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Backstreet Boys、N'Sync、Take That…男團所展現的深情、溫柔形象是對陽剛、性別刻板印象的顛覆。”


陳涵

2022-2-10

10大歐美宗師級男團:Backstreet Boys、N'Sync、Take That…風靡全球少女,還是流行文化的重要推手!

什麼是男團?

通常對應英語表述中的「boy band」一詞,國外研究者經常也將 The Beatles、The Rolling Stones 納入,與現在的語境略有差異。不過,在上世紀的臺灣,由於流行音樂的歌唱優位,且為便於與器樂樂團區別,也經常將現在理解的「樂團」稱為「合唱團」。無論是台式翻譯的「滾石合唱團」或歐美將唱跳偶像團體稱為「boy band」,這兩個混用案例共通點,那便是起因於流行文化的識別和市場定位。

↑The Beatles

↑The Rolling Stones

披頭四在 1960 年代對流行音樂的影響巨大,但他們或許不能被稱為當代意義上的「男團」。因為在 1990 年代後,「Boy Band」成了音樂圈廣泛使用的專有名詞。

↑A taste of Beatlemania in the 1960s

不止週末夜狂熱!Bee Gees 的70年代金曲讓整個世紀瘋狂

不止週末夜狂熱!Bee Gees 的70年代金曲讓整個世紀瘋狂 還記得在英國酒吧喝酒的時候,總是會有幾首歌在開始播放前五秒時,就會聽到許多人說「That’s my jam!」(這是我的主題曲!)接著就開始跟著音樂搖擺,甚至開始跳起自己的獨家舞步。這樣子的感覺,或許就像台灣人聽到 5566、周杰倫、蔡依林的經典歌曲

爵士樂手 Louis Armstrong 的美好世界,電影《早安越南》主題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你一定聽過

爵士樂手 Louis Armstrong 的美好世界,電影《早安越南》主題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你一定聽過  What A Wonderful World 為什麼《早安越南》用了一位爵士樂手的歌曲〈What A Wonderful World〉作為電影最重要場景的註腳呢?Loui

在《Popular Music Culture: the key concepts》中「Boy Band」一詞的定義為:「自 1990 以降,用以描述量產化流行樂(manufactured pop)意指精密工業化建構、主要針對青少年聽眾的樂團,儘管有些重要的案例可追溯到 1960 年(特別是 The Monkees)。」而在近期討論男團的專書《Larger Than Life》作者 Maria Sherman(2020)的定義是:「一群引人注目的年輕男性,穿著類似,跳起舞來絲毫不顯尷尬而且與同伴們合唱無間。」若我們綜合兩者,可以歸納出現代男團的三個特徵:音樂創作量產化、舞蹈、合唱、受眾主要為青少年。

↑Backstreet Boys《Get Down (You're The One For Me)

就現在來看大概會覺得這幾個白人小伙在鏡頭前搔首弄姿、故作街頭風味的手勢和肢體呈現顯得有點不對勁,但他們正完全符合上述 Sherman 的定義。

加碼推薦杜德偉的翻唱(XD)。

從受眾角度反饋流行文化

他們不約而同的列出了幾組具有代表性的男團,包括 Backstreet Boys、N'Sync、New Kids on the Block、Take That、Boyzone……等。而在晚近的研究中,這些團體除了被置於流行文化脈絡,接受評論者以文化工業的批判性視角,作為音樂商品化的對象加以批判外,更多的是以「(歌)迷文化」的角度,從受眾本身的能動性出發,反過來評價這些男孩團體對於主流文化價值的影響。例如:從性別的角度切入,視 Backstreet Boys、N'Sync、Boyzone……等團體所展現出的深情、易感和溫柔形象對於陽剛特質、性別刻板印象的顛覆。

《This I Promise You主打溫柔體貼草食形象,在不斷釋出對於女性(青少女)呵護宣言的同時,也是對青少年男性釋出「你未必非得當一個很陽剛、很刻板印象的男人」的信息。

↑N'Sync《This I Promise You

英國媒體研究學者 Georgina Gregory 就稱這種「通情達理、友善女性」的男性特質為流行樂男性特質(Pop Masculinity),相對於搖滾樂中新派壞小伙(New Lad)和舊派大神們的性別歧視(sexism)傾向。另一方面他也指出這些男團提供了經濟獨立的新時代女性另一種對異性的欲求和對浪漫愛的幻想。好比 BSB 在〈As Long As You Love Me〉裡為愛不顧一切:「I don't care who you are, where you're from, what you did, as long as you love me.」又好比 N'Sync〈This I Promise You〉裡說:「I've loved you forever in lifetimes before. And I promise you never will you hurt anymore. I give you my word – I give you my heart.」

↑Backstreet Boys《As Long As You Love Me

又或者,如 90 年代男團始祖 Boyz II Men 受虐傾向的心碎式深情:「Girl, I'm here for you all those times at night/When you just hurt me and just ran out with that other fella/Baby I knew about it, I just didn't care/You just don't understand how much I love. Do you? I'm here for you.」

