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與父母站在陌生的國外街頭,就算有人耍任性、有人發脾氣,還是得硬著頭皮將兩老安全「遣送」回國;這一刻真的好想掐死當初那顆蠢蠢欲動的孝心,只能怪自己又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帶爸媽出國」會不會就是親情的墳墓?
這題很難,但 Youtube 頻道《陪沈團》的豬 PD 應該很懂,畢竟他在社群上著有熱門連載專欄〈一個人帶爸媽出國旅行何時才會不小心出手毆打老人呢〉。這次由 Wazaiii 擔任主持人,邀請豬 PD 和他的父母——柴克瑞、迪娜現身說法,召開一場「豬 PD 家長座談會」!
(同步附上豬PD人權:帶爸媽出國已達8次,可謂該領域的元老級人物)
↑ 「我和柴迪出國很少合照,因為大部分的時間都只有我們三個人,要請人幫忙拍合照或自拍都有難度,所以第一張合照放的是在台灣活動的時候拍的。」——豬豬
2024年版《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攜爸媽暢遊峇里島 ,靠 VILLA、伴手禮、打卡照完美達成孝親度假行!| 名建築蒸蛋的旅行筆記 | 跟很多人一樣,對於峇里島 ( Bali ) 的嚮往是來自多年前的一部電影《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Eat, Pray, Love)。單身的女主角旅歷多國後落腳這座永夏之島,在
因太愛母親而忍不住爭執?母女間的爭執與相愛相殺背後——用愛織就的生命考驗,才是最難的修行|Wazaiii 總編的獨活+1| 獨活,即使一個人也把生活過得精彩,聽起來有點酷對吧!那麼獨活+1呢?可就沒有偶像劇那麼浪漫了,環繞身旁的是好多好多想像不到的打怪日子。 ↑獨活+1是與獨活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有著
Q1:你們還記得第一次被孩子帶出國的感覺嗎?
柴克瑞:「我很喜歡全家人一起出發、一家人和樂相處的氛圍。孩子還小的時候,一有空我就會帶他們去旅行,現在孩子長大帶我們去旅行,還不用花我們的錢,我覺得很快樂也很享受。」
迪娜:「剛開始很想炫耀、盡情享受,會覺得孩子孝順、回饋父母是應該的;後來我們覺得不對,孩子已經是有成熟心智的個體了,他不是被孝順圈套住,而是真的想做這件事情。」
柴克瑞&迪娜:「但是他帶我們住的地方都選高檔的。我們很心疼他到底是賺多少,就這樣把錢花掉!明明只是睡一下下而已,乾淨、舒適就好!!!」
豬豬:「他們現在認為的『乾淨』,其實就等於『高檔』。」
↑ 「我們在日本豪德寺遇到粉絲,粉絲應該覺得我們出國都沒合照很可憐,所以主動幫我們拍了合影。」——豬豬
豬豬:「我其實沒什麼特別的感覺,我帶爸媽出國只是因為我本來就喜歡住高級飯店,但我沒有喜歡自己出國獨旅、自己住高級飯店,我在碰到特殊、有趣的事情時需要有人跟我互動。後來我發現比較合理的做法就是帶家長去。」
↑ 「2023帶他們去住輕井澤虹夕諾雅,我爸拍我在拍攝房間早餐,努力經營社群素材的兒子。」——豬豬
Q2:有沒有一個瞬間,讓你們覺得幸好這趟旅行有彼此一起?
迪娜:「我的腳沒辦法走太多路,所以豬豬現在行程到一半時都會突然找一家有名的咖啡廳休息。我知道他根本不著迷,也沒有很想喝咖啡,但他知道我喜歡,而且我需要休息。」
豬豬:「其實我蠻喜歡喝咖啡的,你為什麼要解釋得這麼難聽???」
迪娜:「我覺得這是為我準備的!」
柴克瑞:「而且有些地方沒有電梯、手扶梯,豬豬都要想盡辦法去找。其實我很感動,覺得他很為媽媽設想。或者是我們去拍貼機,我就會覺得還好有跟他來,感覺年輕了起來,可以跟孩子玩得很開心。如果是我們自己去,我們就不會做這件事情了。」
(柴克瑞跟迪娜還有提到超多豬豬讓他們感動的地方,以下先省略⋯⋯)
↑ 「柴迪和孫子在上野公園玩得很快樂,我拍了幾張很像是枝裕和電影的劇照。(真敢講)」——豬豬
豬豬:「我覺得我爸媽有刻意想讓這題往感動的方向走。」
柴克瑞:「這一題本來就是要講感動。」
豬豬:「我比較不走感動路線,我會專注在我爸媽每趟旅程的變化上,因為他們變化的很明顯,可以產生更多可以寫成故事或在社群上好發揮的素材,所以其實都是有交換條件的。」
豬豬:「但我現在可以有快速找到電梯的能力,也是讓自己滿感動的。」
↑ 「他們兩個的合照姿勢通常都是自己擺的,只有這張的小愛心是我要求的,所以他們做得挺頭大。」——豬豬
「P人旅遊」是什麼樣子?選對城市放慢腳步,學著放空旅行,不合拍的就大膽捨棄吧! 最近看了一篇挪威首都奧斯陸 Oslo 的城市宣傳廣告《Is it even a city?》,裡面敘事者一直在抱怨,「這城市太小了,30分鐘就走得完」、「城市中心有人在游泳」……仔細聽聽,全部都是假抱怨真炫耀,營造出 Oslo 悠閒的
他眼中的柬埔寨不是你想的那樣!跟著自媒體創作者烙賽瑞奇 Outside Richie 把旅行玩成大富翁|Wazaiii 自我放逐日記| 你是否覺得旅行很像在玩大富翁呢?旅行者有可能遇到改變人生的「機會」,當然也會迎來無法掌控的「命運」,這般難以預料未來的遊戲總是讓人上癮,而我們更在一圈又一圈出發與回到起點之間得到
Q3:在旅行途中,你們最看不下去/覺得對方最煩的是?
