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感謝社群促使的「分享文化」,讓 Mac Miller、Prince、宋岳庭...不被遺忘”


陳涵

2025-2-25

感謝社群促使的「分享文化」,讓 Mac Miller、Prince、宋岳庭...不被遺忘

一、活著

盛年離世的藝術家總讓人感到幾分遺憾,人們不禁思索著,「若他們還在世,今天的世界會不一樣嗎?」抑或是,「若他們身處現在的世界,他們會怎麼想呢?」,而於 2009 年驟逝的流行音樂天王 Michael Jackson(1958-2009)是否依然會唱著「Heal the world, make it a better place」並反戰嗎?

⭡Michael Jackson 的音樂與信念依然在世界各地迴響。

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與小野洋子的叛逆之戀,寫下60年代最深刻的反戰宣言|當代時尚男子圖鑑|

約翰藍儂 John Lennon 與小野洋子的叛逆之戀,寫下60年代最深刻的反戰宣言|當代時尚男子圖鑑| 首先,這是一個連載。再來,這是一個談論關於時尚、關於男人的文章。世間男子百百款,唯有列入圖鑑中的才是傳奇。 Happy Birthday John Lennon. Today would have

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的傳奇:超級盃中場表演成加冕儀式、因皮膚病遭受惡意攻擊!

流行音樂之王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的傳奇:超級盃中場表演成加冕儀式、因皮膚病遭受惡意攻擊! 麥可傑克森 Michael Jackson 唯一的王 每年的美國美式足球超級盃中場演出,都會由一位當年最風神的歌手來擔綱演出,不但是眾所矚目,每位超級巨星們更是引頸期盼自己會是那位受主辦單位眷

而與 Michael Jackson 長期並列流行音樂指標,並在2016 年驟逝的 Prince(1958-2016)是否也會持續支持「Black Lives Matter」呢?迄今依舊深受樂迷們懷念,甚至在離世後更受追捧的 Amy Winehouse(1983-2011)、 Mac Miller(1992-2018)、 J. Dilla(1974-2006)、 Nujabes(1974-2010)……等人,他們的天賦是否還能進一步啟發更多聽眾?

⭡Michael Jackson〈Gone To Soon〉

對於身為 Prince、 MF Doom(1971-2020)、 J. Dilla(1974-2006)的一眾粉絲,也希望這些自己心目中不世出的音樂人、藝術家能持續影響世界,並常常想著:「要是他們還活著……」

但是,活著,什麼是活著呢?

人們對於生命有各種解釋。關於「living — 活著」,我曾聽過一種說法:直到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離開前,你都還在。

⭡MF DOOMRapp Snitch Knishes (feat. Mr. Fantastik)

被人記得,是生命的「遺緒」——有生之年的貢獻與創作,構成了生命在他人眼中的樣貌,而這些留下的事物,將超越肉體的生死而存在。我的老師高國魁曾告訴我,「存在 — exist」就是「ex - ist」,超出原本所是的狀態。也就是說,我們每個人在生命中不同行為所產生的結果或成果,以至一字一句,無論有形或無形、預期或非預期,終將成為他人對你的印象,保存在他們的記憶中。

活在大家的記憶裡。

⭡生命的意義可以超越肉體,透過行為與創作延續於他人記憶之中。

藝術家的存在,藝人的存在,對媒體受眾而言,就是他們的形象與作品。例如藝術家 Jean-Michel Basquiat(1960-88)、 Keith Haring(1958-90),他們的生命透過作品,以及各種衍生的產品,保留在一代又一代的群眾記憶中,不因兩人有形之軀的早逝而消散。時至今日,他們所代表的經典「80-90 紐約風格」或「美國當代藝術」、「塗鴉藝術」,於大眾之間的討論有增無減。

Jean Michel Basquiat modeling for Comme Des Garçons SS1987

二、那些人、以及他們的歌曲

1997 年年僅 24 歲遭槍擊身亡的布魯克林饒舌歌手 Notorious B.I.G.(1972-97)在案發前三天,曾有一系列「King of New York」人像攝影,明確地致敬了同為 BK 出身的 Jean-Michel Basquiat 作品《Red Kings》。爾後也成為 Notorious B.I.G. 紀念專輯封面。

⭡Notorious B.I.G. 拍攝「King of New York」 時所戴的皇冠,於紐約蘇富比「Hip Hop 的歷史與影響」拍賣會上展出。

他與 2Pac(1971-96)兩人間的嫌隙、公開嗆聲、歌詞嘲諷,以及同樣遭槍擊身亡的命運,讓他們成為媒體關注焦點,也是後進者研究 1990 年代美國幫派饒舌,以及「饒舌東西岸戰爭」的重要引線。兩人也分別於 2017(Pac)、2020(Biggie)先後被引入搖滾樂名人堂。

⭡2Pac 曾是《金氏世界紀錄》中擁有最高銷量的饒舌歌手

千禧年前後的臺灣,同樣見證著 Hip-Hop 的崛起。在當時的熱狗、大支與後來於 2010 年代逐漸壯大的蛋堡、頑童……等人之間,也曾有一英年早逝的天才叫宋岳庭(1978-2002)。2002 年逝世後,親人在他的遺物中發現一張未完成的錄音,也就是日後的《Life's Struggle》;憑藉此張專輯,獲頒 2004 年第15屆金曲獎「流行音樂作品類最佳作詞人獎」。

⭡宋岳庭〈Life's a struggle 〉

台灣也有嘻哈!從地下到金曲獎,瘦子、頑童 MJ116、蛋堡、 Leo 王、MC HOTDOG...台灣饒舌的起源,全靠網路?

