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聽音樂是個人的事,也是透過Spotify建立起同溫層的事”


陳涵

2018-12-11

串流龍頭的2018年度回顧

串流音樂平台Spotify於美國時間2018年12月6日,發表了年度回顧網站「Spotify Wrapped」,透過整合用戶的數據資料,創造專屬個人的年度榜單。搭配其年度清單和分析,提供了整年音樂場景趨勢的概況。

 

Spotify(@spotify)分享的貼文 張貼


↑Spotify發表了年度回顧網站「Spotify Wrapped」,透過整合用戶的數據資料,創造專屬個人的年度榜單。

1.個人化

同溫層不夠厚?沒這個問題。Spotify自前幾年開始,將年終榜單變得更為個人化。「Spotify Wrapped」網站頁面透過分析今年一月至十月的帳號數據,生成專屬於個人的「年終榜」。其實我們可以將Spotify的這個策略視為行之有年、廣受好評的功能,每週用戶專屬推薦、Release Radar等個人化功能的延伸,或者,從更廣的方面來說,這便是近年各大平台「個人化廣告」的一部分。聽音樂是個人的事,也是透過Spotify建立起同溫層的事。

 

The Jacksons(@thejacksons)分享的貼文 張貼


↑「Spotify Wrapped」網站頁面透過分析今年一月至十月的帳號數據,生成專屬於個人的「年終榜」,而此策略也可視為「個人化廣告」的一種。

2.專輯已死:單曲導向的聆聽方式

《富比士》向讀者宣告專輯已死,而在今年夏天,《華盛頓郵報》的一篇報導透過探討Kanye West《Ye》(僅7首歌)與Drake《Scorpion》(收錄25首歌)的不同專輯發行策略,分別取得破天荒的紀錄,指出現行的《告示牌》專輯排行榜已經失去意義。同文中也批評了《告示牌》熱門200榜單,以「1500次串流單曲點擊等同於一張專輯銷售」的換算方式。

 

(@pan__kermit)分享的貼文 張貼


↑《華盛頓郵報》透過探討Kanye West《Ye》與Drake《Scorpion》的不同專輯發行策略,指出現行的《告示牌》專輯排行榜已經失去意義。

相應而生,幾乎各大媒體網站、平台都有自己的專屬音樂清單,Spotify當然也不例外。在數位化時代,人們不再像以往必須從一而終的播放一張唱片。選取不同唱片的動作僅需鼠標點擊,營造氛圍的任務,則從專輯唱片,轉移到了選曲清單。

 

el Señor Picante(@theraybenton)分享的貼文 張貼


↑在這個數位化的時代,人們選擇音樂的方式不再是一張專輯聽到底,而是能自由的選擇不同曲目,甚至建立屬於自己的音樂清單。

3.串流與銷售互惠

事實上,一直以來唱片圈都有著「數位串流將拖垮唱片產業」的迷思,但對於當代的藝人而言,壓唱片和做T-Shirt、鑰匙圈等行為越來越類似,屬於某種「周邊商品」。以DJ為例,礙於歌曲版權,過往壓製、贈送混音帶素來被當作如同「發名片」一樣的動作。實體唱片不再有過往「主要聆聽載體」的地位,對大眾而言,其角色也變得更多元。再者,過去透過大量發行唱片獲利的公司,也不見得是這時代音樂人的最好歸宿。


↑以DJ為例,數位串流的模式讓他們能將自己的音樂推廣給更多人,不再需要像過往一樣,為求得機會而四處奔波。

落日飛車主唱國國曾告訴我,他們的音樂在Spotify等串流音樂平台上架後,讓他們接觸到更多國家的樂迷、收到更多邀約(甚至帶動實體唱片的銷售)。前陣子,Spotify也宣布推出更直接針對發行者的上架功能,DJ Mag預期這將會更衝擊獨立音樂市場,因為有能力自我行銷的藝人,將不再需要廠牌或發行商為他們提供服務,並抽取手續費,DJ Mag也樂見數位音樂銷售與串流平台之間的互利。邏輯其實與前一點相同,都是個體化的操作,並透過數據蒐集提供諮詢、研發輔助的功能。

 

落日飛車 Sunset Rollercoaster(@sunsetrollercoast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來自台灣的樂團《落日飛車》便曾表示,自從他們的音樂在串流音樂平台上架後,確實讓他們接觸到更多不同國家的樂迷,也為他們帶來更多表演的邀約。

