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速的2024
在去年邁入40歲大關的我,人生首次遭逢「burn out」,且來得突然又迅猛。那是年底一場不順利的演出,我在舞台上對於聲音的處理過於急躁,以至於整體表現混亂。當然,外人或許不容易察覺到,但以自己的標準而言,卻是完全無法接受的不及格表現。在這場演出後好一陣子,甚至延續至今年,我發現自己對於事物,失去了過往的熱情。
↑ 「失速」的生活使達人重新檢視自身所面臨的問題
當「淚水之潭」蓄滿一公升:每滴眼淚將化作音符,重新點亮被時光遺忘的情感片段與珍貴記憶|Wazaiii 淚水之潭| 如果淚水能蓄滿一公升,那麼「淚水之潭」是否能承載我們內心深藏的願望?Wazaiii 在 12 月收集來自四方的眼淚,無論是歡笑、還是傷痛,都是生命的細膩片段。當淚水之潭盈滿,每滴眼淚、每個音符,都將化
超想去「無聊城市」走一遭?選對城市放慢腳步,學著放空旅行,不合拍的就大膽捨棄吧! 最近看了一篇挪威首都奧斯陸 Oslo 的城市宣傳廣告《Is it even a city?》,裡面敘事者一直在抱怨,「這城市太小了,30分鐘就走得完」、「城市中心有人在游泳」……仔細聽聽,全部都是假抱怨真炫耀,營造出 Oslo 悠閒
2024年,如果要我說出一種最顯著的感受,那便是「失速」。第一次感覺自己「追不上」、無法掌握趨勢,進而影響自己無心、也無力去多說些什麼。曾在新興社群上發表關於偶像韓團文化挪用的問題,似乎未能獲得共鳴,參與討論者寥、奚落者眾,多為缺乏見樹的支持或反對之音。在某種程度上,我感到這世代的媒體平台似乎更離散、更原子化,而自己必須再次適應並找尋因應之道。
↑ 社會更迭逐漸失速至無法掌控,如何調整成一大課題。
資訊過載的社會似乎對一切都缺乏深入的興趣,在短影音平台上,音樂的流行趨勢轉移速度驚人,熱度若能維持兩週時間已屬難得,無論是 NewJeans 或 ROSÉ,隨後若未銜接後續操作,大致會失去討論度。這是究極當年 Andy Warhol「每個人都能成名15分鐘」的理論實踐,甚至更有甚者;根據短影音平台、串流平台、各種新媒體及濃縮的遊戲規則:成名15秒鐘。相應於這種「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巨大關注,若未能適度的自我認識與調整,更容易產生身心狀態失衡的問題。
↑ NewJeans 的竄紅可略窺近年成名及其消逝速度週期漸短,若未能適度的調整,更容易產生身心狀態失衡的問題。
二、找回節奏感
不管是中年危機、還是社群媒體影響下的身心失調,總之,是輪到我了。
↑ 如何在社群媒體的迷失中找回節奏感是當代一大難題。
意識到自己狀態異常,在休息三週後,我試著重新建立自己的步調與舒適圈。2023年底,初定居臺南的我有幸經由朋友的介紹認識在地注重音樂的兩間店家:當時甫開幕不久的 Oh Room 與 JHouse,前者希望創造如起居室一般舒適的質感聆聽環境,是放眼臺灣都難得出現的「Listening Bar」型空間;後者則透過店主本人爵士鼓手的身份,聯合起各地爵士樂手與樂迷,以「爵士酒吧」融合日式「爵士喫茶」的方向,週末定期爵士樂演出,偶有跨域的小型音樂、講座活動。
↑ Oh Room
↑ JHouse
我開始經常性地拜訪兩家店,特別是週間人相對少的時間。自移居臺南後也算是找到一些日常規律,加上老朋友定期的聚會,慢慢地調整腳步,慢慢地將閱讀書籍、聆聽音樂和運動的習慣拉回來。更重要的,也或許是2024年與過往差異最大的部份,就是於社群平台發表長篇論述的比例大大地減少。如前文所述,社群媒體的趨勢讓交流的品質也一併地降低了,過往偶有意見相左者願意以長篇回應討論,以至「筆戰」,而今無論對於內容持正或反的立場,回應的品質普遍不若以往。
↑ 筆者發現2024年社群媒體的趨勢造成討論及互動大幅降低,而也因此降低了交流品質。
也許正是在這手機通訊、即時通訊發達的時代中,相對於社群媒體的公開性、虛擬性,私人的、實體的、親身接觸的聚會和交流更顯珍貴。出門走走,獲得一些只屬於個人的親身體驗;或與少數志趣相投的朋友深入討論,提高互動與分享的品質。這些,都比「打破同溫層」、「脫離舒適圈」更為重要。
↑ 平時可以出門走走,獲取屬於個人的親身體驗;或與朋友深入討論,提高互動與分享的品質。
2024年音樂界由酷娃恰莉 Charli XCX 制霸!4點聽懂現象級專輯《brat》hyperpop 潮流與她的世代 一、回顧 Brat summer 2024 年最具話題的藝人是誰?Taylor Swift、Dua Lipa 與 Adriana Grande……等人或許各有亮點,但我想許多人也會同意,C
