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處一個「比較」的社會。到了一定歲數,總會不自覺地比誰的工作比較好、誰賺的錢比較多、誰有車有房或是另一半......我們不只跟別人比、對別人下人生指導棋;也跟自己比,常常指責自己「為什麼還不夠?」。
這些比較,成了生活難以忍受的「刺」,也很難在一夕之間消失,但或許我們可以學習與之擁抱共處,「30節約男子」就是這麼做的。他從分享自身負債狀況開始踏上自媒體之路,談理財、也談人生,真誠的文字引起許多粉絲共鳴,而他也從低薪族成功翻轉、存下百萬,走向自己理想中的生活。這次專訪我們不聊理財,是要聊聊即使被生活與社群生態扎得滿身傷的他,如何把生活那些稜角,化為理想人生的拼圖。
他眼中的柬埔寨不是你想的那樣!跟著自媒體創作者烙賽瑞奇 Outside Richie 把旅行玩成大富翁|Wazaiii 自我放逐日記| 你是否覺得旅行很像在玩大富翁呢?旅行者有可能遇到改變人生的「機會」,當然也會迎來無法掌控的「命運」,這般難以預料未來的遊戲總是讓人上癮,而我們更在一圈又一圈出發與回到起點之間得到
流浪的心終於找到歸屬!地產秘密客用女性視角打破房地產的刻板框架,築起你我的溫暖小窩|Wazaiii 專訪| 如果說買房像是解不開的密碼,那「地產秘密客」就是那把鑰匙。她們以女性視角,將複雜的地產資訊簡化,破解市場密碼,幫助讀者找到自己的理想家園。 光影交錯,天地為筆,繪萬象於世間。就像 SAM 和 TING
從負債到百萬存款,不只理財,也理自己的心
2022年 Wazaiii 曾以「社畜」為題電訪「30節約男子」(以下簡稱節約男),當時他才「出道」一年左右。這次我們終於面對面訪問、拍攝。高䠷白淨的他有雙圓潤大眼,給人的感覺如同他的社群版面般,清新宜人。現在的他已出書,也推出了線上課程,說起話來更多了份沉穩自信。但是,穿上編輯準備的精品品牌商借服裝拍攝時,節約男還是有些不習慣,因為即使存款到位,他對金錢的敏銳度還是很高的。
「以前養成的『節流』習慣,對我現在的生活影響很大。」他說,「現在不會因為收入變高,生活的所有花費也跟著提高,而導致存不了錢。學會如何『斷捨離』後,我覺得很多東西其實沒必要買,畢竟『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也捨棄了很多沒有意義的社交聚會。」
節約男初登場時,開誠佈公在 IG 這麼寫道:「30歲的我,淨資產 -69374元。」當時因新冠疫情蔓延,不得已結束日本的工作回台,卻發現自己連防疫旅館的費用都付不出來;錢究竟花去哪了?他雙手一攤:「我不知道。」這也才讓他痛定思痛,決心好好存錢理財。
節約男「斷捨離」的不只對物質上的執著,還有金錢的舊思維。「因為原生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小時候爸爸賭博、父母離婚,以前我很害怕談到『錢』,總是覺得一直在追著錢跑、很辛苦;但現在覺得,錢只是一個工具,我可以駕馭它、用來幫助自己過想要的生活。」
要說現在他還會執著的,大概就是「吃」吧,「每次吃到好吃的東西,我都會跟朋友說:『我要努力賺錢』!」當然,還包含「做自己喜歡的事」,就像書寫文字、分享自己的觀點。財富自由的確很重要,但是,「如果心不自由,那也沒有意義。」節約男表示。
拒絕標準的人生公式 直球對決30歲大關
在節約男真正感受到「自由」前,他其實走了一段漫長的心路歷程。他的壓力除了來自錢,還有社會的標準期待。當年回台時,適逢他的30歲大關,周遭朋友看起來都過得不錯,自己卻好像毫無成就,這點讓他焦慮無比。「壓力更大的是,履歷投了好多家全沒下落;這才發現過去會的技能都只是沾一點邊,不夠專精。未來到底該做什麼呢?」每天彷彿都有人在當時迷惘的他耳邊提醒,「都30了,還負債啊!」
「30歲是痛苦的過渡,任何事物都會被放大檢視。這是每個人必經的歷程,時間長度不一,但過完就沒事了,你會理解更多、做出更好的選擇。」節約男選擇直球對決這些感受,我想「誠實」也是他吸粉的原因所在。
面對未來的40歲,會不會有新的壓力?「我會更著重在當下,看看現在能做些什麼。能把年初設定的目標都達成,就阿彌陀佛了!我不會去想太遙遠的事。」
將恐懼化為堅持的耐心 換來人生主導權
對於同樣迷惘不知道未來該做什麼的人,節約男建議:「如果想做新的嘗試,就利用下班時間去做吧!這樣也不必擔心收入問題。」可是平常上班已經很累了耶?「沒辦法啊,你本來就是要付出時間和精力!」