豬豬:「最開始的兩次出國如果有這個狀況,我當天就會寫成罵他們的內容然後發在社群,他們隔天早上就會閱讀到。因為他們覺得會被公佈在社群上面,這讓他們的心理壓力蠻大的,所以他們後來會很快速的修正。」
↑ 「柴克瑞這幾年去日本都會背一堆伴手禮要去送給日本網友,甚至自己學會去飯店櫃檯請他們幫忙寄宅急便,這件事連我都不會。」——豬豬
迪娜:「我們根本就不在意那個,反正我的人設就已經是這樣了。」
豬豬:「那你們為什麼會一直調整自己的行為?而且柴克瑞包袱很重。」
迪娜:「這是成長的過程!!」
柴克瑞:「我的包袱到底是什麼?」
豬豬:「我不知道,你蠻在意的。」
迪娜:「但我看不下去的大多數是在金錢的使用上跟物質價值觀的不同。後來我覺得他的錢是他自己賺的,就比較收斂了。」
迪娜:「只是我心裡會小小的,有一點覺得那個錢,如果稍微留下一點點,不要花那麼多就好了。我嘴巴會說一下,說一下應該不過分吧?」
豬豬:「我媽的天性就是他看到人家花錢,他會難過。」
迪娜:「別人花錢我不會難過。」
豬豬:「所以你覺得我的錢是你的錢。」
迪娜:「也不是,其實也不是錢,比如說他買衣服,我都會想說衣服夠穿就好,買那麼多會製造地球的問題。」
編輯&豬豬:「問題的格局突然上升到環保層面?!」
↑ 「他們兩個最愛的景點就是富士山,我們這八趟旅行去了兩次,為了感受不同季節的富士山,他們在富士山週邊心情都會特別好。」——豬豬
豬豬:「我只有一開始兩次出國有被煩到。因為家長如果看到你睡很晚,或是在某些時間還沒出發,他們會覺得很痛苦。後來我在專欄上發表高見,他們看到後就不再跟我吵這個了。」
迪娜:「不是,是我們後來發現要尊重他,而且就算沒有他,我們也可以自己出門,不然明明可以出發了,但時間都被睡覺浪費掉。 所以你看,我們一直在成長,對不對?」
豬豬:「我覺得除了他們改變很多之外,我個人也是改變蠻多的。以前我就是小孩帶父母出國,但現在我已經像家長了;我很享受這種身份轉換,每次都感覺到自己成為不太一樣的人。」
↑ 「2025去首爾我請柴克瑞偶爾拍一下我在拍他們的樣子,所以有了比較多這種狀態的照片,在社群上會一次發出兩邊拍的成品。」——豬豬
Q4:「帶爸媽出國」系列專欄還能連載幾次?你們希望專欄能持續到什麼時候?
