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對Glenn Martens來說,他想放進Y/Project裡的,是世人對於服裝所感受到一種流動性的過程”


Fenglin

2019-3-1

|Wazaiii看秀零時差|相同的邏輯,看不膩的細節,Glenn Martens 的腦袋裡,到底都裝些什麼啊?

接連寫Alessandro Michele、Glenn Martens兩個腦袋猜不透的設計師真的……不好說(這人怎麼每次都一樣?),但好險兩個都是有著過人想像的類型,比起玩弄標語或是講述事件的設計手法,運用服裝探討設計本質,甚至人性這種感性層面的風格,才是我認為時裝所該要有的樣子。

好了,Glenn Martens入主Y/Project後,必須說,每季都相當對自己的味!那種貼近生活又異於常理的出手,實在讓人目不轉睛,心裡總是想著:啊~還可以這樣搞啊!不然自己也來試看看好了。但當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後果大概就是離你想像中的樣子越來越遠。原因?還不是Glenn Martens對服裝的觀察力模仿不來!要有那個樣子,大概是非Y/Project的服裝不可。但更重要的是,對於服裝、造型自由的想像力,以及接受怪異的包容力。自己尤其喜歡18AW、19AW男裝的呈現,在比例、材質、風格上都散發瀟灑不羈的純熟,相當喜歡。而來到19AW女裝,我們依然看到Glenn Martens用了相同的邏輯,再一次操弄了輕柔、剛硬;鮮豔、質樸的種種對比,再一次呈現那些看也看不膩的細節,再一次讓人拜倒在他的出眾品味下。

 
 
 
 
 
 
 
 
 
 
 
 
 
 
 

Y/PROJECT(@yproject_official)分享的貼文 張貼

 

 
 
 
 
 
 
 
 
 
 
 
 
 
 
 

Y/PROJECT(@yproject_official)分享的貼文 張貼


↑Y/Project18AW、19AW男裝的呈現,在比例、材質、風格上都散發瀟灑不羈的純熟。

先來說說主題吧,恩……我不想講太多這次系列借鏡了多少時代語言、概念這類的話,承如開頭所說,用「主題」來形容 Y/Project似乎還是太狹隘了點。貫穿品牌的是「自由」,也就是在這當中Glenn Martens包容了不同的設計元素,我可以從中想像到堅強女性的態度主張,也可以感受到玩心未泯的嬉皮感、浪漫與知性並存,會穿上這次系列的,我想大概就是「我可以跟你好,我們可以有點什麼,但抱歉,你沒辦法擁有我,我就只想Have Fun的那種女性」吧?

真要說點什麼,除了如標誌般的超高筒靴,大量出現的布料褶皺、堆積再次成為了系列主軸。Glenn Martens用一種複雜卻輕鬆的態度處理了這個他服裝宇宙裡的Key Point,或寬或窄,有時候是細小精緻,但卻會在下一瞬間給你一個誇張到媽媽會生氣的驚喜視覺,布料的褶皺在他的手裡變成情緒化的符號,並在看似沒有規則的設計裡,隨著感性的起伏,找到令人放鬆的平衡點。

 
 
 
 
 
 
 
 
 
 
 
 
 
 
 

ModaBox(@modaboxtr)分享的貼文 張貼


↑Y/Project品牌標誌超高筒靴

牽動著起伏的,這次不只是衣著本身的精彩,在享受的同時不難注意到幾次提醒著「嘿!這是19AW女裝,這裡有些不一樣!」的小地方。說來也怪,好像不約而同的,飾品成了19AW大家搶鏡的焦點,Glenn Martens自然也沒放過。以舞蹈般的人體為模型製作的項鍊及耳環是最吸引人的配件,誇張醒目的在模特身上像極了隨節奏擺動的精靈,為伸展台妝點了豐沛的活力跟靈性,其他像是珍珠飾品、如牡蠣殼般的超大耳環也是很吸眼球。而包款方面,大量的風琴包在這次系列中亮相,相信會是街頭上的爆款候選名單之一。

↑Y/Project本季出現許多如牡蠣殼般大小的耳環

 
 
 
 
 
 
 
 
 
 
 
 
 
 
 

Subversive Style(@subversivestyle)分享的貼文 張貼

 

 
 
 
 
 
 
 
 
 
 
 
 
 
 
 

SND(@bysnd_)分享的貼文 張貼


↑大量的風琴包也在本季系列亮相,相信會是街頭上的爆款候選名單之一。

建立在建築美學的基礎下,Glenn Martens為本系列的不同階段分別給了不同的註解,可能針對材質、剪裁及輪廓,處理手法時而奔放、時而收斂,或許對Glenn Martens來說,他想放進Y/Project裡的,是世人對於服裝所感受到一種流動性的過程,更直白點說,「Have Fun」才真的是他腦袋裡所謂的核心價值吧!

最後,讓我從中選出一套今日之最,如果可以的話,請給我一件複雜解構的絨皮大衣吧!單色光澤的結構感,太美。

↑馬上就來看看Y/Project 2019秋冬系列大秀吧!

 

◎Photo Via:Vogue Runway, INSTAGRAM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