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你聽的歌其實都是 AI 推薦的?從 AI 孫燕姿、虛擬廣播 DJ 到陳珊妮的《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人工智慧其實蠻有才的。”


陳涵

2024-1-25

防 AI 還是跟它當朋友?當人工智慧模仿孫燕姿時,陳珊妮選擇跟它共同創作《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

人工智慧取代人類?

還記得好幾年前 DJ 演出軟體大廠 Serato 與接歌混音 APP Pyro 合作推出「全自動對拍混音」功能時,一票人哀號道:「那還要 DJ 做什麼?」雖然後來因為 Serato 與 Pyro 結束合作,不再支援這項功能,然而每當 DJ 軟體推出讓一般人更容易上手的操作方式時,仍舊會有一大群衛道之徒出來捍衛這行的「純粹工藝」。

↑「全自動對拍混音」功能是DJ的替代嗎?

歡迎來到 AI 新世代!ChatGPT 4.0 問世,微軟、亞馬遜投資 AI 技術股價飆漲,資深媒體人告訴你如何搭上 AI 科技潮!

歡迎來到 AI 新世代!ChatGPT 4.0 問世,微軟、亞馬遜投資 AI 技術股價飆漲,資深媒體人告訴你如何搭上 AI 科技潮! 去年2023年對於 OpenAI 來說,無疑是充滿奇蹟的一年。從 2月1日 ChatGPT 正式上線,迅速成為突破性的技術成果。只用 二個月的時間,用戶數量就超過了 一億,成為全球

AI 躍進、難以安放焦慮的年代,廣告創意工作該如何應對?台灣奧美集團創意長龔大中,理性與感性的證辯,時間沖刷卻依然富足的秘密|Wazaiii 專訪|

AI 躍進、難以安放焦慮的年代,廣告創意工作該如何應對?台灣奧美集團創意長龔大中,理性與感性的證辯,時間沖刷卻依然富足的秘密|Wazaiii 專訪| 「除了總統,最能改變人心的工作,就是廣告。」 看到這句話你也覺得:「瘋了嗎?」在資訊化的社會,人們每天與鋪天蓋地的廣告共生,並且抱持著既討厭又依賴的矛盾情節(

「機器能否取代人類?」此問題一直以來不斷地被討論著,而最近的版本則是圍繞著人工智慧(AI)的各種議題。當代最偉大物理學家之一的霍金(Stephan Hawkin)在 2018 年逝世前就曾數次表示人工智慧不但足以仿效人類智能,也將超越人類智能並取代人類。《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則是另一位擔心人工智慧發展的學者,預言人工智慧將使人類成為「無用階級」。

↑《人類大歷史》的作者哈拉瑞擔心人工智慧發展

近年突破性的人工智慧發展被視為「第四波」產業革新,沿著被稱為「第三波」的資訊革命而來,過往僅能取代身體機能的人造器具、機械,現在正被開創用以輔助人腦。自 1950 年電腦之父圖靈(Alan Turing)發表〈電腦與智慧〉、1956 年達特矛茲會議正式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以降,人工智慧在歷經發展瓶頸與突破後終於來到一般人能以平時使用的語言給予提示即可獲得其反饋的程度。

↑《模仿遊戲》是電腦之父圖靈真人真事改編

電影《模仿遊戲》片段,「圖靈測驗」是用來檢測電子計算機器是否用有等同於人類智慧的測試,早期也被圖靈稱為「模仿遊戲」。

↑《模仿遊戲》裡的「圖靈測驗」

人性

20 世紀以降的現象學、存在主義等思潮,重新反省了過往從文藝復興時期開始、過度以人為中心、強調主體性的人文主義。延續並受這些思潮影響,在 20 世紀中後期與 21 世紀初逐漸醞釀出以對生態環境、科技發展的觀察為基礎,將人類重新置於物質世界之中的「後人類」(post-human)思考。

↑ 21 世紀初逐漸醞釀出「後人類」思考

正因為當代科技發展與理論的演化,無論是人機合體的賽博格(cyborg)、外型接近人類的仿生人(android)、複製人(clone)、機器人、超級電腦與人工智慧……等議題,都佔據後人類思想的重要位置。例如《後人類時代》的作者 Hayles 就指出後人類的關鍵特徵:重視訊息模式(而非實體存在);不強調意識;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塑造人類(以期人與機器的「無縫對接」)。

