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享受自己的空間。」在不鼓勵獨處的世界,和自己好好吃一頓飯。
這個世界從來都不鼓勵獨處。
咖啡店買一送一的優惠,電影院的雙人套票組合,社群網路上盡是大夥出遊、吃飯的合照,當然這些事情都可以一個人去做,但在這些公共場域中,大多還是雙雙結伴或者三五成群的。很多人喜歡電影,卻從沒想過一個人去電影院,地圖上搜集了長長一串美食清單,但常常是等到有聚餐的機會時再拿出來問對方:「這家看起來很不錯,要不要一起去?」
4大依附關係看新時代女性養成記:擺脫依賴展現獨立,脆弱時也能照顧自己 新時代女性讓人欣賞的就是獨立、自主、無所畏的勇氣,要怎麼樣成為這樣享受孤獨,同時獨立?其實一點都不容易,大多數這樣的獨立都是許多眼淚跟苦難換來的成長,得不斷跟自己對話,問自己想要的是什麼,當可以靠別人的時候,還要選擇靠自己,那必然得有強大的信念
破除女性主義迷思——女人不一定要凌駕男人,女作家阿迪契告訴你自在做自己、與性別無關! 1911年3月25日,美國紐約市華盛頓廣場的內衣工廠發生火災,造成一百多名女工死亡,許多人將這場大火視為女權運動重要的轉捩點——其實早在1857年的3月8號,紡織廠的女工就已經走上街頭抗議低劣的工作環境及低薪問題,在那個女性連選
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到希臘雅典拜訪朋友,他們帶我到巷口的 Taverna(餐館的通稱)用餐,這樣的餐廳在希臘隨處可見,也許說不上有多高級,但在當地的飲食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環。餐桌上鋪著紙製的一次性桌巾,餐後服務生能夠整個包起來,快速地收拾好迎接下一組客人,有時連菜單都沒有,當天廚房供應什麼就吃什麼,也正因為通俗,才能如此自在。
在 Taverna,你不需要反覆思索著要選哪道主菜,只要想吃的都可以點,上桌時再一同分享。你一口我一口,幫彼此盛菜、遞餐巾紙,忍不住先吃一口的人喊著「這個好好吃!你們趕快吃吃看!」看到朋友的杯子要空了就幫忙倒酒。這樣的氛圍,即使吃的食物大不相同,倒也有點像在台灣吃熱炒。˙
到了週末夜晚,這類希臘餐酒館通常都會有傳統的現場音樂表演。幾杯酒下肚後,有些人也會跟著輕快的跳起舞,氣氛又更加熱絡。那天晚上大家聊得開心,正準備要再點一瓶紅酒時,朋友瞥見靠近門口的一張小桌子有個女孩單獨用餐,她看起來不像是當地人。Taverna 因為供餐快速、價格合理,自己去吃也不是多奇怪的事情,但也許是因為當時周圍環境那麼熱鬧,對比出她單人餐桌的安靜,於是朋友對她揮揮手,說:「妳要不要跟我們一起喝一杯?我們這桌視野很好喔,樂隊就在正前方!」她先是愣了一下,接著微笑的回應:「謝謝你們的邀請,但我很享受自己的空間,沒問題的!」便把目光拉回表演上。
我想著她說的話——「我很享受自己的空間(I really enjoy my own company)。」Company (陪伴、作伴)往往是牽涉他人的,但當套用在自己身上,有著「跟自己相處」的意涵。以往獨自旅行時,都是吃簡單的外帶食物,或者去超市買一些簡單的食材隨便拼湊出一餐,即使是去餐廳,也多是簡便的快餐店,有幾次也被當地人邀請同桌。當然大家都是出自於好意,看見一個人用餐、觀賞電影時,淺意識猜想他應該是孤獨的,很少會認為他正在享受和獨處的時光,而這樣的時刻和與朋友、家人相伴時同樣美好,並不需要特別被「同情」。
這麼久之後,雖然我完全不記得她的模樣,目測年齡、衣著等一概沒有印象,卻偶爾還是會想起她的回應,通常是在一個人去博物館或是買電影票時,儘管看似從容自在,有時還是不自覺地在意他人眼光。有一回,我途經蒙特內哥羅的度假勝地,大街上滿是燈光暈黃的浪漫晚餐,一桌桌正在蜜月旅行的新婚夫妻。我走進一間的景觀餐廳,接待人員問我是不是有訂位。
↑蒙特內哥羅的度假勝地-科托
「沒有,但我想要訂明天晚上七點的位置,如果可以的話,請幫我保留我那張面海的桌子。」
「好的,請問幾位呢?」
「一位。」
他看了我一眼,請我留下名字與電話後便離開。
安靜離職成職場新風潮!員工不求加薪升遷只想躲慣老闆,主管帶人心好累!工作生活劃清界線只是自我安慰? 「乾杯!」常常加班到很晚的 Erica,今天好不容易可以準時下班。時間一到,她馬上飛奔到約好的餐廳和朋友開喝。前面因為工作錯過那麼多次,這次絕對不行。 「老闆:報告還有這些地方要改,趕快弄好交出來..
