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慶祝成立30週年!2024 Maison & Objet 巴黎家飾展3大趨勢空間,相約踏上「科技」與「自然」的和諧之旅。“


Niele

2024-3-20

「科技」與「自然」並存已成趨勢!30週年的 Maison & Objet 巴黎家飾展3大趨勢布展空間,共享和諧未來之旅

為慶祝成立30周年,2024 年一月 Maison & Objet 巴黎家飾展帶給參訪來賓的盛宴是:邀請不同領域的策展人,以充滿想像力的趨勢布展空間,帶領我們踏上「科技」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未來之旅。

↑2024 Jan. Maison & Objet巴黎家飾展

走進 Dior「LES SALONS D’EXCEPTION 卓越逸品訂製沙龍」,夢幻 Dior Babe 提包、精選高級珠寶、Dior Maison 家飾...夠講究才能活出 Dior

走進 Dior「LES SALONS D’EXCEPTION 卓越逸品訂製沙龍」,夢幻 Dior Babe 提包、精選高級珠寶、Dior Maison 家飾...夠講究才能活出 Dior|Wazaiii 時尚郊遊去| 以「訂製」為故事主軸,「沙龍」為呈現方式,Dior 透過不同空間與主題,展現品牌的設計核心,讓大

秋季改造家居4提案:溫暖色彩、毛絨家飾、乾燥花藝、木質香氛...替生活微加幸福的儀式感

秋季改造家居4提案:溫暖色彩、毛絨家飾、乾燥花藝、木質香氛...替生活微加幸福的儀式感 既不冷又不會太熱,有風又不需要抗寒,秋天雖然短暫,也偶爾會有一點無來由的憂傷,卻無疑是寶島最宜人的季節,剛結束夏天澳熱難受的黏膩,又要為即將到來的冬天做準備,這個時候我們開始了養生的飲食,開始收納泳衣取出風衣,開始為待在家裡更

趨勢一:Nature is omnipresent & Pattern Play

 

由場景創意設計專家 Elisabeth Leriche 策畫的趨勢空間,流露無處不在的自然主義,透過三個主題展揭示新世界。首先是廣闊無垠的沙漠,充滿赭色、泥土、磚塊和沙地的溫暖色調,接著是寧靜流動的海洋,搖曳生姿的海藻、閃閃發光珊瑚;最後以充滿活力的植物世界作展現,有熱帶的炙熱,有森林的涼爽,也有原始叢林的迷人魔力。

展區從牆壁、地面到天花板,布滿叢林意象、條紋、幾何及印花,充滿了色彩與夢幻。令人目不轉睛的細節中,你會發現繁衍著珊瑚和植物的熱帶海底環境裡,原來是花瓶、家具和照明設計。

創始於1987年,由 Andri Ioannou 與 Piero Mazzotti 主導,100% 義大利製作的品牌 FOS ,在此展區出盡鋒頭。FOS 是 Form 、 Object 、 Surface  三個字的縮寫,主理人在不斷嘗試陶瓷、玻璃和銅材質的混合製程後,確認了品牌踏上最能凸顯純淨感的精緻紋理之路—無釉瓷器的表面。每一件都是按照人類雙手古老而充滿激情的節奏製造。創作的物件一直以來都在顯現大自然的力量、向野性之美致敬。

在滿佈有機和不規則的形狀紋理,是生物還是化石?  Piero Mazzotti 的作品探索著神秘深邃的海洋世界。

從珊瑚和海葵發想靈感, Andri Ioannou 運用金屬氧化物產生不同顏色的特性,塑造霧面和光面交替出現的水中世界。

↑ Piero Mazzotti 創造出佈滿裂縫和苔蘚的樹幹,想像一個微型世界的夢幻平衡。

趨勢二:Organic fluidity & Supersoft

 

前瞻專家 François Delclaux 與 BETC Design 共同設計,命名為 Supersoft 的空間,以有機形狀和圖案為主題,包覆出對「科技」的謹慎及對「材料」的想像,呈現出自然形式與柔和的顏色。

所謂 Supersoft ,指的是靈活、柔軟、有機的,藉由器物的形狀或材料體現流動性或視覺波動,使得傳統機能變得不明顯甚至消失,邊界正在開放,創造力正在延展,呼應渴望自然與永續。另一顯著趨勢,是採用木材、柳條、亞麻、竹子、陶瓷等天然材料,或混凝土、大理石等礦物材料,捨棄剛硬的線條,讓空間充滿波浪和曲線的有機形式。

