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我上次在 Wazaiii 發表「 十年回顧 」又過了三年……2020,在疫情與感情風暴雙雙來襲的背景下,我下定決心離開生活大半輩子的臺北搬到高雄。那時的我大概只想擺脫陰霾,找到可以餬口過日子的工作。因此我曾經去面試了包括咖啡店、公部門活動單位,以及唯一錄取我( 結果沒去報到 )的濾水器業務工作。
這十年……(我是如何變這德性) 「感謝所有我所經歷的,謝天謝地。」(這是我碩論的謝辭啦!) 該從何說起? 2009年,那年我剛考上研究所。雖然已經26歲,但上榜的喜悅仍讓自己感覺前途無量,彷彿人生勝利組。而在這之前的幾年,我還是個跟著舞團南征北討的街舞小子。現在,倒沾上些知青味道了?(精確地說,當時身
TikTok 抖音 hashtag 成必追流行指標,2022虎年紅什麼?90年代 Y2K 復古魅力延燒、70年代復古列車催下去、Cottagecore 「村姑風」成大勢! 好奇問身邊的朋友有玩 TikTok 抖音?有的人說偶爾看看,又有人天天不忘上傳影片,但不管你玩是不玩,卻絕對不能否認它對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如去
儘管是想放掉一切再來過,但卻又因緣際會接下了時裝品牌伸展臺選曲混音的工作,後也連續參與好幾年另一國際品牌的貴賓專屬年度活動。而臺南的四四拍唱片行、民生電氣也陸陸續續邀請我參與他們所製作、執行的活動,後來也認識了臺南 TCRC Livehouse、高雄百樂門酒館與高雄電子音樂團隊「 三進 」等朋友……漸漸地,好像又回到音樂場景之中。
↑ 陳涵平時也常接 DJ 放歌工作
↑ 陳涵參加 2020 年台北時裝週
這場世紀瘟疫改變了大部分人們的習慣,加速了原本便因為數位化而衰退的實體銷售與活動。各類演出在疫情嚴峻的前幾年,紛紛轉為線上,因此我們會看到諸如:NPR 的 Tiny Desk ( Home );Boiler Room 的 Streaming From Isolation 系列;Mixmag 的 The Lab : Home Sessions;Defective Records 的 Defected Virtual Festival;Resident Advisor 的藝人居家隔離小丿步;88 rising 頻道的線上音樂祭 ASIA RISING FOREVER……等。虛擬世界取代了實體「 在面前 」的多重感官資訊,然而疫情之下,即使「 面對面 」亦尚須保持「 社交距離 」、減少「 接觸 」。我們正在走向一個更「 冷 」的世代。
↑ NPR 的 Tiny Desk ( Home )
也許不只是更冷、更缺乏接觸,而是在接受過量刺激後,更易對於事物「 冷感 」與漠然。如哲學家韓炳哲( Byung-Chul Han )在他的《 透明社會 》或《 愛欲之死 》中所強調的,在資訊解析度過高的「 透明社會 」中,其肯定性的「 超級能見度 」扼殺了對於他者的幻想。或者像是布希亞( Jean Baudrillard )早就預見「 社會的終結 」,簡單理解,也就是:所有關於社會的模型與推論都扼殺了社會本身( 帶有各種的可能 )。
↑哲學家韓炳哲( Byung-Chul Han )的《 愛欲之死 》
無論如何,海量資訊席捲而來是當代生活的一部分。人們從對於畫作的深刻沉思,到對於畫面的過目即忘,從「 每個人可以成名 15 分鐘 」的普普藝術宣言到「 每個人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 15 秒鐘 」的迷因短片,媒體的邏輯也早已進入布希亞所謂「 擬仿( simulation )的第四個階段 」:碎形的圖像無盡增生轉移,並與所有現實脫節。在迷因創作的擴散中,其實我們都已習慣這個狀態,只需要想像那些被無盡轉貼的、查無來源的 TikTok 短片或 Instagram 限時動態,又或者人們對於它的模仿、複製而生的二創、三創短片。
