POP 宇宙世界觀。從出道概念、角色設定到 MV 劇情和舞台演出,每一個細節都是屬於 SM 的世界觀碎片,能讓粉絲們去拼湊、去解讀,不再作為被動觀看的角色,而是整個宇宙的參與者之一。這一切背後的核心概念,就是 SM 在2020年所提出的 SMCU(SM Culture Universe);這個共享宇宙會將每個 SM 旗下的偶像團體連結在一起,每個團體和成員都會是一個充滿魅力的角色,同時各自擁有屬於自己的故事線去呈現音樂和舞台,團體之間的交集亦可能進而發展出另一條故事線,有如偶像界的漫威宇宙!如此豐富龐大的世界觀敘事方式,成為 SM 娛樂的招牌,他們讓 K-POP 不只是流行音樂,而是一種可以跟著一起玩、一起想像的文化體驗。
⭡SM 旗下女團 Red Velvet
aespa 回歸 MV 驚見 AI 偶像 Naevis 現身、虛擬男團 PLAVE 聲勢大旺!當 AI 走進偶像市場,顛覆性的產業變革正在發生 「人工智慧(AI)」對現代人來說並不是太新穎的概念,是指電腦、程式系統或機器,透過極大量的數據分析進行推論、演算,模擬出接近人類的思考邏輯、執行策略。近幾年 AI 生成技
永遠的韓流帝王! Super Junior 攜手迎接20週年,從實驗團到長壽團體,他們如何用友情與堅持再次續寫奇蹟? 能與一群毫無血緣關係、原本可能毫無交集的人,相伴度過人生大半時光,會是什麼樣的感覺?韓國男團 Super Junior 今年迎來出道的第 20 個年頭,若加上練習生時期,這群人已攜手近30年。即便
從 KWANGYA 出發:aespa 帶你進入 SM 的虛擬世界
2020年,SM 娛樂推出了由 Karina、Winter、Ningning 和 Giselle 組成的四人女子團體 aespa。她們的出道不單純是音樂作品的發表,更是宣告 SMCU 宇宙的起點。官方的概念設定從一開端便相當大膽和新穎,讓人眼睛為之一亮。我們眼前所看到的 aespa 人數是四名成員,但在官方設定中,aespa 是由四位真實成員和各自的虛擬分身 æ 所組成的八人團體。這些 æ 並非單純的虛擬動畫,而是存在於另一個次元 FLAT 中,且故事核心發生在一個名為 KWANGYA(曠野)的虛擬空間中 —— 一個不受時空限制、充滿意識與數據能量的領域,也是整個 SMCU 宇宙的關鍵場景。至於,在這裡潛伏的最大反派:Black Mamba,牠是一種會造成 æ 與本尊之間連結失效(SYNK OUT)的病毒型存在。當然提到 aespa,也會聯想到 SM 所創造的 AI 虛擬角色 Naevis,她是世界的導航者,負責維護虛實之間的連結。從《Black Mamba》、《Next Level》到《Savage》,aespa 的每一張作品都在音樂之外,推進一個龐大的虛擬敘事線。每一次回歸都讓粉絲不只是單純聽歌,更像是在追一部偶像宇宙劇。
⭡aespa 每一張作品皆是在推進 SM 曠野宇宙的發展
偶像敘事的開端:H.O.T
世界觀的設定,讓 aespa 延續 SM 娛樂一貫以來強調的視覺風格和概念定位的偶像策略,並且進一步將偶像角色推向虛實融合的全新敘事境界。事實上,這樣的敘事法早有脈絡可循。1990年代中期起,SM 娛樂打造了旗下第一支成功的偶像團體—— H.O.T,正式開啟了偶像角色概念化的實驗。與當時普遍純唱歌的歌手團體有所不同的是,H.O.T 的「叛逆少年+社會議題」風格,反映對當代社會現象與青少年處境的回應,在當時的偶像市場中掀起巨大的話題。H.O.T 雖然沒有完整的世界觀設定,但或許也是從這裡開始,SM 意識到——偶像不只是唱跳,也可以有角色感和概念化設定——他們的成功使 SM 更加重視偶像的視覺形象與概念敘事,成為往後企劃偶像團體角色模式的雛形。
⭡韓團鼻祖 H.O.T 是 SM 成功打造的第一支偶像團體
從叛逆少年到東方神起:SM 敘事美學的關鍵轉折
接續 H.O.T 所奠定的視覺形象概念操作基礎,SM 娛樂在2003年底推出了男子團體東方神起 (TVXQ)。「東方神起」團名為「東方之神興起」的意思,從命名便帶有濃厚的神話色彩。和 H.O.T 所代表的青年叛逆風格有所不同,東方神起的造型美學更偏向神秘與浪漫,融合了東方神話、西方宗教的史詩意象。在其早期的音樂作品中,可以從舞台或 MV 設計中看見羽翼、神殿、光影空間等元素,讓東方神起除了是唱跳團體的身分,更像是擁有敘事意義的角色原型;也是從這裡開始,SM 正式從過去單純強調「視覺設計」,正式邁向「角色敘事」操作的重要轉捩點。
⭡東方神起神秘又浪漫的風格,奠定「角色敘事」的表現方式
風格多變與模組化策略
