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暈船 AI 布萊德彼特卻騙走鉅款!Netflix《糖衣惡夢》揭開感情詐騙內幕,如何解開恐怖設局?”


無影無蹤

2025-2-21

網戀 AI 布萊德彼特被騙2500萬!感情詐騙太多真愛難尋,層層套路你解得開嗎?

2025年1月,一則新聞見報,一名法國婦人安(Anne)自認與美國明星布萊德.彼特(Brad Pitt)墜入愛河,被騙了80萬美元(折合約新台幣2500萬元)鉅款。

令人莞爾的是,媒體附上了疑似使她上當的布萊德.彼特生活照,而那很明顯是蹩腳的合成或AI換臉照片。消息一出,世人紛紛嘲笑之。

↑使安(Anne)上當的布萊德.彼特生活照,而那很明顯是蹩腳的合成或AI換臉照片。

不過細看安的受騙經歷,發現她起初並非毫無戒心,她說自己一開始認為是假的,但由於難敵對方甜言蜜語攻勢,加上對方還能說出安潔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的離婚糾紛細節,所以逐漸卸下了心防。在對方聲稱自己銀行帳戶遭到凍結後,安不疑有他,匯出鉅款。

↑布萊德.彼特與安潔莉娜.裘莉。

可悲與可笑有時是一體兩面,只是當一個人可能被騙走畢生積蓄之後,我想與其訕笑,不如予以同情。何況其實在這只是較為極端的案例,現實生活中,詐騙集團透過假冒身分或AI的方式詐騙,案例天天都在發生,而且手法越來越到位,詐騙集團甚至可以訓練機器人與受害者聊天,自己根本不需要動員太多人力來進行。

過去兩年間,就有兩部華語片描寫了這類愛情詐騙故事,分別是台灣的《莎莉》(2023)與《我談的那場戀愛》(2024)。前者描寫台灣農婦誤以為與法國男人相戀而前往巴黎,後者則描繪吳君如飾演的婦產科名醫與虛假法國石油工程師的網戀。

↑過去兩年間,《莎莉》與《我談的那場戀愛》描寫了這類愛情詐騙故事。

《莎莉》如片名所示,更聚焦在劉品言飾演的莎莉一角,關注她如何越陷越深的過程。《我談的那場戀愛》觀點更豐富,除了形塑受騙婦女,竟也並置了詐騙方的立場,原來詐騙她的小伙子也良心不安,甚至越聊越暈船。

↑《莎莉》描寫低社經地位的人受騙,給人理所當然之感(儘管這是刻板印象)。

而就角色背景的塑造來看,《莎莉》描寫低社經地位的人受騙,給人理所當然之感(儘管這是刻板印象)。《我談的那場戀愛》卻讓我們相信為什麼高學歷、高社經地位的人物會上當,編劇挑戰性更高一層;以故事觀點來看,編導希望讓我們知道的是,有時這樣的人上當,是他們「心甘情願」,儘管早已察覺不對勁,卻因為孤單寂寞,一步步進入詐騙犯的網。許多人即便被騙了很多錢,卻也真心認為自己在過程中獲得了歡愉與滿足。

↑《我談的那場戀愛》展現,有時高學歷、高社經地位的人物上當,是他們「心甘情願」。

不過在看完Netflix(網飛)的紀錄片《糖衣惡夢:我經歷的那場網路詐騙 Sweet Bobby》(2024)之後,你我或許會意識到最糟的詐騙不是金錢上的詐騙。片中女主人翁自認與一個名為巴比(Bobby)的帥哥網戀八年,也真的相信他聲帶受損不能說話。更驚人的是,她與這位巴比有共通好友,她也與巴比的所有親戚都曾透過線上群組接觸。

↑《糖衣惡夢:我經歷的那場網路詐騙 Sweet Bobby》讓你我意識到最糟的詐騙不是金錢上的詐騙。

無論從什麼角度來看,都不會覺得巴比是個虛假的人,因為一切都太完美了(事實上,他可能真的不是完全虛假的存在)。

儘管這部作品一樣是一個極度不可思議的特殊案例,但隨著受害人現身說法,我們都能發現當人一旦選擇相信,跨越了第一道門檻,到最後就只是停不下來,甚至還建立起自我防禦機制,將任何旁觀者清的親朋好友阻擋在外,只因為承認自己上當,可是多麼沒面子的事情。說來諷刺,不承認、忽略一切警訊,反而是因為人在保護自己(卻往往未能保護自己的荷包)。其實,詐騙犯皆運用類似邪教或某些不肖身心靈組織的套路,透過孤立、要求服從等伎倆,在對心理機制瞭若指掌之下,進行一場又一場的騙局。

↑當人一旦選擇相信,到最後就只是建立起自我防禦機制,將任何旁觀者清的親朋好友阻擋在外。

如果說過去還需要用多一點話術來控制人,現在科技如此發達,換臉、變聲技術全出籠,使人上當的機率可說是進入爆炸階段。當我們嘲笑安的同時,又怎麼能把握自己哪一天不會被乘虛而入呢?套一句資安專家曾說的,每個人都可能受騙,時機點在於你是否遇到了屬於你的腳本!在這個 Ai 突飛猛進的時代,請大家務必提高警覺,能理智地攻克騙局。

 

 

◎Photo via:達志影像, Louis Vuitton, Netflix, INSTAGRAM(@ussfeeds,@sallilovestory)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