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奧斯卡為湯姆克魯斯量身訂製小金人?隨著最佳特技設計獎成立,Yakima Canutt 這位好萊塢傳奇的名字也浮上水面!”


無影無蹤

2025-5-19

連湯姆克魯斯都沒機會入圍,奧斯卡最佳特技設計獎專門頒給好萊塢特技幕後!要是 Yakima Canutt 還在,這項獎非他莫屬!

2025年4月10日,美國影藝學院宣布,奧斯卡獎在邁入一百屆的2028年,將頒發全新獎項—最佳特技設計獎(Best Stunt Design Award)。消息一出,立刻轟動各界,對於長年投入動作設計的好萊塢電影人而言,這肯定是莫大鼓舞,畢竟為了這個獎項,他們已經奮鬥了數十年。

⭡第100屆奧斯卡獎新增「最佳特技設計獎」,難道是為了阿湯哥設立的?

好萊塢罷工 Hollywood Double Strike 獲勝!然後呢?面對生成式 AI,人類如何保有原創性?

好萊塢罷工 Hollywood Double Strike 獲勝!然後呢?面對生成式 AI,人類如何保有原創性? 近年,AI 技術的發展可謂是突飛猛進,如何有效率地學習相關知識,並將之與商業模式結合,進而盈利,成了每個產業的共同課題。而已在各方面廣泛運用此技術,並且引領著全球娛樂產業的好萊塢影視圈便成了最具參考價

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來了!阿湯哥四大經典電影造型:《捍衛戰士》、《夜訪吸血鬼》⋯看他敬業又帥氣的標誌!

湯姆克魯斯 Tom Cruise 《不可能的任務:最終清算》來了!阿湯哥四大經典電影造型:《捍衛戰士》、《夜訪吸血鬼》⋯看他敬業又帥氣的標誌! 做為一個即將奔三的女子,審美觀也跟著年紀稍有變化,有些年少輕狂時不覺得怎麼樣的各種型男典範,現在猛然看見竟會有種相知恨晚之感,要舉個例子的話,最經典的大概就是湯姆克魯斯。

許多人想到「特技動作」,直覺想起的是1960年代以降的香港電影,李小龍、成龍等武打演員把電影中的特技表演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事實上香港金像獎也早在1983年便成立了最佳武術指導獎(後更名為動作設計獎),對電影中的動作設計進行表揚。

⭡香港金像獎在1983年便成立了動作設計獎

但其實論起成龍的動作設計,往上溯源,還是得從美國默片巨星哈洛.羅依德(Harold Lloyd)、巴斯特.基頓(Buster Keaton)的表演開始談起。

⭡Harold Lloyd 是美國著名默片巨星

在電影開創之初,每個人拍電影都像是在玩命。在基頓的代表作《福爾摩斯二世 Sherlock Jr.》(1924)之中,一場跟蹤情敵後爬上火車摔下的戲,因為沒料到沖下的水柱太強,竟讓他後頸部直接重擊鐵軌。他最後忍痛繼續拍攝,直到11年後才知道原來自己當年摔斷了頸部。

⭡Buster Keaton 賣命拍電影,摔斷頸部而不自知

早年默片因為無法倚靠對白敘事,因此唯有華麗的動作畫面才能吸引觀眾目光,不過也因為一切制度都在草創階段,難免危險事件頻傳,像是描寫早期電影發展的《巴比倫 Babylon》(2022)就能看到這些驚人場面。

⭡《巴比倫 Babylon》演出早期電影製作的艱辛

在富豪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執導的《地獄天使 Hell’s Angels》(1930)中,為了追求真實性,他動用數十架真實參與過一戰的飛機投入拍攝,結果有三名特技機師慘死於拍攝的過程。 最後連他自己上陣拍攝也摔到頭部骨折,差點送命。

⭡《地獄天使 Hell’s Angels》劇組為追求真實性,動用歷史戰機,導致拍攝人員去世

儘管有這麼多驚人的血淚史,但是在早期的好萊塢,對於「特技」兩字並無特別認知,相關工作人員甚至不會名列於演職員表上。而改變這一切的人,是亞基瑪.卡努特(Yakima Canutt)。

卡努特原本是一名牛仔競技名家,因為與約翰.韋恩(John Wayne)身材相似,成為他的指定替身。事實上,也能說韋恩稱得上是卡努特的替身,因為韋恩為了要揣摩牛仔角色,花了幾個月的時間模仿他說話的節奏與走路方式,他還稱卡努特是一個「真正的牛仔」。

