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2023最賣座電影《芭比》僅獲得一座小金人「最佳原創歌曲」,讓2024奧斯卡陷入「醜聞」的芭比為何缺席入圍名單,男配萊恩葛斯林卻佔一席?女權電影被諷是「行銷工具」,看業界如何評價?”


無影無蹤

2024-3-9

2024奧斯卡串場表演!萊恩葛斯林頒獎典禮獻唱!《芭比》女主角瑪格羅比及女導缺席入圍名單。女主角「芭比」的覺醒究竟是「行銷工具」,還是女性意識的抬頭?

奧斯卡獎入圍名單揭曉之後,勞苦功高的電影人理應在此刻接受表揚與讚頌,但眾家媒體焦點卻多將焦點放在一個「醜聞」上────如果這算是一個醜聞────《芭比 Barbie》的女主角「芭比」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在最佳女主角缺席了!

↑電影《芭比》女主角 Margot Robbie 並未入圍女主角。

金球獎熱門《奧本海默》、《花月殺手》、《之前的我們》攻佔2023年度最佳電影綜合榜單!金球獎最佳動畫《蒼鷺與少年》未入榜?|Wazaiii 焦點|

金球獎熱門《奧本海默》、《花月殺手》、《之前的我們》攻佔2023年度最佳電影綜合榜單!金球獎最佳動畫《蒼鷺與少年》未入榜?|Wazaiii 焦點| 年末到了,你需要關注的絕對不只 Spotify 年度回顧,還有由各大雜誌評比的「年度十大最佳電影」!當然,看電影是主觀的,Wazaiii 特別綜合了《紐約時報》、《浮

不只是小丑女、芭比!一探瑪格·羅比 Margot Robbie 如何從小演員快速躍升到好萊塢巨星!傳奇都是自己創造的

不只是小丑女、芭比!一探瑪格·羅比 Margot Robbie 如何從小演員快速躍升到好萊塢巨星!傳奇都是自己創造的 即將上映的年度最受矚目電影真人版《芭比》,距離全球首映的時間越來越近,宣傳行程也愈趨白熱化,瑪格·羅比(Margot Robbie)於記者會上的每一個造型,更成為時尚新聞的焦點 —— 每一個 lo

這令人想起了史派克.李(Spike Lee)執導的經典之作《為所應為 Do the Right Thing》(1989)。在這部討論美國種族衝突的作品中,奧斯卡忽略了所有非裔演員的表演,也拒絕予以最佳影片、導演獎提名(現在回看,它絕對夠格),唯一提名的演員竟是白人演員丹尼.艾羅(Danny Aiello)。這種諷刺場景在今年重演,因為芭比缺席,「肯尼」雷恩.葛斯林(Ryan Gosling)卻獲得最佳男配角提名一席。

↑女權電影《芭比》女主角缺席奧斯卡,男主角 Ryan Gosling 卻獲提名一席。

在《芭比》之中,逐漸理解女性自主真意的芭比踏上了成長之路,堪稱是電影中最積極改變的角色。也許是為了反諷過去好萊塢電影總是將男性英雄化、女性刻板化的操作,身兼編導的葛莉塔.潔薇(Greta Gerwig)反過來將芭比的男友肯尼塑造成典型的刻板人物,不僅人云亦云,一直到最後一刻的頓悟,也是由芭比點醒。如果先不評價演技優劣,光看名單本身,奧斯卡獎的選擇,的確令人莞爾,如果片名是《肯尼》,兩個角色立場互換,芭比難道會入圍嗎?

↑電影《芭比》顛覆以往劇情設定總是將男性英雄化、女性刻板化

根據奧斯卡獎評選機制,入圍名單是由影藝學院各個分會選出,演員獎項即是演員公會投票選出。如果單是討論到演技本身,今屆女主角入圍者也都是一時之選,包括安妮特.班寧(Annette Bening)《泳不放棄 Nyad》、莉莉.葛萊史東(Lily Gladstone)《花月殺手 Killers of the Flower Moon》、桑德拉.惠勒(Sandra Hüller)《墜惡真相 Anatomy of a Fall》和凱莉.墨里根(Carey Mulligan)《大師風華:真愛樂章 Maestro》和艾瑪.史東Emma Stone《可憐的東西 Poor Things》。

↑電影(左)《可憐的東西》(右)《泳不放棄》,電影奧斯卡今屆女主角入圍者們的演技都受到外界極大肯定

美國各家媒體紛紛抨擊奧斯卡獎,就連雷恩.葛斯林也發言聲援瑪格.羅比,但卻沒有人敢說上述哪一個演員不應該提名,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些演員都有提名實力,而評價演技不是像評價運動員一樣可以看到得分數據,本來就有主觀成分。但如果要說每個分會成員都是經過深思熟慮選出名單,卻又言過其實,因為入圍作品甚多,許多會員都是先從風向球獎項結果來決定要投給誰,很多人在這個階段都未必完整看過這些片子。

↑奧斯卡遭美國各家媒體質疑,在評審過程未必事先看過作品

奧斯卡的大評審團機制使它注定變成「人緣獎」,越有話題的電影越有機會出線,而引發爭議的演員則有可能直接被排除;近年的代表性案例是主演《大災難家 The Disaster Artist》(2017)的詹姆斯.法蘭科(James Franco),因為性醜聞而被排除在男主角入圍名單之列。

