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韓的影劇圈,編劇的地位甚高,尤其在韓國,編劇更是一部劇最重要的關鍵因素,不僅擁有極大的話語權,還有權選擇導演或演員。他們因寫出高收視率的作品而聞名,收入頗豐,專業且市場化,知名度不亞於流量明星。
在韓國,金銀淑、金恩淑、朴智恩、盧熙京號稱四大金牌編劇;在日本則有宮藤官九郎、阪元裕二、野木亞紀子、北川悅吏子、笨蛋節奏……等。他們的名字往往會出現在一部劇最重要的片頭或片尾,成為品質保證。
近幾年,台劇的內容豐富多元,展現出台灣編劇們的實力放眼國際,不容小覷。以下細數幾位帶領台劇邁入next level的編劇,誰是你心目中的NO.1?
⭡由林予晞、王渝萱主演的《死了一個娛樂女記者之後》即日起開播!
Netflix《誰是被害者2》血腥回歸!台劇新時代:《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華燈初上》...從國際投資到跨國合作,看「台流」浪潮席捲世界舞台! 經常使用串流平台的台灣觀眾這幾年應該相當有感,由台灣本土團隊所製作的劇集,不只數量越來越多,也都越來越「知名」。雖然不見得一片壓倒性好評,不過每當一部新的台劇推
十件《不夠善良的我們》Rebecca 張怡靜可以做得更帥氣的事—惡魔老闆岳啟儒觀後解析女人在感情與職場如何獨立自主! 《不夠善良的我們》這部戲兩大女主分庭抗禮,直接把女性剖成兩個樣子。我看第一集時以為是中年女性自覺的戲,追完才發現此劇核心老派,現代女性致力要擺脫的傳統框架,卻被再次扣回。我覺得女權開倒車問題最大的
徐譽庭(編劇、導演)
◎代表作品:《我可能不會愛你》、《荼蘼》、《誰先愛上他的》、《不夠善良的我們》
2024年《不夠善良的我們》再度掀起娛樂話題,徐譽庭帶著她最擅長的女性都市情感劇集殺了回來。不僅自編自導,與林依晨更是繼《我可能不會愛你》的高峰之後再次二度合作。
⭡《不夠善良的我們》是徐譽庭與林依晨的二次合作
劇場出身的徐譽庭很早就參與編劇製作,師承李國修老師的她,作品風格都會氣息濃厚,貼近女性心靈深處,經常引發共鳴。台詞尤其細膩動人,被粉絲暱稱為「金句女王」。
徐譽庭接受採訪時表示:「編劇是非常非常寂寞的行業,就是一個人對著電腦,與自己的腦子工作。在無中生有的過程裡,遇到的所有創作難題,你只能自救。但辛苦的部分也帶來了快樂,遇上難題,靠自己找出克服難題的方法,寫出讓自己很爽的情節,也感動觀眾,真的超級幸福。」
⭡離開屏風表演班後,成為了編導徐譽庭
她覺得好的編劇最重要的是先去生活、先去工作、先去觀察人,然後以自己最真實的感觸來創作劇情。40歲時,她回望30歲的自己因此寫出《我可能不會愛你》,待50歲時,則有所體悟寫出了代表40+的《不夠善良的我們》。
⭡走到50歲的人生時,徐譽庭寫下了代表40+的《不夠善良的我們》
既然被喻為「金句女王」,不妨來看看你曾被哪一句台詞擊中心裡最柔軟的地方:
《我可能不會愛你》:
「我要用自己的錢,買自己的包包,裝自己的故事。」
「如果我看過你看過的世界、走過你走過的路,是不是就能更靠近你一點?」
「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不去愛你,卻又在某些時刻會突然瓦解。」
⭡代表30+的《我可能不會愛你》
《荼蘼》:
「誰都只能在人生的考卷上,慌張地寫下那唯一的選擇。」
「好想知道答案以後再選擇,但那只是癡心妄想。」
「別看自己失去的,只要專注在自己可以擁有的。」
⭡《荼蘼》台詞直擊人心
《不夠善良的我們》:
「我們以為我們正在追求快樂,但其實我們真正熱愛的很可能是⋯⋯痛苦。」
「我好久沒有那種『好快樂』的感覺了,大概是因為我不知道還可以追求什麼。」
「你說,人性是不是很滑稽啊?沒有得到的永遠更迷人。」
「到底是為什麼我要為了自己只是一個人,而覺得自卑、覺得抱歉啊?我這麼努力耶。」
「專注看著前方的我忍不住望向了彼岸的敵人。於是,我絆倒了我自己。」
⭡《不夠善良的我們》三人彼此束縛
呂蒔媛(編劇)
◎代表作品:《我們與惡的距離》、《誰先愛上他的》
電視製作人出身的呂蒔媛非常熟悉影視圈的運作常態,十多年前,開始投入編劇工作,幾經磨練,終於在入圍金鐘、金馬後開始出圈。2019年以《我們與惡的距離》再次讓觀眾看見她的「實力」,像一位醫術精湛的外科醫生,以獨特的手法切開現實肌理,對外展現被隱藏在社會角落的殘酷現實。