Yakima Canutt 玩命上陣,也親自設計多項機關

為了製作出電影中精彩的特技表現,卡努特甚至親自監督設計了不少拍攝機關,許多現今常見的特技動作也都是源自他的創意,包括如何在特定角度下拍攝打鬥戲,以借位的方式創造真實感。投入這些設計發想的原因,除了試圖讓電影拍攝更趨專業、更具效率之外,無疑也希望拍攝過程更安全。畢竟隨著拍攝現場事故頻傳,已經越來越少人願意玩命上陣。

卡努特一生的代表作無疑是《賓漢 Ben-Hur》(1959)中令人嘆為觀止的戰車戲;他親自訓練演員駕駛羅馬時代的戰車,並共花了兩年時間籌備,與團隊耗費五個月的時間進行排練。最後在他的掌控下,僅有一人輕傷,且沒有任何馬匹受傷(對於早期電影製作而言,這是驚人的成就)。

⭡《賓漢 Ben-Hur》中的戰車戲在 Yakima 的訓練下,沒有任何馬匹受傷

1967年,影藝學院授予奧斯卡榮譽獎,以表彰他開發安全裝置以保護所有特技演員的貢獻,使之成為史上第一位獲得奧斯卡獎的特技演員。主演《賓漢》的卻爾登.希斯頓(Charlton Heston)在典禮上的介紹更顯直接,他說卡努特獲獎的原因,是因為他創造了特技演員(stuntman)這項專業。

⭡Yakima Canutt 獲頒奧斯卡榮譽獎,且被評為「創造特技演員」一獎項之人

此話不虛,在卡努特出現之後,電影特技場面不再是即興上演的,而是必須充分設計協調與排練後的結果。然而,以安全至上為準則,越來越多科技設備投入的影響下,致使好萊塢電影的特效表現日漸趨於保守,也難怪當「真槍實彈」的港片進入好萊塢後,在成龍身上看到基頓身手的美國人會為之瘋狂了。

《捍衛戰士 Top Gun:獨行俠》湯姆克魯斯,飛出老電影經典、好萊塢八零年代美國情懷

《捍衛戰士 Top Gun:獨行俠》湯姆克魯斯,飛出老電影經典、好萊塢八零年代美國情懷 近十年開始,好萊塢進入「情懷」電影的高峰,許多八零、九零年代經典電影被「翻拍」成近世代的版本,或是邀請原班人馬回歸的「續集」,不只吸引新世代觀眾對「老經典」的興趣,也替當時的影迷創造出,延續與沉浸在回憶中的空間,所以此類型電影

《捍衛任務4》基努李維、《剪刀手愛德華》強尼戴普,少了完美的英雄設定,他們「頹廢系」男神的不完美更貼近人性真實!

《捍衛任務4》基努李維、《剪刀手愛德華》強尼戴普,少了完美的英雄設定,他們「頹廢系」男神的不完美更貼近人性真實! ↑左為 Johnny Depp,右為 Keanu Reeves 精緻華美、光鮮亮麗,往往是我們心中對於好萊塢巨星的印象,事實也是如此,但在鎂光燈下,總有那麼一兩個散發著陰鬱氣質,形象放浪

不過近年富有野心的《捍衛任務 John Wick》(2014-)系列、《瘋狂麥斯:憤怒道 Mad Max: Fury Road》(2015)等片的出現,證明儘管特效的長足進步,在21世紀仍能做出具有寫實感的動作大片,特技專業也理應得到應有的尊重。

⭡電影特效逐年進步,特技專業人員在遭受製片方打壓中茁壯

增設一個獎項看似很簡單,但之所以數十年來難以推動成功 ,背後原因就是掌握權力的製片方不希望特技專業人士獨立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組織(儘管目前已有工會,但勢力薄弱),以免他們獲得罷工、爭取薪資待遇的話語權。

近年最有力的推廣者是動作指導出身的導演大衛.雷奇(David Leitch),他甚至拍攝了一部相當於是宣傳該部門重要性的電影《特技玩家 The Fall Guy》(2024)。

《特技玩家 The Fall Guy》演出特技專業一職位之重要性

目前這些倡議已經見效,2028年奧斯卡將能看到特技設計人士上台領獎。這也代表特技專業人士將能脫離影藝學院的演員分會,成立獨立的特技分會(Stunt Branch)。

只是許多人都說,成立該獎項恐怕是奧斯卡為了要找機會頒獎給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這其實是一大誤會,湯姆.克魯斯並非是他任何電影的特技設計者,所以光入圍都是沾不上邊的。不過,若要說奧斯卡背後的目的是希望鼓勵好萊塢動作大片入圍,我想倒是貼近事實。換個角度來看,這也是亞洲電影的利基點,香港動作片如果能做出一定成績,要挺進奧斯卡似乎也並非難事?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artdeco.joe,@phillipdeanduke)
◎Video Via:YouTube(@porflepopnecker4376,@Miklós Vincze,@Oscars,@MOVIECLIPS,@UniversalPicturesTWN)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