《大災難家》的男主角詹姆斯.法蘭科,因為性醜聞被奧斯卡排除在外。

瑪格.羅比具體的人緣好不好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她主演的《芭比》是2023年全世界最賣座的電影。在奧斯卡獎入圍名單上,不僅是上述的雷恩.葛斯林,很多人都忽略掉在片中飾演美泰兒職員的媽媽艾美莉卡.弗瑞娜(America Ferrera)《芭比》也提名了女配角。對瑪格.羅比是不是存在刻意的排擠,儘管沒有人能提出實證,卻的確存在可疑之處。

《芭比》於2023年成全球最賣座電影。

針對各界聲援與議論,瑪格.羅比的回覆堪稱優雅,她並沒有以受害者姿態說自己被排擠在外,而是反過來為沒有提名最佳導演的葛莉塔.潔薇抱屈。在她的回應過後,這個爭論也忽然煙消雲散。

《芭比》女主角瑪格.羅比(中)面對外界議論,聰明回應來平息爭論。

奧斯卡50年後終道歉!代《教父》影帝馬龍白蘭度領獎原住民演員「小羽毛」歧視爭議。台灣影視媒體又如何看待多元文化?|Wazaiii 焦點|

奧斯卡50年後終道歉!代《教父》影帝馬龍白蘭度領獎原住民演員「小羽毛」歧視爭議。台灣影視媒體又如何看待多元文化?|Wazaiii 焦點| 今年是《教父》電影上映50週年,電影至今仍是大家心中不可取代的經典。馬龍白蘭度(Marlon Brando)更以此片獲奧斯卡影帝。不過他當時因不滿好萊塢對美國原住民的歧視態度,

 

你是哪種 Core?從 《芭比》的 Barbie core、《小美人魚》的 Mermaid core 到 Y2K 的回歸,快跟上現在最火熱的穿搭風格!

你是哪種 Core?從 《芭比》的 Barbie core、《小美人魚》的 Mermaid core 到 Y2K 的回歸,快跟上現在最火熱的穿搭風格! 大家都知道,社群媒體已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從清晨的咖啡時光到夜晚的閱讀片刻,我們總是忙於在各種社交平台上穿梭,享受著那些精彩紛呈的內容。無論是臉書、推特還是I

奧斯卡獎之所以每年會引發瘋狂議論,並且成為文化界人士分析主題,正是因為它不是由十個主觀意識強烈的評審選出,而是數以千計的人投票選出。儘管這些人依然會收到各個片商的公關宣傳戰影響,但結果仍然可說,它代表的是一種美國娛樂圈的集體意識。《芭比》失落導演獎與女主角,是不是也代表了某種集體意識呢?

↑女導演葛莉塔.潔薇(前)今屆奧斯卡也落選。

《芭比》去年一舉顛覆了業界預期,獲得驚人的賣座成績,片中的女性主義視角成為討論焦點,表明自己喜歡《芭比》與否,據說成為某些女性試探男性兩性觀點的方法之一,許多針對這部片的爭論已經脫離電影本身,它幾乎成為一個性別政治運動的旗號。但看在某些奧斯卡選民來說,這卻是一個再荒謬不過的事情。

《芭比》的好成績讓女性主義成為話題亮點。

被認為是美國當代最重要的作者導演之一的凱莉.萊卡特(Kelly Reichardt)就批評《芭比》不過就是一個「巨大行銷機器」的一環,她認為這就好比一個賣玩具的公司把旗下玩具變成一個「藝術品」來出售,這讓她對未來電影的走向感到憂心。兩度榮膺坎城金棕櫚獎的瑞典導演魯本.奧斯倫(Ruben Östlund)則認為他看到的是一間玩具製造商為自己的電影提供資金,還叫一個美國導演把他們已經過時的娃娃擦脂抹粉。「在我看來,完全是瘋了!」他說。(註1)

↑電影《芭比》遭當代導演批評成行銷工具。

其實《芭比》在奧斯卡獎上失落最佳女主角與導演獎,同時也在英國金像獎等各大風向球獎項遭到忽視,也可說是樹大招風的後果,許多電影人未必覺得它值得這般地位,認為這是一個被行銷過頭的商品,只是未必每個好萊塢業內人士都敢公開說。長期觀察歐美電影獎項的影迷也一定很清楚,儘管每年都會有一些通俗商業大片獲得一席入圍,但最後大家還是想要把獎項授予相對「嚴肅」的電影。

許多影人並不認為《芭比》有其地位。

作為美國電影圈的大家長,女星琥碧.戈柏(Whoopi Goldberg)的回覆也許可以作為定論,當被問到《芭比》是不是遭到奧斯卡冷落時,她首先否認冷落一說,並說:「你必須牢記一個事實:不是人人有獎。」

「你總不可能什麼都想要。」琥碧.戈柏意味深長地表示。(註2)

女星琥碧.戈柏對於《芭比》議論事件一說,僅是獎項名額有限。

 

(註1):https://theplaylist.net/barbie-ruben-ostlund-says-mattel-bought-off-an-american-auteur-updates-next-entertainment-down-satire-20240101/

(註2):https://www.huffpost.com/entry/whoopi-goldberg-barbie-oscars-snub_n_65b1f150e4b0166fc770c57c

 

 

◎Photo Via:達志影像、GUCCI、Netfilx、Pexels

◎Video Via:YOUTUBE(WarnerBrosTW)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