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藝術不是拿來了解的,藝術的本質是在尋找共鳴。”


SSSHIN 有型觀點

2020-9-9

,據說高達﷽﷽﷽﷽﷽﷽﷽﷽﷽﷽﷽﷽﷽﷽﷽﷽是大家熟悉的台中花博藝術結合數位科技,會迸出什麼火花?

「我覺得,藝術並不是拿來『了解』的」。在網路上偶然滑過藝術家池田亮司的這句話,讓我陷入一陣思考。

 ↑ 池田亮司,《臨界點》。

隨著科技越走越前面,與藝術相結合的形式更趨於多元,究竟要怎麼用一句話來概括當代藝術,便成為我在電腦前自我思辨的主題。的確,藝術不是拿來了解的,就我看來,藝術的本質是在尋找共鳴。

許多人嘗試將藝術下定義,卻發現無從著手起。我想這是因為,每個人在觀賞藝術的同時,會生成自己的一番解讀。記得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讀到,「藝術是人的知識、情感、理想、意念等綜合心理活動的有機產物,是人們現實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表現。當某些經歷是難以用言詞來表述,為了表述這些深存在內心最強烈的感情和思想,便借助一種稱之為藝術的更敏銳、更精巧的語言來展現。」

而藝術推演至我們所生活的現在,善用了數位科技,發展出許多好玩、有趣的互動模式,迸出前所未見的火花。究竟科技、數位化的發展,為當代藝術帶來哪些加乘作用呢?且讓我們用幾個範例,來看現今科技與藝術間的關聯與影響吧。

|如果只有喝一杯咖啡的時間,你會帶我去哪兒?| 歡迎來我家!倫敦最酷的午茶地點-藝術界的時尚KOL Sue Kreitzman

|如果只有喝一杯咖啡的時間,你會帶我去哪兒?| 歡迎來我家!倫敦最酷的午茶地點-藝術界的時尚KOL Sue Kreitzman 每個城市都有所謂的「Hidden Gem」,也就是大隱隱於世的城市「寶石聚落」(好啦!這是編輯部自己翻譯來的,但你們懂的!),通常只有熟門熟路的人帶路,才能找到這些不容易被發現的好

名作再生:翻玩 · 藝術 · 藝術家

名作再生:翻玩 · 藝術 · 藝術家 Jeff Koons is putting da Vinci, Van Gogh and the Mona Lisa on Louis Vuitton bags https://t.co/1oxaoPOSU6 pic.twitter.com/Jc7tXLGlBl — H

 

池田亮司,北美館個展

將科技與藝術揉捏至極致的藝術家,池田亮司是我心中的最佳代表。他專研於聽覺與視覺在新媒體上的展現,利用複雜的編碼技術、編曲設備、投影器材等,傳達給觀者在得出的數據背後欲表達的宏觀哲學。

↑ 池田亮司,《符碼──詩》。

我記得多年前在紐約看過他的展覽,當時的我懵懵懂懂,只記得在晦暗的偌大空間中有許多投影屏幕,心跳被現場的音效震得噗通噗通的。直到去年再度有機會,在北美館仔細端詳他個展裡的每個作品。無論是牽涉到深奧的量子力學、數學抑或美學展演,我突然意會到,他對藝術的創作歷程,是一部現代科技的編年史。

↑ 池田亮司,於北美館個展開幕 Live Set 。

時間更新了科技,也更新了他的作品,像是立體的投影屏幕提高了影像的細膩程度,揚聲器精準的同步化更加速觀者的沉浸式體驗。我的觀展角度也變得更純粹,從「嘗試看懂」轉為「單純享受」他作品所帶給我的衝擊。

台中花博,微觀世界

舉另一個例子,是去年獲得高度迴響的台中花博《微觀世界》。這個藝術創作的美學養分高、概念清晰,利用數位的新技術,將植物學等相關知識深入淺出的向群眾展示。

↑ 全台灣最大的 556 吋電視牆,給人一種如螞蟻般的視角,觀賞植物花卉的《微觀世界》。

展場中建置了全台灣最大的電視牆,高達556吋的高解析屏幕,清楚放大顯微攝影之下的花卉、甚至細小如花粉的樣貌。影像輔以3D建模後製、搭配聲光效果,帶給觀者一種如蟻觀天般新奇的視覺體驗。

↑ 提供觀者下載 AR 擴增實境的 app 輔助導覽。

除此,作品館外還設有 AR 裝置,透過手機下載 app,觀者便可以擴增實境的技術輔助導覽。我喜歡科技藝術在無形之中引導人的好奇心,誘發「自主學習」的慾望,觀賞方式也「更形親近」了。

沙中房間,蘿瑞.安德森x黃心健

前面提到了 AR 擴增實境( Augmented Reality 在真實世界加入虛擬物件),這裡就來說一下藝術與 VR 虛擬實境( Virtual Reality 所見一切皆為虛擬)相結合的趨勢。

由藝術家蘿瑞.安德森與黃心健聯手創作的《沙中房間》,曾在北美館跟 2019 年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這個作品不僅榮獲第 74 屆威尼斯影展虛擬實境最佳體驗大獎,也同時是我認為最能說明科技加乘藝術所生的力量,一加一大於二的典範。

↑ 《沙中房間》在 2019 年的桃園地景藝術節展出。

當對時間的尺度失去了計算,任由雙眼所及的一切作為衡量標準,這個新的龐大的虛擬空間將顛覆人們原有的想像,這些體驗都在觀者穿戴 VR 設備後開始出現。

前進參觀展覽場地中所規劃的八個房間,在裡頭探索牆壁上的文字幻化成的銀河、會唱歌的抽象雕塑,甚至是前一位觀者所留下的重置空間等夢境般的世界…。

虛擬實境的技術提供了「互動觀展」的全新體驗,也給觀者更多「深入解讀」作品的機會。我深深感覺,這樣看展是會有後座力的。

↑ 運用時下當紅的虛擬實境技術,給觀者獨一無二的觀展體驗。

看完上面的範例,我想簡單說,「藝術結合數位科技所迸出的火花,其實就是給藝術家跟觀賞者開了一扇新視窗」。

↑  藝術家蘿瑞安德森超現實的畫作,結合 VR 技術引發無限解讀的可能。

前者的創作理念將不再受限,想像中無限可能的概念可以藉由技術一一實現。而後者如喜愛藝術的你我,無論是想深入解讀新型態的創作,或只是單純的享受觀展體驗,都能以更形親近的方式,帶入自己的觀點與藝術共鳴。

 

◎Photo Via:IMDb, SSSHIN有型觀點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