這兩年在臺灣,迷因歌曲中最為成功的當屬饒舌歌手潮州土狗的〈 反毒大使 〉,活生生臺灣迷因合輯。Drill 曲風搭配刻意土砲的臺灣 8+9 式語言,充滿諷刺意味。
↑ 潮州土狗的〈 反毒大使 〉
幾十萬 Followers 熱門 IG 帳號的焦慮?戰勝社群比較心理,開始專注線下生活吧!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直到密不可分,像是理所當然一般。理性來說,誰不知道人們在社群網路上展現的都只是美好,甚至是偽裝的一面,但在使用社群媒體時卻還是不自覺的塑造了一個假想的完美形象、該追求的生
10個經典夢幻流行樂代表推薦!Cocteau Twins、王菲、The Weeknd...從 Dream Pop 聽見夢境的聲音! 一、夢 斯洛維尼亞哲學家紀杰克(Slavoj Žižek)曾說:「現實(reality)是給那些無法承受夢境的人。」夢屬於人們的潛意識,雖不具體,卻往往讓人感覺比現實更貼近事物
15 秒鐘的成名瞬間,能否轉換為長期保障?日前 Vox 針對 TikTok 上受到大量轉傳的音樂人進行研究報導,發現在他們 125 位藝人的樣本中有 33 位是在自己的音樂受大眾注目之後而開始自己的演出生涯,甚至有 13 位得以登上音樂祭舞台。這也許是令人振奮的消息,畢竟,或許也代表我們還沒完全陷入虛擬世界無盡循環,也許即使是迷因、即使是 TikTok 二創短片,也有不同程度與現實的聯繫。
↑ TikTok 的歌曲特別洗腦
整體而言,近年的臺灣流行音樂市場在文化部補助的加持下,逐漸發展出與過往不同的面貌。大約在疫情之前的2016-17,我們便已經留意到臺灣的國際音樂人才在全球深耕的成果,專攻不同領域的產業工作者數次領軍國際交流,並將中國、日本、韓國、泰國、印尼……等地藝人引介與臺灣音樂人交流。在其中,以落日飛車為首的「 夕陽音樂產業有限公司 」旗下藝人,或者以器樂演奏著稱的數學搖滾樂團大象體操,正是音樂圈中不倚靠主流唱片公司資源而打入歐美市場的經典範例。
↑ 2022 年大象體操參加 Fuji Rock Festival
截至目前為止,大象體操已經參與過中國北京與上海的草莓音樂節;美國紐約 SummerStage、德州 SXSW 音樂節、饒舌歌手 Tyler the Creator 舉辦的 Camp Flog Gnaw Carnival 音樂節;英國 ArcTanGent 音樂節;日本的 Ringo 音樂節,Fuji Rock……等,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
落日飛車真的是話題團體……日前翻唱〈 First Love 〉再次轟動全台「 只有今天限定 」的冰冰姊直播……( 樂團介紹可見筆者過去所做專訪)
↑白雪嬅的直播
最後,展望未來,隨著各國逐漸解封,在過去三年由於內需市場增加而累積起聲量的音樂祭與音樂場景也將首次迎來新的機會與挑戰:在國外卡司增加的同時,也需要面臨國際旅遊景氣回升與鄰近如日本、韓國、泰國……等地音樂活動的挑戰。臺灣音樂與文化是否有足夠的底氣突破國內市場,也將是我們檢視疫情期間投注於數位發展成效的指標。
↑隨著內需市場增加,累積起聲量的音樂祭與音樂場景迎來新的機會與挑戰
◎Photo Via: Pexels, , INSTAGRAM( @hanchen112, @fembooks1994)
◎Video Via:YOUTUBE(@nprmusic, @husky_66666, @Vox, @TeLLchildish), FACEBOOK (白冰冰(白雪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