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無法接受現實生活裡自己真實的模樣,就像那英的歌曲〈夢一場〉”


郡俏哲理

2017-12-15

你的臉書是FACEBOOK,還是FAKEBOOK呢?

有一期子中國《GQ》的封面很有趣,將四位長相不同的男模,故意過度修圖成了四個長相都一樣的人,並以「FAKEBOOK」作為該期雜誌主題,探討現代社會的每個人在社群和現實似乎都長得不太一樣,所謂的FACEBOOK其實根本是「FAKEBOOK」。

 

A post shared by GQCHINA (@gqchina) on


我必須要說,修圖不是件壞事,只要這事能讓你變得自信,那實在沒什麼大不了。但這事若已影響你分辨虛擬與現實的邊界,讓你被人「找不到」,那這件「代誌」可能就已開始變得有點大條。

 

A post shared by GQCHINA (@gqchina) on


我對修圖的懵懂認知,是從兒時參加喜宴開始的。每次我總會納悶禮金桌上沙龍照裡的新郎新娘,為何和正坐在主桌上的新郎新娘長得不太一樣?

沙龍照裡的新人笑得甜蜜,眼睛碩大水亮、雙頰豐潤、鼻子高挺、下巴細長,但當我看見本人時,卻又不是那麼回事。記得當時年紀小,於是我只好告訴自己,是我還沒長大,不懂事,多唱幾首<只要我長大>應該就會沒事了。

隨著年紀漸長,世界也變得越來越複雜,科技助長了人們自戀的本性,每個人「照騙」的本事都好比一線明星,費工的人會進入電腦Photoshop仔細斟酌,懶惰的人則以手機「一鍵美顏」便已完工。

因為社群,人們的生活變得透明,卻也因此草木皆兵,因為大家開始長得越來越像,你開始困惑,不知道照片中的這個人,究竟「真實的成分」有多少?

↑除了一線明星外,打造出一張「照騙」也早已是一般民眾必備的絕活。(你看得出來其實這是蠟像嗎?)

最早對這個現象進行反思的,便是不修圖不刊出,什麼都要求精細完美、皺紋少一點、腿再細一些的時尚圈。

時尚圈本就是個讓人們「做夢」的產業,因為有夢最美,人們才會努力存著銀子,讓自己買一個希望相隨。不過當夢醒了,發現現實生活裡的人,並不像時尚雜誌上的人那般完美,並在社會上衍伸出厭食、憂鬱等各種問題後,「反修片」的聲浪才漸漸被人所注意,這其中包括了演藝明星、設計師、攝影師,和時尚編輯等。

↑一支手機在手,便希望無窮。強大的修圖軟體,讓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的施展變臉術。

站在時尚第一線的已逝義版《VOGUE》總編Franca Sozzani便曾對此現象反思:「每個人都經過塑形、修圖,這樣一來,就變得很大眾,靈魂都不見了。我們在後製修圖時,會把眼睛修大一點、微調嘴巴的形狀、還要雙頰澎潤,我們做到這麼極端也是有錯。那些秀場坐第一排的人其實活在不同世界,這種對美的定義來自時尚編輯、造型師,以及攝影師。」

除此之外,英國著名女演員Helen Mirren在簽下化妝品代言合約前,便曾明確向廠商表示她的照片「絕不能被修圖」,因為她想告訴所有女性:「希望她們能以更自然的方式,接受自己最原始的樣子。」


↑Helen Mirren拍攝L'Oréal Paris廣告,呈現自己最自然的樣貌。

就連時尚老佛爺Karl Lagerfeld也曾說過:「那些被過份修圖的模特兒,根本不像生活上會遇到的面孔,整體而言,會破壞外界對時尚的整體觀感。」

會搞成這樣,或許都得從現代人「追求完美」這件事談起,物競天擇的時代,只要你不夠好,就容易被淘汰。人們相信擁有姣好的外型,便能贏在職場、情場的起跑線上,無往不利。


此外,當修圖變成一種「盲從」時,這代表著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長相優缺,只想要變得和時尚雜誌裡的人一樣完美,卻忘了那些通通只是用金錢堆砌出來的「夢」。

夢會醒,現實則是殘忍的,你在虛擬的社群世界裡得到萬千喝采,卻無法接受現實生活裡自己真實的模樣,就像那英的歌曲〈夢一場〉歌詞所述:「我們改變了態度而接納了對方,我們委屈了自己成全誰的夢想。」

到頭來,我們還是要面對最真實的自己,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因為沒有人是所謂的完美的。而你的臉書是FACEBOOK,還是FAKEBOOK呢?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