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想被群體接納是人類的天性,拒絕也怕傷害人,但還是要多愛自己一點。”


黃于洋

2022-6-20

社交場合很難說「不」、總是尷尬癌發作?4招秘技學會拒絕的藝術,不再為討好別人而活!

「妳有沒有在一個社交場合中突然意識到自己根本不想在這裡,然後問自己『我為什麼不留在家裡追劇就好?』過啊?」

那是我和 Petra 剛認識時她對我說的第一句話。那年我剛搬到柏林,在居無定所了六、七年後,才終於決定在這個城市停留,但這也代表著我必須從零開始建立新的朋友圈。當時的我十分積極,任何可以認識新朋友的機會都不錯過,不管是聚餐還是酒吧閒聊,我都會盡量挪出時間,只為了能更融入這座城市、不願做一個孤單的外來者。

↑為了融入新城市,不管如何都會撥空參加各種形式的聚會

30歲後人際關係真的非「斷捨離」不可?職場交友讓你覺悟、酒肉朋友教你社會生存技、曖昧好友帶你放手愛

30歲後人際關係真的非「斷捨離」不可?職場交友讓你覺悟、酒肉朋友教你社會生存技、曖昧好友帶你放手愛 人愈往30歲,是不是會漸漸不自覺將身邊朋友分類?真心知己、酒肉朋友、工作人脈…愈往30歲,該如何懂得自己的需求,為自己人際關係做好「斷捨離」?  說文解字中的朋友兩個字,分別解釋了朋與友兩個字,朋是鳳

別再問「你怎麼都不懂我?」那些生活中的小事,才是友誼長久之道|瘋癲有餘 真心無罪|

別再問「你怎麼都不懂我?」那些生活中的小事,才是友誼長久之道|瘋癲有餘 真心無罪|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一種感覺,人生到了一定的年齡,一定會有一些朋友的取捨,可能生活步調和方式越來越不一樣,或是追求的人生目標不相同了,所以聚在一起的時候變少,就是算真的見面了,能聊的話題也不多,沒有共鳴,就更不會想常出來碰面了,因為

那個晚上,我被邀請去一個朋友的朋友生日派對,即使完全不認識壽星,我還是去了。一眼望去皆是不熟悉的面孔,有一搭沒一搭的聊著,只能藉由酒精減緩些許尷尬的氣氛。在一個對話的空擋,我溜去陽台透透氣。Petra 一個人在陽台抽煙,我們各自看著對街的人,沒搭上一句話。一直到她捻熄手上的菸,才忽然開口這麼問。

「有啊,那不就是現在嗎?不然我躲在這裡幹嘛呢?」我有些自嘲的回她。

「走啦,我們去散步。」Petra 拎起包包說。

↑你有沒有因為聚會上尷尬的氛圍,短暫逃離過?

我們一聲不響的默默離開,當然也沒有人會發現,一邊散步一邊閒聊。Petra 和我一樣剛搬到柏林沒多久,同樣正在積極的建立朋友圈,我們都不想一個人度過週末,才會參加那個連壽星是誰都不知道的聚會。

「是什麼原因讓妳忽然決定要離開剛剛的派對呢?」我問。

「我以前到一個陌生社交場合的時候,心裡想的都是『這些人喜歡我嗎?』,後來才發現真正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喜歡這些人嗎?』。不知道耶,我就在某個時間點意識到,我根本沒有那麼喜歡那裡的氣氛,大家談話內容也蠻乏味的,為什麼我非得委屈自己待在那裡呢?」

↑到了新的社交場合時,先問問自己是否喜歡聚會中的人

我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因為我正是她口中說的那種人,有時為了尋求認同、渴望被接受,不懂得拒絕,逼著自己出席、留在一些無謂的聚會。Petra 看我沒搭話又捲起了菸,一邊說:「想要被群體接納是人類的天性吧,拒絕也怕傷害人,但還是要多愛自己一點啦!」

「多愛自己一點...媒體、社群網路都很愛鼓勵大家『愛自己』,早已是被濫用的詞彙,講得好像愛自己就是吃美食、做 Spa,但重要的應該是建立界線,不輕易讓人越界,也不為了得到他人的喜愛或認可而委屈自己吧?」我把手上的啤酒標撕下來,寫下她剛剛說的:「真正該問自己的問題是『我喜歡這些人嗎?』而不是『這些人喜歡我嗎?』」,再折起來塞進大衣口袋裡。

↑真正的愛自己並不是吃美食、做 Spa

曬贅肉、露橘皮,渡邊直美、Lele Pons 大方展現真實樣貌。停止容貌焦慮,認真愛上每個不同的自己!

