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生活家

“ 你也懷念 Alessandro Michele 執掌下的 Gucci 嗎?從那些極繁的浮誇創作中,我們真切感受到生活的豐富與多元性,處處都可以是靈感來源 ”


SSSHIN 有型觀點

2023-9-26

3位代表人物:畫家 Julian Schnabel、設計師 Alessandro Michele…用最直觀、浮誇的方式講述極繁主義無所不在!看他們將多元的生活幻化成華美的創作

還記得2019年的 Met Gala 嗎?名為「Camp: Notes on Fashion」的展覽,是以美國作家 Susan Sontag 在1964年發表的文章為題,該文中寫道「Camp(坎普風)是建立在某種事物讓人感覺“too much”的基礎上」。當時《時尚芭莎》報導,「極繁主義(Maximalism)可理解為 Camp 較現代的解讀」。華麗、繁冗、誇張,使眼睛大吃糖果!

↑ 2019年的 Met Gala「Camp: Notes on Fashion」展覽

2023 Met Gala 紅毯明星直擊!BLACKPINK Jennie、蕾哈娜 Rihanna、宋慧喬、安海瑟薇...重量級明星、時尚繆思齊聚向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致敬

2023 Met Gala 紅毯明星直擊!BLACKPINK Jennie、蕾哈娜 Rihanna、宋慧喬、安海瑟薇...重量級明星、時尚繆思齊聚向老佛爺 Karl Lagerfeld 致敬 2023 「時尚奧斯卡」Met Gala 登場!今年以「卡爾拉格斐:線條之美」(Karl Lagerfeld: A Lin

安娜溫圖 Anna Wintour 也崇拜的時尚傳奇總編—黛安娜·佛里蘭 Diana Vreeland!「沒有風格,你甚麼都不是。」不只是時尚編輯,更是「時尚哲學家」

安娜溫圖 Anna Wintour 也崇拜的時尚傳奇—黛安娜·佛里蘭 Diana Vreeland!「沒有風格,你甚麼都不是。」不只是時尚編輯,更是「時尚哲學家」 說到時尚編輯,許多人腦海中立刻浮現的,或許是美國版《VOGUE》現任總編 Anna Wintour。還記得電影《穿著Prada的惡魔》中的 Miran

比起我們熟知的「More is more」,極繁美學更符合時尚阿嬤 Iris Apfel 掛在嘴邊的那句「Less is a bore」,屬於一種審美價值、現象。混和著各種美學風格,且深入影響各領域的藝術創作。有那麼幾位頗具代表性的藝術家,必須深入了解一下。

↑ 時尚阿嬤 Iris Apfel 總是把「Less is a bore」掛在嘴邊

繪畫:Julian Schnabel

極繁主義最早可追溯回1600年義大利的巴洛克風格(Baroque),或1720年法國的洛可可(Rococo)。繁複的工藝、層疊的裝飾、大膽的用色等,視覺上看起來甚至有些「凌亂」,藉此做為展示財力的象徵,是從皇室流行至民間的生活美學。

↑義大利的巴洛克風格建築

而正式出現「極繁主義」一詞,則是六〇年代由美國藝術家 Gary Stephan 提出的。同一時期,畫家 Julian Schnabel 以破碎的盤子作畫,打破傳統筆刷限制,呈現豪放不羈的藝術形式。所創作的 plate paintings,被藝評家 Robert Pincus-Witten 描述為極繁美學。

↑Julian Schnabel 以破碎的盤子作畫

↑Julian Schnabel 本人

與善用雜誌內頁、室內傢俱等物件拼貼畫布的 David Salle 齊名,成為推動新表現主義(Neo-expressionism)藝術運動的主力。

↑David Salle 善用雜誌內頁、室內傢俱等物件拼貼畫布

浮誇時尚新樣貌!看 CELINE、VETEMENTS…4大品牌跟緊趨勢關鍵詞:AI 人工智慧、oversized 比例...擁抱古怪之美,謝絕平凡!

浮誇時尚新樣貌!看 CELINE、VETEMENTS…4大品牌跟緊趨勢關鍵詞:AI 人工智慧、oversized 比例...擁抱古怪之美,謝絕平凡! 近幾季設計師們在 T 台上為這個洋溢活力的時尚季節帶來了一波新創意與創新能量,其中關鍵詞包括:誇張設計、前衛、超大比例、不尋常材料、人工智能、戲劇化、神道主義、社會

40部信奉華麗美學的電影:從西方的《巴比倫》、《大亨小傳》一路看到東方的《花樣年華》、《一一》、《惡女花魁》,見識令人目不暇給的銀幕之美!

40部信奉華麗美學的電影:從西方的《巴比倫》、《大亨小傳》一路看到東方的《花樣年華》、《一一》、《惡女花魁》,見識令人目不暇給的銀幕之美! 電影一直是讓人逃避現實的管道,早在默片時代,美國電影巨匠D‧W‧葛瑞菲斯(D. W. Griffith)就已經在長片《國家的誕生》(The Birth of a Natioo

建築:Robert Venturi

前面提到「Less is a bore」這句話,事實上首先提出的是已故美國建築大師 Robert Venturi。做為對極簡主義的反動,透過充滿歷史的古典風格、大膽的幾何元素、手繪看板等,展現建築凌亂卻有機的生命力,「少即無趣」的設計在作品裡表露無遺。

↑Robert Venturi 的建築作品

最知名的著作《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不僅奠定其「後現代主義之父」的地位,更在相關創作領域被廣泛閱讀,使「極繁美學成為自我表述的形式之一」。享有「美國末代貴族」稱號的家飾設計師 Gloria Vanderbilt 就是個例子,曾在一次《Vouge》的採訪中提及,「對生活馥郁的美妙幻想,一直是靈感來源。希望人們不再擔心用極度浮誇的形式來表達自己」。

↑享有「美國末代貴族」稱號的家飾設計師 Gloria Vanderbilt 已於2019年逝世

↑Gloria Vanderbilt 過去常在 IG 分享她的居家裝飾

時尚:Alessandro Michele

讀到這裡,腦中是不是浮現某個時尚品牌的設計。Alessandro Michele 還在位的 Gucci 時期,提供了我一條認識極繁美學的捷徑。印花元素與異類材質屢見不鮮,刻意重複的圖案在復古的剪裁下,打造出所謂的「混和高訂、古著與街頭,充滿戲劇化風格的新東西」。

↑提到繁複美學就一定會想到的 Alessandro Michele

↑Alessandro Michele 在 Gucci 的最後一場大秀 2023SS 「Twinsburg」

上述可見極繁主義在各藝術創作領域所萌生的影響,具代表性的藝術家還可以寫出落落長的一大篇。要一言以蔽之並非容易事,但對我而言極繁美學更像是一種開心的態度,賦予生活豐富、多元的視覺刺激。就像 Cardi B 穿上2019年 Met Gala 紅毯的那身 Thom Browne 紅羽毛禮服,花團錦簇、目不暇給,給我對「極繁美學」最直觀的釋義。

↑Cardi B 在2019年 Met Gala 紅毯穿的 Thom Browne 紅羽毛禮服

 

 

◎Photo Via:達志影像、Instagram(@gloriavanderbilt, @alexpwhit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