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媒體 Pen magazine 製作的單元節目《光石研の東京古著日和》,是近來最喜歡的網路影片之一。劇裏面光石研飾演一位對任何事物都能展現出欣喜若狂的自己,反應有時候過度到讓人無慮出戲,但每次當心裡想著:「有這麼誇張嗎?」、「真的這麼好吃嗎?」的同時,頭腦還是會不由自主被拉回劇中懷念的日本場景裡頭。
↑日本媒體 Pen magazine 製作的單元節目《光石研の東京古著日和》
↑古色古香的日本街道
潮流金童—楊艾倫的「潮生活」不買新球鞋?逛古著「0311 Vintage」、「聲色 Sounds Good」聽黑膠喝咖啡、再到「醜 Sponge」來乾杯!|Wazaiii 生活風格提案| 提到「潮流」,你腦海中會浮現什麼模樣?穿著 Supreme 或最新聯名球鞋的年輕男女,到 IG 最新熱點自拍打卡?在潮流 KO
NIGO-讓街頭潮流往另一高度前進的男人,相信潮流永遠不死,而是以另一種方式新生。 在亞洲,影響流行文化最深的莫過於日本。現在是如此,二十年前亦然。更別說是在網路還不發達的年代,人們只能透過報章雜誌吸取流行知識,進而增進品味。日本可說是影響整個亞洲,乃至於全世界的一個國家。談及日本,絕不能不提及「裏原宿」,瞬息萬
雖說每一期主題聚焦古著服飾的店家探訪,不過那些一派休閒的造型,搭配大小適中的托特包,只用筆記本記下準備品嚐甜點店的細節,對質感的錙銖必較,還有能走就不騎車,能騎單車就不搭乘大眾交通的生活方式,我說這就符合了大家對「文青」的想像應該不會有人持反對意見。
其實台灣人受日本流行文化影響相當多,早一點裏原宿的美式街頭風格,再到後面不論是所謂的極簡、古著、軍工裝、時裝設計等等 XX風格的分類,台灣的街頭穿著趨勢是跟著日本的腳步一步步建構起來的,而風格圈的建立始於一群人對於相同文化的喜好、追求,所以去模仿,去沈浸在裡面尋找認同感,這些深入在各自文化的小眾們,會真正從文化去影響到他們的穿著甚至生活,這對我來說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青」,而不是搜集日常擺設的文具青年,當然更不是單純在咖啡廳用著 Macbook 的聞香青年。
↑POPEYE 外套選用機能性衣料,穿出時尚質感
↑寬鬆舒適的街頭風穿搭
那...大結局?如果每個文化都能稱為是各自的文青風,那這樣有講等於沒講,我想編輯們是不會放過我的,所以到底什麼是文青風?在我的經驗裡,同樣是日本媒體的 POPEYE 老早就給出了一個方向,如果從這條線出發,應該也比較好理解。
曾經由木下孝浩 & 長谷川昭雄執刀時期的 POPEYE 雜誌所提倡的 CityBoy Style,已經不知道被提過多少次,但這類由 Ivy 常春藤風格為基底延伸出來的街頭風格,可以是台灣男性初入日系風格最簡單的起手式,像是所有尺寸都選上大至少兩個尺碼穿著,微捲褲管露出白襪與球鞋、皮鞋的搭配,襯衫可以搭棉褲,早餐喜歡吃水果三明治這類人,一直到現在都還不算小眾,全盛時期就連媒體也爭相模仿起與 POPEYE 同樣的拍攝風格,基本上算是掀起街頭流行圈的一代潮流了。
↑POPEYE 雜誌掀起的 CityBoy Style 潮流
↑口袋工裝褲選用大斜紋棉的設計
5招打造高回頭率桃花穿搭術:MONOTONE 穿搭、講究尺寸感...沒了「面子」依舊讓人目不轉睛! 年初開始被《那年,我們的夏天》爆洗一波,同事、友人間天天這一句崔雄,那一句崔雄的,說不上煩但也真的夠洗腦,嚷嚷著說這是新一代國民男友的誕生(?)好吧!就連鮮少看韓劇的我,終於被時事風潮吞噬,半強迫的追了幾集。
誰說時髦炫活感一定穿得浮誇?3位日系穿搭達人:日本 GQ 總編鈴木正文、《極道主夫》凶狠大哥瀧藤賢一、個性模特 TIARA 的 Sliving 穿搭術學起來! 剛踏入編輯領域,正好是紙本銜接網路媒體/自媒體的轉型階段,當時主編們無不想盡辦法要在每篇文章造詞造義,希望哪天有個 Hashtag 能成為潮流,直接起飛,
一直到前兩年,這類寬鬆輪廓的意識,也產生「本土化」的變奏,大量的多口袋工裝造型出現在街頭,就我所知這是不曾出現在日本卻有著「日系」之名的一次潮流現象,先不論美感好壞,一個雜誌文化的熱血能在民族間形成這樣的「進化」,我覺得是成功又有趣的。
然後時裝開始影響著趨勢,以往都是首重純棉質料的人,這時更加注重單品本身的版型、質料等細節,像是 TWEED、棉麻、絲質的變化多了起來,風格也開始嘗試混搭讓形象更有時裝感,整體線條也更偏向過去經典的線條。這裡我想將造型參考接棒給同樣來自日本的造型師 — 山本康一郎、小林新等人,擅長大人感風格的他們,總在老派經典的情懷裡能夠適時帶入新設計的層次語言,是相當值得參考的模範。
↑古著與街頭元素的混合搭配,呈現獨樹一幟的個性
當時裝與街頭能夠並存,急欲尋找新的話題的人們自然把話題轉往更特殊、獨特、稀有的價值上,以往會被笑說渾身老味的古著,到了現在反而成為新鮮的元素被帶起來。舊衣也能新穿,老調未必只能重彈,VIBE 風格的興起成為目前趨勢的新能量,仔細觀察很多的日本時裝雜誌也都往這個方向去介紹去走,到這邊反而已經無關明顯的風格差異,各類元素的混合成效端看自身對於單品文化、服裝背景文化、生活文化的理解,這是一個相對大膽,充滿未知探索的一個階段,就因為尚未形成成熟的風格規則,所以每個人都能夠慢慢養成一套自我的個性,每個人都有機會當一個自己的文青。
↑文青風沒有絕對的定義
寫到這邊,到底真正的「文青風」該是什麼風?真的說不清楚,也沒必要急著下個定論。上面提了一些參考,都是自己喜歡的,看到會典藏的名單,這些都是養分,至少以服裝做開端,會讓我想往裡面多鑽一點。最後還是想回到自己所堅持的,用心去理解文化,去熟捻熱愛事物的一絲一毫,知識會逐步影響生活,自然會帶著自己往風格走,至於要不要被叫「文青」?就見仁見智吧!
◎Photo Via:Unsplash,INSTAGRAM(@stylistakiohasegawa,@arata0719,@popeye_magazine_official, @cityboyootd),Pexel
◎Video Via:YOUTUBE(@Pen maga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