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美國版《Harper’s BAZAAR》列了一份「影史五十大女同志電影」的清單,然而當中卻幾乎沒有亞洲電影,這......到底是發生什麼事呢?”


無影無蹤

2025-10-25

亞洲沒有標誌性女同電影?《庫洛魔法使》、《遊園驚夢》等眾多百合擦邊劇情,是文化風氣還是經濟問題?

每年都有數不盡的電影榜單供影迷當作明燈,不過大多數榜單都是憑電影劇情類型(如驚悚或科幻),或是綜合性評比。美國版《Harper’s BAZAAR》卻列出了「影史五十大女同志電影」,透過另一個角度來發展評選主題。若是將目標上升至 LGBTQ 電影,不僅範圍實在太大,過去更已經有過許多相關討論。所以這次鎖定「女同志電影」,確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愛、血與謊言 Love Lies Bleeding》

李安的3部同志電影《囍宴》、《斷背山》、《胡士托風波》,用溫柔眼光望向壓抑之情,成台灣多元文化推手

李安的3部同志電影《囍宴》、《斷背山》、《胡士托風波》,用溫柔眼光望向壓抑之情,成台灣多元文化推手 從《囍宴》到《斷背山》,再到《胡士托風波》,導演李安執導的電影中,同志電影可以說是具有開創性的敘事,1993年上映的《囍宴》,迄今30年了,這30年來,台灣從民風保守,走向多元,甚至同婚法從公投到立法, 讓同志也能

台灣新浪潮電影:侯孝賢的台灣記憶

台灣新浪潮電影:侯孝賢的台灣記憶 看侯孝賢導演的電影,很難不想到過去的台灣,那些在長鏡頭下的風景,以及偏僻的鐵軌與隧道。中華商場、基隆天橋、九份老街、澎湖、苗栗銅鑼、麻豆老戲院、鼓山、鳳山、旗津、鹽埕埔、眷村、撞球間、雜貨店、老車站,在他的長鏡頭下都靜靜地發揮魅力。就算後來他拍了清末的上海,二十世紀初的台北,八世

就此片單看來,有39部電影來自21世紀,其中絕大多數是美國出品的英語電影,少數例外是肯亞電影的《螢光下,戀上妳》、法國電影的《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等。這似乎顯示此片單的權威性相當可疑,由於作者凱莉.懷絲(Keely Weiss)並未說明片單是由多少專家投票決議,更讓人懷疑這是不是只是她的個人意見。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預告片

不過既然透過主流媒體發布,代表其排名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背書,只是綜觀結果,仍給人感覺這又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美國人角度,其中亞洲電影唯一擦上邊的,是曾經入圍金馬獎最佳影片、華裔美籍導演伍思薇所執導的《面子》,但是論故事背景與出資方,這還都是一部「美國電影」。

⭡《面子》預告片

儘管該名單可能有所缺漏,能入榜的作品在品質上仍有一定水平。若認真思索亞洲是否有合適的女同電影值得入榜,反而會發現可能也沒有多少電影有擠進名單的競爭力。這背後意味著什麼?

⭡華裔美籍導演伍思薇

首先,西亞、中亞、南亞地區本來就因宗教文化的影響,同志電影難以被社會所接納;拍攝同志相關的題材,甚至可能得面臨牢獄之災,如此也抑制了相關電影的產出。像是在名單中排名第一的電影《曖昧》,雖在黎巴嫩拍攝但本質上仍是有歐美當靠山,也是美國人所執導,並非純粹的中東電影。相較之下,東亞寬鬆的多了,儘管中國也有相關的審查,但打擦邊球的電影仍不時出現。

⭡《曖昧 Circumstance》

至於東亞諸國,長年以來不乏描繪女同志的相關作品。在改編自吉屋信子少女小說《花物語》的日本無聲電影《福壽草》(1935)中,一名少女對於兄長娶妻感到欣喜不已,因為家中終於能有一個姊姊的角色;嫂子進了家門之後,少女黏著她不放,與其說是家人,不如說少女將之視為必須佔有的情人看待。川手二郎顯然察覺了原作精髓,在作品中以「情人濾鏡」所描繪的姊妹情深,顯然是在打女同擦邊球。