↑後人類的關鍵特徵包括透過各式各樣的方式塑造人類

在解讀電影《銀翼殺手2049》時,左派理論家紀杰克(Slavoj Žižek)也談及讓仿生人擁有人性的關鍵並非「自覺」與「意識」,而是「無意識」(unconsciousness)。而在浦澤直樹自日本漫畫之父手塚治虫的經典機器人作品《原子小金剛:地上最大機器人篇》改編的《PLUTO 冥王》裡,代表世界最先進機器人之一的刑警機器人蓋吉特(Gesicht)同樣為了埋藏在他意識下的夢境所苦。隨著劇情發展,人們也將發現壓抑的源頭,竟然是因為人類恣意將他的記憶刪除,試圖讓他遺忘恨意。

↑《原子小金剛》電影版

在《PLUTO 冥王》的故事裡,機器人被設定為「無法傷害人類」,而蓋吉特因為孩子遇害而產生巨大的恨意並殺害了兇手。製造他的德國政府為了避免機器人殺人的醜聞曝光而刪除其記憶,但恨意與悲傷卻也開始如惡夢一般地侵蝕了蓋吉特。作者浦澤直樹將負面情緒做為引導最高等級機器人甦醒、啟動的關鍵,也讓人們一併思考復仇、暴力、戰爭等倫理問題。蓋吉特被刪除的記憶,成為了他的無意識,被壓抑的仇恨只能從夢中浮現,反倒無法積極處理而演變成更大的危機。

↑《PLUTO 冥王》

2023 年初,以馬斯克(Elon Musk)為首的商界、學界領袖一度曾建議全球企業將人工智慧的發展延後半年(然而同年 11 月他卻推出了自己的聊天機器人 Grok),要求完善其控制與配套。知名社會學家紀杰克對此也發表見解,認為當前人類正在見證後人類對於「科技宰制自然」過程的辯證式逆轉:「人類正在創造自己的上帝或魔鬼。」就如同《PLUTO 冥王》中的天才科學家天馬博士,無法確認自己為了拯救小金剛(Atom,阿童木)而將蓋吉特記憶(包含著他的仇恨)植入的後果。

↑馬斯克推出的聊天機器人 Grok

人工智慧做為輔助的存在

受到《原子小金剛》作者手塚治虫影響,他的追隨者藤子不二雄也創造了影響無數後世日本人的機器人作品《哆啦A夢》。臺灣的數位發展部長唐鳳認為,人類與工智慧的關係就像是哆啦A夢與大雄之間的關係,是一種輔助者:「哆啦A夢存在的目的是協助大雄成長。」對科技發展抱持正面態度的他也認為,與其煩惱 AI 是否會超越、取代人類,不如去思考「人類究竟想要朝哪個方向前進?」

↑星野源個人單曲《哆啦A夢》

《AI世代生存哲學大思考》的作者,早稻田大學哲學家高橋透點出,眼下採用無監督式學習(unsupervised learning)為基礎的人工智慧距離人類還有一段距離:「即使現在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已經是能夠自動學習的機器,依然不算是能自發性自主學習的機器,因為它還沒有變成像人類這樣會基於好奇等因素而去學習的裝置,它不會督促自己去設定目的或目標。」

↑人工智慧依然不算是能自發性自主學習的機器

此外,根據史丹佛大學的人工智慧專家、教育家吳恩達(Andrew Ng),即使是當前熱門的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依然是一種以監督式學習(supervised learning)為基礎的人工智慧模式,仰賴人類使用者所提供的提示(prompt),以生成對應的結果。

↑生成式人工智慧仍然以監督式學習為基礎

aespa 回歸 MV 驚見 AI 偶像 Naevis 現身、虛擬男團 PLAVE 聲勢大旺!當 AI 走進偶像市場,顛覆性的產業變革正在發生

aespa 回歸 MV 驚見 AI 偶像 Naevis 現身、虛擬男團 PLAVE 聲勢大旺!當 AI 走進偶像市場,顛覆性的產業變革正在發生 「人工智慧(AI)」對現代人來說並不是太新穎的概念,是指電腦、程式系統或機器,透過極大量的數據分析進行推論、演算,模擬出接近人類的思考邏輯、執行策略。近幾年 AI 生成技

AI 人工智慧、虛擬全息投影讓麥可傑克森、鄧麗君...已逝巨星回歸!是娛樂產業的創新,還是更多危機與爭議?

