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7日,台灣同婚專法表決的日子,這天正好也是「國際不再恐同日」,我一邊煮咖啡一邊看著立法院場外狀況,那天台北雨下得滂沱,即使透過網路還是能感受到斗大滴的雨打在現場幾萬人身上,撐起傘,穿著雨衣,不會退縮的,我們不會退縮的。
↑2019年5月17日,台灣同婚專法表決當天,立法院外場狀況
13:04,政院版草案以66人贊成、27人反對通過,消息一傳到場外,歡呼聲立刻蓋過隆隆暴雨。他們親吻,緊緊擁抱,還有人掉下眼淚。不久後,雨停了下來,太陽漸漸露臉,遠方一道彩虹劃過天空,與現場一面面飛舞的彩虹旗幟相輝映,一個不可能預先綵排的巧合,說是電影情節都不免有些俗套,就這樣發生在現實生活裡。「台灣同性婚姻法通過了。」我跟剛起床的室友說起這件事,他邊把麥片倒進碗邊說:「太好了,恭喜!」
彩虹經濟商機大:時尚穿搭、婚禮喜餅、代理孕母...迎向性別平權多元包容的世代 同志婚姻歷經公投、釋憲等重重困難後,2019 年開始「同婚」上路,也跟著帶動周邊彩虹商機,不只是結婚周邊,婚禮、婚攝、喜宴等都因同志加入,讓市場擴大,甚至也有同志選擇到國外找代理孕母,目前同婚專法未開放共同收養,因此僅能透過國外收養的方
泛性戀——喜歡你是因為你是誰,而不是你的性別 「這是我女朋友萊拉,我們今年夏天要結婚了!」好幾年前我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居住時,好友喬安娜開心的在一次晚餐聚會中介紹自己的伴侶並宣佈喜訊,在場十幾個朋友立刻鼓譟了起來,一邊恭喜她們一邊舉杯慶祝。我和喬安娜認識六、七年,見過她幾任前男友,聽到她在大家面前介紹女朋友倒是第一
我隔著螢幕湊湊熱鬧,人在國外還能跟朋友說:「同性婚姻合法台灣是全亞洲第一!」,沒做什麼也能沾沾光;和室友這樣輕描淡寫的訴說一件事,又各自開始忙碌的一天,好似它沒有任何重量,就是所謂的茶餘飯後,明明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情。有多少人來不及等到這天呢?有多少愛至終沒有被承認?亞洲第一個婚禮平權的國家,撐起這樣偉大頭銜的是許多說什麼也不放棄的人,也有人為了這天等了四十幾年。
↑隨著多數公民的積極參與,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實現同性婚姻合法
↑5/24同婚登記首日
同性平權運動先驅祈家威自17歲時就意識到自己是同性戀者,1975年的台灣民風保守,他不顧外人眼光用盡各種方法倡議婚姻平權,幾十年的時光都投注於此。幾年前接受BBC採訪時,他說:「我不是自己要結婚。」他表示自己其實並不稀罕婚姻,但為了其他人的權利,仍要奮不顧身的去爭取,而婚姻平權只是「中點」,接下來還要推動同性伴侶領養權利。
↑同性平權運動先驅祈家威
一個追求平等的社會是一個不斷平衡與推進的過程,婚姻平權是中點而非終點,一個社會運動達到一個里程碑當然值得大眾關注,但這也代表著這個改變會帶來更多這個社會需要探討的議題。祈家威提到的領養權便是其一,除了司法層面的問題,文化上的改變也需要時間,日常生活中的歧視不會因為同婚法通過而消失,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同婚公投與婚姻平權代表台灣能夠也願意討論性別議題,對話不過剛開始,接下來也許還有不少跟家人辯到臉紅脖子粗的機會,但也會再次因為看到有多少人願意為了別人的自由而抗爭而感動。
↑紀錄片《非法母親》講述了台灣同性戀伴侶生育的困境