⭡吉屋信子

這肯定不是當今的觀眾想太多,吉屋信子被公認是日本百合文學的先驅者,也在同性情感題材的表達上佔有重要地位。她在1910年代就開始描寫女同之愛,擅長捕捉少女間的微妙情感;其之所以對此類題材情有獨鍾,是因為她本身就是一名女同志,為了與伴侶門馬千代攜手終身,並使之享有法律上的保障,甚至收養她為養女,相惜彼此五十年。

⭡吉屋信子少女小說《花物語》

從這個案例可以得知,亞洲不僅存在女同敘事,而且可能早在百年前便有了雛型,只是多數時候,創作者受限於審查與社會觀感,採隱晦的方式表達,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爭議。這樣的創作理念,一路延續至今。就日本主流動漫而言,《櫻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與小玉,抑或是《庫洛魔法使》的小櫻與知世,都被認為有女同暗流,只是若外人咬定這是同性戀角色,也可以解釋成,「那個年紀的孩子本來就在探索階段,也許只是旁人想太多了」。

⭡小櫻與知世

衛生紙和眼線筆,是她最強大的武器!2位非洲女性作者:阿迪契、薩達維拆開女性主義者的固有枷鎖,奠定全然的自由

衛生紙和眼線筆,是她最強大的武器!2位非洲女性作者:阿迪契、薩達維拆開女性主義者的固有枷鎖,奠定全然的自由 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對於自稱為「女性主義者」是感到相當彆扭的,女性主義被大眾曲解已經是太常見的現象,在多數人眼中,它代表著厭男、好辯、創造分歧、刻意表現得陽剛。 ↑奈及利亞作家奇瑪曼達.恩格茲.

腐女的異想世界:比起異性戀中的男性霸權,BL 裡兩個互相吸引的帥哥更讓人賞心悅目

腐女的異想世界:比起異性戀中的男性霸權,BL 裡兩個互相吸引的帥哥更讓人賞心悅目 BL 是「Boy’s Love」的縮寫,為描述「男男戀愛」關係的一種創作類別,尤以女性主體意識為中心、由女性主導創作與幻想的男男戀情文本,最早始於七零年代的日本少女漫畫與小說,內容多為陰柔氣質美少年之間的純愛故事,表達濃厚的浪漫主義

華語影壇何嘗不是如此?除了創作一向偏鋒、挑戰主流的香港導演楊凡所執導的《海上花》(1986)、《遊園驚夢》(2001)等作之外,很難說有哪些導演在女同創作上做出了一定的高度。微妙的是,許多華語導演擅於刻畫女同志的角色,例如關錦鵬的《三個女人的故事》(1989)中的張曼玉等,但女同志多半被視為一個點綴,具真正意義的女同志電影反而少,不如男同志電影的數量來得更多也更好(如李安、王家衛、蔡明亮等導演的作品)。

⭡《海上花》預告片

2017年,台灣同志婚姻合法化,聽起來同志文化可以被更開放的討論,不過當我們回望過去八年的台灣電影,仍發現女同志電影依舊是鳳毛麟角,《青春並不溫柔》(2023)算是少數代表。

⭡《青春並不溫柔》預告片

更離譜的是,許多校園青春電影還是在走異性戀敘事的老路,甚至經常連一名同志配角都找不到,這或多或少反映了台灣製片人、創作者依然渴望保留前進中國院線的一線生機,放同志元素,就是給片方找麻煩。對於時下年輕人而言,他們未必這麼在乎電影一定要有同志,但多少會覺得這些電影怎麼會這麼離地、這麼不寫實,這大概是其中一個主要原因。

⭡《燃燒女子的畫像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

美國版《Harper’s BAZAAR》的名單儘管值得批評,但至少它反映了事實:目前幾乎沒有亞洲女同志電影成功走上了國際,更遑論被視為影史經典了。

⭡《TÁR塔爾》

之所以說是「幾乎」,因為除了上述提及的《曖昧》,其實還是有一部入榜,那就是朴贊郁執導的《下女的誘惑》,我舉雙手贊同這個選擇。不過誰能想到,第一部真正讓人感覺到石破天驚的東亞女同志電影,竟是由韓國人先拍出來呢?

