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劉軒專訪-我一直設法突破所謂標籤化的思維,現在千禧世代沒有人是只有一個職位的。”


Wazaiii

2017-9-24

劉軒專訪 — 叛逆到底的天才,多重斜槓身份的創意狂人:成為知識型自媒體人的「劉式軒言」|Wazaiii 專訪|

你認識知名作家劉墉,但你知道他有個也極為優秀的作家兒子-劉軒嗎?你知道劉軒從頂尖的紐約哈佛心理學碩士畢業後,居然跑去當電音 DJ 嗎?並且咚ㄘ咚ㄘ的打入上流時尚圈?我們可以在許多領域看見他的名字,但究竟劉軒是誰?為什麼會擁有這麼多頭銜?

會唸書又懂玩樂,簡直是國民模範生形象的他,其實內心並不是個傳統乖寶寶,他不忠於單一領域,對什麼都好奇想嘗試,所以集結寫作出版成書,到處巡迴演講也主持節目,是個打碟人也享受跑趴生活,同時還不忘經營粉絲專頁,每天分享心理、時尚、藝術、商業、教育……各種深度好文,累積了三十萬忠實的網粉大軍!你說,一般人哪能駕馭這麼大的工作量?

其實要採訪像劉軒這樣跨領域的工作者,最讓編輯頭痛了!因為得將他的不同身份或背景整合,內容廣泛的同時又不能忘記追求深度,更何況他的角色如果要細數起來,可能十隻手指頭都不夠用哪!擬訪綱時真的什麼都想問,想著哈佛大學畢業的他,應該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問倒他(笑)。想問關於 DJ 的工作、想問廣告行銷、也想趁機做心理諮詢,甚至想問他在國外生活的經驗。

聰明絕頂的高材生,不選擇乖乖的打卡上班生活,而是全心投入自媒體產業,每天的工作內容由自己主導,這不正是所有年輕人最嚮往的工作模式嗎?我們來看看他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浪漫男人x幼稚男孩的一體兩面

「您從小有什麼志向嗎?」

『我小時候沒什麼志向才會發展到現在這個樣子吧(哈哈哈)!我從來沒給自己設定藍圖,或目標十年後要成為什麼樣的人,大概二十歲出頭時我只希望能感覺踏實、能充分的感受到生活的浪漫感。追求浪漫感的過程中,很喜歡把自己搞得苦哈哈的,有時候會憤世嫉俗,很哥德式的那種。我在苦悶之中看到了一種淒美,不過最後發現這樣在某方面來說是一種幼稚,但你又必需走過這段幼稚,才能了解到人本來就是所有感覺跟萬象包在一起的全體,跟這個全體的自己來交朋友,才真正可以獲得確實、自在的狀態。』

千職百轉,轉出自我的人生創意理念!

「您經歷過各種不同的工作,但是您對自己的身份定義是什麼?或者說會希望別人怎麼介紹您呢?」

『我對自己的定義,是很多人都不能接受的定義,就是「有用的創意人」!我一直設法突破所謂標籤化的思維,現在千禧世代沒有人是只有一個職位的,所以有了「Slash 斜槓青年」這個名詞出現,我可以當老師、當網紅、當網路賣家,只是我比較早就在實踐「Slash」的生活概念。

我大學在紐約唸書時就接案幫人打字、在圖書館打工、當 DJ,暑假回台灣接一些演講或寫作,定居台灣後進入奧美廣告集團,從事市場研究跟調查的工作。接著進入了廣告製作公司當編導、去時尚雜誌當總編輯、也主持了廣播和電視節目。好像沒有真正專注在某個事情上,但我覺得自己的工作方式就是 case by case,如果今天有個品牌跟我說他遇到一個困境,我會去做市調研究,用創意解決問題;如果有人問了我一個問題,我會去尋找答案,再寫作出版成書。很多人說我是音樂人,幫廣告客戶做配樂長達好幾年,但回頭來看我自己創作的音樂其實沒幾首,因為我並非是不做音樂、不寫文章就會死的那種創作者。我遇到問題會思考怎麼解決,然後發揮創意去滿足他人需求,所以我說我是一個創意人,我賣的就是創意!』

從世界頂尖的哈佛畢業,竟然覺得自己派不上用場?

