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從《女兒的女兒》看代際關係的選擇,也許她們沒有當過媽,但她們都曾經當過女兒|影展編輯 POV|”


Wazaiii

2024-11-19

從《女兒的女兒》看代際關係的選擇,也許她們沒有當過媽,但她們都曾經當過女兒|編輯影展 POV|

在一個東亞家庭的結構常態裡,「女兒」其實是一個相對弱勢的存在,仔細去思考大家最常用什麼樣的詞彙去形容「女兒」,不外乎是懂事、聽話、貼心、乖巧、得人疼,甚至還要有點實質的經濟能力,不僅要去分擔父職母職的部分責任,還要去承擔家庭裡絕大部分的情緒勞動,包括且不限於:聽家庭成員訴苦、分憂解勞、給予支持與鼓勵。

你為什麼要生小孩?或是,你為什麼想生女兒?在《女兒的女兒》裡,生育有幾個原因與心境:有年輕懵懂闖禍的意外、有打針排卵的煞費苦心、有想孕育生命的堅定。

↑《女兒的女兒》

金馬影展夢幻獻映威尼斯金獅獎《隔壁的房間》!蒂妲史雲頓與茱莉安摩爾的女性光輝交相輝映|編輯影展 POV|

金馬影展夢幻獻映威尼斯金獅獎《隔壁的房間》!蒂妲史雲頓與茱莉安摩爾的女性光輝交相輝映|編輯影展 POV| 《隔壁的房間》和死亡大概只有一扇門的距離,就像是與死亡同床共枕一般。仙人蒂妲史雲頓飾演的戰地記者瑪莎、女神茱利安摩爾飾演的小說家英格麗,兩人過去是在雜誌社共事的好友,分隔多年後在瑪莎罹癌瀕死之際重逢,拾起往事

《餘燼》張震、莫子儀再戰金馬61!鍾孟宏導演集結金獎卡司,懸案藏白色恐怖傷痕。如何與過往痛苦和解共處?|編輯影展 POV|

《餘燼》張震、莫子儀再戰金馬61!鍾孟宏導演集結金獎卡司,懸案藏白色恐怖傷痕。如何與過往痛苦和解共處?|編輯影展 POV| 回憶中的傷痛、悔恨、不堪,能否隨著時間過去而被撫平或甚至塵封?偏偏它們總會像大火後的餘燼,在內心深處隱隱滋長蔓延,選擇面對或逃避,都將引領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鍾孟宏導演的最新劇情長片《餘燼》,

每個母親都曾經是別人的女兒,也許她們沒有當過媽,但她們都曾經當過女兒,成長的分寸很難拿捏,女兒可能成為當初那個憎恨的媽媽,也可能在代際關係中學會把傷痛留在自己身上,成為年少的自己想要的那個媽媽。

當張艾嘉飾演的金艾霞幾近崩潰大喊出:「為什麼又是一個女兒?」的時候,我在影院裡哭著哭著笑了出來,她沒有修好的母親這門學分,在晚年的時候再度叩門,你看,生命其實很公平,不會讓你在該學習的事物中缺課。

↑張艾嘉主演的《女兒的女兒》入圍多倫多影展站台單元,也是唯一一部華語競賽片。

金艾霞、Emma、范祖兒這三個母女,皆是別人的女兒,也都是別人的媽媽,際遇與心境讓她們在學習當一個女兒,與當一個母親之間有所不同。她們相像、互相影響,卻因為勇氣值的不同,會做完全不同的選擇:備受母親保護的金艾霞,面臨新生命時會退縮與懦弱;被送走但在養父母妥善照顧下長大的 Emma,面臨新生命時毫不畏懼,並做好負起責任的準備;放養著長大的范祖兒任性妄為,面對新生命的態度是渴求,且帶著些許的有勇無謀。

導演暨編劇黃熙非常細膩,這類的故事很容易進入愛與不愛、恨與不恨的窠臼,但母女之間的關係總是千絲萬縷,比起黑白分明的愛恨,既心疼又埋怨的拉扯,才是親子關係之間的人性常態。

↑同時是母親也是與女兒的林嘉欣,感性形容此次《女兒的女兒》跟張艾嘉同台演出就像兩面鏡子,互相照映。

↑剃短頭髮飾演張艾嘉女兒的劉奕兒。

 


◎Photo Via: 天翼映創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