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同性婚姻合法後,他們都幸福了嗎?當法律與社會價值觀背道而馳,該如何改變現況?許多偏見都來自對未來的恐懼。”


黃于洋

2023-10-22

當同性伴侶讓社會對婚姻的想像變得寬闊,家庭卻成最大阻礙:「反正不是我家小孩就好。」也許反對不代表憎恨

2019 年 5 月 17 日,台灣宣布同性婚姻即將合法的那天,我立刻與在高雄的 B 聯繫,他一定很開心吧?跟男友交往了這麼多年,終於等到這天了,當時我是這樣想的。

↑2019 年 5 月 17 日台灣宣布同性婚姻即將合法

多彩的我們,從來沒有不一樣!跟著 YouTuber 泰辣 Tyla、同志人夫鄒宗翰、跨性別天后 Tiffany 看見多元,勇敢邁向真平權|Wazaiii 專訪|

多彩的我們,從來沒有不一樣!跟著 YouTuber 泰辣 Tyla、同志人夫鄒宗翰、跨性別天后 Tiffany 看見多元,勇敢邁向真平權|Wazaiii 專訪| 2019年,台灣成為亞洲首個實現婚姻平權的國家。隨社會變得多元開放,過去被忽略的 LGBTQ+,逐漸得以勇敢綻放光芒,告訴世人「我們並沒有不一樣」,更持

不只是一張紙,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潘天慶專訪:「讓每個人生活在有尊嚴的選擇之中。」|Wazaiii 專訪|

不只是一張紙,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理事長潘天慶專訪:「讓每個人生活在有尊嚴的選擇之中。」|Wazaiii 專訪| 有些人喜歡說「婚姻只是一張紙」,登記只是一個形式,將這張紙的重量看得輕如鴻毛,但延伸到生活各層面,一張紙能重如泰山。 司法院的釋字是一張紙、登記婚姻的申請是一張紙、站在病房外的家屬要簽的病危急救

那天我們一起在電話中大聲歡呼,但接下來這幾年,他們並沒有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沒有就此得到家人與社會大眾的支持。法律與文化,即使相扶相承,原來最終還是兩回事。B 的家人並不知道他是同性戀,當然也沒想到他有一個交往七年的男友。

他原本打算在同性婚姻通過後找個機會坦白,但那天爸爸看了新聞後說:「別人要結就去結,反正不是我家小孩就好。」所以他始終沒說出口,一等又是四年多。B 說:「其實不少人口中的支持都是這樣的,反正別人要怎樣是他的自由,但如果家人是同性戀就不同了。這樣算是支持嗎?」

↑「其實不少人口中的支持都是這樣的,但如果家人是同性戀就不同了。」

同性婚姻法案通過從來都不是終點,那不過是基本人權的實踐。這個社會能不能做到平等對待?文化上的歧視該如何消弭?同性伴侶能不能領養小孩?台灣的法律能不能保障異國婚姻的伴侶?都是合法化之後需要開啟的對話。比台灣還要更早合法化的地區,也同樣面臨這些難題。美國在 2015 年通過同婚,支持同性婚姻的人口比率也從 1996 年的 27% 大幅提升為 71%,但就算如此,司法上的平等與個人、團體間的選擇自由該如何權衡,依舊是一場激烈的辯論。

↑同性婚姻法案通過從來都不是終點,那不過是基本人權的實踐。

舉例來說,幾年前,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一位烘培師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為一對同性伴侶製作婚禮蛋糕,在社群網路上引起巨大的討論聲浪。如果因為自身的價值觀而不願意提供產品與服務,那算不算是一種歧視?他們有沒有婉拒的自由?針對這個事件,最高法院在 2018 年做出對烘培業者有利的裁定,但並沒有因此案例做出更廣泛的規範,也就是說這個裁定結果只適用於此案件,不能做為一個通用準則。企業或個人能不能夠以個人價值觀與信仰為由拒絕服務部分族群,還是處於灰色地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有位烘培師拒絕為一對同性伴侶製作婚禮蛋糕,能不能夠以個人價值觀等為由拒絕服務,仍處於灰色地帶。

