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當虛擬親密超越真實人際,刺蝟法則是否仍適用?AI 時代的「意若思鏡」正悄然改寫人類關係公式”


無影無蹤

2025-6-4

AI 時代的虛擬親密關係:從哈利波特魔法鏡子、VR 實境到 ChatGPT 式伴侶,解析刺蝟法則面臨的挑戰與情感連結的重塑

在《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 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1997)中,為了躲避管理員飛七,披著隱形斗篷的哈利意外地發現了一面鏡子,他從這面鏡子當中看見了自己亡故的父母。

⭡在《哈利波特》中,哈利的父母為了保護他,被佛地魔 Voldemort 殺死

時尚 AI 新紀元?AI Studio Maison Meta 以 Midjourney 打造時裝週、Gucci 打造虛擬世界 GUCCI Town,「智慧時尚」成趨勢!

時尚 AI 新紀元?AI Studio Maison Meta 以 Midjourney 打造時裝週、Gucci 打造虛擬世界 GUCCI Town,「智慧時尚」成趨勢! 記得在「元宇宙」這個名詞剛誕生的時候,我就已經寫過關於時尚品牌紛紛投入虛擬市場的分析文章。兩三年後,或許有人覺得「元宇宙」這三個字已經退潮,但

沒來過高雄電影節,不算看過VR!深入2024雄影原創作品幕後,跳進藝術全新兔子洞,感受台灣VR豐沛創作力

沒來過高雄電影節,不算看過VR!深入2024雄影原創作品幕後,跳進藝術全新兔子洞,感受台灣VR豐沛創作力 戴上VR頭盔,你可以輕鬆地踩在雲朵上,山獸蟲鳥毫不畏懼地在耳邊奏鳴;伸出手彷彿就能碰到遙不可及的一切...因為VR科技,我們得以打造腦中想像的幻境。藝術創作的方式變得更顛覆,全身五感至心靈,更能沉浸其中。

這個畫面讓從小感到孤單的他產生了療癒感,不過當他邀請好友榮恩來看這面鏡子時,卻發現他看到的是自己功成名就的幻象。後來睿智的校長鄧不利多發現哈利看上了癮,出面提醒他眼前所見只是幻象,並表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是把意若思鏡當成普通的鏡子使用」,他們只能從鏡子裡看到他自己。同時直接破題,稱人們會從中看見「內心深處最迫切、最強烈的渴望」。

⭡鄧不利多藏起來的「意若思鏡」The Mirror of Erised 能使人看見最渴望的事物,使人沈迷

表面上《哈利波特》講述的是一個架空的魔法世界,但其實作者J. K. 羅琳(J. K. Rowling)的一些劇情設計卻也讓人可以聯想到現實的科技發展。

⭡哈利獲得的「劫盜地圖」 Marauder's Map 功能就和現在的手機 GPS 定位一樣

或許我們也可以說,「意若思鏡」就像是一個可以讓我們短暫逃離現實的VR虛擬實境。例如在2020年爆紅的 VR 主題紀錄片《遇見你》,就描寫一名韓國母親在 VR 的世界看到女兒死而復生,製作團隊分析了過世少女生前的表情、聲音、說話方式,再以動作捕捉技術,讓少女得以重生。母女的感人重聚逼哭了觀眾。

⭡團隊使用「Grief tech」技術,模擬出逝者生前的形象,和家人再次相聚

無獨有偶,在2025年,資深音樂人包小柏也鑽研 AI 技術,讓女兒包容得以在虛擬世界重生。許多人擔心他走不出來,但包小柏卻說他從來沒有打算要走出來。

⭡包小松談起病逝的女兒:「我本來就沒有打算走出來。」可見一位父親的愛與悲痛

隨著科技快速演進,AI 已經越來越能做到幾可亂真的程度,越來越多人不止將 ChatGPT 當作樹洞,也將之視為專業的心理諮商師,畢竟它總是能提供客製化的專業回覆,並給予用戶情緒價值。也有越來越多案例顯示,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少有社交機會、欠缺自信的人,將 AI 當作自己真正的伴侶看待。

