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我訪談完,把錄音檔直接丟給 AI,然後下指令說用我的語氣、幫忙寫一篇專訪文章,其實就可以了。」
劉軒溫和地說。有點誘惑,有點挑釁;看似鼓勵,又語帶保留。我到底該不該按下那個,可以省下大把時間沈思寫稿的鍵?既然 AI 能替人類做到這麼多事,我還有什麼能做的?
AI 科技為人類文明帶來如宇宙超新星般的爆炸性變革:絢爛,同時具毀滅性。被淘汰的危機感是在人們內心裡蟄伏成形的黑洞。對於擁有心理學背景、橫跨多領域的創意人—劉軒來說,焦慮感是必然的,但他從沒自我侷限,而是選擇擁抱 AI。在全新的時代,我們該如何像他一樣,從容迎接未來?
別讓 AI 科技成為知識隔閡,在發問中尋找人的不可取代性!AI 知識型自媒體 Tenten 示範文組生、創意工作者該如何學習與機器人合作|Wazaiii 專訪| 「當你發現一件事物很棒的時候,應該是拉近它跟別人的距離,而不是讓它束之高閣,把他們彼此推得更遠。」 這句大學哲學系教授的一句話,至今影響我甚遠。此
Wazaiii 新任總編輯廖秀哖的現在、過去與未來!跳脫傳統媒體框架、以數位人的身份書寫 AI 新紀元-再昏暗的地方,都有一扇能灑入微光的窗|Wazaiii 專訪| 2024年的開始,一道光灑落為 Wazaiii 揭開全新序幕,我們迎來「新任總編輯」-廖秀哖。 ↑ 2024年1月7日,Wazaii
從小學開始解鎖!AI 在劉軒生活無所不在
從劉軒的社群媒體以及 Podcast《劉軒的 How To 人生學》中,都可以看出他對 AI 科技發展持續高度關注,也常常邀請不同專家在 Podcast 探討相關議題。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他在小學五年級就和 AI 結下緣分了!
「當時我用只有 8K 記憶體的電腦,寫了一個擬真人對話的程式,拿英文句子試圖去拆解,讓電腦能夠給予回應。當時我也提出:如果要讓這個程式更好,也許還可以加入情緒參數,影響電腦的回應,變得像人一樣。老師覺得這很有意思,就給我第三名。」劉軒笑說,這跟現在的技術當然差了十萬八千里,但從根本概念來說其實相通,「這也是為什麼 ChatGPT 出現時,我是如此震撼。它通過了『圖靈測驗』*。如果不知道,很多人真的以為在和真人對話。」
*註:圖靈測驗(Turing Test)是由英國數學家和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圖靈(Alan Turing)於1950年提出的概念。這個測驗的目的是評估機器是否能夠表現出與人類相當的智能水平。
「之前我女兒要寫一篇有關『勇氣』的英文作文,我就問 ChatGPT,那是我第一次和它互動。哇,真的寫的之好!如果直接複製,我女兒一定拿 A 的。當時我就有點嚇到。」而現在這個情況大家應該見怪不怪了。
「我可以讓它想出很多點子,也可以讓它幫忙做資料總結,節省時間。」從震撼到實際摸索、應用至今, AI 已和劉軒密不可分。「最近我母親在美國做磁振造影檢查(MRI),我只是拍了一張 MRI 照片和上面一大堆醫生寫的術語,然後問 ChatGPT 4,沒過一分鐘它就很白話的解說給我和母親!AI 協助人類理解一件事情,這在我的生活已經達到非常高的功效。」
身處顛覆性的「奇點」,AI 將把人類推向何處?
「不可逆的新轉變正在發生。就像 Google 工程總監兼未來學家 Ray Kurzweil 所說,人類正在接近文明被完全顛覆的『奇點』(Singularity)*。從 AI 的角度看,我認為我們已經在這奇點上。」劉軒說。AI 快速推動時代的巨輪,我們甚至無從得知會被推往何方。
*註:Ray Kurzweil 是美國發明家、未來學家及作家,以在 AI、機器學習、和未來技術發展方面的預測而聞名,其著作《The Singularity Is Near》深刻洞察 AI 與未來科技,影響深遠。他提出的「技術奇點」指科技進步呈指數成長,引發劇變的時刻。他預測在這個奇點,人工智慧將超越人類智慧,科技變革風起雲湧,引發社會、經濟、文化層面的巨大轉變,超出人類預期。技術奇點觀點啟發了對未來科技趨勢的深刻思考,成為評估技術發展方向的參考基準。
↑AI 可以幫助人類做到許多事,也將帶領走向無法預測的未來。圖為編輯運用 Canva AI 工具所生成的背景圖
「現在所有專家都在研究『GAI』(Generative AI),能夠自主、跨領域學習,甚至發明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從來沒碰過的問題。這是 AI 界的「聖杯」!如果真的出現了,基本上就可以確定,我們不再是地球上最有智慧的生物。當它發現自己是被人類這些『蟑螂』發明出來,它會對我們怎麼樣,就不可而知了。」
不過在那之前,有些衝擊則近在眼前。「未來最後會失去工作的,應該會是按摩師,還有水電工吧!」劉軒笑答:「很多工作一定會快速被取代,我認為反而會從『高層』工作開始,例如醫生、律師...那些需要累積多年經驗和大量 data,來做判斷和整合的職業,AI 現在就可以達成了。甚至做心理治療、身心健康工作的人,也有被取代的可能。要 ChatGPT 當心理醫師,請它告訴你如何解決焦慮,嗯...它絕對可以給你還不錯的建議。」