同志文化裡的刻板印象與歧視:健身、異男樣、拒娘拒C...撕下標籤才是真平權

同志文化裡的刻板印象與歧視:健身、異男樣、拒娘拒C...撕下標籤才是真平權 記得之前在臉書上看過一個影片,內容在說一個住在小鎮裡的男同志搬到了大城市後,進入了同志交友圈。他開始到健身房健身,認識了一些朋友,開始跑趴,他的打扮舉止,或在臉書上曬的肌肉與生活,也逐漸被被同化成為同志光鮮絢爛生活印象裡的一部分。這個影片

《華燈初上》吳慷仁「寶寶」、《丹麥女孩》艾迪瑞德曼「莉莉」...影劇的多元選角反思:詮釋角色被要求相同生活經歷,是政治正確還是對演員的框限?

《華燈初上》吳慷仁「寶寶」、《丹麥女孩》艾迪瑞德曼「莉莉」...影劇的多元選角反思:詮釋角色被要求相同生活經歷,是政治正確還是對演員的框限? 演員的政治正確性是合理還是無限上綱?少數族群的電影角色就一定要由符合該條件的演員飾演嗎?非少數族群演員就不能演出少數族群?演員詮釋別人的生活,卻被要求要擁有過相同的生活經歷

即使是在荷蘭,這個全世界第一個通過同婚的國家,在二十多年後,依舊有許多需要討論的空間。荷蘭是個有皇室制度的國家,雖然早在 2001 年就達到婚姻平權,但這並不完全可套用在皇室家族上。一直以來,皇室成員若想結婚,是需要經過國會核准,否則可能會被迫拋棄繼承權,這代表著縱使法律允許,他們仍可能不會因此受到應有保障。總理呂特(Mark Rutte)在 2021 年宣布皇室成員選擇與同性結婚並不會影響繼承權,但規範是一回事,民意並不完全認可。

↑荷蘭總理呂特曾宣布皇室成員選擇與同性結婚並不會影響繼承權,但規範是一回事,民意並不完全認可。

再次和 B 見面,已經是幾年後的事情了。他說,去年農曆年,他在餐桌上被遠方親戚問起感情狀況,叔叔說了一句:「不要催他啦,總會找到適合的對象讓你們抱孫啦!」,雖然叔叔的本意是好的,希望親戚們不要給他壓力,但 B 像是被戳中弱點一樣, 默默不出聲許久,終於在晚餐後跟媽媽說:「我其實就是同性戀啊...我一直都想跟你們說啊!但是我很怕你們因此不愛我啊!我也很想要小孩啊,但我不知道我這輩子有沒有機會。」媽媽看起來沒有太震驚,似乎早就料想到這個可能性,跟 B 説:「我知道啊,我雖然不想承認但是我有猜到,我當然不會因此不愛你,但我很擔心你被別人欺負啊。」

↑同志朋友時常在餐桌上問起感情狀況,而產生壓力

很多的偏見都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反對同婚的人也許不是因為憎恨而反對,而是自己一直以來理解的價值觀受到挑戰而害怕。不接受家人是同性戀者,也有可能是因為害怕在乎的人因此受到社會歧視。面對這樣的議題,能做的就是溝通,理解對方的難處,大至政府法規小至文化與每個家庭間的難言之隱。

↑反對同婚的人也許不是因為憎恨而是感到害怕。

觀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例子,就可以發現關於平等這個議題,始終沒有終點。從來沒有一個地方可以因為法規的改變就因此天下太平,所謂的平等與自由一直都是一場無限延伸的對話,我們只能不斷的朝平等前進,但沒有一個時期或一個國家能夠說:「好了,我覺得我們已經達到真正的平等,不用再繼續討論了。」隨著社會的演進,必定會有更多需要辯論、改善的空間,但這不應該是一件讓人沮喪的事情,唯有持續的溝通與修正,我們才不會因眼前的成就自滿而裹足不前。

↑很多的偏見都來自於對未知的恐懼,反對同婚的人也許不是因為憎恨而反對

願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能夠義無反顧的、理直氣壯的去愛一個人。

 

 

◎Photo Via:pexels, unsplash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