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亞洲流行文化大國,以其多元文化下各種鮮明、充滿生命力的同好、次文化的身份社群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然而,即便擁有豐富的群體存在,日本主流社會對待特定社群的態度仍趨保守,特別是在關於 LGBTQIA 的部分,不時有無知、不友善的聲音出現。
↑2024 Tokyo Pride 日本同志大遊行片段,今年6月8號即將再次登場
Rainbow Runway!Burberry、Alexander McQueen、CHANEL 香奈兒...用時尚歡慶性別平權的彩虹時刻 近期一口氣把Netflix剛上的熱播影集《Halston》看完了!沒想到這部片讓我特別有感,不僅是因為我前陣子才在 Wazaiii 上寫過相關文章,而是劇中刻劃的 Queer
13位 LGBTQ+ 酷兒金獎導演與必看片單!路卡瓜達尼諾《以你的名字呼喚我》、札維耶多藍《聽媽媽的話》、周美玲《漂浪青春》...刻劃不同性別光譜,在國際影壇大放異采! 人類文明由各式各樣的人組成,在陰性陽性與少數的雌雄同體以外,情感上還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性別認同,例如泰國文化環境就發展出十八種性別,遠遠超過歐美同
縱觀日本歷史,在各類型舞台的演出文化裡,以男性演出女性角色或女性演出男性等打破性別框架的方式不僅司空見慣,在主流的宗教信仰甚至是律法中,也未見反 LGBTQIA。雖然如此,現今日本社會在性別議題及同志議題的討論與理解上,卻依然呈現著還有一段路要走的態勢;而這在「同志」、「BL」、「GL」題材作品如此發達的日本來說,實屬矛盾(與韓國社會類似);無非也顯示,其存在並不等於社會接受度高或更友善的真實樣貌。
↑日本2020同志電影《his》探討同志伴侶在社會中的困難,以及收養子女的社會接受度。
「男大姊」在日本演藝圈不算罕見
事實上,外型陰柔且非傳統陽剛氣質的男性歌手、演員、通告藝人等,在日本演藝圈中不算罕見。像是綜藝節目上相當活躍的「男大姊(オネエ系)」藝人們,如具代表性的松子 Deluxe、IKKO、春菜愛、Mitz Mangrove…等,外貌皆為女性,但大多數為生理男(除春菜愛是已變性者),他們以強烈的妝容與造型風格展現自我,談吐犀利幽默、大膽毒舌,擁有極強個人魅力,深受觀眾喜愛。
編註:男大姊一詞為社群統稱。雖包含男扮女裝者,但不單純僅有這個類別,亦包含跨性別者、舉止陰柔的男同志、女裝男同志等;此外,並非每一位男大姊的自我認同皆為同志或跨性別者。
↑日本知名「男大姐」代表松子 Deluxe,主持許多節目以毒舌幽默聞名
另外,今年已89歲的美輪明宏,大眾對她的印象是留著一頭黃髮的智者奶奶;實際上他的本名是丸山明宏,少年時是位美男,曾在咖啡廳駐唱,結識了許多知名作家,而且很早就以女裝登台表演,並與大文豪三島由紀夫之間有一段獨特的故事。美輪明宏是日本極少數正式出櫃表明同志身份的藝人,不被當時日本社會認同的他,依舊堅持自我為勞動者寫歌,並在報紙專欄為人們解答生活煩惱,其優雅中帶著瀟灑自信的態度,讓他於高齡70幾歲時再度受到歡迎;而他也啟發演歌歌手美川憲一跳脫性別的華麗風格,將男大姊文化帶上 NHK 紅白歌唱大賽的舞台。
↑美輪明宏年輕時就以女性化裝扮亮相
↑美川憲一自1983年起開始以女性裝扮演出至今
5位同志攝影師!登曼波 MANBO KEY、Robert Mapplethorpe⋯用鏡頭記錄過往大眾避之唯恐不及的影像,讓平權革命繼續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遊行是一次反抗運動,它關於愛,關於憤怒,關於行動,關於回憶,關於家族,關於解放 “第一場同志遊行是一次反抗運動 —— 不是 logo,不
多元的好萊塢愛情範本:Sarah Paulson 跨越三十二歲的女女戀、Jason Momoa 超脱世代的浪漫史...,在星光照耀下看見更純粹的愛! 在好萊塢,愛情故事總是光彩奪目。然而在這片星光燦爛的影壇上,有一些特殊伴侶,將愛的奇蹟演繹得淋漓盡致;他們的關係打破了刻板印象的枷鎖,展現了多樣且令人驚訝的愛的形式
至於2023年日本人氣混聲團體《AAA》的成員與真司郎,不僅在個人見面會上公開出櫃,也在社群平台發表正式聲明,其團員們皆到場聲援,粉絲也對此事表達熱烈支持,是當時讓人感受到日本「社會氛圍有些不一樣了」的正面消息。不過也仍有遺憾,過去以活潑形象現身於各大節目的男模藝人 ryuchell(本名比嘉龍二),於2023年自殺身亡,得年27歲,震驚日本。ryuchell 一直以陰柔形象示人,曾與女友 peco 結婚生子,後來離婚;而離婚後表示自己為跨性別者的他,此後便經常以女性形象出現於社群平台上,引來部分無知與惡劣人士對其跨性別角色的惡意謾罵,實為網路霸凌,最終造成令人惋惜的悲劇,同時引發日本輿論對於網路霸凌及歧視的反思。
↑與真司郎於個人演唱會向大眾出櫃,粉絲與《AAA》團員表示熱烈支持
↑ryuchell 因跨性別身份遭受網路霸凌,最後選擇輕生
《性別理解促進法》的出現真的有用?
日本於2023年6月正式施行了《性取向與性別認同多元性之國民理解促進法》(原文:性的指向及びジェンダー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多様性に関する国民の理解の増進に関する法律),以期消弭日本傳統社會、職場及校園內的不公與歧視行為,不過該法案中的文字使用並不明確,使得 LGBTQIA 團體、性別學者及大眾認為有削弱法律效力的爭議。
↑日本同志參議員石川大我,認為法案內容過度保守,保持批評態度
真實狀況是,日本至今並沒有「全國性『認可同性婚姻』」,只有地方政府建立的「同性伴侶登記制度」,不過截至今年3月,札幌、東京、福岡、名古屋、大阪的地方高等法院判決,婚姻制度未涵蓋同志群體實屬違憲!截至2025年5月10日,已有525個地方政府建立了同性伴侶登記制度,涵蓋日本92.68%的人口,這對日本 LGBTQIA 社群來說是一項好消息,也許不久就能看到繼台灣、尼泊爾、泰國之後的彩虹在日本展開。
◎Photo Via:達志影像, Unsplash, INSTAGRAM(@masamihosono, @kenichimikawa_official, @shinjiroatae1126, @luckycatslucky)
◎Video Via:YouTube(@TokyoRPride, @gagaoolala-2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