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不是什麼片、什麼歌被詛咒,而是世界上確實存在一種「看完不枉此生」的電影。”


黃大旺

2020-12-13

「人生不留遺憾」的片單

在上一篇文章〈單身一人必看電影片單〉裡,提到了《史楚錫流浪記》這部德國公路片。這部片到後來形成一個搖滾圈的都市傳說,也就是後龐克樂團「歡樂分隊」(Joy Division)的主唱 Ian Curtis 在電視上看完這部片,就在家裡自殺了,而他們樂團本來預定隔天出發去美國巡迴。剩下的三個團員重新組成了 1980 年代英國新音樂最重要的樂團之一「新秩序」(New Order),並且以單曲〈Blue Monday〉紀念他。

荷索後來在自己執導的電影裡,用到當年雞跳舞用的配樂,但表現出來的又是另一種荒謬。這樣的都市傳說告訴我們的訊息,當然不是什麼片、什麼歌被詛咒,聽完就會死於非命之類,而是這個世界上確實存在一種「看完不枉此生」的電影。

↑形成搖滾圈都市傳說的《史楚錫流浪記》。

本專欄從一開始就一直主張,電影是創作者與觀眾一對一、最直接的溝通方式,但當觀眾覺得銀幕上的場面尷尬無聊,開始拿出手機出來玩,就會造成其他觀眾的困擾,即使放映廳內觀眾寥寥無幾也一樣。電影與戲劇不同之處,尤其在於鏡頭可以運動,可以拉近拉遠。從距離只有幾公分的眼睛特寫,到一望無際的峽谷,都是電影才能帶來的奇觀。縱使彩色電視一度讓電影產業衰退,一些導演或演員還是靠著好電影在影史留下難以抹滅的記憶。

好萊塢在產出《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大國民》(Citizen Kane,1941)、《怒火之花》(Grapes of Wrath,1940)、《北非諜影》(Casablanca,1942)與《風雲人物》(It’s a Wonderful Life,1946)等經典電影之後,成本較小的製作才有初見天日的機會。在經典、票房熱門片,以及更多因為票房與評價都不好,而被遺忘的電影透過電視播出或家用媒體重新發行之後,即使年代久遠,觀眾一樣會明白這些作品為什麼能流傳下來。

↑《亂世佳人》(左);《大國民》(右)。

↑《北非諜影》(左);《風雲人物》(右)。

 

 

|好萊塢經典電影時尚|那個時代啊,一個女神就能撐起一部戲

|好萊塢經典電影時尚|那個時代啊,一個女神就能撐起一部戲 第一次在書店裡翻閱李維菁的《老派約會之必要》時,就感覺到這女孩也是個老電影迷吧,因為她寫著: 「帶我出門,用老派的方式約我,在我拒絕你兩次之後,第三次我會點頭。不要MSN敲我,不要臉書留言,禁止用What's App臨時問我等下是否有空。你要打電話給

單身一人必看電影片單

單身一人必看電影片單 老祖先說過,人貴在慎獨。儒家思想特重君子不欺暗室,即使喜歡的對象陪你進房間看滿屋子黑膠也是一樣,手腳放乾淨,才是所謂「克己復禮為仁」。兩千多年來,任憑西風東漸、物換星移、江山易主、墻樓毀壞,口號還是口號,好聽話還是好聽話,理論還是理論,「是什麼讓人類活著?人類應該以野蠻的行徑活著」。但是一個

《刺激》(The Sting,1972)

1960 年代經典名片《虎豹小霸王》(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1969)的導演喬治羅伊希爾與兩大小生勞勃瑞福與保羅紐曼,在環球製片廠的出資下,演出一部鬥智不鬥力的賭桌復仇片。在《虎》片裡原本長在瑞福臉上的八字鬍,這次長在紐曼臉上,而紐曼的招牌鬍子形象,也從本片之後才確立起來,並造成社會跟風,只是大部分台灣男人就算長得出鬍子也不茂密,不要說史恩康納萊、查克羅禮士(Chuck Norris)的茂密胸毛,或是西部片好人壞人的落腮鬍,連留這樣的小鬍子都怕被警察約談。當年萬民膜拜的孫文,就留著這樣的鬍子。

本片的另一注目點,就是飾演 FBI 探員的達納艾卡(Dana Elcar,電視影集《百戰天龍》MacGyver 的上司「老皮」Pete)在片中與主角鬥法的場面。這類片的主軸不在華麗的洗牌、切牌,或是用什麼小技巧才能騙到錢,而是在看角色的每一個動作,戴帽子、穿外套,點菸賭桌兩端每個人物的表情與反應,所以導演可以透過構圖、鏡位與剪接一直刺激觀眾的情緒,以期待最後的豬羊變色。

就是因為這樣的豬羊變色,台灣片商才把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1994)擅自翻為《刺激 1995》。即使是 IMDB 網友票選 250 大經典之首,在台灣不論幾度重映,都還叫做刺激 1995,每次有人講出這六個字,同時浮現的,除了男主角在暴雨中喜極而泣的大俯角鏡頭,也出現了台灣片商自我陶醉的表情。

↑《刺激 1995》男主角在暴雨中喜極而泣的經典畫面。

《唐人街》(Chinatown,1974)