4.全球風向:嘻哈

不僅是中國有嘻哈,全球的趨勢亦朝嘻哈貼近。尼爾森公司統計,2017年的嘻哈音樂已經超越搖滾樂,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音樂類型。全球榜上有著Kendrick Lamar、Drake、XXXTentacion、Post Malone……,以及在臺灣,我們也可以看見的是榜單上如熊仔、ØZI、吳卓源、9m88……,以嘻哈和節奏藍調為主的新一代藝人。可以預期的是,在臺灣這樣的藝人、歌手,甚至新興唱片廠牌,都將陸續嶄露頭角。

 

Kendrick Lamar(@kendricklamar)分享的貼文 張貼

 

 

champagnepapi(@champagnepapi)分享的貼文 張貼

 

 

rest_easy_209(@rest_easy_209)分享的貼文 張貼

 

 

Posty(@postmalone)分享的貼文 張貼


↑全球的音樂趨勢朝著嘻哈靠攏,2017年的嘻哈音樂甚至已經超越搖滾樂,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音樂類型。Kendrick Lamar(圖一)、Drake(圖二)、XXXTentacion(圖三)、Post Malone(圖四)等嘻哈歌手,也都是全球榜上的常客。

 

熊仔 Kumachan (@poeteknology)分享的貼文 張貼

 

 

ØZI(@ozioffcl)分享的貼文 張貼

 

 

Julia Wu 吳卓源(@juliawu94)分享的貼文 張貼

 

 

Baba(@9m88)分享的貼文 張貼


↑台灣當然也有許多以嘻哈與藍調為主要風格的新生代藝人,如熊仔(圖一)、ØZI(圖二)、吳卓源(圖三)、9m88(圖四)等,也都相當受到年輕世代的歡迎。

5.K歌,以及歌唱選秀節目

這應該是華人音樂特有的現象,K歌仍佔據年度榜重要的一環。此外,選秀節目的推波助瀾當然不可忽視。近者如茄子蛋《浪子回頭》、李榮浩《年少有為》、盧廣仲《魚仔》,遠的則有洪佩瑜《踮起腳尖愛》(2011)、叮噹《猜不透》(2008)、陳小春《獨家記憶》(2008)……實力天王天后如張惠妹、徐佳瑩、楊丞琳、林俊傑等人則各自擁有數首新舊曲目出現於「2018華語金曲」榜單上,可見其樂迷的固著程度。

↑茄子蛋《浪子回頭》

↑李榮浩《年少有為》

↑盧廣仲《魚仔》

↑洪佩瑜《踮起腳尖愛》

↑叮噹《猜不透》

↑陳小春《獨家記憶》

6.樂團:一台各表

茄子蛋、老王樂隊兩組樂團今年成果豐碩,茄子蛋在經歷發行補助風波後(事件間接導致2018年底The Wall經營權的轉移),獨立發行的首張專輯《卡通人物》,獲得金曲獎年度台語專輯、年度新人兩項大獎。專輯中《浪子回頭》與2018年新單曲《浪流連》已成為新世代的台語歌曲代表,YouTube點閱次數超過千萬以上(《浪子回頭》甚至突破四千萬)。同樣有著廣大支持群眾的老王樂隊,則是樂評人所謂「中國腔」的代表樂團,帶著讓對岸鄉民「戰南北」的奇妙口音,延續前些年草東沒有派對的獨立民謠路徑,他們的臺灣音樂獲得巨大迴響,也能見於各大選秀節目。

 

EggPlantEgg茄子蛋(@eggplantegg_tw)分享的貼文 張貼

 

 

denward(@denward_tw)分享的貼文 張貼


↑今年是茄子蛋(上)與老王樂隊(下)兩組樂團豐收的一年,前者獲得金曲獎年度台語專輯、年度新人兩項大獎,後者則是以奇妙的口音,以及延續前些年草東沒有派對的獨立民謠路徑,而受到民眾的巨大迴響。

綜合而言,2018年數位串流持續衝擊傳統唱片產業,Spotify的個人化服務顯示出他們對於當前分眾市場的絕對理解。實體唱片與唱片行,雖然承載著過往人們的美好想像,但數位世代也並非絕不消費、不聽音樂,僅是消費方式與切入觀點不同,串流對於藝人跨出國際或許有極大幫助。隨著嘻哈音樂蔚為新世代主流,可以預期的是必定會有下個世代的唱片廠牌,以新的方式行銷新藝人的音樂。

今年,感謝Wazaiii讀者們的照顧,大家可以開始期待2019年了。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Youtub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