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3位改變世界的女性舞蹈家!她們的舞蹈沒有特定裝束、甚至披頭散髮,那是一股面對自我的力量。”


SSSHIN 有型觀點

2024-10-15

3位女性現代舞革命家:瑪莎葛蘭姆、碧娜鮑許...用身體革新現代藝術價值觀!

開始撰寫這篇以「女性舞蹈革命家」為題的文章時,我突然想起近二十年前,曾拜訪過 Martha Graham 位於紐約的舞蹈學校。回憶走進那棟曼哈頓上東城近河邊的紅磚樓,半層沒入地下室的挑高空間像極了小型圖書館,陳列著大量的現代舞文獻。

高聳的牆壁懸掛一張舞蹈家的巨幅黑白劇照,照片中的舞姿糅合女性的複雜面,柔美與力量並存。即使不是現場出演,也給足了當時的我某種程度的震撼,深刻地感受到女性舞蹈家的魅力。於是,想以此續寫心中幾位用舞蹈改變世界的女性舞蹈家們,以及她們的故事。

改變世界文學地景的三位20世紀作家:狄更斯、葉慈、卡夫卡

改變世界文學地景的三位20世紀作家:狄更斯、葉慈、卡夫卡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狄更斯《雙城記》的這個開篇,不僅在他所處的19世紀適用,更貼切地說出每個世代人們的心聲,也像伍迪艾倫的電影《午夜巴黎》所討論的母題一樣:每個人都不滿意自己生存的時代,拚了命想回到所謂的「黃金年代」,然而其實最好的

極地超馬運動員陳彥博的極與限:數次與生死擦肩而過的勇氣|Wazaiii 專訪|

極地超馬運動員陳彥博的極與限:數次與生死擦肩而過的勇氣|Wazaiii 專訪| 舉世矚目的巴黎奧運在七月登場,Wazaiii 的企劃主題相應而生,亟欲探討從競技場上到競技場外,關於「超越的勇氣」。 人生擁有一道道要攻克的難題,地表上有一座座要翻越的山峰、一片片要橫跨的極地,運動員在競技場上超越對手、競技場外

美國現代舞的傳奇繆思:瑪莎‧葛蘭姆 Martha Graham(1894—1991)

Martha Graham 應是最廣為人知的美國現代舞蹈家。在世的96年裡,從習舞到創立自己的舞團、再從師承前人到發展出強調收放的「葛蘭姆式舞蹈技法」。晚年居幕後成為知名的編舞家,作品數量驚人地高達180部,一生所獲的功名及爭議不斷。

↑Martha Graham

↑《悲痛》(Lamentation,1930),身軀與束縛的舞衣交纏不清,裸誠地展示心理狀態。

最具話題的作品像是:《悲痛》、《迷宮行》。前者穿進束縛的舞衣,採坐姿的身軀與布料交纏不清,展示最直觀的心理狀態;後者則是在象徵子宮的舞台上和野獸奮戰,隱含對性生畏的看法。根據瑪莎‧葛蘭姆舞蹈學校的官方網站,「Graham Technique 的重點在於腹部的力量,收放之間盡情延展」,Martha Graham 嘗試用舞蹈傳達難以言彙的觀點,將肢體視為情與慾的載體,毫不保留地在舞台上大膽呈現。1999年,《時代雜誌》賦予她「Dancer of the Century」的稱號,與畫家畢卡索、音樂家史特拉汶斯基並列為「影響20世紀的三大藝術巨匠」。

《迷宮行》(Errand into the Maze,1947),在象徵子宮的舞台上和野獸奮戰,用舞蹈傳達對性生畏的看法

 

二十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舞蹈家:碧娜‧鮑許 Pina Bausch(1940—2009)

如果說 Martha Graham 藉由舞蹈革新現代藝術的價值觀;那麼 Pina Bausch 則是將現代舞結合劇場,創造了前所未有的表演形式。出生德國、成名於紐約的碧娜‧鮑許,透過自身在不同國家的生活背景,積累對音樂、演說、默劇等興趣,以寫實的生活樣態為題,編排成獨樹一格的「舞蹈劇場」。