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從洛茲國立電影學校畢業後,在演戲之餘也以第一部執導長片《水中刀》(Nóż w wodzie / Knife in the Water,1962)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卻被波蘭當局百般刁難;為了創作自由,他輾轉從英國跑到美國,持續拍片並成為主要影展與票房的寵兒。當他以《失嬰記》(Rosemary’s Baby,1968)達到人生最高峰之後,1969 年當他與業界人士應酬的時候,在比佛利山別墅顧家,懷有身孕的嬌妻莎朗泰特(Sharon Tate)被侵入的邪教信眾亂刀捅死,波蘭斯基也經歷二戰以來的又一大衝擊。他忍痛拍完一部莎劇與一部法德義合資喜劇片後,在派拉蒙的資本下完成本片,後來才發生令他不得不溜出美國的性侵少女醜聞。在英國拍了獻給亡妻的《黛絲姑娘》(Tess,1979),以及幾部片之後重回波蘭拍攝的《戰地琴人》(The Pianist,2002)讓他又得到幾座獎,也重新站上人生高峰,但是當近年 MeToo 運動成為話題,他只要有作品入圍電影獎,都要被女性團體臭罵一番。

↑波蘭斯基獻給亡妻 Sharon Tate 的《黛絲姑娘》。

↑摘下 2002 年坎城金棕櫚的《戰地琴人》。

故事主要講述由傑克尼克遜飾演的私家偵探傑克,受委託調查一件命案,結果導致破滅的結局。他與由費唐娜薇飾演的關鍵人物莫瑞夫人糾纏,在電影語法與音樂上處處可見向經典黑色電影致敬的細節,整部作品就像是一件精緻的藝術品。負責作曲的傑瑞高史密斯(Jerry Goldsmith)以爵士小號、鋼琴與弦樂作為全片配樂的主要元素,偶爾再加一點預置鋼琴(prepared piano)的音效營造氣氛,也被譽為黑色電影配樂的傑作。本片最後過去同事們對主角的一句台詞「傑克不要管了,這裡是中國城。」也讓本片的結尾成為波蘭斯基在美國十餘年來最經典的場面。

《教父/教父續集》(The Godfather,1972 / 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

法蘭西斯柯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拍出這兩部片,已經等於是二十世紀的電影大全,電影藝術的教科書。

許多影評、賞析、雜感文都已經寫過的稱讚,在此不再贅述。本旺站在「《教父》只拍了兩集,第三集只是交代家族二世主麥可家破人亡下場」之立場,但對於第三部由導演重新剪接而成的《教父:終章 麥可柯里奧尼之死》(Mario Puzo’s The Godfather Coda:The Death of Corleone)不免還是充滿期待。扮演老教父義子的勞勃杜瓦(Robert Duvall)缺席,以及導演千金蘇菲亞的糞演技,被大多數觀眾指責為使整部片不如前兩部劇力萬鈞的主因。

《中央車站》(Central do Brazil,1998)

東北半球的台灣人對西南半球巴西的印象:嘉年華與小野麗莎,在本片中是找不到的。足球?在本片中稍微出現幾個鏡頭。

本片敘述一個退休的小學女老師,在里約熱內盧的中央車站幫過路的文盲寫信。結果才離開的客人一走出車站就被死於車禍,留下年幼的兒子與手上的陀螺。阿姨一心只想著把這小鬼打發走,走著走著卻變成南美大地的魔幻之旅。導演華特薩勒斯(Walter Salles Jr.)把一個簡單的故事拍得有聲有色,已經拍過六十多部巴西片的攝影師華特卡瓦尤(Walter Carvalho)功不可沒。

在法國、美國日舞影展與日本 NHK 的出資下,本片以好萊塢水準的鏡頭運動豪邁地進出車站月台、車廂人群、馬路上、荒山野嶺、內陸小鎮、迎神賽會終至小男孩的家。鏡頭所到之處,不論是實景還是搭景,都寫實到堪稱無懈可擊,絲毫不見一些亟欲進軍國際影壇的第三世界電影,因為技術層級不足忸怩作態卻左支右絀,以及為場面而場面的尷尬感。薩勒斯本身有賽車經驗,所以擅長把鏡頭放在車上,或是拍車輛的各種角度,他的劇情長片如帶來觀賞上的充實感,就是因為這種正在移動的感覺。

補遺:

《真愛伴我行》(Malena,2000,導演:朱賽彼多納托雷 Giuseppe Totnatore)

女神莫妮卡貝露琪(Monica Bellucci)絕代風華盡收眼底(以下省略七百字)。

《巧克力冒險工廠》(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2005,導演:提姆波頓)

看完會一直覺得在威利旺卡的公司當作業員,是最幸福的工作,即使一輩子沒有升遷也值得。

《歡迎光臨奇幻城堡》(The Florida Project,2017,導演:尚恩貝克 Sean Baker)

一群跟蠢蛋父母流落到迪士尼樂園外圍的死小鬼,如何在蛋糕色童話城堡的殘酷現實底下自保的故事。讓兒童演員展現自己本來樣子的導演,才是真本事。

 

◎Photo Via : IMDb, Pinterest

◎Video Via : YOUTUB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