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工作者

“2025 下半年藝術展覽一次看:故宮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富邦美術館莫內真跡、北美館奧拉弗・埃利亞松⋯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旅程!”


Wazaiii

2025-6-26

2025最新藝術展覽一次看: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印象派代表莫內真跡、奧拉弗・埃利亞松⋯找到適合自己的藝術旅程!

看完「草間彌生」、「布爾喬亞」還不過癮? 2025 下半年的藝術展覽菜單絕對讓你心服口服!展覽主題橫跨 AI/繪畫、影像與裝置,甚至端出印象派畫作全餐:《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帶來對 AI 時代的視覺重構、《行者十步》開啟凝視與修行的感官旅程、《奧拉弗・埃利亞松》以氣候詩學喚起感知行動,還有雷諾瓦、莫內與透納領銜的西方藝術鉅作,由大都會 (The Met) 與泰德美術館攜手獻映。不論你偏好古典風景、當代裝置,或跨文化對話,都能在展場中找到引發共鳴的創作現場。16 至 22 歲青年更可善用文化幣,將展覽回憶顯影成青春記憶的底片。

人類已經被剝奪了「不 AI」的選擇?MoMA、黃仁勳都看好:AI 復刻人類文明、成為導覽...讓藝術變得更自由

人類已經被剝奪了「不 AI」的選擇?MoMA、黃仁勳都看好:AI 復刻人類文明、成為導覽...讓藝術變得更自由 「AI 會取代人類嗎?」當科技以分秒為單位在進步的同時,這似乎不是我們最該擔心的問題。反倒「了解人工智慧對各行業的影響與改變」,才是你我面臨的生活現況。 ↑ AI 取代人類?了解其影響才是

用 Midjourney、DALL-E 創作模擬梵谷、TeamLab 用 AI 打造沉浸式展覽...AI 藝術創作爭議不斷:著作權歸誰?未來藝術家將死?

用 Midjourney、DALL-E 創作模擬梵谷、TeamLab 用 AI 打造沉浸式展覽...AI 藝術創作爭議不斷:著作權歸誰?未來藝術家將死? 打開 Midjourney,鍵入指令「太空場景、歌劇院演出、文藝復興時期油畫、米開朗基羅的風格」,再點擊滑鼠;不花幾分鐘時間,一幅「類」名家風範的鉅作即在螢幕前

 

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

↑《威廉.透納特展-崇高的迴響》主視覺
photo via:聯合數位文創

 

英國最偉大的「光之畫家」威廉.透納(William Turner),以卓越的光影運用與大膽的色彩實驗,重構風景畫的藝術表現。他捕捉瞬息萬變的天空、翻騰洶湧的海浪,以及晨昏交錯的光影變化,展現自然界的壯麗與戲劇性。他的作品不僅影響 19 世紀的藝術發展,更啟發了印象派及現代主義畫家。適逢透納誕辰 250 周年,「全球透納第一藏家」英國泰德美術館(Tate)的巡展即將於六月登陸台灣,帶來 80 件透納的經典畫作,完整呈現他如何透過光影,為風景畫注入情感與力量。

↑英國泰德美術館
photo via: TATE

透納辭世後,將大量油畫、水彩與 素描遺贈國家,成為泰德美術館的核心館藏之一。本次展覽不僅是泰德美術館歷來最大規模的透納作品借展,更特別加入近 30 件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藉由跨時代的視角對話,展現透納藝術遺產的深遠影響。策展人伊莉莎白.布魯克(Elizabeth Brooke)表示:「其中最受矚目的《藍色瑞吉山,日出》,巡展結束後將封存 10 年,這可能是近十年來最後一次近距離欣賞這幅作品的機會。」無論是透納流動如詩的光影畫作,還是這場難得一見的個展,皆致力於捕捉歷史長河中最珍貴的瞬間,勢必引發崇高的迴響。

↑巡展結束後將封存 10 年的透納《藍色瑞吉山,日出》
photo via: 聯合數位文創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6.27-10.12
展覽地點:中正紀念堂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21號)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