↑Boyz II Men 《End Of The Road

Georgina Gregory 在他的《Performing Pop Masculinity》(或可譯為「流行文化男性特質的展演」)一書中討論了這種感性、受傷形象的兩面刃:一方面,透過這種受創形象的神聖化,或可能再次加強了男性在社會中的霸權地位;另一方面,在這個性別漸趨平等的社會中,男團展演出的這種形象,或許有助於男性表達出過往不被社會鼓勵、認可的男性的脆弱與害怕。

4位在23歲前殞落的傳奇饒舌歌手,Juice WRLD、XXXTentacion、宋岳庭、Lil Peep,永不死的嘻哈精神

4位在23歲前殞落的傳奇饒舌歌手,Juice WRLD、XXXTentacion、宋岳庭、Lil Peep,永不死的嘻哈精神 天妒英才。我始終認為此言不假,儘管時代不斷前進,醫療技術日新月異,在每個時代都還是會有一些年輕的藝術家被老天奪走生命,這也是為何有「27 club」的存在,正是希望能夠悼念、榮耀這些才氣煥

麥當勞連名套餐、LV 品牌大使「BTS 防彈少年團」從非主流小團到引發全球性「BTS Phenomenon」的魅力

麥當勞連名套餐、LV 品牌大使「BTS 防彈少年團」從非主流小團到引發全球性「BTS Phenomenon」的魅力 BTS,防彈少年團,一個並非來自傳統認知中,韓國三大經紀公司的七人男子團體,從被韓國主流忽略的小團,花了五年時間成為幾乎整個西半球無人不知曉、「全球化」最徹底的韓國團體!   他

族群視角

晚近的研究者如 Maria Sherman 和Netflix《流行樂本色》的製作團隊,都注意到 1990 年代的男團現象,其實源於 1960、70 年代的靈魂樂合唱團,例如:The Jackson 5、The Temptations、The Impressions、The Commodores……他們整齊的舞蹈經過特別設計與編排,成員各具特色的不同聲部卻又能完美結合的歌聲表現……等,除了目標受眾不同外,大致就是當代流行男團的雛型。

↑The Jacksons 《Blame It On the Boogie》

除了商業策略與目標與針對族群(通常是非裔族群或更廣大的流行音樂聽眾),其實 1960 年代以降的靈魂樂合唱團已經有當代「男團」的模樣。

在《流行樂本色》的 Boyz II Men 特輯中也提到,他們的風格源自 Motown 和 Philadelphia International 兩大靈魂樂傳統,《MotownPhilly》便是對其傳統最直接的宣示。然而,流行音樂圈卻傾向將他們歸類至「節奏藍調男聲團體」或「當代成人抒情」,而非「男團」。Sherman 指出,這或許是因為他們並未將自己定位在「男孩」的角色,而在那些由白人所組成的男團中,他們不管是目標或者氣息,都更進一步地訴求青少年族群。她認為這也和拉丁與非裔社群中的男孩面臨更大的成長壓力有關。也就是說,相較於白人青少年,他們必須更早「成為男人」,無法像其他「男團」那樣帶有青春無邪的優勢。

↑Boyz II Men《MotownPhilly》

不過,《I'll Never Break Your Heart》效仿《End Of The Road》的意圖卻是不爭的事實。當然,《End Of The Road》製作人 Babyface 那種三拍子抒情 R&B 在 1990 年代可說是所向披靡的經典(同時期中文三拍子抒情經典,可參考林憶蓮 1995 年的代表作《傷痕》)。

↑Backstreet Boys《I'll Never Break Your Heart

此外,帶領 Boyz II Men 出道的 Michael Bivins,他所隸屬的團體 New Edition 也有著類似的命運:當 New Edition 於 1985 年和早期經紀人 Maurice Starr 分道揚鑣後,Starr 又於 1986 年推出了全白人版的 New Kids on the Block。因此當前些時候 2021 全美音樂獎(AMA)邀請兩團同臺,也被譽為是傳奇男團大對決!過去被排除於「男團」分類的黑人流行音樂團體,如今他們的影響也更受重視。

↑THEEE Battle of Boston – NKOTBxNewEdition 2021 AMAs

補一個 BTS 粉絲視角,同場演出的他們亦起立致敬、隨之起舞,畢竟,這可是 OG!關於韓流崛起,可參考我在今年初的簡短討論。

最後,補一個亞洲經典。一般認為亞洲偶像男團相較於西方,更多花美男(pretty boy)與陰柔的概念,甚至帶有跨性別(transgender)的形象。相關研究可參考玄奘大學許如婷老師的《台灣K-POP女性「迷/粉絲」的跨國消費與文化想像

↑1988 少年隊 《What's your name

啊!沒完沒了。

↑小虎隊 星星的約會

 

 

◎Photo Via: The Beatles, FACEBOOK(@The Rolling Stones)

◎Video Via: YOUTUB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