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隨著歐洲疫情漸漸趨緩、解封,我到巴黎拜訪多年不見的的好友 Clyde 。當時的他和伴侶有些爭執,我又剛好是他的朋友之中少數幾位可以談論這類議題的女性友人,因此在幾杯啤酒後,他漸漸展露情緒,與我分享他在這段感情關係中經歷的一些問題。我沒給什麼實際的意見,就只是聽著,我想很多時候,大家其實心底都知道怎麼做才是最好的,就只是想找個人說說話而已,並不是一定要尋求方法或道理。
幾天後,我突然接到他的電話,他告訴我他們最終還是選擇分手這條路。我向他表示遺憾,問起他週末有沒有去哪裡走走?和朋友見面聊聊?畢竟我人不在那,能給的情感支持還是有限。
泛性戀——喜歡你是因為你是誰,而不是你的性別 「這是我女朋友萊拉,我們今年夏天要結婚了!」好幾年前我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居住時,好友喬安娜開心的在一次晚餐聚會中介紹自己的伴侶並宣佈喜訊,在場十幾個朋友立刻鼓譟了起來,一邊恭喜她們一邊舉杯慶祝。我和喬安娜認識六、七年,見過她幾任前男友,聽到她在大家面前介紹女朋友倒是第一
《因為愛你》、《以你的名字呼喚我》...五部值得細細品味的性別議題電影 臺灣同志遊行(Taiwan LGBT Pride)在10月27日熱鬧結束,今年參與的人數達到了13萬7000人,也成為目前亞洲最大規模的同志遊行,更顯示了LGBTQIA族群在台灣本來就是重要的聲音。當然還有更多更多沒有到場的人,這樣的
「有呀,我跟 Louis 吃飯,然後去酒吧。」
「他怎麼說呢?他是你從小一起長大的好朋友,應該很了解你的心情吧。」
「我們沒有聊到分手的事情耶,我就只有說我跟 Marie 分開了,他說:『唉!算了啦,今天晚上我陪你喝!』。」
「...... 就這樣?你們兩個認識二十幾年,你跟在一起五、六年的女友分手了,你們見面時卻完全沒有聊分手原因或分手後的心情之類的?」
「沒有。我們就一起喝到半夜四點。」
「你們男人......真的都不會跟朋友分享自己的心情嗎?」雖然我平常很不想要對特定性別或性向有刻板印象,但還是忍不住這麼問。
「反正說了也不會改變分手的事實啊!」他像是有些在辯解的說。
「咦?無法改變事實還是可以聊吧。心緒總是要有個出口,不然會漸漸累積,而且不是每次談話都要有目的性吧?我猜你們聊到四點也是講了很多好幾年前的糗事,這也沒什麼目的啊,但不也讓你們很開心嗎?」
社會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其實多來自於文化層面而非事實本身,我們常常聽到人家說「女人比較情緒化」,但《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常簡稱為 PNAS)在一份研究中觀察一千多位成人的腦部核磁共振造影,並在報告中指出,人類感受情緒的能力或多寡與性別、年紀並沒有一定的關係。也就是說,男人的情緒也許就跟女人一樣多,只是這個社會不鼓勵他們去表達,壓抑情緒變成處理情緒的唯一方式,以至於到最後,大眾(包括男人本身)都相信這本該如此。
對於男性這種的壓力以及造成的壓抑,其實每個性別都有責任。在以往,我們常常聽到家長跟啜泣的男孩說:「男生不可以哭喔!」,便把悲傷通通收進口袋裡。長大成人後,工作場合也不太允許男性展露太多情感,這通常會被視為脆弱的表現。也就間接的影響到親密關係,一個人如果從來不習慣發抒情感,在遇到比較強烈、極端的情緒時(譬如情侶間吵架時),會變得不知道該如何是好、無所適從,於是進入一種封閉的狀態,暫時切斷所有情感連結,一句話也不說、面無表情、不做任何回應。這樣的反應會讓另一方覺得自己似乎是歇斯底里的一方,或者錯認為這代表著他已經不在乎這段關係、不愛了。
這樣處理情緒的方式對於任何關係都可能造成傷害,不去面對負面感受,它也不會消失,而是漸漸堆積起來,一直到有天全然崩塌。有時爭吵是正常的,但如果在冷靜下來就裝作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的問題只會不斷的以不同形式發生,積年累月,變成讓兩人不得不分開的沉重原因。
Clyde 經營多年的感情最後告終似乎也是因為如此,上次通話結束後,我推薦他閱讀我十分喜歡的教授以及演說家—— 布芮尼・布朗(Brené Brown)所出版的著作:《脆弱的力量》(The Power of Vulnerability),書中提到情感脆弱是人類的本質,當你能真實的展現自己的脆弱的一面,那反而是真正的勇敢,也能夠在各種關係中拉近彼此的距離,用更健康的方式與對方溝通。Clyde 閱讀之後十分喜歡,寫了長長的訊息給我,和我分享學到的幾個要點:
破除女性主義迷思——女人不一定要凌駕男人,女作家阿迪契告訴你自在做自己、與性別無關! 1911年3月25日,美國紐約市華盛頓廣場的內衣工廠發生火災,造成一百多名女工死亡,許多人將這場大火視為女權運動重要的轉捩點——其實早在1857年的3月8號,紡織廠的女工就已經走上街頭抗議低劣的工作環境及低薪問題,在那個女性連選
同志文化裡的刻板印象與歧視:健身、異男樣、拒娘拒C...撕下標籤才是真平權 記得之前在臉書上看過一個影片,內容在說一個住在小鎮裡的男同志搬到了大城市後,進入了同志交友圈。他開始到健身房健身,認識了一些朋友,開始跑趴,他的打扮舉止,或在臉書上曬的肌肉與生活,也逐漸被被同化成為同志光鮮絢爛生活印象裡的一部分。這個影片
1. 提醒自己不用因為有負面情緒而害怕丟臉或失敗
「感覺」本身並沒有所謂的對錯或好壞,它是一個中性的存在,人們很難坦承自己感到嫉妒、沒安全感、生氣,因為這好像是很丟臉的,當我們對於自己的感覺感到羞恥,就更難去談論。
2. 練習在負面情緒出現時,用冷靜但坦誠的溝通
在許多關係中,如果吃醋的一方不願意承認自己有這樣的感受,多會以情緒勒索、找別的事情出氣等作為宣洩的方式,造成更多的傷害。雖然聽起來很困難,但試著誠實的說:「你前天做的那件事情讓我覺得有點吃醋,我並不是要你改變自己的行為,我知道這是我自己沒安全感造成的,但我還是想跟你分享我的感覺,因為我不想私下生你的氣,又不跟你說到底是怎麼了,讓你一個人在那邊猜。」大多數的時候,人們很難對這樣毫無偽裝的溝通方式生氣,反而是諒解。
3. 如果真的說不出口,那就用寫的,寫給自己看也好
當面很難說出口的話,透過信件或訊息也許會容易一些。即使告訴自己不用覺得丟臉,但有時候就是無法控制,這個情況下,隨便拿一張便條紙寫下當下最赤裸的感受,寫給自己看也好,至少這樣的話就不怕丟臉了。看似沒有意義的行為,還是有它的作用,寫出來絕對比沒寫前好過多了。
◎Photo Via: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