↑《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主視覺。
photo via: 時藝多媒體

西方與東方的「五千年歷史」如何攜手合作?《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將於故宮北部院區隆重登場。本次展覽精選 81 件經典畫作,解鎖雷諾瓦、梵谷、塞尚,以及馬諦斯、高更諸位你我並不陌生的藝術名家,完整呈現 19 世紀至 20 世紀西方藝術發展的重要脈絡。展覽以「身體姿態」、「肖像與人物」、「徜徉自然」、「從城市到鄉村」及「水岸風光」五大主題,透過不同時期的畫作,探索藝術家對這些題材的演變與詮釋。值得一提的是,展覽特別展出多位女性藝術家的作品,如瑪麗‧卡薩特、貝絲‧莫莉索與蘇珊‧瓦拉東,展現她們勇闖男性主導的藝術界,並為西方現代藝術帶來嶄新視角。

↑文森梵谷《花朵盛開的果園》,1888。
photo via: 時藝多媒體

 

本次展品由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The Met)提供, The Met 自 1870 年成立以來,珍藏橫跨五千年的人類文明與藝術精華,每年吸引超過 5百萬+ 來自世界各地的訪客。而今年,適逢故宮 100 週年院慶,東西方藝術在此交會,匯聚千年文化底蘊,共同打造一場無與倫比的藝術饗宴。

↑奧古斯特.雷諾瓦《彈鋼琴的兩位少女》,1882。
photo via: 時藝多媒體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06/14 - 2025/10/12
展覽地點:國立故宮博物院北部院區(臺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

↑《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主視覺
photo via:台北市立美術館

全球暖化不只是圓桌會議上的熱議話題,也是北美館內的深度藝術旅程。來自北歐的藝術家奧拉弗・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長年以光線、自然元素與空間裝置為語言,探索人與環境之間的共感與連結。他的創作橫跨藝術、科學與建築,作品不僅是靜態物件,更是在觀者參與後才得以啟動的動態過程。2019 年,埃利亞松甚至獲選為聯合國氣候行動親善大使,持續倡議氣候行動的迫切性,再再提醒我們:「藝術,也可以是觀看環境的方式。」

↑奧拉弗・埃利亞松,《美》,1993。
photo via:Olafur Eliasson;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藝術家總是溫柔地引導觀者回到自身感知——如同英國泰德美術館曾展出的《天氣計畫》,不聲不響地讓觀眾走入昏黃光影的穹頂之下,彷彿置身日落餘暉,靜靜感知光、空氣與他人的存在。今年夏天,臺北市立美術館推出《奧拉弗・埃利亞松:你的好奇旅程》,是一場穿越視覺與思想邊界的邀請。展覽精選 17 件代表作,涵蓋裝置、雕塑、繪畫與攝影,形如 1993 年以水霧與光線交織出彩虹的《美》,或 2024 年以青銅與玻璃重現冰川消融過程的《冰河的最後七天》,無獨有偶地呼應了藝術家對氣候變遷的長期關懷。這些作品不只展現自然現象,更邀請觀者以好奇為路標、以感官為驅力,展開一段屬於自己的探索之旅。

↑《天氣計畫》(The weather project),2003。
photo via:Olafur Eliasson;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06/21 - 2025/09/21
展覽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6月11日起在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
photo via:富邦美術館

你我曾在教科書裡看過莫內,也曾背誦《睡蓮》的年代與技法——如今,這些印象派經典即將跨越海洋,到你眼前慶祝 150 周年。《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由全美最早收藏印象派作品的伍斯特美術館策劃,空運來台 52 件珍藏真跡,集結 30 +大師之作,從法國印象派的開創者莫內、雷諾瓦、畢沙羅,到美國與德國的延續者卡薩特、哈薩姆與斯萊福特,進入展間的你我,就這樣放眼世界。

↑莫內《睡蓮》,作於1908,是這個標誌性系列中首幅被美術館收藏的作品。
photo via:富邦美術館

印象派曾是不被沙龍體系肯認的局外人,如今成了富邦美術館的座上賓。本場展品從莫內的〈睡蓮〉與〈白楊樹〉系列出發,延伸至雷諾瓦對人物神情的細膩描寫,以及畢沙羅描繪鄉村與市集景象的社會關懷;而美國畫家卡薩特則敏銳捕捉母子的親密時刻,哈薩姆更融合印象派技法與美國城市風貌。印象派甚至往北開拓至德語地區和北歐,德國畫家斯萊福特正是最佳例證。無論是光影在巴黎街頭的流轉,或是美國大峽谷的蒼茫色調,印象派總是在流動——既存在於畫布上的筆觸,也恆亙於跨越國界的藝術對話之中。

↑此展展出多件美國印象派作品,隨著印象派在美國的普及,當地藝術家也發展出融合在地風格的印象派,展現印象派在世界各地綻放出的繽紛風貌。
photo via:富邦美術館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06/11-2025/09/29
展覽地點:富 邦美術館 (台北市信義區松高路79號)

