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Hip Hop 是所有個體的環境,是其共有的文化,而饒舌,則是個體的表現、作品。”


陳涵

2019-6-11

從買加音響團文化到 Lo-Fi Hip Hop,嘻哈 Hip Hop 不只有饒舌

Represent the Hip Hop, But Not The Rap

在2018年初的尼爾森民調公司年度音樂報告中,「嘻哈」正式超越搖滾樂,成為全美最受歡迎的音樂類型。而近五年來,伴隨著大成本製作的選秀節目,「嘻哈」在臺灣儼然也成為最受千禧寶寶們歡迎的音樂類型。大量歌曲釋出-無論主流與否,例如:中文獨立音樂指標網站 StreeVoice 街聲的《2018 年度洞察報告》中指出其「Hip Hop/Rap」分類相較前一年,便多了一倍以上的新增曲目,位列「熱門風格」之首。

↑「嘻哈」近幾年已成為最受年輕世代歡迎的音樂類型,吳亦凡就是新世代嘻哈代表人物之一

「中國有嘻哈」張震嶽、MC HotDog、吳亦凡、潘瑋柏,影響了多少嘻哈人的穿著?

「中國有嘻哈」張震嶽、MC HotDog、吳亦凡、潘瑋柏,影響了多少嘻哈人的穿著? 伴隨著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而火紅的詞彙,除了有 free style、battle、skr、flow、swag 之外,連穿著也影響人們對嘻哈及潮流的想像。從節目主要的四位大人物——張震嶽、MC HotDog、吳亦凡、潘瑋

誰說饒舌是男人的天下!過於性感如Missy:饒舌女性如何重新定義 SEXUALITY

誰說饒舌是男人的天下!過於性感如Missy:饒舌女性如何重新定義 SEXUALITY 1990年代末,Hip-Hop圈曾經掀起一股反思主流的運動。以現在被稱為Neo-Soul、Conscience Rap的藝人為中心,批判性地反思了在90年代初、中期曾經主導市場的Gangsta Rap,以及其過度陽剛、大

「Hip Hop/Rap」即「嘻哈/饒舌」,是個常見的分類,除上述 SV 外,iTunes的分類中亦可見到。然而,在許多曲風中,如:爵士、福音、民謠……人們經常也可以聽到純粹的唸白與韻腳詩,它們也使用饒舌的技巧。因此,我們也經常遇到「嘻哈音樂」是否便是「饒舌歌曲」的討論。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 Da Bush Babes 的經典歌曲《We Run Things (It’s Like That)》中的那句:「我們代表了嘻哈而非饒舌……(represent the hip-hop, but not the rap)」

↑Da Bush Babes 的經典歌曲《We Run Things (It’s Like That)》

 

「嘻哈音樂」與「饒舌歌」,不能劃上等號嗎?

文化與其表現形式

《Can’t Stop, Won’t Stop》作者 Jeff Chang 指出,雖然「嘻哈」孕生的第一首流行單曲,Sugarhill Gang 的《Rapper’s Delight》(1979,歌名直譯可為「饒舌者的樂子」)的第一句「I said a hip hop/Hippie to the hippie/The hip, hip a hop, and you don't stop……」,便包含了「嘻哈」二字,但直到 1982 年,《村聲》雜誌一篇《Afrika Bambaataa’s Hip-Hop》訪談,「嘻哈」一詞才開始被主流媒體廣泛應用。

↑雖在Sugarhill Gang 的《Rapper’s Delight》中已出現「嘻哈」二字,但直到《村聲》雜誌一篇《Afrika Bambaataa’s Hip-Hop》訪談,「嘻哈」一詞才開始被主流媒體廣泛應用。

 

之所以是「Hip」、「Hop」,據 Bambaataa 在2012年的一次訪問,提到:「這東西是 Hip(意:潮、入時)的,而當你感覺到音樂,你得要 Hop(意:蹦、動起來)上去。」因此在1982年訪問中稱它做「Hip Hop」。

↑Bambaataa 在2012年的一次訪問解釋道為何有 Hip Hop 一詞的出現

 

至於「嘻哈」這二字中譯,大致在商周出版《嘻哈美國》(中譯版2002年發行;原著出版於1998年)那陣子逐漸確立。然而,時至今日人們仍舊難以直觀的透過詞彙理解「嘻哈」,其實也跟當初譯者選擇以音譯 Hip Hop 有關。以下暫請讀者放下「嘻哈」這個人們已習以為常的中譯,還原 Hip Hop 稱之。

素有「導師」之稱的紐約饒舌大老 KRS-One 曾說:「饒舌是你所做的,而Hip Hop 則是你所經歷的……(something you do; something you live)」文化研究學派先行者 Raymond Williams 在其《關鍵字》中曾簡單的定義「文化」為:「屬於一群人、一段時期抑或一個群體的,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a particular way of life)。」綜合 KRS-On 所謂「經歷」,那無疑 Hip Hop 是所有個體的環境,是其共有的文化,而饒舌,則是個體的表現、作品。

 
 
 
 
 
 
 
 
 
 
 
 
 
 
 

KRS_ONE(@teacha_krsone)分享的貼文 張貼

↑紐約饒舌大老 KRS-One

 

