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文章反應不好 = 編輯沒熱情、不用心」永遠是聽過最刺耳的髒話”


Fenglin

2018-5-14

編輯看社群,首先,讓我們把數字「按耐」好吧!

早一些時間, Facebook才因個資外洩的事件,造成許多人爭相發表拒用Facebook的虛擬宣言,創辦人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還因此跌了近 49 億美元的身價。就算如此,社群媒體所帶來的影響力仍然巨大(雖然觸及率少的捶心肝),同時,它也是當前數位媒體與外界連結最直接的窗口。但今天不論時事,反正網路時代都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不信可以問問「估狗」,創立臉書不就是為了交換個資、把妹用的?真心造福大眾!常常看見家裡長輩發文:「謝謝臉書,讓我找到久沒聯絡的誰誰誰。」如果是一般消遣,好像永遠不會有問題,只是換個身份,對媒體滿懷憧憬的菜鳥編輯來說,我真的蠻討厭馬克。

登入社群

記得是2009年,每天在學校不上課,就是伸長耳朵聽著同學們聊著臉書的「開心農場」,炫耀昨天去誰那偷了菜。好奇之下辦了帳號,發現:「喔~原來偷菜也能分排名」從那一刻開始,恭喜自己登入「數字遊戲」的虛擬世界。風頭過後,農場聲勢漸緩,社群媒體的發展也進入我最「尬意」的階段。那是紙本編輯會開始分享個人專欄、服裝資訊,大家開始湧進社群平台的時候,我想像數位和紙媒當時還是在同一個水平上,就算數位來得快、廣一些,但廢文還不流行,紙媒與網路還能相輔相成。根據「好友」名單,板上盡是達人穿搭或是消化過的資訊內容(這些人的文章現在你都能在Wazaiii看到),偷偷說,自己也在那時興起當編輯的念頭。接著會看到開始有部落客、KOL探出來,Instagram的圖像社群也逐漸分散臉書原本的受眾,圖片傳遞的便利性與自媒體的興起,造成資訊開始加快腳步,甚至粉絲人數、讚數逐漸轉為生財工具。對當時還是個在服飾店跑龍套的我來說蠻酷的,不過關注虛擬數字離我還有段距離,等到正式進入編輯行業之後,沉重的「數字壓力」才殘酷的給自己一次又一次的震撼教育。

↑開心農場盛行一時,相信多數人是從這塊莊園入門臉書,按時收割,心血來潮當個偷菜賊根本是高中日常。

↑咦?這個人有點眼熟?小時候真的看「Asano Gonza's Dokusousei Ideas」長大,裡面分享很多品牌,內文很口語,而且粉絲團雖然停止更新,但還沒關,偶爾還是會過去翻翻文。

社群媒體「數字化」現象

我是妖山上藝術大學畢業的學生,入學時校長(那個敲樂器的)說:「我知道學藝術的,數學都不好。」這句話聽在自己耳裡真是中肯,我們左腦比右腦發達,和數字沾不上邊,甚至可說有點不合。只是生不逢時,我是以「數位編輯」的身份踏進媒體圈,扎扎實實正中社群媒體近年正高峰的「數字遊戲」裡。遊戲中,紙本雜誌受到重擊,速食文化成為主流,多數讀者不願花時間翻閱刊物,銷量一路下滑,數位方面也都被觸及率、紛絲數、讚數逼得跳腳 ; 廣告費、買賬號等軍備競賽不斷,編輯們為了「帳面」好看也只好再起開心農場,偷題材、偷內容,比快、搶時間的農場文四散,為的就是毫無意義的按讚動作。真正有價值的內容不一定獲得迴響(看到一篇好文真的就會按讚嗎?我懷疑。),認真把網路當紙本做的大概還是日本為大宗,經營連載主題,願意「花時間」培養媒體性格,難怪他們壓力大卻依然做得開心。其餘的?大多是為了快速養成,「估狗」來的整理資料罷了!

↑以上三個是我平常固定瀏覽的網站,分類清晰、個性明確,連載的單元形式讓人期待後續新花樣。

「文章反應不好=編輯沒熱情、不用心」永遠是聽過最刺耳的髒話。

不知道是因為KOL、YOUTUBER的成功看起來快速容易還是怎樣,似乎養成業主相信一步登天的思維。安迪沃荷說:「在未來,人人都可成名15分鐘。」現在,大家還真的就只追逐那15分鐘,而不是在乎之後五年、十年。編輯價值取決於文章換來的「報酬」,曾經帶風向的領頭羊,如今也變成追逐浪潮的信徒。在每個人頂上都是Excel表單被公開審視的時代,輕鬆無腦換流量好像比較輕鬆,但對得起自己嗎?編輯原來該盡的「責任」如何被支持?做編輯想做還是讀者想看?心裡拉鋸在短時間內似乎還有得戰。

「想做單元啊?喔喔!先說出能換多少流量再討論吧!」這年頭,編輯有時還兼算命呢!

 

A post shared by Lance (@dinneranddance) on

 

A post shared by 在原 みゆ紀 (@miii__98) on

↑社群媒體的發達,打破部落客、Model、編輯界線,更生產出許多新興KOL。隨著紛絲人數增加,各自身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影響力甚至超越媒體,成為新一代的追逐指標。

汪汪!編輯是條狗

小時候住眷村,家裡養了幾隻雪納瑞,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拿著飼料,看狗狗搖著尾巴撲向自己,好療癒!「牽手、換手、坐下、吃!」的命令例行性上演,直到某天放任牠們到山上蹓躂之後,這樣的場景就再也沒機會看到......。其實馬克也說的直接:「Facebook壓根不是為媒體而存在的社群」未來到底媒體與社群之間是加劇的使用者付費或是乾脆分道揚鑣,個人對這類預測是一點興趣也沒有。但若發著想像兩者未來的夢,倒希望有天虛擬網絡會因為資訊量不堪負荷而「碰!」的噴出美麗蕈狀雲,。歸零後的時尚工作者終於能夠重新像獵犬一樣,「汪汪!」憑著過人嗅覺、拖著讀者分享發現獵物的興奮,而不是甘心當個沙發寵物,「牽手、換手、坐下」、「汪汪!」在指令遊戲裡迷失方向,當主人說「碰!」一聲:我裝死......。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 Twitter, Fenglin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