「您是念心理學系,後來怎麼會進入廣告業,又成為了自媒體人呢?」

『會進入廣告業是有故事的,2001年原本打算研究所畢業後要在紐約定居,也找到了藝術出版的工作,結果那年發生911恐怖攻擊事件,當時我很想運用所學去幫助一些人,於是加入志工團隊裡類似心理輔導的角色,去聆聽每個人的故事。整個輔導過程給我很大的打擊,因為所有學過的心理學理論,沒有一個適用於當下,甚至沒有一個可以化解我自己心裡的情緒,色彩繽紛的紐約瞬間變成一個灰色城市,我的心情也變得很灰色,我告訴自己不要再碰心理學,因為心理學對我來說沒有用!

後來年底剛好有機會回到台灣,就進入奧美廣告做市場研究,陸續又接觸了各式各樣的工作,寫書也接演講,發現很多的讀者會寫信來找我傾訴生命裡發生的困境,或一些無法跟家人或身邊朋友說的事情,但這些狀況都不是我用一兩句 Email 就能回答的,Oh!又是一堆難題!

所以我就去網路上尋找答案,發現我離開心理學的這十年間,學界有很大的翻轉,從原本很治療式的、用鴿子或老鼠做實驗的那種研究,變成一種「以人為本」的趨勢,叫做「Positive Psychology 正向心理學」,探討怎樣可以幫助一個人變得更好,而不是把人都當作病人來醫治。我覺得這才是當年在研究所應該要學的、有價值的東西,於是大量閱讀相關內容,把在廣告界所學的 Branding 和 Marketing ,跟心理學裡面的技巧融合,就有了出版《Get Lucky!助你好運》這本書的概念。

我也在網路上推出影片講解應用心理學,把它化為大家可以理解、寓教於樂的內容。為什麼我可以做到呢?因為我有鏡頭前跟幕後的經驗,我從事過製作,也當過助教跟演講老師,知道怎樣去組織心理學界的資訊,把它透過我在廣告業所學到的能力,包裝成大家會感興趣、願意點開看的內容。這就是我感興趣的事情,可以幫助別人也找到了自我價值所在,所以就成了所謂的自媒體人!』

知識網紅的壽命論:長期穩賺vs.快速變現

「在經營自媒體的部分,您對知識型自媒體人的發展有什麼看法嗎?會參考國外的做法嗎?」

『網路世界分為兩大市場,一個是以美國為中心的歐美市場,另一個則是中國市場,而台灣因為不在中國的「Great Firewall 防火長城」裡,所以可以說比較偏向歐美一點。知識經濟在兩個市場發展的模式很不一樣,歐美他們建立了很完善的商業生態系統,創作者可以在一些很大的平台上發表作品,透過寄電子報的訂閱方式,貢獻大量資訊去建立自己的權威感,之後才可能會有出版社來跟你談出書。

但是中國的一些知識型網紅,他們做的內容可能帶有一點娛樂性質,有了大量的追蹤者,馬上就去談企業的合作置入,變現速度快。這種現象值得擔心的是,一個知識網紅如果沒有真正去建立起自己的權威或價值,太快進入到商業舒適圈中,follower 的忠誠度不穩固,網紅壽命反而會減短。但無論在哪種體制裡,永遠有能夠運用體制致富的人,以及再去推進這個體制或創造下個體制的人,我希望自己是朝這個方向來邁進。』

不規劃,反而是新媒體的致勝關鍵?

「您在企劃內容時都是如何發想的呢?有團隊的協助嗎?」

『我是非常相信團隊合作的人,好幾顆腦袋總比一顆腦袋好。但是真正運作下來,發現無論如何還是得有一個人當主腦,要設定出討論的角度及框架,大家才能聚焦想出有建設性的做法,如果是百分之百開放性的腦力激盪,往往想出來的就是些很零散的觀點。我跟許多知識網紅交流時,他們也說觀眾會喜歡你,主要是因為你的個人特點,要維持自己的本質,所以內容有80%還是來自於我的想法,但是我會把其他工作分配出去,這是門很大的管理學問。

說到規劃,我覺得最好的規劃就是不要規劃!這麼說有點違背要有縝密事前準備的傳統作業方法,但在現在這個年頭如果花太多時間規劃,等你要出擊時,會發現觀眾的口味都已經變了!所以現在網路的特點是你要推出一個版本,再根據收到的反應快速的修正、修正、修正,要隨時可以設計新的東西卡進去,你過去所生產出的內容,裡面有價值的訊息也要能被拆解出來,能被轉移放在未來適合的媒介上。內容能不能重新組構,才是未來新媒體的致勝關鍵!』

熬夜創作讓你氣虛、肝火旺?試試劉軒這一招!

