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中的傷痛、悔恨、不堪,能否隨著時間過去而被撫平或甚至塵封?偏偏它們總會像大火後的餘燼,在內心深處隱隱滋長蔓延,選擇面對或逃避,都將引領不一樣的人生道路。鍾孟宏導演的最新劇情長片《餘燼》,或許也是因此而取名。看完電影的我是這樣想的。
觸動人生的必看三部華語電影:侯孝賢《悲情城市》、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王家衛《重慶森林》,重回90年代輝煌,經典永遠不過期|Wazaiii 達人的電影夢| 對台灣很多的「電視兒童」來說,暑假的回憶,包括開著電視一整天,看著電視台播放的香港電影、華語電影,小時候雖不太能全盤理解電影中的故事,但是隨著不斷「重
2024金馬影展14部必看片單!《隔壁的房間》、《艾諾拉》...編輯統整從得獎名片到邪典經典電影,真心推薦! 一年一度的金馬影展又來了!2024金馬影展帶來了既夢幻又強大的片單,不僅網羅威尼斯、坎城、柏林、日舞、多倫多等明星名導夢幻新片;也將國際各大影展的得獎片都一併帶來。再加上經典復刻的經典片單,陣仗擺出來讓人
《餘燼》網羅許多金獎卡司:張震、莫子儀、許瑋甯、金士傑、劉冠廷、鮑起靜、陳以文、王柏傑、李銘忠等,更入圍金馬61五項大獎!電影從黑白色調的狹小鏡頭展開,一位母親帶著年幼的孩子前往認屍;時間來到50年後,主角警官深入調查一起市場兇殺案;一名女子前來報案欲尋找失蹤多時的父親。隨著辦案抽絲剝繭,原來這一切都有所關聯,也指向白色恐怖時期的一樁共諜案。(試映會電影票也特別仿製當時被燒毀的殘存偵查卷宗)
白色恐怖是台灣歷史上的重大傷痕,其所影響的不只是當事者,還包含身邊的親朋好友與後代子孫。現今許多人只能從歷史課本、國定假日或紀念公園去了解前後因果,恐怕永遠無法體會當時彼此互相猜忌、恐懼的肅殺氛圍,以及其所帶來的沈痛代價;但電影的詮釋卻能引起我們共鳴。以此為主題的,前有經典的《悲情城市》、以恐怖片包裝的《返校》...等,如今鍾孟宏透過驚悚懸疑的角度還有強烈的視覺風格來回看歷史。
鍾導刻畫的角色不是純粹黑白分明,而是在加害者/被害者身分之間擺盪。張震飾演的主角警官雖能夠沉著地推理辦案,面對向搭檔下毒手的犯人,卻因憤怒而不惜遊走法律邊緣;莫子儀飾演位高權重且樂善好施的企業家,因為父親受難的過往而佈下復仇大局;金士傑所飾的退休國民政府特務,忠誠執行國家命令,多年後成了復仇目標,也被往昔噩夢纏身。
《周處除三害》為何在中國爆紅吸金近30億台幣?「陳桂林私刑暴力」過審隱藏著政治意涵? 《周處除三害》絕對是近年中國電影市場最具代表性的一隻「黑天鵝」。截至本文截稿為止,該片在中國已經獲得6.5億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28.8億元)票房,是台灣電影在中國的第二佳票房成績,僅次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不
Netflix《誰是被害者2》血腥回歸!台劇新時代:《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華燈初上》...從國際投資到跨國合作,看「台流」浪潮席捲世界舞台! 經常使用串流平台的台灣觀眾這幾年應該相當有感,由台灣本土團隊所製作的劇集,不只數量越來越多,也都越來越「知名」。雖然不見得一片壓倒性好評,不過每當一部新的台劇推
回憶與現實片段穿插,加上各角色之間的對白,觀眾得以從不同視角慢慢拼湊事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各演員的特寫鏡頭與表情眼神變化:張震試圖壓抑隨時會潰堤的情緒、劉冠廷的高昂氣焰、莫子儀溫和中帶著冷冽...就連戲份較少的楊謹華、游安順、馬志翔、蔡亘晏、黃瀞宜(小薰)...等人,也都在短短幾分鐘內放大角色張力,看得相當過癮。那些沒有說出口的,才能填補事實間的縫隙、形成「真相」,也特別戳心。
以此片入圍本屆金馬男配角的莫子儀在試映會後分享:「我相信這部電影裡面有非常多不同的觀點、感觸和面向。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從自己的角度,去體會歷史留下來的這些傷痕與傷痛,然後如何共同走向,化解仇恨並繼續共同生存的下一代。」
電影片尾,由鍾導作詞、拉縴人少年兒童合唱團所演唱的原創歌曲〈北方來的人〉響起。童真的天籟,唱的卻是生命的無奈,顯得格外諷刺,也引人省思。
↑《北方來的人》
「化解仇恨」聽起來美好,放下又何其容易?之於歷史集體或個人記憶,這是一段相當漫長、甚至遙遙無期的旅程。《餘燼》有好多很落俗套之處,跟很多不落俗套之處,編輯在觀影過程中內心不斷冒出各種問號。我真心好奇作為一個資深的導演,以及集結的眾多重量級演員,他們不知道電影這樣上映會引發什麼樣的反應?假設他們知道,並且仍堅決這樣上映,那麼背後的原因是?
↑《餘燼》電影預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