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珠寶設計隨著藝術史時代巨輪而走,藝術史則因時代背景演變出獨有樣貌”


Jocelyne Liu 劉宇晴

2020-2-7

|從故事看珠寶|

頂級珠寶究竟在貴什麼?貴在作品身後的故事!是的,珠寶產業就是這麼不切實際。傾家蕩產,往往只為贏得美人兒的芳心,而美人兒所要的,是專屬於她,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訂製故事。

當代藝術的對話方式,成了珠寶設計師創作時的所思所想

珠寶設計,其實是隨著藝術史的時代巨輪而走,而藝術史,則會因為時代背景而在不同年代中演變出獨有的樣貌。

 裝飾藝術 Art Deco 

裝飾藝術 (Art Deco)起源於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人們在戰後渴望美好年代再次重回生活,於是貴重寶石備受設計師青睞,鑲嵌細節也近乎嚴苛地講究雅緻,為的就是要透過珠寶配飾來展現「上流社會」的奢華繁榮景象。

 
 
 
 
 
 
 
 
 
 
 
 
 
 
 

RYAN GARDNER(@hausofgardner)分享的貼文 張貼

 


除了是大時代背景的寫照,很多時候,藝術其實也是一種對於上一個世代的對話。

在「裝飾藝術 (Art Deco)」之前,藝術品的目光焦點總是圍繞在設計師身上,然而最大的幕後功臣——「工匠(Craftsman)」卻始終不被重視。走到Art Deco時期,人們真正才瞭解到,設計師創意再出色,若無工匠們的悉心製作,創意也只能流於空想,於是,這群默默無名的功臣開始被注意並且重視。


↑裝飾藝術珠寶將工匠鑲嵌、切割的工藝展現得淋漓盡致,成為戰後上流社會人士的身份象徵。

終於,在1901年「裝飾風藝術家協會(Société des artistes décorateurs)」成立時,工匠們享有了與畫家和雕塑家同等地位的「作者權」,並從此有了「裝飾藝術家」的正式名稱,法國巴黎「春天百貨(Printemps)」甚至為他們專設獨立工作室,成為百貨商店風格的重要掌舵手。

 
 
 
 
 
 
 
 
 
 
 
 
 
 
 

Wilson Brothers Jewelry(@wilsonbrothersjewelry)分享的貼文 張貼

 

 抽象表現主義 Abstract Expressionism 

我們現在回頭看巴洛克風格、Art Deco裝飾藝術、普普藝術、極簡主義⋯⋯等各種風格,在他們發生的當下都可以被稱之為「當代藝術」,白話來說,也就是「當前正在實踐」的藝術風格。

但如今當代藝術已經不再是形容詞,而是專有名詞—Contemporary Art,時間範圍落在1960年代到現在的21世紀,若要更嚴格定義,則是指「還在世」藝術家所創作的作品。

 
 
 
 
 
 
 
 
 
 
 
 
 
 
 

Art Basel(@artbasel)分享的貼文 張貼


↑當代藝術涵括的內容包羅萬象,學界對其的定義至今爭論不休,普遍指1960年代後的藝術作品。

在當代藝術的大框架之下,像是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等,都是發生在1960年代至今,較被大眾所廣泛討論的藝術風格,而這股當代藝術也傳入了珠寶領域。

像是Chaumet為了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舉辦的〈尚之以瓊華〉展覽,特別邀請英國倫敦最頂尖的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學生參與二十一世紀冠冕創作競賽,最後勝出作品由史考特阿姆斯壯(Scott Armstrong)奪下。

他從《法式花園》一書中獲得啟發,設計出一款現代法式花園造型冠冕,除了保有Chaumet向來最崇尚的「自然主義(Le Naturalisme)」品牌精神,更透過曲線與直線的交錯堆疊,勾勒出一種 「細節處不對稱、整體卻和諧」的衝突視覺美感。

 
 
 
 
 
 
 
 
 
 
 
 
 
 
 

Chaumet(@chaumetofficial)分享的貼文 張貼


當他在看《法式花園》這本書時這麼說:「你在其中可以發現到許多對稱比例,有著規律而且是可以預測的線條出現,然後就在一瞬間這些規則全都被拋開,然後所有枝微末節又被連接起來,最後再用雙眼來看,再一個瞬間它們又各自跑向了完全不同的方向!」。

這頂「VERTIGES TIARA 眩彩花園冠冕」就相當具有當代藝術中「抽象表現主義 Abstract Expressionism」精神, 此藝術風格最大特色就是不直接描繪大自然中物體,而是透過形狀、顏色,以創作者的「主觀意識」來表達所見物件。

 
 
 
 
 
 
 
 
 
 
 
 
 
 
 

Tate(@tate)分享的貼文 張貼


而史考特阿姆斯壯(Scott Armstrong)所創作的這頂冠冕,雖然表現的是法式花園,卻完全不見傳統法式花園所講究的「對稱性」,而是反其道而行地不斷在細節處打破再截斷,也不用具體形象打造花園中的綠色植物,而是大大小小隨機鑲嵌上綠色碧璽和黃色石榴石。