3個方法教你面對脆弱,找回勇氣:接受情緒、坦誠溝通、寫下真心話,無論男女都有大哭一場的權利! 今年夏天,隨著歐洲疫情漸漸趨緩、解封,我到巴黎拜訪多年不見的的好友 Clyde 。當時的他和伴侶有些爭執,我又剛好是他的朋友之中少數幾位可以談論這類議題的女性友人,因此在幾杯啤酒後,他漸漸展露情緒,與我分享他在這段感情關
隔天一早,我一起床就充滿期待,好好的洗個熱水澡,換上喜歡的洋裝,像是準備要去約會一般,連走去超市買麵包時心情都不太一樣。太陽下山後,我準時到餐廳赴約,赴自己的約。點了前菜、主餐、黑皮諾紅酒,我拿出隨身攜帶的手札,寫下旅途中遇到的人、有趣的事,就像是和朋友見面一樣的分享,好好說一個一個故事、好好吃一頓飯。
明明是單獨用餐,我卻一直待到午夜,直到服務生來告訴我他們要關門了,結帳的同時,他問起我對於餐點與服務是否滿意,有沒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每道餐點都很美味,謝謝你,今天晚上很愉快。」
「那就好。妳一個人旅行嗎?」他的口氣讓我想起在希臘的那個晚上,同桌朋友邀請獨自吃晚餐的女孩和我們一起喝一杯時的樣子,帶有一點憐憫,但又不好意思過度干涉。
「對,我一個人旅行。」他接過信用卡,沒再多說什麼。
「要不要幫你叫計程車呢?走回去市中心還要一段時間吧。」幾分鐘後,他拿著帳單回到餐桌。
「沒關係,我喜歡散步,而且還蠻享受自己的空間的。」一說出口,我才意識到自己重複了她的話。
回去的路上,我想著那個女孩也許永遠不會知道,她隨口說的一句話,是我那天毫不猶豫走進一間高級餐廳訂了一個人的位置的原因。但獨處的本質當然不在於去昂貴的餐廳或著一定要去做一件很明確的「活動」,因為這個世界不鼓勵獨處,似乎每分每秒都必須被各種計劃與行程佔據,即使有了空閒,也習慣用社群網路或看電視劇等方式去填補時間。能夠享受獨處,才不會常常因為感到焦慮而去填補那些空白。如果有機會在一個週間下午,坐在公園看一隻貓伸懶腰,雲的變化,風吹過耳後的感受,那也很好。
最近幾年,我在規劃行事曆時做了一些改變:
劃定明確的獨處時間
以前我的獨處時間都是「剩下的時間」,把每週的會議、聚餐等等記下後,剩下的就是我的時間。但我現在會把和自己相處的時光事先訂下來,要是別人問起那天有沒有空,我會說我已經有計畫了,當然如果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還是可以彈性調整,但還是應該把獨處時間看得跟與他人的邀約一樣重要。
更有意識的不讓獨處淪為「打發時間」
有時候這兩者的界線會變得模糊,看電影應該是因為享受電影,而不是為了打發時間,雖然就外人來看完全沒有什麼不同,但本質上卻有很大的差異。
◎Photo Via:Unsplash,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