從稻盛和夫的《心,人生皆為自心映照》,探知夢想成真的密碼|Wazaiii 總編的話| 創業難;創業若成了,要穩定維運向前又是另一大難題!被日本譽為「經營之聖」的稻盛和夫,不但一路胼手胝足打造「京瓷」在國際產業界的地位;隨後,還將破產的日航以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一路帶出陰霾並創下獲利的歷史新高紀錄,他的成功絕非偶然
三、穩定仍是種流動的狀態
當我說提高互動的品質,更甚於突破同溫層、脫離舒適圈,並不是希望人們永遠安於現狀。相反地,當代也只有那些重視小眾利基市場的品牌,反而能夠突圍「出圈」。
這幾年被統稱為「 Y2K 」潮流的風格,在音樂表現上包括 Hyperpop、Jersey Club、UK Garage、Drum&Bass、Hardcore Techno……都是在地下醞釀數年的舞曲潮流。最好的例子如:25年來首次以 Jungle/Drum&Bass 藝人提名英國水星獎(Mercury Prize)的 Nia Archives。而我同樣也難以忘記在2022年底,是電子音樂 DJ 友人力推韓團 NewJeans 給我,以及後來這幾個小女孩的音樂幾乎出現在舉目可見的所有地下音樂場景中。
↑ Nia Archives〈Unfinished Business〉
同樣來自地下場景而在近年大有斬獲,《Brat》大概是今年最具爆發力的一張專輯。產生效應自今年二月的 Boiler Room 前導派對直播活動延續至年底發行混音輯《Brat and it’s completely different but also still brat》,Charli XCX 無疑從地下流行音樂歌姬蛻變為天后。出道十年,自獨立唱片製作探索出自己的聲音,並汲取主流廠牌宣傳資源,結合兩者長處,影響力拓展至藝文、潮流等各領域,甚至政治範疇如英國和美國大選。
↑ Charli xcx〈Guess featuring billie eilish〉
此外,2024年包括 Jamie xx、Floating Points、Caribou、Four Tet、Martyn 以及(Charlie XCX 的製作人)A.G. Cook……等當代電子音樂製作人都發表了新專輯,相較過往也都更加地舞池取向。其中如 Jamie xx 便直言自己的新專輯《In Waves》之所以更加接近舞廳,乃因為在經歷疫情期間與人分隔的狀態後,於解封後見證人們對於重聚、回歸派對的渴望。
↑ Jamie xx〈Falling Together〉
自去年底開始,我嘗試播放許多過往未曾深入的音樂風格,包括電子碎拍的 Breakbeat/UK Hardcore、Power Ballad、80年代 Heavy Metel、Acid House……今年自己辦了一場爵士與碎拍主題的小活動「Deep: In My Soul」;也延續了一直以來堅持的年度 Disco/House 活動「SUBTROPICAL WAVE」。並且從年中至八月底開始,陸陸續續接到各地朋友們的演出邀約,如開源祭、秋 OUT 音樂節、浪人祭、打狗祭……等。和老友們見面、交流的機會增加,更進一步地緩解焦慮、穩定身心。
↑ 和朋友們穩定交流可以緩解焦慮、穩定身心。
今年有幸於 Jamie xx 訪台演出撰寫前導文案,也因此驚喜地發現他從衝浪的過程中發現了生活的原則:在等待自己的浪到來之前,讓他人去(let others go)的「放手」原則。這正是一種接近禪思的狀態,也是他在長時間的工作或者 DJ 演出時能感受到的狀態:某種「忘懷主體,融入世界」的體驗,把自己交給海洋,或把自己交給舞動的群眾。
↑ 「忘懷主體,融入世界」,盡情地去體驗,將自己完全沈浸在當下的環境及情緒裡。
意外地,我能夠體會。
這不但再次提醒了我,DJ 是一個盡可能縮減自己「ego」、不斷放手、透過跟隨他人以引領他人的工作;也給了我新的體悟:所有穩定的事物都是在動態之中取得的平衡。特別是,在這個資訊超載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地調整自己,就如「在」一波波的浪潮「之間」,你必須謹記所愛、保持(生活的)步調,你必須保持耐心和敏銳,等待屬於你的那一道浪。
↑ 在這個資訊超載的時代,我們必須不斷地調整自己,保持生活的步調、耐心和敏銳,等待屬於你的那一道浪。
在之間,一切都是過程。
這是我40歲的失速;也是40歲的禮物。謹獻予長期支持的 Wazaiii 讀者。
◎Photo Via:Pexels, Instagram ( @hanchen112, @jhouse.sja, @ohroom_official )
◎Video Via:Youtube ( @jamiexx_, @officialcharlixcx, @archives_nia, @KBSKp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