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為女友洗頭、做早餐都願意!5位必聽新靈魂樂 Neo Soul 男歌手:Prince、D’Angelo、Common…唱出男人的終極浪漫,打破傳統性別二元論!”


陳涵

2022-8-11

為女友洗頭、做早餐都願意!5位必聽新靈魂樂 Neo Soul 男歌手:Prince、D’Angelo、Common…唱出男人的終極浪漫,打破傳統性別二元論!

成為男人

清大的社會學者蔡宜文最近在他關於「直男研究社」社團的文章中指出:「所謂的性別……透過不停來回反覆的日常實踐,就好像我們在現實生活中,通常都不是用基因序列,或是脫下他人的褲裙來判斷他人的性別一般,我們其實是依靠一個人展現多少我們斷定為是男性或女性的象徵與符號,例如從穿著到言行舉止,來推定他是男性或女性,並進一步去斷定他是否是個合格的男性與女性。」

↑生理性別不代表一個人的心理性別

生在一個不再執著於性別的年代——淺談隱藏在中性時尚背後的社會脈絡

生在一個不再執著於性別的年代——淺談隱藏在中性時尚背後的社會脈絡 提到中性時尚,首先出現在我腦海裡的是Yves Saint Laurent的 Le Smoking套裝。在1966年這套時裝的發表可以說震驚了當時的歐洲,談起女式西裝的靈感從何而來,聖羅蘭大師的回答也成了時尚界供奉的名言:「I had noticed

泛性戀——喜歡你是因為你是誰,而不是你的性別

泛性戀——喜歡你是因為你是誰,而不是你的性別 「這是我女朋友萊拉,我們今年夏天要結婚了!」好幾年前我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居住時,好友喬安娜開心的在一次晚餐聚會中介紹自己的伴侶並宣佈喜訊,在場十幾個朋友立刻鼓譟了起來,一邊恭喜她們一邊舉杯慶祝。我和喬安娜認識六、七年,見過她幾任前男友,聽到她在大家面前介紹女朋友倒是第一

臺大教授畢恆達也曾說:「男人,如同女人,並非天生如此,而是後天學習而來。」也就是說,男人並非生來自然而然就是男人,而是透過實踐「成為」的。在社會學或性別研究的傳統中,人們的性別除了「生理特徵(sex)」外,也透過「心理或社會認同(gender)」、「性取向(sexuality)」來區分,性別學者王雅各認為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隨時相互影響、作用,「因此,人的性別,包括生理和社會,並非單一因素所決定」。

澳洲跨性別社會學家 Raewyn W. Connell 於1980年代時提出「霸權陽剛特質(hegemonic masculinity,masculinity 或譯為『男子氣概』)」,挑戰當時盛行將性別視為自然且內在於個人的特徵,而改以關係式的(relational)方法來理解性別。畢恆達說明:「例如在校園中,通常只有極少數具有影響力的男生,受到其他無法複製這種展演的男生所崇拜。然而霸權式男子氣概是高度可見的,它就表現在日常生活中關於男人角色的談論。(例如這樣怎麼像個男人,那才像個男人之類的。)」旅美社會學家高穎超進一步解釋道:「……如足球金童貝克漢(David Beckham)、天王周杰倫等國內外一干異性戀主流男星,仰賴財力與媒體影響力,透過音樂、電影、電視節目等文化工業形塑著人們對陽剛氣質的期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夠活出百分百理想型的男人可能鳳毛麟角,或根本不存在。」

↑現代人容易受社群影響將上面的人與自己比較

當代流行音樂的困境

兩位比利時根特大學的學者 Frederik Dhaenens 和 Sander De Ridder 指出當代 R&B 與 Hip-Hop 音樂不但「超陽剛(hypermasculine)」、「性欲亢進(hypersexual)」且帶著「異性戀霸權(heteronormative)」色彩。他們認為黑人之所以過度強化他們的陽剛特質乃是根源於白人系統性壓抑與種族主義的歷史背景,透過誇大的展示他們超陽剛的認同、性別歧視(與恐同)、性亢進,他們得以向同儕和主流美國社會自己不再受壓抑。

 
 
 
 
 
 
 
 
 
 
 
 
 
 
 

TVGUCCI(@tvgucci)分享的貼文

↑當代 R&B 與 Hip-Hop 音樂常常充斥著性,暴力,菸酒等等元素

杜克大學的 Mark Anthony Neal 在《What The Music Said》和《Soul Babies》也分別透過對於靈魂樂歌手 Marvin Gaye 後期作品(由反戰、為底層黑人發聲的作品)商業化轉向的批判(他稱之為從「soul for real」到「soul for sale」),標示出「後靈魂樂(post-soul)」的開端;並對於 R. Kelly 的音樂作品和 Bill Cosby 等人主演的後靈魂樂時代電視肥皂劇,批判他們因為經濟焦慮,而甘願落入優勢文化對於黑人文化的刻板印象,和對於黑人族群的觀點偏誤。透過 Jill Scott 等人為代表的 Neo-Soul 更具性別意識和政治潛力的詞曲,Neal 期待跳脫當代流行音樂的困境。