呂蒔媛不是高產的編劇,但出手便是佳作。她說自己當了母親之後,更加關注社會議題,希望孩子成長起來的世界可以變得更美好。有血有淚是她對筆下人物的期許,有衝突有對立,才是好看的一齣劇。
⭡編劇呂蒔媛出手便是佳作
在此,回顧一下《我們與惡的距離》的經典台詞:
「你連自己的真相都看不清,還想看清楚世界的全貌?」
「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
「就算被這個社會討厭的人,他也應該受到司法程序正義的保障。」
「你們可以隨便貼別人標籤,你們有沒有想過,在無形之中也殺了人。」
「我們都是好人,不知道為什麼事情會變成這樣子,老天爺到底要我們學什麼?」
「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一個20年去養一個殺人犯。」
「為什麼是我?為什麼是我要得這種病?可能是因為,你比較勇敢。」
「我一定會是一部好電影,有好結局的那種。」
⭡《我們與惡的距離》揭開社會真實
⭡《我們與惡的距離2》將於今年開播
嚴藝文(編劇、導演)
◎代表作品:《俗女養成記》1、2,《影后》
嚴藝文是一名演員,入行後演過不少小角色,直到2012 年以《愛。回來》入圍第 47 屆金鐘獎「戲劇節目女配角獎」才逐漸受到關注。截至2018年,她已六度入圍金鐘,更在2015年以《天使的收音機》拿下第 50 屆金鐘獎「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
⭡演員出身的嚴藝文從幕前轉至幕後
演而優則寫、則導,是嚴藝文對這個圈子熱愛的體現,她感受到台灣戲劇節目的僵化與停滯,於是決心自己轉戰幕後。她拿了媽媽的房子向銀行抵押貸款拍了《俗女養成記》,此劇創下佳績,證明自己的堅持是對的。
⭡《俗女養成記》系列寫下台灣女性成長故事
在演藝圈摸爬滾打20幾年,她將此行業的所見所聞寫成了《影后》。2024年底,《影后》掀起了現象級的話題度,不僅捧紅了詹懷雲、林廷憶兩位新人,更讓許多實力派演員重新被看見。劇情影射更讓觀眾們津津樂道,線上線下集體八卦,一時盛況非凡。
⭡實力派演員聚集《影后》劇組
細數嚴藝文這兩部劇中的經典台詞,句句情感飽滿,鞭辟入裡,不愧是「影后出身」的編劇。
《俗女養成記》:
「我是陳嘉玲,一個住在台北但永遠不是台北人的,台南女兒。」
「20歲喝醉酒是可愛,40歲啊是可憐。」
「我做錯了什麼?我就錯在我想要當一個獨立的新女性!」
「對你而言,快樂是什麼?你有想過自己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嗎?」
「妳又是從幾時開始忘記了,這輩子其實很短,短得妳沒時間再去勉強自己,沒時間再去討厭妳自己。」
「親愛的陳嘉玲,從現在開始,從這裡開始,不要再忘記了,我想要對妳說,對不起,謝謝妳,還有,我愛妳。」
⭡又好氣又好笑,《俗女養成記》經典台詞輩出
《影后》:
「你聽好,等你是個咖,才有資格掉眼淚。」
「我的手機絕對不能沒電,但是,我卻從來沒問過自己還有沒有電。」
「為了男人放棄你的事業,你還知道你自己是誰嗎?」
「不要遷怒了,沒有人愛你,不是我們的錯。」
「天啊,我這輩子沒想過,我會問出這個問題,而且是用這種唐老鴨的聲音,你是不是要用米老鼠的聲音回答我?」
「我在劇場看到你的時候,我就知道,有一天你一定是大明星,你要記得,是我先看到的,我先看到的!」
⭡《影后》金句引人共鳴
簡莉穎(編劇)
◎代表作品:《人選之人─造浪者》
《人選之人─造浪者》是台灣第一部深入講述政黨幕僚的職人劇,開創了戲劇圈的歷史先河。這部劇背後的編劇簡莉穎在舞台劇界赫赫有名,轉戰螢幕後依然亮眼。
最初,剛畢業的簡莉穎並未摸索出自己的志向,自願到日日春協會當志工,偶然與社會底層人物接觸後,打開了內心的新大門。她開始思考自己與社會的不同,思考苦痛原因、族群的結構,並將自己的所感所知透過戲劇創作表達出來。
⭡編劇簡莉穎寫出台灣政治現況
在台灣,政治就是生活的一環。《人選之人─造浪者》的劇情既寫實又日常,隨處充滿可以挑動台灣人敏感神經的細節,劇中台詞「我們的存在是讓候選人站在浪頭上,我們是造浪者」,短短幾句就寫出了政治幕僚的作用與重要性。戲中更討論了多項台灣社會議題,讓觀眾非常有帶入感。