台灣也有嘻哈!從地下到金曲獎,瘦子、頑童 MJ116、蛋堡、 Leo 王、MC HOTDOG...台灣饒舌的起源,全靠網路? 現在,可以很大聲的說,台灣有嘻哈。因為在經歷過去二、三十年的累積,台灣總算有了自己的嘻哈文化,更獲得了大眾的接受。就像這次金曲獎很大的爆點,無非蛋堡是拿到最佳華語男歌手及華語專輯獎(其實還

已逝傳奇饒舌歌手麥克米勒 Mac Miller 不向當紅派系靠攏,在嘻哈注入大量爵士元素,打造出永不退流行的音樂風格

已逝傳奇饒舌歌手麥克米勒 Mac Miller 不向當紅派系靠攏,在嘻哈注入大量爵士元素,打造出永不退流行的音樂風格 有些流行歌,即使過了很多年還是耐聽,甚至讓人覺得「相見恨晚」。 Mac Miller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而且像 Nujabes 一樣成了絕響。不過就像開頭說的,即使沒有新歌,就算他已經在2018

很可惜,人們對於「事件」的錨定、詮釋,總是在之後。就像因戰亂早逝的德國理論家 Walter Benjamin(1892-1940)對表現主義畫家 Paul Klee(1879-1940)的畫作《Angelus Novus,新天使》的詮釋:歷史的天使總是無助地面對、統整過去的碎片,卻又被名為進步的狂風無情地吹向未來。我們總在事後才發現當初那些關鍵的人、事、物,對自己的深遠影響。

UlverAngelus Novus

好比說,現在被追捧為「Lo-Fi Hip-Hop 教父」的音樂製作人 J. Dilla,在 2006 年離世後各唱片公司競相發表收錄其作品的選輯和致敬專輯,自 90 年代起的各種試聽帶(demo)通通被挖掘出來。如果說 2005年之前他只在少數「Jazz Hip-Hop」或「Underground Hip-Hop」圈內中受到從業人員和唱片收藏家的青睞,那麼在後來以至「Lo-Fi Hip-Hop」在當代網路世界的發展,絕對可說是現象級的出圈。

J Dilla〈Don't Cry〉

在日本,則是有經常被與 J. Dilla 相提並論的製作人 Nujabes。在世時因為其所製作、渡邊信一郎執導的富士電台動畫《渾沌武士》(Samurai Champloo,2004),於美國 Adult Swim 開播而開始受到部份歐美樂迷的關注。近年來,同樣也因為 Youtube 平台上的「Lo-Fi Hip-Hop」現象,再次受到新世代聽眾的關注,進而出現大量的討論。一方面,許多聽眾視之為 Lo-Fi Hip-Hop 的另一位教父,但在另一方面他也被再次細分到新興的、長段落取樣的「Mellow Beats」的子分類中。

⭡《渾沌武士》片頭曲〈Battlecry〉

從 90 年代 Jazz Hip-Hop,到千禧年前後的 Underground Hip-Hop,再到 2010 年代的 Lo-Fi Hip-Hop 以及 Mellow Beats,其實我們透過上述兩位藝術家作品所見證的,更是這幾個音樂類型從分眾到大眾、邊緣到主流的過程。

Mac Miller 逝世於 2018 年 9 月,這場演出時間為 2018 年 8 月 6 日,是他生前最後的演出之一。人們可聽到他與爵士貝斯手 Thundercat 在內的樂團成員合作現場演出當時甫發行的《Swimming》專輯曲目,而這張專輯日後也為他贏得葛來美「最佳饒舌專輯」獎項提名。在他過世後的 2020 年,唱片公司也為他發行了原先預定緊隨《Swimming》推出的《Circles》專輯;並在 2024 年 Tyler, the Creator 的 Camp Flog Gnaw 音樂節播放了新專輯《Balloonerism》的預告,於 2025 年 1 月發行,此乃集結其 2013至2014 年間的零碎作品。

Mac Miller : NPR Music Tiny Desk Concert

在愛樂人的心中,這些音樂人無論如何都不曾真正死去。就如所謂「27 俱樂部」(意指皆在約莫27歲之齡離世)的成員像是Jimmy Hendrix、Joplin、Jim Morrison、Cobain 與 Amy Winehouse 等人,被一個又一個世代所記得,且愛樂者也將持續挖掘未曾發行的試聽帶、現場演出以及手稿………等作品,讓他們超越了有限的身體時間,透過集體的記憶而不朽。

⭡Amy Winehouse 曾憑專輯《Back to Black》在第50屆葛萊美獎上贏得5項大獎。

 

 

◎Photo Via:達志影像, unsplash
◎Video via:YouTube(@MichaelJackson,@MFDOOM,@hfp-ib2gg,@vit6183,@ekmanhsieh,@stonesthrow,@crunchyroll,@nprmusic)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