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中性搖滾神級範本帕蒂‧史密斯!徘徊在搖滾、詩歌、藝術、文學之間,她用創作記住人生中的一切!”


凱特王

2023-7-16

龐克桂冠詩人帕蒂‧史密斯:搖滾、詩歌、藝術、文學裡的多棲動物,讓世界看見最真實的自己|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語,還是他們所穿的衣裳,往往都有內在的聯繫。」

本專欄致力於挖掘女作家的風格,從她們的衣櫥窺見她們的人生故事。

很多人把帕蒂‧史密斯定義為一位搖滾女歌手,但她自己卻不這樣認為,在接受採訪時她曾說:「我很小就知道,威廉‧布萊克畫畫、寫歌、參加社會活動,寫詩,有自己的哲學思想,是個預言家。達芬奇是科學家也是藝術家,路易斯‧卡羅是攝影師、作家、詩人。我非常欣賞這樣。」

↑ 帕蒂‧史密斯難以被一種「稱謂」定義

女性主義先鋒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 Virginia Woolf:「女人要有錢,還有屬於自己的房間。」穿自己所想,寫出掙脫父權做自己的勇氣|女作家們的衣櫥|

女性主義先鋒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 Virginia Woolf:「女人要有錢,還有屬於自己的房間。」穿自己所想,寫出掙脫父權做自己的勇氣|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

台灣文青天花板三毛,走進文學、愛情、流浪、夢想交織的撒哈拉之心,閱讀她的前世與今生|女作家們的衣櫥|

台灣文青天花板三毛,走進文學、愛情、流浪、夢想交織的撒哈拉之心,閱讀她的前世與今生|女作家們的衣櫥| 前《VOGUE》雜誌總編輯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land) 曾在1984年《沒有文學,時尚會走向何方》一文中說:「文學中貫穿了時尚的方方面面,無論是作家所用的詞語,還是他們所穿的衣裳,往往都有內在的聯

於是,她把這樣的欣賞也體現在自己身上,縱使被稱為「龐克教母」、「龐克桂冠詩人」,但她從不被這些「稱謂」定義。她寫作、寫歌、唱歌、創作藝術,以不同的形式工作,享受這個對她而言自然而然的過程。

↑ 帕蒂‧史密斯享受著各種創作藝術的過程

帕蒂‧史密斯於1946年12月30日出生在芝加哥。因為家境貧窮,小時候跟著父母輾轉於費城與紐澤西。高中時接觸了搖滾樂,對鮑勃‧狄倫情有獨鍾。19歲念書時因意外懷孕而輟學,生下孩子交給有錢人領養之後,就在一家工廠當女工賺錢。流水線工廠的工作被她形容為「靈魂被摧殘」,直到她存夠了錢來到了所有文藝青年都嚮往的紐約後,才真正感受到從裡到外的自由。

↑ 帕蒂‧史密斯直到存夠了錢去到紐約,才感受到自由的樣貌

她在2010年出版的回憶錄《只是孩子》裡寫:「二十一歲那年,我穿著工裝褲,黑色高領衫和我在卡姆燈買的那件灰色舊風衣,坐上公共汽車。紅黃格圖案的小箱子裡,裝著一些繪圖鉛筆、一本筆記本、幾件衣服、還有兄弟姊妹的照片……一切都在等著我。」

↑ 帕蒂‧史密斯在二十一歲那年跳上了去紐約的公車

帕蒂‧史密斯的裝扮一直被粉絲奉為「中性搖滾神級範本」,尤其是那種不著調的風格,像是對什麼事情都毫不在意,什麼事情都無法讓她感到有趣似的,慵懶又自由。但這樣的她在年輕時代,在她成長的環境中卻一直被嘲笑,只因為她跟其他女孩子完全不同。

↑ 帕蒂‧史密斯那種不著調的風格,彷彿對一切都不在意

60年代的美國女孩總是一絲不苟梳著高聳端莊的髮型,穿著束腰的洋裝,踩著高跟鞋,擦著紅色唇膏。帕蒂‧史密斯卻永遠散著頭髮,或編成辮子,一副吉普賽的模樣。她說:「從小我就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我不想要塗紅色的唇膏。當母親告訴我『你應該要刮腿毛』時,我就會說:『為什麼?』我不明白為什麼我們必須向外界展示一個不同的自己。」

↑ 帕蒂‧史密斯不是那種典型的60年代美國女孩

來到紐約之後,她先是在一家書店工作,這段期間她認識了之後在攝影界頗有聲名的羅伯特‧馬普爾桑普(Robert Mapplethorpe),他當時還是一位藝術學院的窮學生。認識不久之後他們同居交往,成為彼此的靈魂伴侶,哪怕後來羅伯特確認了自己的性取向為同性,他們也一直相互陪伴彼此,給予包容和體諒。

