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購物不止於消費?從 GINZA SIX 到無印良品,東京將零售空間化為藝術場域,探索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購物新潮流!”


Steven Chiu

2025-2-28

東京購物的「隱藏版Buff」!高級百貨、品牌專賣到藝術商場,沉浸式體驗帶你瞬間穿越藝術世界!

東京一直是位居亞洲榜首的旅遊逛街首選,即便近年首爾各類型極盡打破框架的選物店盡出,但是東京在空間上對時尚或文化的詮釋,依然在巧妙的平衡點上不斷創造新局與體驗。疫情後的第三年,我從漫遊於美術館、藝廊,到最新的商場、選物店之間,發現東京一種新的空間運用法:將藝術融入零售空間,從行經的路線、欣賞作品的視角和商場規劃之間,交錯成一種全新的動線體驗。

⭡東京將藝術融入零售空間,交錯成全新的體驗

藝術鑑賞的養成從逛百貨公司開始

長期以來,日本大型百貨公司內會附設藝廊空間,定期進行各種藝術展覽(不會是台灣百貨常見的日本物產展)。像是以家庭客為主的日本高島屋百貨,會舉辦適合放在居家空間的畫展;或是我曾替  PARCO百貨選物店 CLASKA 策畫店上的選物裝置展,也是初期藝術導入零售商空的雛形;一方面提升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能攬入喜好藝術的不同客群。

藝術導入零售商空,一方面提升多樣性,另一方面也能攬入喜好藝術的不同客群。

 

 版星艦奇航降臨銀座高級百貨,矢延憲司 - 「BIG CAT BANG」貓咪大爆炸 !

銀座具有東京其他區域所沒有的精緻韻味,並在老東京的文化氣息下,發展出截然不同的氛圍建置。2017年開幕的 GINZA SIX ,冷冽的大樓牆面散發著低調氣質,當從低樓層高冷的時尚精品一路逛到頂樓以藝術選書為主的蔦屋書店,能讓人感受到一種由設計轉換至藝術的新奇體感。

⭡GINZA SIX 自2024年4月於大樓中庭上方展出矢延憲司的作品 

事實上,GINZA SIX 有一自營的 Artglorieux 藝廊,但真正吸引我的是2024年4月開始於大樓中庭廣場上方展出的日本當代藝術家矢延憲司的作品〈SHIP’S CAT船仔貓〉,還有來台展過的系列新作〈BIG CAT BANG〉。其為致敬1970年大阪萬博會的藝術家岡本太郎之作—〈太陽之塔〉,並以其造型製作了讓貓乘坐的太空艙,同時以名言「藝術就是爆炸!」為靈感命名。整件作品的複雜程度不僅令人瞠目,巨大的太空艙與應有上百隻的小型船仔貓,究竟是如何自頂樓吊掛陳設,光是想像就覺得瘋狂。尤其,當大阪萬博會將在睽違55年後的2025年回歸舉辦,這件作品分外有致敬過去、預告未來的意境。

⭡在 GINZA SIX 內,可以在各樓層用各種角度欣賞〈SHIP’S CAT船仔貓〉 

至於觀賞作品的最佳方式,除了站在定點觀看,更建議乘坐手扶梯自一樓一路向上到蔦屋書店,如此就能在手扶梯移動間欣賞作品細節,而百貨無形中也能藉以提升顧客在店內的停留時間。此外,GINZA SIX 因沉浸在〈BIG CAT BANG〉貓咪大爆炸的氣氛裡,讓過往整體的高冷調子也變得活潑許多。 

無印良品旗艦店內的古道具創作展,傳統動線導入展場設計

⭡無印良品旗艦店合作 KRANK MARCELLO 展出「 MOTHER – 幻想與現實之間」展覽。

同樣位於銀座,這裡的無印良品旗艦店空間運用則落實到更 廣的層次上;尤其當我長期關注一家位於福岡的古道具店 KRANK MARCELLO(這是一家專營比利時、英國、荷蘭的老物家具店),竟在2024年的9月至11月間於銀座無印良品旗艦店內展出一場名為「 MOTHER – 幻想與現實之間」展覽,讓我感到分外地興奮。
 

無印良品旗艦店共有六個樓層,七樓銜接的是無印良品的餐廳與飯店,而展覽即在此打造一連串的美妙故事。手扶梯一來到七樓,會先看見一座巨大的白色盒子,當推開一扇古樸老門,便進入了一個以古道具建構而成、利用各種木作創作出的童話故事場景,讓觀賞者猶如闖進了另一個奇想空間的日常故事中。整個展覽動線的設定位在飯店和餐廳之間,意圖很明確地想打破無印良品向來整齊陳列的視覺感受,期望帶入更寬廣的生活想像。

⭡推開古樸老門,便進入以古道具、木作創作的童話故事場景

⭡觀賞者猶如從無印良品旗艦店闖進了另一個奇想空間的日常故事中

 

結論 

「沉浸式」是近年來被廣泛討論與運用的概念,日本則稱得上在這塊領域中具有不少創新力強大的創作者。像是你我熟悉的 Teamlab ,便是從0打造一個新世 界;最近討論度很高的坂本龍一展覽,則是將聲音的立體化融入展覽中。然而,若想在商業空間中以藝術元素來營造全新的購物體驗,實屬另一大挑戰。因此,從選物店精心打造的陳列設置,再進階到運用藝術結合空間創造全新的消費體驗,這些無非是期望貼近消費者的生活與心,讓購物場域多了分讓人們願意多來、多駐足的可能。

⭡Teamlab,便是從0打造一個新世 

  

 

◎Photo Via:Pexels, Steven Chiu, 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