曬贅肉、露橘皮,渡邊直美、Lele Pons 大方展現真實樣貌。停止容貌焦慮,認真愛上每個不同的自己! 疫情尚未平復的2022,迎來從厚重衣物中解放的季節。除了蕾絲、漁網、薄紗這些每年夏季必備的穿搭元素,從輕薄材質下透出的肌膚,也將成為今夏的獨特色彩。 ↑(由左至右)Fendi 2022FW, Bo

KOL 的社群炫耀招數這麼多,與其羨慕忌妒恨,不如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資訊與管道!

KOL 的社群炫耀招數這麼多,與其羨慕忌妒恨,不如找到自己真心喜歡的資訊與管道! 現今的社會,就是一個自媒體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透過自己的社群平台,分享生活點滴或是任何意見想法,只要有人跟隨,有人按讚,就是多接觸到一個人。但是當然這樣的方式會讓人感到有一些不舒服,因為很多人在平台上分享的東西跟展現方式,是很直白而

幾個禮拜過去,那張啤酒標還真的達到了提醒的功能。

我在把外套丟進洗衣機前摸了摸口袋,掏出了一張皺巴巴的紙,當洗衣機開始運轉,我決定好好列出自己的「心理界線」,一但有什麼場合、言語、行為是越過這些界線的,我便得直接拒絕。

1.不勉強自己與不適合的人相處

維持日常禮貌並不包括逼著自己處在一個不自在的社交場合,倒不如回家切一盤水果配電影。你自己都沒有喜歡每個人,為什麼要每個人都喜歡你?

↑與其讓自己身處不舒適的環境,不如回家舒服看劇

2.如果不是覺得「這個絕對不可以錯過!」的事,那大概就是錯過也沒差的事情

有時候明明想留點時間給自己,但又覺得拒絕邀約是不是好像錯過了什麼?這大概就是所謂的錯失恐懼症(Fear of missing out,簡稱 FOMO ),它讓人錯以為別人在自己不在時,經歷了非常有趣的事情,社群網路也是利用這樣的心理來讓人上癮。

其實大多數的時候根本沒錯過什麼,或者錯過了也沒差,你的朋友並沒有正在度過人生中最好玩的一夜,他們大概正在拆帳單然後叫 Uber 回家,跟你們上次見面差不多,沒什麼好焦慮。自己去運河邊騎踏車也很好,把 Fear of missing out (錯失恐懼)變成 Joy of missing out (錯失快樂) 。

↑戒掉錯失恐懼,和自己好好獨處

3.只在能力範圍內幫忙,也不為了討好而幫忙

幫朋友一些小忙,看到他們開心的樣子,有時候自己也會蠻開心的。但倒也不用把所有工作都接下來,搞得自己又累又不開心。不為了討好別人而幫忙,反正這樣的關係不會真誠。

↑除了量力而為之外,更不該為了討好而盲目幫助別人

4.遠離「能量吸血鬼」(Emotional Vampire)

人跟人之間的相處本是一種能量的交換,而有一些人,在和他們相處後總是覺得疲憊,能量吸血鬼可以有很多種樣貌,有的談話內容只有抱怨與牢騷,不管怎麼鼓勵都沒有用,有的過分依賴你的傾聽與幫助。這和平常朋友談起生活中不順遂的事情可不同,那是一種不斷下墜的能量,讓人精疲力盡。

↑遠離能量吸血鬼,還給自己健康的心理

光把這些心理界線條列下來,就已經覺得輕鬆了一些,洗衣機的流水聲好像正在把那些生活中負面的人際關係與狀態沖走。我把那張啤酒標丟進垃圾桶,其實上面的文字早就因為碰過幾次雨水而難以閱讀,但那也不重要,它的訊息終究還是傳遞到了。

 

 

◎Photo Via:Pexels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