⭡政治即生活,《人選之人─造浪者》引發討論
《人選之人─造浪者》經典台詞:
「我們不要就這樣算了,好不好?......很多事情不能就這樣算了,如果這樣的話,人就會慢慢的死掉⋯⋯會死掉。」
「政治就像愛上渣男,很難放手。」
「權力越大、地位越高的人,就越不應該選擇說謊吧?」
「有些話就是不能講,有些情緒就是要控制。拿捏跟平衡,大概就是政治最難的地方吧。」
「憑什麼你做得好,人家就要選你?」
「為什麼一定要當總統才能夠做事?你心裡到底想的是改革,還是權利?」
「如果你想要不聽話的話,就要有不聽話的本事。」
⭡《人選之人─造浪者》劇中講述職場性騷擾議題
⭡《人選之人─造浪者》公正黨幕僚劇照
Netflix《人選之人:造浪者》看台灣選舉文化與謝盈萱、王淨的溫暖女力!力抗職場性騷擾、破除性別刻板印象...一部從女性出發的現實教科書! 選舉文化在台灣社會是非常重要的一道風景線,生長在這塊土地,沒有人不知道「凍蒜」兩個字的意思。政論節目充斥,茶餘飯後從來不缺話題。 ↑選舉的議題一直充斥在我
《美國恐怖故事集》編劇萊恩墨菲、《黑暗榮耀》的黃金編劇金銀淑,每個現象級影劇背後的都有一個造浪者! 一部能夠讓觀眾「緊追不捨」的戲劇,不只是幕前演員的功勞,幕後的製作人、編劇、導演、各類工作人員更都是環環相扣的齒輪,缺一不可!以下特別介紹幾位國際知名的幕後人才。 ↑完成戲劇的幕後人才,萊恩墨菲(左)
唐福睿(編劇、導演)
◎代表作品:《八尺門的辯護人》
剛剛過去的第59屆金鐘獎,《八尺門的辯護人》以入圍16項,抱走7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有別於一般的律政劇,這部劇改編自真人真事,並著眼於社會隱密的角落,細緻又緊湊的劇情引人入勝,深受觀眾喜愛。
很難相信,這部劇的幕後推手竟然是入行不滿五年,身兼編劇與導演的「前律師」──唐福睿。在此之前,他當過律師,之後考上公費留學,赴美國加州藝術學院讀電影導演碩士學位。2022年上映的《童話世界》是他的第一部電影,探討權勢性侵的社會議題,獲得當年台北電影節六項入圍提名,而《八尺門的辯護人》是他在疫情時期寫的小說。
⭡以移工議題為核心的《八尺門的辯護人》抱走金鐘獎7項大獎
《八尺門的辯護人》原小說名稱為《最刑島》,獲得第二屆鏡文學百萬影視小說首獎。唐福睿又再次著眼於自己擅長的社會與法律議題,寫自己最拿手的東西。得獎後資方欲改編成影集,他便親自撰寫劇本,並導演了這部戲。
律師背景賦予他充滿邏輯與結構性的思維:「寫劇本甚至小說,都需要有條理,大眾化的故事尤其需要條理。」破除幻想與迷思,唐福睿對小說與劇本的打磨除了天賦,更多是來自多年寫論文或訴狀的扎實自我訓練。
⭡唐福睿導演以《八尺門的辯護人》拿下金鐘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
編劇前輩徐譽庭接受訪問時提及唐福睿,形容他是「高手在民間」,她說:「他本身有自己的專業,又對戲劇有興趣,只需要有人帶他學習戲劇的技巧,就能發光發熱。」
⭡《八尺門的辯護人》劇情刺激緊張,討論多項社會議題
得獎就是肯定,一起回顧《八尺門的辯護人》的經典台詞:
「死刑不難,難的是相信世上的痛苦會有停止的一天」
「在體制裡,反抗不是拒絕合作,而是拒絕同化。」
「只有弱者才寄望運氣,而我不是,我靠的是努力。」
「這不是政治,政治是妥協,而妥協是最簡單的,因為你只要重複同樣的事就好,它不會有結束的一天。我不要這樣的結果我要無意義的殺戮不再出現,我要這一切結束。」
⭡《八尺門的辯護人》海報
有人說,好編劇是優秀影劇作品的核心,這句話確實不假。倘若一個好導演需要「講好一個故事」,那麼一個好編劇就是要「講一個好的故事」給大家。先有好的故事,好的情節,才能結合後續更多團隊合作,一起發光發熱。
◎Photo Via:INSTAGRAM(@kirakiraimagestylist, @btoday_ig,@zzzfan631,@vidol.tw,@bios_monthly,@womenshealth_tw)
◎Video Via:YOUTUBE(@ptsdrama,@鏡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