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ART TAIPEI 2024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photo via: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作為台灣下半年規模最大的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25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將於 10 月 24 日至 27 日在台北世貿一館登場,由中華民國畫廊協會主辦,持續以在地深耕與國際視野,打造亞太區重要的藝術交流平台。從國際知名畫廊到極具潛力的新銳創作者,每年展會皆展現台灣藝術市場的多元樣貌,不僅是藏家關注的焦點,也是藝術愛好者探索當代創作的絕佳場域。

↑ART TAIPEI 2024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photo via: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雖然本屆參展名單尚未公布,然而回顧 2024 年 ART TAIPEI 的盛況,便足以預見今年的精彩延續。去年共有 123 家來自國內外的畫廊參展,觀展人潮踴躍,並首次聯動「台北藝術週」,希望國內外的藝術愛好者願意深入全市藝廊與文化空間。隨著年輕藏家興起、科技藝術與跨域展示蔚為趨勢,ART TAIPEI 將以全新姿態再次引領市場,為台灣藝術注入嶄新動能。

↑2025 Taipei Art Week 主視覺,期待可以連結 ART TAIEPI 的藝術能量,使國內外的藝術愛好者願意深入全市藝廊與文化空間。
photo via: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10/24-2025/10/27
展覽地點:世貿一館 (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行者十步:蔡明亮

↑《行者十步:蔡明亮》主視覺
photo via:高雄市立美術館

說到「慢電影」,你會想到哪位台灣導演?作為台灣電影新浪潮的重要推手蔡明亮,總是以極長極長的鏡頭、低語式對白,拋卻線性敘事邏輯等等特色揚名於世。十多年來,他從劇情片走向劇場與美術館創作,將影像實踐推向跨領域的藝術探索。《行者》系列便是其中代表。2012 年起,蔡導與御用演員小康(李康生)共同完成十部作品,以紅袍僧侶形象緩步行走於八座城市,從台北、東京到巴黎與華盛頓,以凝視與行走的方式,致敬玄奘取經的精神。

↑蔡明亮於高美館為展覽《行者十步:蔡明亮》親手抄寫金剛經。
photo via:高雄市立美術館

本次個展《行者十步:蔡明亮》於高美館展出,展場中十部影像與素描、經文、戲院老椅、裝置等素材交錯交織,構築出一個緩慢、延展、充滿空氣與時間縫隙的沉浸空間。展覽同時延伸至全台多間電影院,舉辦十場《行者十步》電影馬拉松──每場長達十小時,導演本人將全程陪伴觀眾從頭看到尾。放映活動既挑戰電影觀影的傳統形式,也讓觀者參與一場身體與精神的共同修行。在光影流轉與步伐輕推之間,凝視時間、感受自身,成為這條路上的另一位行者。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05/27-2025/8/10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

↑高美館與英國藝術家馮.沃爾夫(Von Wolfe)共同合作的國際特展《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
photo via:高雄市立美術館

說到 2025 年最受矚目的國際藝術展,《馮.沃爾夫的花園堡壘》絕對榜上有名。這場由高雄市立美術館與英國藝術家馮.沃爾夫共同策劃的亞洲首度大型回顧展,將於 11 月隆重登場。馮.沃爾夫出生於英國,來自具有皇室畫師血統的巴伐利亞藝術世家,自小便在古典繪畫中成長,又於當代藝術領域展現強烈實驗精神。他的創作橫跨傳統與當代,風格游移於神秘幻想與冷峻現實之間,擅長將文學、歷史、科技與視覺想像混合為敘事密度極高的畫面。

↑馮.沃爾夫作品〈They Took Some Honey〉。
photo via:Von Wolfe

展名中的「花園」象徵台灣自然景觀的豐美,「堡壘」則暗喻其在地緣政治與科技革新中的關鍵角色。馮.沃爾夫特別以台灣作為 AI 與藝術交會的靈感起點,製作結合新科技與古老油畫技法的全新系列,挑戰人機協作的創作極限。你我不僅能見證藝術形式的革新,更將被引導進入魔幻寫實的感官堡壘——一如展覽本身,細膩如花園,卻也堅實如堡壘。

↑馮.沃爾夫作品〈The Runners〉。
photo via:Von Wolfe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11/15-2025/4/19
展覽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高雄市鼓山區美術館路80號)