「烏帕塔舞蹈劇場」(Tanztheater Wuppertal Pina Bausch),Pina Bausch 是這個舞蹈劇場的藝術總監及編舞者

↑《春之祭》(Frühlingsopfer ,1975)紅衣女子為獻祭而用盡氣力狂舞,濃厚的劇場形式與情緒展演,詩意的悲劇遂成為 Pina Bausch 代表作

從 Pina Bausch 的舞蹈裡,很容易感受到「平等」。舞者沒有專屬的體型膚色,無論高矮胖瘦,只要誠懇地面對觀眾,似乎人人都有成為舞者的可能。也正因此,欣賞她所編排的原創作品不需太多門檻,直覺地就沉浸其中。最具代表的有《春之祭》、《七宗罪》皆從知名的文學名著汲取靈感,而她的舞蹈也啟發了阿莫多瓦等大導演,溫德斯更於 2011 年推出名為《Pina》的紀錄片。

↑《Pina》為德國名導溫德斯所拍攝,於2011年推出關於 Pina Bausch 的紀錄片

3部以奧運事件改編經典電影:《老娘叫譚雅》、《飛躍奇蹟》、《冰上奇蹟》,從對夢想的執著到運動員的堅持,為後代選手帶來無限啟發

3部以奧運事件改編經典電影:《老娘叫譚雅》、《飛躍奇蹟》、《冰上奇蹟》,從對夢想的執著到運動員的堅持,為後代選手帶來無限啟發 2024巴黎奧運在本月登場,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運動賽事,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運動員都將齊聚一堂,共同競爭只屬於勝者的最高榮譽,而由於是高手雲集的體育盛會,歷屆奧運都會出現一些為人稱道,更可能

奧運金牌容易嗎?! 3部體育傳記電影:《賽道狂人》、《魔球》、《蠻牛》了解運動員不為人知的煎熬內心!

奧運金牌容易嗎?! 3部體育傳記電影:《賽道狂人》、《魔球》、《蠻牛》了解運動員不為人知的煎熬內心! 運動類電影一直是許多影迷情有獨鍾的電影類別,引人入勝的劇情安排、扣人心弦的角色成長、血脈賁張的賽事描繪、醍醐灌頂的台詞設計,以上特點總能讓人一再沉浸其中。其中,又以真人真事改編的體育傳記電影特別受到喜愛,因為在真

現代舞之母:依莎朵拉‧鄧肯 Isadora Duncan(1877—1927)

不同於上述兩位女性舞蹈家所處的時代背景,Isadora Duncan 成長在19世紀末的舊金山,自小接觸舞蹈,貧窮的家境並未限制她投向舞蹈懷抱;反而是借助「即興動作」,解放肢體的限制,將身心從貧瘠的現實中救贖。

捨棄原有以技術掛帥的芭蕾舞傳統,沒有特定裝束、披頭散髮,依莎朵拉‧鄧肯的「自由」不僅展現在其作品,個人行事作風還特別鮮明且不拘小節,刺激許多歐洲詩人、畫家等藝術工作者的創作,成為後世口中的現代舞之母。為那個時代帶來不小震撼。

據悉 Isadora Duncan 是世界上首位在舞台上赤腳表演的舞蹈家

書寫至此,我再次回想開頭提到探訪 Martha Graham 舞蹈學校後的震撼。即便不是現代舞專業粉的我,也能從一幅黑白照片裡感受到聆聽身體的力量,那是一股面對自我的力量。從這些女性舞蹈家身上,看見的不只是她們的改革與創新,而是面對、甚至超越自我的勇氣,同時為現代舞下了定義。

Isadora Duncan 曾言:「舞蹈是極其原始的藝術,能喚醒其他藝術的藝術」

 

 

 

◎Photo Via:達志影像, Unsplash, Pexels, INSTAGRAM(@dance_isadora_duncan)

◎Video Via:YOUTUBE(@marthagrahamdancecompany, @StaatsballettBerlinOfficial, @Applause_Entertainment5023, @smezley, @sylviagold1)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