↑ 帕蒂‧史密斯與羅伯特‧馬普爾桑普一直相互陪伴彼此

成名之前,帕蒂‧史密斯做過很多事情,這些事情都為她日後成為一名創作者奠定基礎。跟妹妹去巴黎街頭表演、與劇作家合作舞台劇、幫雜誌撰寫採訪文章、樂評…等等。70年代之後,她組建了自己的樂隊,在紐約地下搖滾圈已經是最受歡迎的樂團之一。


↑ 成名之前,帕蒂‧史密斯做過很多事

讓帕蒂‧史密斯真正的進入世人視線引起社會關注的是和地下絲絨樂隊的成員約翰‧凱爾(John Cale)一起製作,並在1975年成功發行了首張專輯《Horses》。這張專輯迄今依然被樂迷津津樂道,入選了世界最偉大的100張專輯第26名,而專輯封面則奠定了帕蒂‧史密斯此後在時尚圈的地位。

↑ 羅伯特‧馬普爾桑普為帕蒂‧史密斯拍攝的專輯封面照,帕蒂說:「他拍的不是我,是我們。」

專輯封面的照片是羅伯特‧馬普爾桑普為她拍攝的。照片中帕蒂‧史密斯一頭逢鬆的中短髮,穿著男士白襯衫搭配一條黑色緊身褲,細長的領帶隨意掛在脖子上,手裡拎著一件外套掛在肩上,下巴微抬,眼神堅定卻帶有一絲蔑視。雌雄莫辨的形象在當時讓所有人眼前一亮。

↑ 帕蒂‧史密斯標誌性的逢鬆中短髮

「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 David Bowie 傳奇:與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是摯友,一首〈Heroes〉協助推倒柏林圍牆

「搖滾變色龍」大衛·鮑伊 David Bowie 傳奇:與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是摯友,一首〈Heroes〉協助推倒柏林圍牆 我們生長在一個,傳奇逐漸隕落的年代。70、80 年代,在音樂史上是一個孕育經典的年代,很多音樂元素、流派、類型,都在那時候已經被這些前輩們探索過了。後來的音樂似乎也都脫離不了當

酷玩樂團 Coldplay 都要喊前輩!13個必聽英國搖滾樂團:Oasis 綠洲合唱團、Blur、The Smiths...展開史上最派音樂爭霸戰!

酷玩樂團 Coldplay 都要喊前輩!13個必聽英國搖滾樂團:Oasis 綠洲合唱團、Blur、The Smiths...展開史上最派音樂爭霸戰! 英搖(Brit-Pop)是什麼? 「迄今為止,一切存在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所有馬克思主義者琅琅上口的這段話,大概同樣可以套用在 90 年代的英倫搖

帕蒂‧史密斯從未受過歌手的訓練,她一生都在藝術、文學、搖滾音樂裡與各種人進行創作。她說:「搖滾曾經是我那個時代革命的、詩歌的、性的和政治的聲音。」她不羈的外表,頹廢的嗓音,唱出了飽含詩歌韻味,卻又無比激情的歌曲。

↑ 帕蒂‧史密斯一生都在藝術、文學、搖滾音樂裡與各種人進行創作。

80年代之後,帕蒂‧史密斯在樂壇突然安靜下來,雖然她以教母的地位影響了很多後起之秀,但她自己卻離開了紐約,和龐克搖滾先驅樂隊MC5的成員弗雷德‧史密斯( Fred Sonic Smith )結婚,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定居在底特律。

↑ 帕蒂‧史密斯、弗雷德‧史密斯與他們的兩個孩子

帕蒂說弗雷德是她的一生摯愛,雖然從80年代起至弗雷德去世的十年間她的生活都在家庭與孩子間穿梭,但也是那段時期,她埋首於寫作。每天早上五點起床開始寫,一直寫到八點全家人起床後,從不間斷。

↑ 80年代後,帕蒂‧史密斯便埋首於寫作

2010年,回憶錄《只是孩子》出版之後,得到了美國國家圖書獎,她再次回到公眾眼前,以一個作家的身分。她在病榻前答應了羅伯特,承諾要將他們兩人的故事寫下來,用來紀念這一生真正意義上的靈魂伴侶。2015年,第二部回憶錄《時光列車》出版,她說:「我要把所有的事情都記住,為一件外套寫一首詠歎調,為一家咖啡店譜一部安魂曲。如何面對孤單、獨立和衰老,面對人生的不斷失去。」

↑ 2010年,帕蒂‧史密斯以作家身份回到大眾視野中時

2016年,作為鮑勃‧迪倫的摯友,她受邀出席了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並獻唱鮑勃‧迪倫的名曲《暴雨將至》,被媒體譽為「一位搖滾傳奇向另一位傳奇的致敬。」在舞台上,她因緊張而忘詞,停下來跟大家說抱歉。這不是她最初的舞台,卻依然讓70幾歲的她像年輕時那樣──無比真實。

2016年,帕蒂‧史密斯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獻唱鮑勃‧迪倫的名曲《暴雨將至》

 

 

◎Photo Via: 達志影像, INSTAGRAM(@50ftquennie, @chameleonwsb23, @postpunkproject, @mere_martian_orphan)

◎Video Via: Youtube(Nobel Priz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