藝術小白不可不讀的藝博會逛展攻略:從藝展、畫廊到消費,詳解第一次去藝術博覽會到底怎麼逛!|當代藝術的一萬個為什麼|

藝術小白不可不讀的藝博會逛展攻略:從藝展、畫廊到消費,詳解第一次去藝術博覽會到底怎麼逛!|當代藝術的一萬個為什麼| 本文應該是全網唯一,因為從來沒有人耐心地以白話文引導「有一點藝術常識但不具備相關學位或專業」、「有朦朧興趣但是不知道從何看起的」小白、如何在沒有藝術朋友或導覽、沒空做功課、自己「逛」一個看起來五顏六

新手想擁有藝術品靠這幾招,送給藝術首購族的最白話攻略!|當代藝術的一萬個為什麼|

新手想擁有藝術品靠這幾招,送給藝術首購族的最白話攻略!|當代藝術的一萬個為什麼| 如果你有心想裝飾家裡、又不想只買家飾品牌量產的海報或看起來順眼的印刷品,那小白應該看看這篇文章。因為你其實可以在自己設置的預算內(憑個人能力、幾萬塊到幾千萬台幣不等)買到獨一無二的藝術品放在家裡或辦公空間、為自己和家人增添視覺樂趣以

2025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

↑第14屆台北雙年展「地平線上的低吟」主視覺
photo via:台北市立美術館

2025 台北雙年展以「地平線上的低吟」(Whispers on the Horizon)為題,聚焦於一種難以言明卻綿延不斷的情感——「思慕」。策展人山姆・巴塔維爾與提爾・法爾拉特邀集來自全球 35 個城市、共 54 位藝術家,透過跨世代、跨地域的當代創作,探討這股縈繞在個人記憶與集體歷史中的飢渴。策展概念不僅回應台灣殖民、移民與身份認同的歷史,也借用台灣經典電影與文學內的尪仔、日記與單車意象,承載情感與記憶。

↑高田冬彦,《The Princess and the Magic Birds》,2020-2021。
photo via:Fuyuhiko Takata

展覽更從北美館典藏與故宮文物汲取靈感,召喚藝術與歷史的殘響。展場將呈現 33 件新委託作品與特定場域創作,青年藝術家在展內佔據近一半的位置,他們去回應空間、去反應時代、去回答:「思慕」究竟是什麼?在記憶與想像交錯、過去與未來並行的空間裡,「地平線上的低吟」提供一個無需真正抵達的起點。

↑亨里克・奧利維拉,《減數分裂》,2014。
photo via:Henrique Oliveira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11/01-2026/03/29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台中藝術博覽會 ART TAICHUNG 2025

↑台中藝術博覽會 ART TAICHUNG 2025。
photo via: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台中藝術博覽會 ART TAICHUNG 2025 將於 7 月盛大回歸,今年匯集 62 家參展畫廊,其中 11 家來自海外,創下歷年新高。台中本地則有 12 家在地畫廊參與,其中不乏首次參展新面孔,呈現世代觀點交錯的當代藝術風貌。青年藝術家是本屆台中藝博另一個關鍵焦點。展會持續與「藝術新聲」、「璞玉發光」與「臺藝新人獎」三大青年藝術獎項合作,為新銳創作者提供專業展示舞台,呈現世代風格的多樣性,也讓觀眾一窺未來台灣當代藝術的可能樣貌。

↑台中藝術博覽會 ART TAICHUNG 2025。
photo via: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今年主視覺則以建築玻璃映照藍天為概念,象徵城市與藝術的共感流動,亦回應台中日益蓬勃的文化建設:綠美圖、中國醫藥大學美術館、歌劇院等新舊文化地標共同塑造出一個充滿藝術能量的都市 場域。看完博覽會,也別急著離開,順道造訪一幢幢概念中心,延伸這趟旅程為一段完整的藝文探索。

↑台中藝術博覽會 ART TAICHUNG 2025。
photo via: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展覽資訊 

展覽日期:2025/7/3-2025/7/6 (首日為貴賓預展)
展覽地點:台中日月千禧酒店(台中市西屯區市政路77號)

 

 

◎Photo Via:聯合數位文創,  TATE,  時藝多媒體, 台北市立美術館,  Olafur Eliasson;neugerriemschneider, Berlin; Tanya Bonakdar Gallery, New York / Los Angeles, 富邦美術館, 中華民國畫廊協會, 高雄市立美術館, Von Wolfe, 台北市立美術館, Fuyuhiko Takata, Henrique Oliveira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