畢竟他自己也是這樣一路過來的。從上班族斜槓開始,運用零碎時間持續寫文、持續經營社群,讓慌亂的心慢慢靜下來。一開始他甚至曾日更70幾天,為的就是想訓練、並測試自己是不是真的有熱誠。如果只有三分鐘熱度,什麼事都會做不好,「每天持續一點一點地累積、慢慢培養耐心。而那也需要一個驅動力。我的驅動力就是來自對『沒有錢』的恐懼。」
培養耐心,也培養底氣。累積到一定程度後,節約男便勇敢提出辭呈,成為全職自媒體人、一個順從內心聲音的自由工作者。「嘗到自由的甜頭後,不會想回去當上班族了。」他笑說。不讓外界的聲音打擾自己的堅持,屬於自己的時刻終究會到來,節約男鼓勵著大家如此相信。
理財教主郭莉芳的生活之道! 從新鮮人到生4寶、從月光到存款千萬,職場家庭一把抓的認真媽媽|Wazaiii 專訪| 張開眼、上班、吃飯、下班、回家,再次循環、無限循環,現代上班族們笑稱自己是「社畜」,如同公司養的牲畜,不斷循環再利用。會淪為「畜道」,基本設定就是必須出來賺錢,不能累了就自動放假,所以內心總是厭世,業
Dcard Video 主委吳至晟專訪 — 當丑角沒什麼不好,追流量很正常,但要小心別失去自己|Wazaiii 專訪| 在社群引領的近代網路世界,「創作者」成為新世界的主宰。為求生存,傳統媒體和大小品牌紛紛轉戰數位,演化出現在所見「社群幕後工作者網紅化」的現象。自媒體發展白熱化、小編們遍地開花,匯聚網友意見、以年
謝謝酸民黑粉 讓我知道可以好好做自己
節約男的社群成為許多人的樹洞,抑或是「小資族的明燈」(這是粉絲幫他取的!)「有時候我只是單純寫什麼就寫什麼,沒想到對粉絲來說那不只是一篇文章,而是可以啟發別人、讓他們覺得人生不會一輩子只是這樣。」這也成了他的創作動力。隨著演講、訪談等各種合作機會愈來愈多,節約男也發現,原來分享自身經驗真的可以幫助他人,甚至是經濟狀況較為弱勢的學生族群。「看到自己的書可以被放在理財類,而且賣得還不錯,還是覺得很神奇!」
他本身也成長不少,除了各種經營技巧,也更了解自身定位。「我必須想方設法養活自己和家人。既然把自媒體當成工作,就必須讓自己『商業化』。不同型態的內容也要切換得很清楚。」商業化又如何?有機會嘗試何樂而不為?「我確實就是商業,因為我要生存呀!」
事實上,節約男也沒被酸民或黑粉少罵過。像是一開始有人這樣說:「賺這麼少還敢po出來。」、「這三小薪水?不要活算了!」;甚至當他轉型、開始在社群露臉後,粉絲數反而狂掉。就算如此,這些種種讓節約男意識到,其實好好做自己就很夠了。
「不管薪水高低、分享什麼樣的內容,一定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沒必要因為他人不喜歡,而去改變自己。」節約男雖然外表溫和,內心卻是相當強悍的。
除了放手做,還要ㄍㄧㄥ下去做
節約男自稱,自己是個很「怪」的人,想做什麼通常不會顧慮太多,「很多人說,『公開薪水、支出好奇怪,沒有人這樣。』而這就是我的利基市場。別人眼中的『怪』不一定怪,自己開心就好,不需要遵循他們的意見。」
他很清楚,不需要把無關自己的負能量放心上,「30歲以後,『顧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身邊最重要的人也才會變得更好。」由於專注在自己身上,所以更明白如何改變來達到圓滿。要說還有什麼不滿意的部分嘛……「好像沒有,哈哈!」
「想做什麼,就放手做吧!」對那些也想從事自媒體的人,他這麼說,「經營社群是現在每個人都得做的,而且沒有什麼成本、都是可以訓練來的。你個人或是你的品牌,你自己最了解,而學會如何擴散與宣傳就顯得十分重要。」
如果想徹底翻轉現在的生活,「你要ㄍ一ㄥ住!再怎麼累都要!」節約男的語氣斬釘截鐵,「我觀察到身旁很多厲害的人,自我要求高到我都覺得不可思議。我自己已經提升到一個標準了,可是還有人比我更瘋。」他還是前面講過的那句老話:「想要達成目標,勢必要做出犧牲!」最後的成果,也勢必豐盛非凡。
節約男的故事,在他人表面上看來,或許又是老生常談的雞湯文;但實際與他對談後,我由衷地為他開心,也了解到,那不也是自己可以做到的嗎?不疾不徐的耐心、做自己的勇敢,其實都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如果可以,節約男也想請大家把它們挖掘出來,慢慢拼出自己喜歡的人生模樣。別擔心,屬於你的時刻終究會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