2013年以名為「流動」的一件椅子作品,雖用竹子為材料卻呈現出行雲流水般的流動感,首度亮相米蘭設計週便豔驚四座。藝術家范承宗向老工匠學習手工製作,深入研究傳統工藝文化,大量收集和研究古老的、逐漸被遺忘的東方文化。事實上范承宗非僅止於是一位竹編藝術家,舉凡造紙、樹皮、染布、木工、陶瓷、玻璃與金屬等原料材質,都是他創作的媒材;而如鷹架、蒸籠、竹椅、鳥籠、古書裝幀等的古物,也全都是團隊靈感探索的來源。小物件如茶席竹碟、仕女髮簪;中型物件如家具、吊燈;到大型的裝置藝術作品 ·····,范承宗對工藝莫大的貢獻,就是運用現代科技,堅持手工藝價值且不斷探索新的創作方式,創作出各種形式和尺寸的藝術作品。並受國際精品如 Hermès 、 Cartier 、 Loewe 、 Bottega Veneta 、 The Balvenie 等委託創作,促成工匠工坊與世界級品牌的合作。讓逐漸式微的手工被世人看見、被推崇,並躍升至不同的境界。

范承宗24歲時就已獲得 IF 、 Red Dot 、 IDEA 三大國際設計獎。並與竹藝師陳高明合作,創作出可坐可臥的「流動」作品。

↑ BOTTEGA FOR BOTTEGAS 計畫已持續推出三年,致力於支持世界各地的小型創意工坊。范承宗設計的魯班鎖是品牌精選出擁有傑出造詣的四家工坊之一。

魚筌是以竹藤手工製作的古老漁獵工具,承載著人類文明,也呈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范承宗陸續在不同的基地將魚筌的製作方法做成獨一無二的筌屋裝置藝術。本作品為位於日月潭伊達邵碼頭的筌屋。

LVMH、開雲 Kering、歷峰 Richemont...大集團時尚版圖擴張正不斷上演,以後全世界只剩 LVMH 一種時尚品味?

LVMH、開雲 Kering、歷峰 Richemont...大集團時尚版圖擴張正不斷上演,以後全世界只剩 LVMH 一種時尚品味? 2022年已經來到,回顧過往一年,時尚圈如疫情一般不平靜,我們最難過的或許是前 Lanvin 設計總監 Alber Elbaz 與 Louis Vuitton 男裝總監 Virgil

精品與聲音藝術的合作

精品與聲音藝術的合作 精品與藝術結合,好像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具代表性的範例有:Yves Saint Laurent 與蒙德里安,Louis Vitton 與村上隆,或是比較近期的,Delvaux 與瑪格利特……           在

趨勢三:Responsible brutalism & Aesthetic of recycling

 

Responsible brutalism 意指材料的重複使用和回收,可視為延續環保、生態責任、循環設計,乃至於永續的極簡主義。

粗野主義( Brutalism )源自1950年代戰後的英國,以凸顯建築材料和結構工程的裸露,避免裝飾性設計為主。如今則強調在「材料」與「形式」上,設計師們對原材料進行省思,減省製程與能源,進而友善地球。造型多以從粗野主義的幾何形式中汲取靈感,側重於圓形而非角形表現。另一方面,更強調廢棄材料的創新再利用和升級回收;更大的影響是,環保產品也開始重新定義自己的美感。

熱愛各種形式的原始藝術,從亞洲蘇拉瓦西島到偏遠的非洲村莊文化,也受到法國布朗利博物館的面具收藏啟發, Prakit Seehawong 將回收的管線、齒輪、排氣管、螺絲鐵件等變身為藝術品。是一位真正實踐 Responsible brutalism 的年輕金屬工藝藝術家。

擁有一顆綠色之心的 Prakit Seehawong 將藝術與永續發展融合一體。在自己拆卸報廢的汽車、腳踏車、機械零件,清理它們後,全部放在地板上,按尺寸和形狀分類並開始挑選零件組裝創作。他痴迷於研究人的面部表情,擅長捕捉五官神韻,每件作品皆親手電焊、塗繪上色再施以防鏽處理,將退役的零件們重新賦予新的生命。為循環設計立下一個很棒的典範。

每個面具都獨一無二。在空間中散發出自信的光芒。

 

 

◎Photo Via:M&O Jan24 Popus Editions ©Anne-Emmanuelle Thion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