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朋友看了《破浪男女》(2024),對我說,相比導演楊雅喆過去保守的作品,這部片顯得比較開放。我回覆她:「不,我認為這是一部保守的作品。」
在談到《破浪男女》之前,且讓我們回到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2005)和《色,戒》(2007)兩部片都是未演先轟動,當時外界都很好奇是否有機會能看到「一刀未剪」的完整版本。不過由於兩部片都出自名導之手,也有國際大獎加持,最後新聞局順勢從善如流,宣布「一刀不剪、不噴霧限制級上映」。
↑《色,戒》劇照
Netflix《誰是被害者2》血腥回歸!台劇新時代:《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華燈初上》...從國際投資到跨國合作,看「台流」浪潮席捲世界舞台! 經常使用串流平台的台灣觀眾這幾年應該相當有感,由台灣本土團隊所製作的劇集,不只數量越來越多,也都越來越「知名」。雖然不見得一片壓倒性好評,不過每當一部新的台劇推
《色,戒》湯唯、《斷背山》希斯萊傑與《厄夜變奏曲》妮可基嫚,無懼爭議性電影角色的演員,只求用演技征服觀眾! 電影是一種極具表現力的藝術形式,它可以透過影像、聲音、故事情節等元素,讓觀眾感受到各種不同的情感和體驗。對每個人而言,電影所帶來的意義和感動都是不同的。有些人可能會因為某部電影中的角色或情節而產生共鳴,有些
現在的觀眾大概已經難以想像那個情色裸露場面可能會被修剪和噴霧的時代,但儘管有蔡明亮和李安兩位大導扛先鋒,後續幾年下來,真正有大尺度情慾演出的電影仍顯稀少,就連裸露場面都很罕見。
近十年來,類似的挑戰開始逐漸出現。例如2015年的《沙西米》,導演潘志遠刻意從日本請來 AV 女優波多野結衣領銜主演,但畢竟是小眾藝術片規模,並未引發討論,口碑也相當差。也許創作者起初的意圖是認為這樣的卡司能創造話題,使男性蜂湧入場,但實情是觀眾若要欣賞波多野結衣的裸露演出,其實不必付費買票進場。
↑《愛愛內含光》劇照
2016年,改編自九把刀小說、由崔震東執導的《樓下的房客》同樣主打邵雨薇全裸演出,確實創造一波話題。但許多觀者如我,都能清楚發現她在片中的裸露就劇情上來說是不必要的。當女性裸體變成電影行銷的賣點,不知不覺可能落入對女性的消費。
也許許多讀者會反駁,指出許多歐美與日本電影,全然不必要的裸露也很常見,因為裸體本是正常的體態。不過國情與文化性不同,對於台灣演員而言,會有顧慮也是正常。然而如果作品本身即是探討情慾,卻要百般透過借位迴避裸露,也可能是一種不自然。
↑ 《格雷的五十道陰影》劇照
近五年來,好比《親愛的殺手》(2020)、《小藍》(2022)、《(真)新的一天》(2023)等電影都是存在裸露場面的情慾題材,而以現代人性愛觀為題的影集《愛愛內含光》(2024)也大受歡迎。這都說明了台灣影視作品已不畏懼拍攝大膽情慾題材、呈現激情場景,象徵了題材的多元化。而楊雅喆執導的《破浪男女》更是把尺度和標準都推到了一個極致。
《破浪男女》,顧名思義,就是在講「破」與「浪」的男女性愛觀。劉主平飾演的女警小綠在故事開篇就毫不畏懼地展露自己的身體,與閨蜜白 Q 大聊約砲。而梁湘華飾演的富家女白 Q 則上演 BDSM 的綑綁場面,與門當戶對的未婚夫各玩各的。就連吳慷仁飾演的單親霸也並未遮掩性器登場,這般尺度確實令人大呼驚奇。
↑《破浪男女》劇照
不過我在這裡想談的是,難道談情慾、拍全裸,就代表這些作品確實「開放」了嗎?