「很多創作者都需要有自己獨處的時間,才能專心進行創作,請問您怎麼平衡工作、生活,又能保有時間創作呢?」

『早上5:00-6:30家人都還沒起床的黃金時段,體力跟精神可以集中為未來做一些打算。我身為一個作者、創意人,或說知識網紅好了!需要大量創作,而且是碎片式的創作,會快速把自己掏空榨乾,這種感覺很不好,用中醫形容就是陰虛、肝火旺,脾氣就變得浮躁,因為你永遠在尋找下一個靈感來源,但是自己原本存在的東西已經不夠用,唯一的解決之道就是找時間充實自己。我現在生活是每天早上送完小孩上學後,進入工作狀態寫點東西,吃完午餐、開會、接受訪問,到了晚上是家庭時間,通常這時已經很累了,你看這樣子一天當中,有什麼時段的精神狀態可以充實自己?我思索了非常久,就是早起!』

如何面對負面情緒?心理學碩士的忠肯建議

「您的文章或書籍常常教人正向心理學的思考模式,但您會如何消化自己的負面情緒呢?」

『要先了解人是理性與感性混合的動物,會受到各種生理變化而改變心理狀態,例如喝了酒後的想法、膽量、人生觀可能都會很不一樣,但你的肉體上還是同一個人對吧?所以說心理層面在肚子餓、吃飽、睡醒、疲累……不同的狀態下,都是截然不同的,我們要了解在負面情緒下,所有看似理性的思考未必真的理性。

如果你問一個憂鬱症患者的人生觀,他會跟你講一套理論,看似符合邏輯也非常理性,他百分百相信自己是對的。但哪天他吃了百憂解的藥,腦部神經狀態改變後,他會給你另一套也看似符合邏輯的理論,但和他先前講的完全不同啊!為什麼不同?就是因為你的生理狀態改變了!所以當我在負面情緒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這是暫時的,出去曬曬太陽或去大自然走走,會發現自己的負面情緒已經消失一半,純粹改變環境就可以改變心情,所以任何情緒都是暫時的,如果徹底了解跟相信這一點,那很多事情已經不會影響到我了!

另外就是你要承認自己有負面情緒,有些人有焦慮感時,會叫自己不要緊張!不要緊張!結果越想越焦慮,越陷在那個循環裡。有一個觀念叫做情緒彈性,當你有情緒的時候,不要抗拒它;不要迴避它;不要用念阿密陀佛轉念的方式想說轉掉它,而是讓它進入你的心,去感受這種傷心、負面的感覺,反而會因為少了抗拒,讓你更有能力回歸到自然的狀態說:「我現在的心情就是糟!」,你承認了這點後能面對、解決它,而不是卡在負面情緒裡,告訴自己不要心情差,這是每個人都需要練習的。』

名人二代的共同課題-父親的光環壓力

「從小會因父親是知名作家的光環而感到壓力嗎?您會擔心您的孩子也經歷一樣的壓力嗎?」

『所有的壓力都是來自你心理。如果一個小朋友在你旁邊咆哮,你不會覺得有壓力,因為你知道自己大過於他;但是今天你的老闆對你咆哮,你會感覺到非常大的壓力,right?我父親沒有給我任何人生上必須怎麼樣做的規範,反倒是我自己以前寫作落筆時,永遠覺得別人會看著我寫的文字說:「這兒子文采遠不如他老爸!」,是這個心魔讓我動不了筆,所以壓力是來自於誰?絕對不是來自父親,壓力是來自自己的心態,這是我們每個人面對壓力都必須了解的一點。』

年輕人!你,找到自己的人生賣點了嗎?

「您對趨勢相當敏銳,彷彿總能預測到下一波熱潮是什麼,並且願意去嘗試新的領域,請問您接下來有想要執行什麼新的企劃或事業上的新挑戰嗎?」

『我之前在演講裡會跟年輕人分享一個觀念,通常我們講一個產品為什麼好?因為它有獨特的賣點,市場行銷稱之為「Unique selling proposition 獨特的銷售主張」,但現在的年輕人往往沒辦法這麼快找到人生賣點,你需要綜合過去所做過的事情,找到自己的市場性、結合對的平台、建立出獨特的價值。所以我推出一個新的詞叫「Unique Hybrid Value 獨特的綜合體價值(簡稱UHV)」,找到方法把你所學過的能力串聯起來,去服務肯定你 UHV 的族群,這就成了你未來的一種型態。我現在已經打造了我的第一階段,未來我會結合更多以前學的、經歷的事情,去發揮更多重的 UHV。』

網路世界透明化,知識型網紅生態大翻轉!