之後登場的男子偶像團體 Super Junior 和女子偶像團體少女時代,這兩組團體雖不像前後世代具有強烈的角色設定,但透過多樣化的回歸風格和小分隊策略,進一步強化偶像形象的彈性風格轉換與市場包裝手法;在粉絲眼中,Super Junior 不但帥氣也能搞笑,少女時代則是甜美和成熟都能駕馭。此外,如 f(x) 以前衛和實驗風格為特色的女團,和 Red Velvet 以「Red」與「Velvet」活力和成熟的兩種對立概念,皆使 SM 更加熟練於偶像模組化和風格差異化的操作,為後續世界觀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創作基礎。
⭡在少女時代活躍時期,SM 開始推出小分隊策略,強化市場包裝手法
⭡Super Junior 成員幽默性格的展現,讓偶像團體原先的唯美形象開始轉變
EXO:世界觀宇宙的正式起點
2012年 SM 娛樂推出了以「超能力」為核心設定的男子團體 EXO,這也是 SM 首度在團體內部嘗試建立一套完整且可擴展的世界觀架構。EXO 的世界觀設定來自名為 EXO Planet 的虛構星球,成員各自代表不同的自然元素和特殊能力,例如時間操控、瞬間移動、冰凍等,並在表演舞台和 MV 中以視覺化形式呈現。透過連貫的概念設計與故事線索,EXO 成功營造出偶像角色化與故事化的整體形象。粉絲可以透過解讀 MV、推理劇情參與其中,開創了偶像與粉絲「共創宇宙」的互動模式,也奠定 SM 世界觀操作的嶄新方向。
⭡EXO 以「人人皆有超能力」的設定出道,開啟 SM 世界觀的新方向
I'm on the next level!NewJeans〈Ditto〉、BTS〈Life Goes On〉⋯K-POP 歌曲席捲全球的幕後選歌系統「A&R」是何方神聖? K-POP 指的是「韓國流行音樂」,包括了舞曲、現代節奏藍調、流行電音、嘻哈音樂······等曲風;特色是朗朗上口與易記的旋律,搭配精心編排
打造偶像盛世的韓國4大娛樂公司:SM、YG、JYP、HYBE,讓 K-POP 文化風靡全球的推手! K-POP!是指「韓國流行音樂」,其中包括舞曲、現代節奏藍調、流行電音、嘻哈音樂等,特色是朗朗上口與易記的旋律,搭配精心設計的舞蹈與高超的視覺設計呈現,成為深受各年齡層喜愛的大眾文化「藝術」,在全世界流行音樂中具有
NCT:無限擴張和子團宇宙
EXO 的成功建立了 SM 娛樂在角色化和世界觀敘事的基礎,緊接著他們更進一步拓展偶像架構的規模,在2016年推出「無限擴張」的男子團體 NCT(Neo Culture Technology)。NCT 最大的特色在於其開放性與靈活性,以及採取成員人數無上限的組合制度,打破了傳統偶像團體成員數量和活動範圍的限制。NCT 旗下有多個小分隊,包括以首爾為據點的 NCT127,主打青春校園概念的 NCT DREAM,針對中國市場發展的 WayV,和依據回歸主題靈活編成的 NCT U。每個小分隊各自擁有獨立的音樂風格和視覺定位,以不同形式進行活動,但同時又共享 NCT 的品牌和世界觀,展現可延展、交錯的多重宇宙。
⭡無限擴散的 NCT 與其說是個團體,更像是一個「品牌」,圖為 NCT Dream
⭡NCT 成員會因各主題分類同時於多支子團體活動,圖為 NCT 127
世界觀整合的完整體:aespa 的誕生
從 H.O.T 所展現的非主流青年意識、東方神起的神話故事概念,到 EXO 的超能力設定與 NCT 的多宇宙模式,SM 娛樂一路走來不斷拓展偶像的意義和呈現手法,讓偶像團體不只是打造音樂的表演者,更是和粉絲們一同建立一個能沉浸於其中的敘事空間。這一切,最終在 aespa 身上整合成型,將這些發展脈絡推向了全新的階段。透過虛實角色和 KWANGYA 的世界觀設定,將偶像的敘事以數位化、想像力升級的方式推向新的層次。
⭡KWANGYA 的世界觀設定讓偶像踏上新的敘事層次
SM 娛樂如何定義韓流未來?
SM 娛樂早已不只是傳統上的音樂公司,他們憑藉音樂、影像、角色和故事建構了一個宇宙,將科技和娛樂形式融合,打造出由世界觀所驅動的偶像時代,為 KPOP 開啟一條充滿想像力、跨領域,甚至元宇宙級別的全新發展方向。SMCU 作為 SM 世界觀的總框架,將各個團體的設定、故事線彼此串聯,架設出一個可以無限擴張的虛擬敘事生態。也正是因為他們始終走在概念設計、敘事結構和文化創新的最前緣,持續創造潮流趨勢,SM 娛樂才能在歷經數個世代的偶像更迭後依然屹立不搖,並持續引領全球音樂市場對韓流的想像與期待。
⭡SM 曾推出的偶像團體 f(x) -〈4 walls〉
關於本文作者:Jyun
從小在南台灣長大、念書,現是一名仍在摸索未來方向的研究生。熱愛旅行,在陌生異國的街道上尋找不同的故事;喜歡文化探索,從不同的語言和習俗中感受世界的溫度。閒暇時喜歡聽 K-pop,舞台背後的努力,總能帶來更多的力量和前行的勇氣。願旅途漫長,熱愛始終相隨。
◎Photo Via:達志影像
◎Video Via:YOUTUBE(@SMTO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