以影集《愛愛內含光》為例,開篇尚有驚奇,讓我們看見兩個年輕男女很自然地約砲的經過,不過隨著故事往下推演,仍導向一種人會約砲是一種「不懂得愛」、「缺愛」的表現,甚至可能是源自於「童年創傷」,暗示真正的「成長」,就是找到一對一的穩定伴侶。這樣帶有說教成分的訊息,等於是繞了一圈,又回到了保守的框架之中。
↑《愛愛內含光》劇照
而在《破浪男女》,這種縱情慾望之後找到真愛的狀態,叫「上岸」。
故事之初,看見男女縱身談性也玩性,尺度也不拘束,自然令人有耳目一新感,其中單親霸與未成年少女在餐廳之中「聊色」的場面也很有巧思。不過故事推演下去,我們終究會意識到這些「破浪男女」因為對性愛的渴求越陷越深,卻逐漸成了某種邊緣的、怪誕的存在,幾乎讓一般觀眾難以去想像或同理,我們越來越像是在窺視一幕又一幕的奇觀。而刻意疏離、帶有文學指涉的對白,也把觀眾越拉越遠。
↑《破浪男女》劇照
《仲夏魘》、《逃出絕命鎮》、《不!》:從3部顛覆傳統的新式驚悚電影中,挖掘人性與社會的複雜陰暗面 當提到驚悚片,你可能會想到黑漆漆的畫面、突如其來的尖叫聲,和令人膽戰心驚的音效。不過,近幾年有些電影正在打破這些刻板印象,將恐懼帶到了光天化日之下,巧妙地融入深刻的社會議題,讓日常生活的場景變得叫人毛骨悚然。這些電影
《周處除三害》為何在中國爆紅吸金近30億台幣?「陳桂林私刑暴力」過審隱藏著政治意涵? 《周處除三害》絕對是近年中國電影市場最具代表性的一隻「黑天鵝」。截至本文截稿為止,該片在中國已經獲得6.5億元人民幣(折合新台幣約28.8億元)票房,是台灣電影在中國的第二佳票房成績,僅次於《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2018)。不
直到最後,我們依然會發現到這些人物必須承受的「代價」,那是與《愛愛內含光》相同的結論,即對性的探索到了一個極致,似乎注定讓自己顯得面目模糊,家庭失和,或者注定孤身一人痛哭流涕、捶胸頓足。似乎唯有「上岸」,才是讓自己得以脫離苦海的解方。
↑參與演出的香港演員柯煒林身穿 Loewe 出席《破浪男女》記者會
《破浪男女》傳遞的價值觀並非錯誤,這也許是導演楊雅喆體悟人生百態後的理解,片尾曲還放上了藥師寺寬邦的〈楞嚴咒〉,而這是一首號稱能為人戒除邪淫的神咒。這個安排也許具有諷刺性,但我卻相信導演恐怕是真心想要把陷入苦海的大家拉上岸。因此在我看來,表面大膽的《破浪男女》恐怕一樣是部訊息保守的電影,帶有濃濃勸世性質。
↑藥師寺寬邦的〈楞嚴咒〉
在此不拿歐美電影作例,就參照鄰國日本就好,無論是大島渚的《感官世界》(1976),還是森田芳光《失樂園》(1997),又或者數十年來諸多經典粉色電影,都在告訴我們色慾乃是人的天性,哪怕是偷情做愛做到死,也與別人無涉,完全是自己家的事。同理,大肆約砲和玩 BDSM 也可以是心態健康的正常人的休閒娛樂,這樣的人未必得是說話怪腔怪調又不承擔社會責任的人,他們也有權力得到幸福,而他們對幸福的定義,也未必一定是「上岸」。
↑《破浪男女》劇照
我不會以《破浪男女》在價值觀上過於保守這一點而去否定或推翻這部電影。但我想說的是,等到哪一天台灣能拍出一個「敗德」的情慾電影,也許我才會真心地說:台灣真的更開放了!
◎Photo Via:台北双喜電影、Netflix、達志影像
◎Video Via:Youtube (@JapaneseZen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