⭡《下女的誘惑》預告片

完整名單如下(片名以台灣片商、影展引進之命名為主):

50.《穆荷蘭大道 Mulholland Drive》(2001)

49.《A+瞎妹 Booksmart》(2019)

48.《夢幻天堂 Heavenly Creatures》(1994)

47.《億萬富翁 Kajillionaire》(2000)

46.《TÁR塔爾》(2022)

45.《默愛 Ammonite》(2020)

44.《真寵 The Favourite》(2018)

43.《賤民 Pariah》(2011)

42.《詐欺女王 I Care a Lot》(2020)

41.《我還好嗎? Am I Okay?》(2022)

40.《天黑請斃命 Bodies Bodies Bodies》(2022)

39.《不當好女孩 Appropriate Behavior》(2014)

38.《悸動 Crush》(2022)

37.《紫色姐妹花 The Color Purple》(1985)

36.《必殺絕招愛上妳 Signature Move》(2017)

35.《辣姐妹 Set It Off》(1996)

34.《螢光下,戀上妳 Rafiki》(2018)

33.《離經叛愛 Disobedience》(2017)

32.《怦然心動的節拍 Hearts Beat Loud》(2018)

31.《新娘向後跑 Imagine Me & You》(2005)

30.《意亂情迷 Lost and Delirious》(2001)

29.《同心難改 I Can't Think Straight》(2008)

28.《高校女特務 D.E.B.S.》(2004)

27.《下女的誘惑 The Handmaiden》(2016)

26.《面子 Saving Face》(2004)

25.《尋找西瓜女 The Watermelon Woman》(1996)

24.《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2013)

23.《戀戀模範生 But I’m a Cheerleader》(1999)

22.《賤民 Pariah》(2011)

21.《因為愛你 Carol》(2015)

20.《我女朋友的女朋友 Go Fish》(1994)

19.《情歌 Lovesong》(2016)

18.《走佬自由鳥 Drive-Away Dolls》(2014)

17.《墊底俱樂部 Bottoms》(2023)

16.《希瓦寶貝 Shiva Baby》(2021)

15.《求婚好意外 Happiest Season》(2020)

14.《雙姝奇戀 The Incredibly True Adventure of Two Girls in Love》(1995)

13.《愛的甘露 Desert Hearts》(1986)

12.《愛上壞女孩 Water Lilies》(2007)

11.《驚世狂花 Bound》(1996)

10.《泰格 Tig》(2015)

9.《她的錯誤教育 The Miseducation of Cameron Post》(2018)

8.《黏愛24 Duck Butter》(2018)

7.《誘人的生活 Stud Life》(2012)

6.《公主成人禮 Princess Cyd》(2017)

5.《燃燒女子的畫像 Portrait of a Lady on Fire》(2019)

4.《甜過頭 Mosquita y Mari》(2012)

3.《愛、血與謊言 Love Lies Bleeding》(2024)

2.《霓裳情挑 Gia》(1998)

1.《曖昧 Circumstance》(2011)

(備註:《賤民 Pariah》分別重複出現在43名與22名,可能是美國版《Harper’s BAZAAR》編輯上的誤植。)

◎Photo Via:達志影像, INSTAGRAM(@music_commuter, @bienbooks408)
◎Video Via:YOUTUBE(@RottenTomatoesTRAILERS, @Ir1a, @fjallraven, @farsunfilmcoltd802, @hopemarketingent2260,@CatchPlayMovies, @らら-x7o)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