Hip Hop文化包含饒舌作品,卻不僅限於饒舌作品。

Dancer x Rapper 爆炸嘻哈女力 — Nike Chen 的一天︱Wazaiii專訪|

Dancer x Rapper 爆炸嘻哈女力 — Nike Chen 的一天︱Wazaiii專訪| 「舞者?你是指藝人身後的那群嗎?」若提及舞者這份職業,你腦海中會率先浮出什麼印象? 有別於早年社會大眾對於「跳舞」不能當飯吃的既定看法,現在熱舞社不僅在學校成為最夯社團前三名(先不要問我另外兩名是什麼),舞蹈

從《邁阿密刺青客》到韓國樂團 Hyukoh 的主唱吳赫,看近20年來的刺青潮流脈動|話.潮流地圖|

從《邁阿密刺青客》到韓國樂團 Hyukoh 的主唱吳赫,看近20年來的刺青潮流脈動|話.潮流地圖| 這20年來,刺青算是擺脫掉從前的負面形象,而以「流行品」的方式,普遍被接受著。即使是女孩子,身上有幾個刺青,現在也很常見,甚至也形成了流行現象。在過去這段時間內,刺青也有著些流行趨勢。不過,畢竟刺青是一輩子的事,不

音樂的源頭

Hip Hop 與牙買加音響團(Sound System)文化關係甚鉅,大家公認在1973年,紐約 Bronx 區的牙買加裔 DJ Kool Herc 首先在一場派對中呈現了 Hip Hop 原始的樣貌。那是一場開學前的「返校派對」,由 Herc 為籌措學費而舉辦。他擔任 DJ,播放不間斷的混音,牙買加人稱之為「dubbing」,此外他也兼顧麥克風,並在曲目交接前後向聽眾喊聲,這在牙買加音響團亦行之有年,稱為「toasting」。在音響團的源頭牙買加,DJ 往往只有一個唱盤,他們透過 dubbing 與 toasting 的技巧穿插於一張張的唱片之間。隨著後者的工作逐漸和 DJ 分開,負責喊聲的人也被稱作 Microphone Controller,即 MC。這便是 Hip Hop 中的饒舌起源。

↑Kool Herc 的音響系統

 

↑Kool Herc遇到他在牙買加時的偶像,雷鬼toasting藝人U-Roy。

 

而在1982那篇《村聲》決定性的訪談中,Bambaataa 同時指認了「DJ、MC、BBoy、Graffiti」為嘻哈的四個元素。因此,早期的 Hip Hop 場景不只是舞台上的牙買加 DJ、MC,也有拉丁裔的 BBoy 與為場景提供色彩的塗鴉者。在後來,Bambaataa 還將「知識」視為第五元素加入。

 
 
 
 
 
 
 
 
 
 
 
 
 
 
 

Mrcope2(@cope2art)分享的貼文

↑除了音樂作品,街舞以及塗鴉亦被視為嘻哈的重要元素。

 

回到我們核心的討論,因此,饒舌可以算是「Hip Hop文化」中的一個重要元素,但並非全部……而談論「Hip Hop音樂」也至少還需要考慮DJ的存在。有鑑於原初場景裡 DJ 的重要性,許多的早期組合都是由饒舌歌手搭配製作人/DJ,例如:運用 Hip Hop 討論社會議題的開山祖 Grandmaster Flash & The Furious Five 的 DJ Grandmaster Flash,而首先搖滾樂團合作的 RUN-D.M.C.,有 DJ Run 與 Jam Master Jay、Pete Rock & C.L. Smooth的Pete Rock、Gang Starr 的 DJ Premier、DJ Jazzy Jeff & The Fresh Prince 的 Jazzy Jeff 等。

 

所以,Hip Hop 音樂是?

早期的 Hip Hop 由 DJ 們所定義。DJ Kool Herc、Afrika Bambaataa、Grandmaster Flash 三人被稱為 Hip Hop 的「三位一體」,他們定義了這個文化的面貌。而在 Hip Hop 成為媒體新興寵兒、音像紀錄與發行增加,DJ 因其器材、聲音的專業,也有許多人開始「製作人」的工作。前述 DJ Pete Rock、DJ Premier、DJ Jazzy Jeff 都是經歷80年代洗禮,並在90年代創造無數經典,幫助如 KRS-One、Heavy D、Das EFX、Jay-Z、Nas 等人奠定事業基礎或更上層樓。這三位,也可說是90年代將 DJ/Producer 音樂製作與即興演出技巧提昇並帶到今日的重要人物。

↑左起:Grandmaster Flash、Afrika Bambaataa、Kool Herc

因此,即使我們將範疇縮小至「Hip Hop音樂」,答案也將是:它包含饒舌歌曲,但不僅限饒舌歌曲。製作人所作的取樣作品輯 Beat tape 或 Instrumental(無主唱單曲)、DJ推出的 Mixtape(混音帶),都是在嘻哈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作品。

↑製作人所作的取樣作品輯 Beat tape 或 Instrumental(無主唱單曲)、DJ 推出的 Mixtape(混音帶),都是在嘻哈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的音樂作品。

 

近年受網路聽眾喜愛的 Lo-Fi Hip Hop 經常尊崇底特律出身的已故製作人J. Dilla(from Slum Village)為主要影響者,而他所受影響正來自於 Pete Rock。若加上 Pete Rock 與 DJ Premier 都承認受其影響的傳奇製作人/DJ Marley Marl(製作了 Big Daddy Kane、MC Shan、Kool G Rap、LL Cool J 等早期 Hip Hop 巨星的專輯),在製作、取樣、混音上,Hip Hop 音樂同樣有著數不盡的影響、傳承和故事。最後還是讓導師來講幾句吧……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theonewithseoul, @teacha_krsone, @cope2art), YouTube, Googl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