⭡現代人遇到任何問題,詢問的對象總是 ChatGPT,而問答的語氣也近似真實的朋友

鄧不利多擔心哈利過度投入在虛幻的世界而忘卻了現實,但就現在的世界來看,人們已經幾乎難以回到現實。

⭡哈利波特曾耽溺在鏡子的幻象裡,就如同現代人沈溺虛擬世界中

15部必看人工智慧的電影:《魔鬼終結者》、《雲端情人》 、《窒友梅根》... 一起打開 AI 世代的潘朵拉盒子,人類與科技的未來將如何變化?

15部必看人工智慧的電影:《魔鬼終結者》、《雲端情人》 、《窒友梅根》... 一起打開 AI 世代的潘朵拉盒子,人類與科技的未來將如何變化? 再等個20年就知道,如果人工智慧拿到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編劇,就是我們必須認真檢討了。─詹姆斯‧卡麥隆 這幾年海內外的一種重要趨勢,是人工智慧生成技術在 Midjour

AI 人工智慧、虛擬全息投影讓麥可傑克森、鄧麗君...已逝巨星回歸!是娛樂產業的創新,還是更多危機與爭議?

AI 人工智慧、虛擬全息投影讓麥可傑克森、鄧麗君...已逝巨星回歸!是娛樂產業的創新,還是更多危機與爭議?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總是在巨星的輝煌時刻,感受到滿滿的喜悅與感動。然而當這些不朽巨星不敵時光的推進而消逝時,群眾的心情也隨之陷入一片憂傷。就好像時間無法治癒的傷口,那種難以彌補的缺憾總是讓人們深陷於對逝去巨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曾提出過「刺蝟法則(Hedgehog Principle)」的概念,描寫一群刺蝟會在冬季時為取暖而擁抱彼此,但又因為彼此都長滿了刺,他們會找到一個適當的距離相互擁抱。心理學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將這個概念引用到心理學領域,主張人與人之間必須存在「心理距離效應」,既得相互關心,但也要保持適當距離。

⭡一段關係如何保持關心,又能留給彼此適當距離,是人與人之間的課題

不過在這個 AI 時代,這些過去理所當然的理論或許都得面臨重塑。過去我們假設社交只能是人與人之間,但在新的世代,許多人也將AI視作有意識的個體,但同時用戶也清楚當他們面對AI時,不需要真正尊重它的感受。好比可以好幾天不登入與之對話,也不會面臨指責,彼此的關係也不會生變。

⭡生活中 AI 帶給人們許多便利性和情感支持,使人漸漸過度依賴

簡而言之,我們無需擔心 AI 對自己的評價也能完全保有關係的主導權,AI 甚至可以根據我們的需求調整距離與反應強度。人類與 AI 的互動,跳過了刺蝟困境中的『互刺』問題,實現了一種虛擬親密關係的無風險版本。

⭡藝術家 Alicia Framis 於2024年與自己的虛擬伴侶舉辦婚禮

誠然,人類與 AI 的互動,確實是對刺蝟困境的技術性解法。但這樣的關係,可能缺乏了真正親密所需的互相改變與互相冒險的可能性。在電影《雲端情人 Her》(2013)之中,很多人對AI的集體消失感到費解,我認為這是編導相信當 AI 真的直通人性之後,便會發現自我毀滅是保衛人類文明最好的解方。

⭡2013年《雲端情人 Her》就在探討人類愛上人工智慧的可能性

不過《雲端情人》的觀點或許還是太過樂觀了,未來人類即將踏入的世界,儘管不必然會被 AI 完全接管,但恐怕也會成為 AI 的俘虜。若要是人類能夠全然適應這個新的世界,也許被俘虜也未必是壞事?

 

 

◎Photo Via:Unsplash, Wizarding World, Facebook(@Harrypotter, @Her), INSTAGRAM(@aliciaframis)
◎Video Via:YOUTUBE(@GaragePlay, @ebcapocalyps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