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消費者

“大量的奢侈品牌包鞋目不暇給,但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無論穿戴者身上的配件、衣服多麼昂貴,總少不了「丹寧」”


Elise Ay

2017-9-18

Back to School 紐約穿搭特輯:丹寧,歷久彌新的美國夢

再次回到學院,進入Parsons讀書,最令人興奮的若說是重新接受知識的洗禮,那也未免太矯情,學校的知識、資源與機會當然可貴,然而校園生活最迷人的終究還是人。

頂著全美頂尖時尚設計學院的光環,Parsons確實散發出與其他學校不太一樣的氛圍,那是種自信且無所畏懼的氣質,不像周遭其他學校的學生,給人一種認真讀書、聰明乖巧的好學生感,Parsons的學生給人一種很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怕與眾不同,且天底之下唯我獨尊的巨大自信。或許那是在意所有物質文明、認真生活,並且不停朝著自己目標前進所培養出的氣氛。

在這裡,我試圖將自己抽離,就像波特萊爾的漫遊者(flâneur)一般,我站在街角或馬路對面,觀察人們的上學裝束。大量的奢侈品牌包鞋目不暇給,但最讓我感到有趣的是,無論穿戴者身上的配件、衣服多麼昂貴,總少不了「丹寧」。丹寧褲、丹寧襯衫、丹寧外套,丹寧像是學校生活的象徵。就算是那些最驚世駭俗的搶眼裝扮,丹寧也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

肩上背著Proenza Shouler,腳上踩著Chanel經典配色平底娃娃鞋,一件簡單的黑色素T搭上白色窄管丹寧褲,襯出金髮女孩的氣質;率性活潑、嗓門極大的歐洲女孩,手提Dior包,腳蹬Gucci鞋,但最醒目的還屬那件滿滿Louis Vuitton logo的丹寧褲;散發淡淡陰沉藝術家氣質的男孩身上,黑色素T與黑色丹寧破褲的組合,強化了他的陰鬱氣息;極有個性的爆炸頭黑人女孩身上一件丹寧crop top,再配上白色丹寧寬褲,醒目卻巧妙地融入眾多學生之中。素T、丹寧褲與球鞋的組合,是校園生活從不出錯的公式,在Parsons也不免俗,只是,這裡的人會透過配件的搭配,展現個人的獨一無二。

 

A post shared by KAITLYN HAM (@kaity_modern) on


丹寧褲的前世今生

關於牛仔褲的前世今生,就算是不在意時尚與穿搭的人,大概也曾耳聞一二。那個正值美國夢大鳴大放的時期,淘金工人身上一件改良後耐磨、耐髒的丹寧帆布褲,開啟了時尚的新紀元。從工人階級的工作裝束,到年輕人次文化的代表,再到今日全球不分男女老少、種族、階級的人們,人腿一條牛仔褲的時代,品牌、設計、版型、剪裁,在丹寧的框架下好像都被淡化了,他們看起來類似,且都說著同一種語言——舒適、方便、實用,卻又某種程度創造了個人風格。

Block Party上的田野調查

Parsons The New School of Design的封街派對(block party)是學校的年度重要活動之一。每年學期初,學校會封住一段主要建築附近的街道,舉辦一個像是園遊會,但有很多免費食物、學校紀念品,以及攀岩、衣服染色體驗、人像速寫等遊戲的活動,為了娛樂、為了歡迎新生、也為了凝聚學生對學校的認同與歸屬。

Parsons不像大多數美國大學有一整個校區可以享受校園生活,它的校區分散在整個曼哈頓,主要又集中在下曼哈頓區(Lower Manhattan),和NYU是鄰居。Parsons沒有具體的校園分界,於是,整座城市都成了校園。今年的block party封了曼哈頓第五大道與東13街交界的這一段。而這個全校性的大活動,成了觀察校園穿搭不可多得的最佳場域。

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學生看起來都並未為了這個封街派對特別打扮,大抵以下了課來晃晃的人居多。然而無論學生的風格是花俏、是樸素,丹寧褲,或是各式丹寧單品,毫無疑問是活動中,也是日常校園生活裡出現頻率最高的搭配選擇。

↑Top: Vintage, Jeans: LF, Belt: Vintage, Boots: Balenciaga, Bag: Gift from her mom

就讀創意寫作大學部的Zoe,靜靜站在人群裡,好像在等人。她的穿著不是最醒目,卻讓人忍不住再多看一眼。V領的黑色棉T是從二手商店買來的,皮帶也是,牛仔褲是LF,包包是她媽媽送她的禮物,上禮拜才買的Balenciaga短靴是她這陣子的心頭好,Zoe在談論這雙靴子時的眼神在發光。她喜歡混搭二手單品與設計師品項,沒有特別的穿搭模仿對象,舒服、自在是每天打扮的最高指導原則。  

Top, Jeans: Vintage, Shoes: Vans (Eva) / Shirt: Vintage, Shorts: From his grandpa, Ring, Watch: Vintage (Lassc)

研究所的Eva和Lassc都來自阿姆斯特丹,目前住在布魯克林。Eva說紐約和阿姆斯特很不一樣,步調極快,建築極高,但用心一點,還是能在這座城市裡找到和阿姆斯特丹相似的地方,像是在他們居住的布魯克林區。其實我和Eva曾經在幾天前的學校party上見過一面,這次又在block party遇見,覺得緣分很是奇妙。Eva和Zoe一樣都是古著愛好者,她沒有特別喜歡的風格或是搭配,舒服就好。

Lassc很有趣,他說他當天的穿著不曾經過任何思考,他打開衣櫃,拉出第一件看到的襯衫,就這麼穿上了;而他的褲子是他爺爺的,對他來說有很特別的回憶,所以他幾乎天天穿。聽起來Lassc好像對自己的穿著漫不經心,但其實再看看他身上的配件,從戒指、手錶到球鞋,其實他很有意識地選擇了具有回憶與歷史足跡的物品,讓穿著成為個性的表徵。

20世紀初,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曾說過:「時尚就是,一方面追求個人的獨特性(individuality),另一面也尋找群體的歸屬感(group identity)。」也就是說,時尚同時追尋著異化與同化,而丹寧巧妙地連結了二者:你可以穿著極有特色的丹寧單品彰顯個人的獨樹一幟,同時丹寧又是這個群體間被廣為接受、大量運用的共同單品,一個說著同一種語言的符碼。

學院裡的丹寧、Parsons學生身上的丹寧,某種程度仍舊保存了丹寧崛起時的那個時代精神,那個至今仍未熄滅的美國夢。它也像紐約這座城市,若有似無地不斷告訴你,只要你肯努力,就有無限的可能。在這個學院裡,人人都穿著各式、各色的丹寧,抬頭挺胸、不可一世,演活了21世紀紐約學院裡的微型美國夢。


◎Photo Via:Elise Ay, INSTAGRAM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