AI 人工智慧、虛擬全息投影讓麥可傑克森、鄧麗君...已逝巨星回歸!是娛樂產業的創新,還是更多危機與爭議?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總是在巨星的輝煌時刻,感受到滿滿的喜悅與感動。然而當這些不朽巨星不敵時光的推進而消逝時,群眾的心情也隨之陷入一片憂傷。就好像時間無法治癒的傷口,那種難以彌補的缺憾總是讓人們深陷於對逝去巨

人工智慧做為工具的趨勢

目前針對人工智慧的發展,各大音樂相關平台多採取應用與控制並行的手段:在應用上,一方面利用自身平台數據提供使用者個性化的推薦內容,並在另一方面針對創作者以生成式人工智慧輔助創作。例如 YouTube 在2024 年即將迎來改版,導入人工智慧協助創作者尋找合適的配樂,此外也提供生成多國語言配音以及生成短影音封面圖的工具。

↑目前各大音樂相關平台以人工智慧作為輔助

Spotify 也開始透過人工智慧生成語音簡介歌曲、製作推薦歌單(相當於一位虛擬廣播 DJ 的功能);此外也開始以人工智慧將 Podcast 節目的聲音翻譯為其他語言。

↑ Spotify 也開始利用人工智慧

2023 上半年除了孫燕姿在官方部落格上發表了對於自己的聲音遭人工智慧生成翻唱的反對看法外,與之持相反作法的歌手陳珊妮則透過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Taiwan AI Labs)共同調校訓練並製作發表的歌曲《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為生成式人工智慧在音樂產業的應用上開啟合作、分潤的先例。

↑ 《教我如何做你的愛人》-陳珊妮AI模型

相信許多人也都聽過「AI 統神」吧?博君一笑的人工智慧或許無傷大雅,然而散布特定人士的深偽音檔恐怕就沒這麼簡單。美國唱片業協會(RIAA)在 2023 年 10 月向美國貿易代表處(USTR)提交年度報告《關於偽造和盗版之業者報告》時也特別將矛頭指向利用生成式人工智慧進行聲音轉換的廠商:Voicify.Ai。包括歌手田征國、泰勒斯、寇特·柯本、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川普等政治人物,以及各式卡通人物的語音都是他們提供的模型對象。

↑ AI 統神翻唱蕭煌奇的歌曲《心裡有針》

目前針對人工智慧的運用,各個平台也逐步發展出明確規範,例如:YouTube 在 2023 年 11 月宣布,使用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都必須加上標籤,並要求創作者必須指出影像是否曾遭 AI 修改。TikTok 同樣也要求以人工智慧生成的內容必須有明確標示。至於 Spotify,則是透過唱片發行商協助將大量透過 AI 生成的歌曲標記為「可疑串流活動」並下架。

↑ AI 翻唱田征國 《Die For You》

最後,再回到 DJ 本業的部份談談去年討論度最高的人工智慧應用:Stems 分軌技術。這項透過人工智慧將歌曲分為「人聲」、「旋律樂器」和「鼓組」三部份的技術首先出現在 2015 年 Native Instrument 的獨創檔案儲存格式,將歌曲分為一個完整檔案與四個分軌檔。後續 Virtual DJ 於 2020 首先推出由人工智慧判讀歌曲結構的即時 stems 功能;不過自從 2022 年 10 月 Serato 宣佈自己的 stems 功能後,各家軟硬體廠商便紛紛跟進,在 2023 年推出的中高階器材中,stems 已經成為各家主流器材廠不可缺少的功能。

↑Stems 分軌技術

由 DJ 的角度來說,過往若想取得乾淨人聲或器樂,必須額外添購的人聲分軌(acapella)和器樂演奏(instrumental)單曲,如今已經不再需要。而少了讀取聲音檔的步驟,直接讓機器處理消除人聲,將讓 DJ 們能有餘裕進行更複雜的混音,又或者在演出時處理更多即興元素(例如將原本人聲部置換為頻率類似的薩克斯風等樂器的獨奏)。去年在演出時已經見證 DJ 朋友利用 stems 功能與樂手們即興聯演(jam)的現場熱度,相信日後於人工智慧輔助下的發展只會更多。

↑人工智慧已成為DJ的助手

至於「那還需要 DJ 嗎?」或「這樣還算 DJ 嗎?」這種基本教義派打從唱片數位化之後不斷重申的問題,終將是無言的結局,就讓它如回憶淡淡地隨風去吧!

 

◎Photo Via:unsplash, 達志影像

◎Video Via:YOUTUBE(@Learn Understand Create, DJ TLM TV, Netflix Asia, 星野源, Stanford Online, Spotify, Sandeechan, 何家大碗公涼麵, AkanKsha, DJcityTV)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