柴克瑞:「我沒有辦法去預估幾次或多久,但只要能一起,我都很珍惜,因為時間真的剩不多。所以我還是很期待旅行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又擁有跟孩子一起度過的某段時間。只要知道有下一趟旅程,我就會開始興奮。」
豬豬:「在出發前,他會大概在每隔一個月就會打一次電話,假裝沒事詢問一下現在的安排進度、有沒有需要他幫忙。但他只是想要展示自己對於這個行程有多興奮。」
豬豬:「我只是覺得可以維持這個習慣,是一個很特別、別人比較做不到的事情。而且,你跟家人的相處時間看起來還有幾十年,但其實以天數算一算,可能只有一兩年。所以現在能動的話不如就趕快動;或是現在還能出錢,我就先出,誰知道以後那個世界會長什麼樣子。」
↑ 「從一開始規劃要去韓國後,迪娜就一心只想著她一定要去景福宮穿韓服。平常很怕麻煩的她,連編髮都可以接受。」——豬豬
迪娜:「我倒是不希望這種事情變成常規。我覺得每件事情如果變成常規,到最後都會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他現在想做就做,哪一天不想做了就不要做了。」
豬豬:「我通常沒有在管他們怎麼想,因為我就是想要住某個飯店或是想去一個地方。」
迪娜:「你現在想做這件事情,但不一定要一直做下去。」
豬豬:「我剛剛沒有說我要一直做下去。」
而此刻的柴克瑞與迪娜,為了不想麻煩到小孩、把自己照顧好,每天下午四點都會去健身。在豬豬眼中,他們是「可教化」的父母,但他也不保證每對父母都能像這樣「成長」。
↑ 「特別選這張他們穿韓服拍照的樣子,因為柴克瑞真的好像迪娜的下人。我租韓服也是花比較多錢租迪娜的高級禮服,柴克瑞是穿最便宜的男子服。」——豬豬
還記得第一次帶兩老出國,每天都能產出一件令豬豬爆炸的事,所以那段期間豬豬「日更」一篇論文,細數父母在旅行中的罪狀,沒想到引發廣大共鳴,於是一路連載至今。
「我偶爾回去翻那個當下的專欄內容,也還是會覺得當下生氣滿讚的啦。」如今時隔多年回想起來,「手指虎」依舊很值得被豬豬拿出來教訓老爸老媽,但那也是其來有自。
在國外最困難的點,就是長輩平常在臺灣做的每一件事,放到國外的時空卻會讓你的不爽程度乘以百倍。「 因為你身為帶他出國的人,你的心態不會是『反正我就關進自己的房間,然後可以做我自己的事,不用管外面怎樣。』你需要擔心等等的行程,也要擔心會不會無法收場。」所以不在台灣的每一刻,暴躁指數都無限上升。
↑ 「帶他們出國的時候要常常注意人跑哪去了,因為他們常常脫隊要跑去跟日本路人聊天。這張是他們突然和這位阿姨聊起她種的花,那個熱絡程度好像一群日本老人在聊天,結果聊回來問他們聊了什麼?我爸說:『喔那個阿姨自己講了很多我其實聽不懂。』」——豬豬
既然如此,豬豬居然還能忍受這些崩潰時刻?是什麼讓他堅持下來的?他給了一個嗜血的回答:「我知道,那會是我經營社群的特殊素材。 所以我能接受某些時候發生了值得爆炸的事情,先讓他們繼續發揮,然後我會在心裡記錄下來,最後選擇在社群上面炸開。」
↑ 「在首爾完全無法發揮日文能力的柴克瑞,接下一個親戚小孩的委託,請他幫忙買男子偶團的專輯,柴克瑞在唱片行中展露他滿滿的疑惑。」——豬豬
當然,溫柔的回答也少不了:「我會有一點想要看看我自己能夠承受的極限在哪,所以就想說『不然看一下我還能到什麼程度』,但基本上我每一次都會覺得『我其實可以撐得蠻好的』,所以我很佩服自己。」
↑ 「柴迪兩人在國外最常出現的互動,就是這樣子一張一張檢視剛剛拍的照片能不能發在臉書上,如果有太醜的迪娜會叫柴克瑞刪掉。」——豬豬
回到開頭那題——「帶爸媽出國」會不會是親情的墳墓?豬豬說:「如果你因為看到我們而突然有股衝動想帶爸媽出國的話,這就是墳墓。」你想靠跟爸媽出國旅行來修復關係?還是你覺得這件事對親子關係而言是一個里程碑?「抱歉,抱持著這種心態的人很容易會受傷。」
↑ 「2024去峇里島虹夕諾雅,這次旅遊的組成還多了朋友,整個風情很不一樣,吃早餐的時候子凡(陪沈團成員)比我還像他們兩個的兒子。」——豬豬
對平常不跟爸媽旅行的人、根本沒有跟爸媽一直相處的人來說,各式各樣不曾想過的問題,會在你們綁在一起的那幾天內一次爆發,簡直像極了愛情。那麼,如果你還是執意要出發,也做好心理準備了,如何達到最好的旅行狀態呢?
豬豬的解方是:「我希望大家出所有的錢,如果你純粹希望得到最好的成果,麻煩你出錢。」
↑ 「2024整趟峇里島旅行我們都沒合照,到了回國前在機場,才被朋友提醒要和爸媽合照。」——豬豬
◎Editor-in-chief:Elaine Liao(@nien7100)
◎Written & Interview by Fumo Lin(@furmochu)
◎Photo Via:朱先生 aka 豬豬(@dainfin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