↑Jill Scott 為美國靈魂樂女歌手,曾獲得葛萊美獎的殊榮

關於巴布狄倫 Bob Dylan 還有什麼好說?傳奇民謠教父的創作之路,與推動美國民權運動的「黑歷史」

關於巴布狄倫 Bob Dylan 還有什麼好說?傳奇民謠教父的創作之路,與推動美國民權運動的「黑歷史」 夠了嗎?臺灣的 Bob Dylan 論述 關於 Bob Dylan,我們還有什麼可以說的?長年從事爵士音樂教育的提琴家謝啟彬曾指出:「……Bob Dylan 的音樂影響本來就有來自黑人的部份……可是我們這

西洋音樂王子Prince跨靈魂樂、放克、搖滾等多種樂風,為後代眾多巨星的啟蒙者

西洋音樂王子Prince跨靈魂樂、放克、搖滾等多種樂風,為後代眾多巨星的啟蒙者 歌王者眾,王子獨一 「這世界有許多的王……但我們只有唯一一個王子。」 Alicia Keys 在為 Prince 於 2004 年進入搖滾樂名人堂的引言說道: 2001 年自己的首張專輯《Songs in A Mi

幾位突破傳統的藝人

D’Angelo《Untitled (How Does It Feel)》

這首經典的三拍子慢板歌曲是 Neo-Soul 更為女性取向的一則宣言,它的 MV 推出即造成轟動,特別是以女性的情慾觀點的視覺呈現方式,至今啟發許多作品的誕生。例如前 NBA 球員 Iman Shumpert 的這首Séance》,正是在音樂和影像上直接取樣、致敬的代表之一。

↑D’Angelo《Untitled (How Does It Feel)》

↑Iman Shumpert Séance》

MaxwellThis 《Woman’s Work》

原先是 Kate Bush 為電影《She's Having a Baby》所作的插曲,描述愛人在難產時其伴侶的無助、祈禱與懊悔,由 Maxwell 以無可挑替的完美聲音表現重新詮釋,在1997年首先於 MTV Unplugged 的演唱會翻唱,後經過重新錄製,收錄在他2001年的專輯《Now》中。以男性歌手而言,雖是翻唱歌曲,但卻是個前人未曾碰觸的主題。

↑MaxwellThis Woman’s Work》

Common《Come Close》

談論 Neo-Soul 實在很難不與 Conscious Rapper 有些聯繫,Common 這首終極浪漫的歌曲描繪一位經歷人生風景的男子對著伴侶傾訴,而直到最後「I'm tired of the fast lane/I want you to have my last name」你才會發現這不只是一首對靈魂伴侶的告白。收錄在2002的《Electric Circus》專輯,製作陣容在今日眼光看來絕對的全明星:J. Dilla、Pharrell Williams、The Roots……融合更為電子與迷幻搖滾的元素,然而提到 Common 的經典通常人們不會指認它,也因此,這是一張被低估的經典。

↑CommonCome Close》

Musiq Soulchild《Just Friends (Sunny)》

在這首歌之前我不知道有哪個男生追女孩是這樣子的:用幾乎是過度有禮貌的方式打招呼、不斷詢問對方是否感到壓力或唐突,主動給了電話號碼還跟人家說:「如果願意你可以打給我……」隨後真的接到電話還說自己有點嚇到。但這首歌真的很酷,收在2000 年的《Aijuswanaseing》到了05年左右,跳舞的朋友大概沒有一個不會唱這首歌。只可惜,我們好像從來沒有用這種方法去搭訕。(此外大家應該知道方大同特別喜歡 Musiq Soulchild 吧?)

↑Musiq Soulchild《Just Friends (Sunny)》

Prince《If I Was Your Girlfriend》

事實上,所有 Neo-Soul 歌手都會承認 Prince 對他們的影響,他那不屬於主流陽剛特質的身形、那不屬於典型陽剛特質的聲音表達方式(儘管人們也可以自 Earth Wind & Fire、Al Green、Smokey Robinson……等人那裡獲得些許靈感)。「你會讓我幫你洗頭嗎/我能幫你偶爾做做早餐嗎/然後,我們能不能一起逛逛,我的意思/我們能去看場電影一起哭泣嗎/因為對我而言,寶貝,那就太棒了……」性別研究者認為 Prince 將流行情歌的性、性別、性慾皆「酷兒化(Queering)」。他打破了往常的二元論。我想,世上大概沒有人能超越 Prince。

↑Prince《If I Was Your Girlfriend》

 

◎Photo Via:iHeartl,unsplash,pinterest,DAR,INSTAGRAM(@chiangweiii,@davidbeckham,@tvgucci,@missjillscott)

◎Video Via:YOUTUBE(@D'Angelo,@Iman,@maxwell,@thinkcommon,@SoulchildTube08,@Princ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