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檢視自己是不是患有「彼得潘症候群」的職場巨嬰,學會面對職場殘酷!面對媽寶同事,你還可以這樣做!”


oopsWu

2020-6-18

長不大的職場巨嬰!情緒勒索、自我偽裝、不願面對現實...「彼得潘症候群」你中幾項? 

1911年經典著作《彼得潘和溫迪》,書中那個會飛翔、拒絕長大的男孩「彼得潘」,在一百多年後,彼得潘症候群仍存於我們生活之中,職場中長不大的孩子已是現代巨嬰的代表。

 

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彼得潘

在《彼得潘和溫迪》書中的經典名言,「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彼得潘成為許多人的夢,戀棧青春與童年的美好,不想要長大,很多人長成了大人卻仍舊像個孩子,有人說這是孩子氣、赤子之心,但有一種性格上的固著是孩子心態,他們無法面對長大,因而痛苦,我們稱之為「彼得潘症候群」。

↑童話故事《彼得潘》的原著是《彼得潘和溫迪》

4個卡通界暖男代表:迪士尼唐老鴨、《超人特攻隊》超能先生、史瑞克、《大力水手》卜派,名氣再高、脾氣再暴依然對愛人溫柔體貼!

4個卡通界暖男代表:迪士尼唐老鴨、《超人特攻隊》超能先生、史瑞克、《大力水手》卜派,名氣再高、脾氣再暴依然對愛人溫柔體貼! 很久很久以前,那是一個全台灣只有三台有線電視、電腦網路這些名詞聞所未聞的時代,每天各台的節目時刻表簡直像自家電話一樣牢記在所有人腦海,大概從8歲的幼童到80歲的長輩都能倒背如流。

男生偶爾當媽寶也不錯?與媽媽感情好也能是天菜?女孩這樣分辨真正危險的媽寶男,拒當感情聖母!

男生偶爾當媽寶也不錯?與媽媽感情好也能是天菜?女孩這樣分辨真正危險的媽寶男,拒當感情聖母! 「媽寶」啊,這個讓女人又愛又恨的詞。前一陣子我剛好和朋友聊到,她說,如果以後要生小孩最好要個女的。 「為什麼?」我不太理解的問。 她說她的老公幾乎沒怎麼回家,連和媽媽講電話都要她提醒,「你是不是該打個電

在今日,職場中的彼得潘症候群,似乎越顯嚴重,這樣的外顯的狀態是職場不適應症,在職場表現上會出現期待被照顧,有點像是媽寶、爸寶,因此展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巨嬰的狀態,通常也具無責任感、焦慮、孤獨等衝突個性,在職場中時常感到衝突與痛苦,周遭大人不能理解想成為小孩的痛苦,內心的小孩被迫要去面對世界。

職場中的巨嬰,沒有爸媽體諒

罹患彼得潘症候群的人狀態不一定是很顯著的,有可能是隱藏在自愛、自大之中,顯著的個性特徵就是沒有辦法承擔責任、沒有紀律,在親密關係、家庭關係中的「彼得潘」通常會有著很支持的另一半相伴,給他們極大的安全感,然而在職場上,這樣不對等的關心並不存在。

職場關係中,「彼得潘」的情緒勒索並不管用。職場上總是會需要被肯定,但他們卻往往做不出被肯定的表現,總會在我已經很盡力了,為什麼就是不能被看見,總是被挑剔,而感到難過,面對職場的大人,「彼得潘」並不好過,因為這些大人等不及他長大,耐心不若另一半與家人,因此在職場上這種孤獨的感覺就會加劇,而他們只得用偽裝,展現自我。

↑彼得潘症候群的情緒勒索,在職場上通常不管用

不願面對現實,永遠需要支持的彼得潘

在面臨職場、關係挫敗時,都會讓我們想起我們都曾經是個孩子,也都擁有過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這讓我們不斷的遙想過去,沈浸在過去榮光之中,或是在過去一個很好的關係裡,卻忽略了現實感,忘記我們所處的「此時此刻」。

職場巨嬰其實是非常孤獨的,他們需要有人給予支持,一旦支持斷裂,就會感到巨大的孤寂,他們需要做很多額外的事去證明自己在群體中不孤單,花很多時間經營同事關係,有的則是向上管理,關係對他們來說是絕對重要的事。

 

大男人是把雙面刃,「有毒的男子氣概」傷別人也傷自己!與心中的柔弱和解,擺脫傳統文化框架

大男人是把雙面刃,「有毒的男子氣概」傷別人也傷自己!與心中的柔弱和解,擺脫傳統文化框架 我們想像中的大男人、小男人好像有一種世俗的框架,像是大男人就是霸氣、剛強,小男人就是脆弱的、軟弱的,幾乎是從小教育開始,我們的文化都在養成「大男人」,理想的男人就是要在危機時挺身而出當英雄,不容許掉眼淚,女生掉眼淚是楚楚可憐,

日本結婚人數創新低!草食男不戀不婚3大「好孩子症候群」你中幾項?

日本結婚人數創新低!草食男不戀不婚3大「好孩子症候群」你中幾項? 根據日本內閣府今年六月發表的一份「令和 4 年版男女共同參與白皮書」中提到,日本現在 20 歲的年輕男性中,超過 4 成不曾有過與異性約會的經驗,而且每 4 個 30 歲的年輕人當中就有 1 名抱持不婚主義,再加上去年日本的結婚人數同時創下戰後最低

然而你我都知道,職場關係的殘酷,人為什麼越長大朋友就越少,這也是生活本身就充滿許多現實因素,人們逐漸成為利益共同體,當然我們相信世界有美善的一面,但善良跟真心的朋友是相對少數,這會在長大後漸漸明白,也願意承認。

「承認」本身就是一種長大要承擔的責任,學會承認自己的脆弱、自己的孤單、自己需要被傾聽理解,在這過程中,「彼得潘」依舊是「彼得潘」,只是此時的彼得潘得以看見長大的可能性。

面對職場彼得潘 我們不該當溫迪

Kiley1985)用「溫迪綜合症」(Wendy Syndrome)表示來在「彼得潘」身邊的女性,「溫迪」需要對方依賴自己,在職場上扮演著母親的角色,相對於彼得潘的自愛、自私,溫迪的愛是有條件的,是建立在被彼得潘的需要之上,因此往往會忽略彼得潘的問題,而一昧的耽溺在這樣的關係中,等待彼得潘長大,兩者之間互相羈絆,互相需要又同時討厭著對方的某些特點。

另一位童話故事中的角色奇妙仙子(Tinkerbell),她們即使被彼得潘吸引,但若發現現況無法改變,則會斷然離開這段關係,她很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在職場上可以稱之為合作關係,若巨嬰永遠長不大,則她也不願再與之糾纏, 但若能看見職場彼得潘的改變,則願意與之共同成長。

 

 

◎Photo Via: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