許多社會議題都是如此,少數族群因為邊緣化與壓迫而產生心理、人際或著經濟上的問題,生活已經相當辛苦,更不要提抗爭。如果你發現自己即使不怎麼關注政治,生活也不會有太大的改變,甚至還能灑脫的說:「我不聊政治。」你是幸運的人,你的性向、性別、工作、社會地位等都能被主流價值所接受,許多基本權利與自由在法律上與文化上早已被賦予、保護,體制是為你這樣的人打造的。
Yves Saint Laurent、Thom Browne、Tom Ford 3 對令人稱羨的時尚圈同志伴侶 又是一年一度彩虹旗飄揚的六月同志驕傲月,細梳歷史,同志的權益從來得來不易,觀念的轉變並非一朝一夕,多年下來持續而漸進的努力,才有今天看到的成果。而在社會上對同志相對包容接納的時尚產業裡,有許多著名的同志
阿蹦 陳允澤專訪 — 五件私密心事 ,愛上不完美的自己,與柔美脆弱共處 |Wazaiii Give Me 5| 打開 FB、IG,你追蹤的 KOL 們在上頭展示著所謂「完美」、「做自己」的人生。在那些令人稱羨的美照背後,「做自己」有幾分真實?「完美」又摻了幾分虛假?他們或許也不過是照著觀眾期待的人設去呈現罷了。在
那天在立法院外的四萬人裡,一定也有許多幸運的異性戀者,他們或許很難體會與愛人決定一起生活一輩子這樣基本的權利都沒有的感受,同婚通不通過看似對他們的生活毫無影響,但他們還是一起來淋雨了。也許因為他親愛的弟弟剛出櫃,也許是為了捍衛自己相信的價值,又或許是因為沒人敢保證自己一直都會如此幸運,今天為他人爭取的權利也許在未來也能受惠。除了同婚,其他社會議題也是如此,幸運的人為別人的不幸時挺身而出,就是公民社會更成熟的動力。
↑同志婚姻平權遊行上,也有異性戀為自己的家人站出來
同天晚上,我問瑞典室友:「然後呢?同婚合法了,然後呢?」會這麼問是因為他很早就知道自己是同性戀,成長過程中也鮮少因為性向而被排擠,瑞典也早在2009年就通過同婚,在性別議題上似乎已經是相當成熟的社會,那我們還能做什麼呢?「除了法律上的平權,還有文化上的平等,其實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可以做的改變。這樣說好了,你不會對你異性戀朋友說的話、做的事,就不要對我做,即使你支持同運也一樣。」他想了想後這麼說。
「我沒去過同志遊行,不是因為我不在乎,而是認為真正平等的社會,根本不需要什麼彩虹遊行。簡單的說,把我的性向當成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就是最好的支持。」
↑在同婚通過之後,同志情侶們終於可以在彼此的身分證上留下名字
那天之後,當我介紹室友或其他同志朋友時,再也不在不必要的狀況下透漏他們的性向,仔細想想,上次聊到一對異性情侶時需要特別強調他們的性向是什麼時候?幾乎從來沒有過吧,我們潛意識覺得那是理所當然的事,沒必要刻意說明,但提到同性戀者時,即使沒有惡意,也總是忍不住附帶一提。平等並不是所有人大聲高呼支持 LGBTQ+ 或著越辦越大場的彩虹遊行,而是營造一個他們性別與性向框架不存在的社會,當我們看不見彼此的差異,分化就無法存在。
↑2020年的台灣同志大遊行
台灣通過婚姻平權四年了,還是有許多對自己性向困惑的孩子,無法被祝福的愛情,歧視時有耳聞,反對的聲音從沒停過,能做的還有好多,即使無關自己的權利,也要為別人站出來,現有的自由正是因為過去太多人挺身而出。在日常生活中,盡量模糊性別與性向的界線,男人女人跨性別者,同性異性雙性泛性戀者,這些標籤都只是自我認同的一部分,不足以定義一個人,誰是同性戀誰是跨性別者又如何呢?只要每個人都能自由的、義無反顧的去愛人。
◎Photo Via: 達志影像, pexles, INSTAGRAM (@mirror_media, @opinion.udn, @femidrinker, @coh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