透過史考特阿姆斯壯 (Scott Armstrong)的「主觀意識」,讓我們看到了這位創作者眼裡的法式花園。

  裝置藝術 Installation Art 

裝置藝術相對於雕塑與空間的關係,裝置藝術作品在空間中和觀眾的關係更為開放。

觀眾可以直接走進作品中,可以透過聲音、影像、網路科技與觀眾產生互動,強調「作品即是生活空間的一部份」,不像傳統雕塑只能在作品之外欣賞。

 
 
 
 
 
 
 
 
 
 
 
 
 
 
 

Hadley Powell | Art Consultant(@powellfineartadvisory)分享的貼文 張貼


↑藝術家Wade Kavanaugh&Stephen B Nguyen從洶湧水波和強風中汲取靈感,以彎曲木條創作出波浪形狀的裝置藝術,讓人們直接走進作品中感受強風與巨浪興起時的衝擊力。

當我們在欣賞珠寶創作時,眼光總是聚焦在作品身上,珠寶盒充其量不過就是作品的安身之處,只會有大小尺寸之分,外觀上一致採用品牌標準制式設計。

然而 「Tiffany 2019 Blue Book 高級珠寶系列:Tiffany Jewel Box」可說是當代藝術中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的絕佳表現。

 
 
 
 
 
 
 
 
 
 
 
 
 
 
 

Tiffany & Co.(@tiffanyandco)分享的貼文 張貼


這次Tiffany為每一件作品量身定制專屬珠寶盒,就像作品獨一無二的高級訂製服,而每一件作品都因為各自獨有的華服,將自身特質彰顯至最大值,這樣的設計概念著實實踐了裝置藝術(Installation art)精神。


Tiffany Jewel Box不單是作為配戴用的珠寶,因為有了客製化的珠寶盒而成為生活空間中最美的一件裝飾,觀者可以透過整體影像與作品做視覺感官上的交流。

 行為藝術 Performance Art 

在當代藝術中,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算是相當前衛的一門流派,這類藝術家所創作的藝術作品,並不是大家傳統概念裡的一幅畫或是一件雕塑,而是藝術家在「一定的時間與空間」用自己的身體行為和觀眾互動,藉此傳達創作概念。


其中,最具代表性人物便是行為藝術教母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Marina Abramović)。23歲在義大利表演時,現場是一個密閉空間,她站立在中間,而桌上有76個物件:一杯水、一朵玫瑰,也有刀片、鐵鎚,及一把附上一顆子彈的槍。

旁邊說明寫著:「我是物品。你可以在我身上使用桌上的任何物品,我承擔所有責任。時間是6小時」。表演剛開始人們客氣地給她一杯水喝,或是送一朵玫瑰。但漸漸有人拿起剪刀把她的衣服剪破,最後甚至有人拿著手槍裝上子彈對著Marina Abramović的太陽穴,有人見了便立刻上前制止,開始群起扭打了起來。

時間截止時,Marina Abramović臉上眼淚不停的流,當她走向群眾,人們開始紛紛亂竄逃開,Marina Abramović為這次的行為藝術表演解釋:「人們害怕痛苦、害怕死亡。而我做的事就是把恐懼展現給觀眾,我變成觀眾的鏡子。」

↑行為藝術家Marina Abramović於1970年代開始,以前衛的藝術表演為人所知,她的作品經常挑戰人類的道德界線、恐懼與想像力。

Boucheron 2019年「Paris Vu Du 26」全新高級珠寶系列當中的「Jack Box 胸針盒」就相當符合行為藝術(Performance art)精神。

 
 
 
 
 
 
 
 
 
 
 
 
 
 
 

Boucheron(@boucheron)分享的貼文 張貼


這件作品靈感來自於「Jack de Boucheron珠寶扣」,而Jack系列啟發有來自於連接樂器的「音源線」,鏈扣連結方式也實踐了「插頭連接」的概念,所有作品不定義是手鍊、項鍊、腰鍊、髮鍊⋯⋯,主要就是讓佩戴者的身體自己去發聲,在不同的特定時間與空間中,用身體行為和珠寶首飾互動,強調女性對於生活自由的自主權。

 
 
 
 
 
 
 
 
 
 
 
 
 
 
 

Boucheron(@boucheron)分享的貼文 張貼

 

 
 
 
 
 
 
 
 
 
 
 
 
 
 
 

Boucheron(@boucheron)分享的貼文 張貼


而「Jack Box 胸針盒」可稱之為Jack系列的進階版,總共包含多達26件胸針,大小不一,全數分開,你可以隨心所欲別在你想要的地方,最小尺寸甚至可當耳環。

 
 
 
 
 
 
 
 
 
 
 
 
 
 
 

Boucheron(@boucheron)分享的貼文 張貼


↑ Jack Box是一組不被定義為何種形式的珠寶,佩戴者能恣意妝點於服裝上,依照個人喜好自由排列。

而最巧的是,此系列操刀手—Boucheron創意總監Claire Choisne是女人,行為藝術教母Marina Abramović 也同為女人。我想,21世紀裡女人們對於自己身體自主權的渴望,更無所受限吧!

【延伸閱讀】從故事看珠寶系列:

最困難的出生—鑽石之—藍鑽

最貴的一段愛情故事─泰勒‧波頓鑽石 The Taylor-Burton Diamond

保留Tiffany & Co.浪漫底蘊,雜揉服裝設計的巧妙思維

我常常覺得,這個年代應該算是「珠寶的最美好年代」。怎麼說呢?

 

◎Photo Via:INSTAGRAM, Chaumet, 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