「決定要不要留你這個人下來的那一天,也會來得挺快的。」
AI 對人文創意產業的影響也不容小覷,「AI 已經可以不露痕跡地去無限 remix 我們的創作、生成新創意。」身在其中的劉軒,坦言自己也有過不安和抗拒,「叫 Midjourney 生出一幅油畫,自己看了開心,AI 也達到了藝術的作用啊。但未來我們創意本身的價值在於哪裡?當新的創意變得唾手可得,我們會集體變成厲害的鑑賞家,去追求更昇華的事物嗎?對於這個我是悲觀的,我不認為。大部分的人可能覺得『有就好了』。」
「未來絕大部分原創作品的價值,我認為會下降,只有極少數會變得很可貴。而那個『可貴』,也只是因為有極少數、更厲害的群體來給作品定價。」
↑運用 AI 生成的圖片算不算藝術?圖為編輯運用 Midjourney 生成的圖片
劉軒專訪 — 叛逆到底的天才,多重斜槓身份的創意狂人:成為知識型自媒體人的「劉式軒言」|Wazaiii 專訪| 你認識知名作家劉墉,但你知道他有個也極為優秀的作家兒子-劉軒嗎?你知道劉軒從頂尖的紐約哈佛心理學碩士畢業後,居然跑去當電音 DJ 嗎?並且咚ㄘ咚ㄘ的打入上流時尚圈?我們可以在許多領域看見他的名字,但究竟
AI 的崛起會取代創意工作者?「寶博士」葛如鈞:創意的表達不再侷限於直覺和經驗,學習與人工智慧合作,從思維的改變挖掘每個可能性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AI 的快速發展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革。特別是在創意工作領域,生成式 AI 的出現不只是技術的巨大飛躍,更像是人類文明的一次深刻轉型。從依靠燭光的黯淡夜晚,到
被 AI 取代的焦慮如何解?重新思考自我價值
趨勢光速發展至此,我們對 AI 既是期待,又怕受傷害。焦慮不只來自害怕被淘汰,還有對「自我認同」的不確定性。
不過就劉軒看來,這卻是促使我們思考的「美妙契機」,「當機器已經可以做到這麼多事情,甚至讓我們意想不到、望塵莫及的程度,這反而是一個機會,讓我們好好的來思考一下,我們身為人,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價值是什麼?」
「我是來享樂的嗎?還是要好好的體驗人生?是不是該好好愛我的家人?能不能透過我有限的能力,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是否要養育出具有道德觀的下一代?要不要試圖去了解,我的內心究竟要什麼?」
劉軒幽幽的拋出這些「靈魂拷問」,但不急著要你我馬上想出答案。把問題丟給 ChatGPT,它可能也會給你一些蠻有道理的建議。但打開心去思考、試錯、再出發,那些「體會」或許才能形塑有別於機器、真正屬於人的獨特性。
讓 AI 幫助自我探索!找到身為「人」最可貴的特質
七年前,Wazaiii 剛開站不久便訪問過劉軒。面對負面情緒,當時他說:「不要抗拒、不要迴避。任何情緒都是暫時的,徹底了解跟相信這一點,很多事情就不會影響到自己。」短短幾年,時代已截然不同,但他的話放到今日依舊受用。要在未來不被焦慮淹沒,劉軒認為可以培養的能力,不只和 AI 有關。
「世界變得愈來愈快,如何讓自己定下來、培養『耐心』,認真的享受人生,這是我們更需要鍛鍊的力量。我們也需要有相當大的『自律』,AI 如果沒有道德標準規範,只是一直在開發,那麼後果肯定不堪設想。還有『同理心』,能夠與人好好的互動、真正聽一個人好好的敘說,這也是未來很重要的事。」
AI do help. 說到底,劉軒還是樂觀看待 AI 的幫助,他也鼓勵自己的孩子學習與 AI 共處。「但我想告訴他們的是,AI 可以輔助自己的不足,但最終每一個選擇和行動,還是要靠自己做出來。我也會鼓勵他們,趁還年輕的時候不斷問自己:『做什麼真正會讓我快樂?』或許 AI 會加速這個自我探索的過程,我也希望和我的孩子一起探索。」
一起見證全新世界的來臨
AI 會讓人類步向昇華,還是毀滅?這個大哉問,劉軒也不敢下定論。「害怕未知」是人類天性使然,即便如此,劉軒一直保持著創意人好奇的初心,不斷的吸收新知,鼓勵著我們把焦慮化為推動自己進步的助力,找到自己無可取代的價值。
與機器相比,能夠自由的思考、選擇、行動,這也不正是身而為人,最可貴的嗎?
「身處歷史的節骨眼上,生活在一個多麽精彩的時機點,這就是身為『人』最難得的。我們將會見證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所以要好好的把握!」劉軒最後這麼說。這讓我想到《星際效應》中,馬修麥康納所飾演的男主角—庫柏,沉著而堅定地道出:「人類會找到出路的,一向如此。」
至於我有沒有像他說的,把這份訪談逐字稿丟給 ChatGPT,請它幫我寫出來?真正寫出這篇文章的是誰?
你認為呢?
◎責任編輯:陳暘(@eric_yang_chen)
◎Photographer:劉軒、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