「身為自媒體人,您有想用自己的公眾力或網路影響力,改變世界什麼嗎?」

『說要改變世界什麼好像有點自大,但我覺得我們每一天都是由一連串小小的決定所構成,無論今天選擇在哪裡消費?交什麼樣的朋友?吸收什麼樣的知識?都會促進或消滅某些生態,我當然希望世界能越來越有包容性,理性的去追求進步,大家生活都變得更好囉!

但最近我在看一些文章,探討所有經濟學理論都是建立在已經盛行兩百多年的資本主義上,但還有沒有其他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呢?資本主義只是所有主義中的一種而已,當我們看到地球資源耗損、貧富差距拉大,這時候就該思考或許有另一種價值觀是之前沒有的。而知識型網紅已經發展出了新的價值觀,在過去如果你是知識創作者的話,你的知識、怎麼獲利等等都是商業機密,但是現在的知識網紅可以製作影片告訴大家我如何利用 Youtube 賺了多少錢、付了員工多少薪水、繳了房租多少錢、如何規劃我的每一天,訊息百分之百公開透明,知識網紅之間彼此提供訊息及經驗,在互相幫助的過程中,大家都能更快速的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發展。

這和十年前的知識型態完全不一樣,地球人已經開始改變,有一些意識形態的開發,我希望可以做到的改變就是 Keep thinking,多思考怎樣可以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來解決一些你所看到的問題。』

時尚就是想辦法取得共鳴的一種美

「對您而言時尚是什麼?」

『對我而言,時尚是一種對美的追求,這種美未必建立在古典希臘黃金比例的美,而是在多元混雜的環境中,想辦法去理出隱藏在裡面的共鳴。例如在一個充滿電子聲音跟雜音的環境,有了電子音樂的出現,這是50年前完全無法想像的;或是我們現在會覺得工業風的咖啡廳很有美感,但這種美感在20年前出現,可能就會被說「看不懂」,為什麼呢?因為這美感是取樣自現在混亂環境裡的一種美;想辦法取得共鳴的一種美。

用這樣的方式解釋時尚,就能理解很多時尚秀為什麼衣服並不漂亮,穿在身上好像亂七八糟的,但它有一種概念性的共鳴在裡面,所以我覺得時尚是永遠都會存在的。如果你到了紐約布魯克林,會發現真正能去牽動時尚、有影響力的人,他們都是去二手店拾破爛,身上掛著各式各樣奇怪的東西,講些你聽不懂的話,但他們是真正的時尚信息傳遞者。當一個社會接納性越來越高,越多人投入創作時,我們才會有真正的時尚交流。』

後記:

原本擔心面對像劉軒這樣聰明絕頂的受訪者,應該會是一場有如學術研討般的硬仗,沒想到軒哥(原諒我這麼親切的稱呼他,因為本人真的沒什麼距離感)用分享及舉例的方式,讓我們了解許多關於趨勢或是專有名詞的解釋。聽完一小時的經驗訪談,有如勝讀十本書的收獲感,無論是他提出的 UHV 概念或知識型自媒體的發展模式,都大開了編輯部的眼界!其中最令 W 小編感到佩服的,是劉軒遇到問題就想辦法解決的求知精神,無論是上網找答案,或從自身經驗中尋找解套方法,在未來世界,你我都應該像他一樣,立志當個「有用的創意人」!

 

關於劉軒

Producer / DJ / Author / Radio Host,致力於當個有用的創意人。

哈佛大學學士、哈佛教育學院心理學碩士,身兼作家、企業講師、品牌顧問、音樂製作人和節目主持人等跨界創意身分。出版文字著作11本,包括《Why Not? 給自己一點自由》、《放任心中的一百次流浪》等散文作品,到《Get Lucky! 助你好運》、《Get Lucky 2:幸運透視眼》等心理學著作。身為主持人和演說家,也榮獲北京衛視《我是演說家》全國第二季總冠軍,主持長達七年的廣播節目《藝術好好玩》也三次入圍廣播金鐘獎最佳藝術文化節目主持人。近年來劉軒致力於建立新媒體心理教育平台,結合影音製作、直播等網路科技教授實用心理學。

 

◎Photo Via:Chris Yi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