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人類還能「不 AI 」嗎?MoMA 率先收購 AI 作品,黃仁勳分享「數位人類計畫」⋯讓藝術家突破創作邊界,享受科技的助益。”


SSSHIN 有型觀點

2024-7-17

人類已經被剝奪了「不 AI」的選擇?MoMA、黃仁勳都看好:AI 勢不可擋,復刻人類文明、成為藝術導覽⋯讓藝術變得更自由

「AI 會取代人類嗎?」當科技以分秒為單位在進步的同時,這似乎不是我們最該擔心的問題。反倒「了解人工智慧對各行業的影響與改變」,才是你我面臨的生活現況。

↑ AI 取代人類?了解其影響才是關鍵

aespa 回歸 MV 驚見 AI 偶像 Naevis 現身、虛擬男團 PLAVE 聲勢大旺!當 AI 走進偶像市場,顛覆性的產業變革正在發生

aespa 回歸 MV 驚見 AI 偶像 Naevis 現身、虛擬男團 PLAVE 聲勢大旺!當 AI 走進偶像市場,顛覆性的產業變革正在發生 「人工智慧(AI)」對現代人來說並不是太新穎的概念,是指電腦、程式系統或機器,透過極大量的數據分析進行推論、演算,模擬出接近人類的思考邏輯、執行策略。近幾年 AI 生成技

AI 的崛起會取代創意工作者?「寶博士」葛如鈞:創意的表達不再侷限於直覺和經驗,學習與人工智慧合作,從思維的改變挖掘每個可能性

AI 的崛起會取代創意工作者?「寶博士」葛如鈞:創意的表達不再侷限於直覺和經驗,學習與人工智慧合作,從思維的改變挖掘每個可能性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AI 的快速發展為人類的生活帶來了深刻的變革。特別是在創意工作領域,生成式 AI 的出現不只是技術的巨大飛躍,更像是人類文明的一次深刻轉型。從依靠燭光的黯淡夜晚,到

藝術家在這幾年成為人工智慧的 early adopter,許多新銳頻繁使用人工智慧技術,代替人手、輔助創作。特別在視覺呈現上,往往達到「能人所不能」的成果,開創出當代藝術的新趨勢;而 AI 對藝術界,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與改變呢?

↑ AI 藝術品蔚為當代風潮

AI 藝術作品加入 MoMA 典藏,科技藝術正式成為當代指標

2022年,紐約現代美術館(MoMA)展出 AI 藝術家 Refik Anadol 的作品——《Unsupervised》,並於去年底被館方收購,正式列為永久典藏。這幅約七公尺見方的大型視覺藝術裝置,以人工智慧集合 MoMA 重要館藏而生成的隨機數位抽象畫,於館廳入口投放呈現。

土耳其裔藝術家 Refik Anadol ,是近年 AI 藝術界的代表人物

仔細端詳,畫面裡有大眾所熟悉的 Andy Warhol《32罐康寶湯罐頭》、梵谷的《星夜》,以及達利最具代表性的《The Persistence of Memory》(融化時鐘)等;遠看則像一團火焰,猶如宣告 AI 對藝術界的影響,已然造成勢不可擋的改變。

↑ Refik Anadol 於今年六月出席紐約現代美術館所舉辦的活動

「數位人類」的概念, 人工智慧助藝術家突破創作邊界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前陣子回台分享了現正研究中的「數位人類」計劃,「利用 AI 模擬人類外型、語音,甚至提供專業建議,且像人類一般互動」。近未來,人工智能也可能透過運算推演執行藝術創作,如此遠景不再遙不可及。

↑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

現階段 AI 正逐步為「人類藝術家」提供創作過程所需,有關概念、風格、表現法等參考方向及建議。在台灣,與人工智慧協作而生的新藝術作品,個人認為較偏向視覺實驗,充滿破框的想像。今年四月舉行的第14屆台北新藝術博覽會(Art Revolution Taipei 2024)則以「異次元」為題,採用《Master Alien》系列作品;更依外星人形象打造的 AI 主播,為入場觀眾作藝術導覽。

↑台灣藝術界勇於突破設計框架,打造 AI 與人類藝術家的創新協奏

 AI 對藝術界產生影響,同時也改變觀眾欣賞藝術的方式 

五月底在台北當代藝術館剛落幕的「你好,人類!Hello, Human ! 」展覽,視當下 AI 在藝術界所帶來的影響與改變,做了一場全面的回望。

↑近年來,有許多展覽將藝術與科技巧妙融合

AI 會毀滅人類嗎?Y世代的科技思考:科技皆建立在資本社會上,應該去思考我們作為「人」的本質

AI 會毀滅人類嗎?Y 世代的科技思考:科技皆建立在資本社會上,應該去思考我們作為「人」的本質 雖然明知道時代是一個又一個不斷往前推進,但真正被推著走的時候,還是總帶著一些焦慮跟緊張。感覺才不久前,像我一樣90年代出生長大的千禧一代( Millennials ,又稱為 Y 世代)還是社會中的當紅炸子雞,一晃眼,下

時尚「數位化」熱度大增! 3大數位時尚平台:SYKY 、The Fabricant ⋯吸引大牌 Maison Margiela 、 Calvin Klein 紛紛加入

時尚「數位化」熱度大增! 3大數位時尚平台:SYKY 、The Fabricant ⋯吸引大牌 Maison Margiela 、 Calvin Klein 紛紛加入 AI 、區塊鏈、元宇宙等技術在近年的大爆發,造就許多產業因此產生巨變。連時尚界也迎來生態系擴展,許多「數位原生」的時尚品牌或平台應運而生,讓你

印象深刻的作品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視覺藝術教授 Lev Manovich(列夫.曼諾維奇)的《美學碎片》,以及 Koya Matsuo(松尾公也)獲日本首屆人工智慧藝術賽(AI Art GrandPrix)肯定的《妻音源 Torichan 歌唱 Desperado》。

前者套用 AI 創造仿舊畫面,復刻出人類文明的碎片般凋零感;後者寄託「音源」於人工智慧,借科技之力,拍攝出與亡妻對唱的音樂錄影帶。透過 AI 技術,藝術家的完成度甚於以往,觀眾欣賞藝術的方式也相形多元;藝術至此更自由了。

↑《妻音源 Torichan 歌唱 Desperado》,展現延續生命無限可能的合唱曲

策展人林欣傑在受訪時提到,「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已經被剝奪了『不 AI』的選擇」。既然,人工智慧對藝術界已產生不可逆的影響與改變,培養欣賞新藝術視野,享受科技在生活裡的助益,才能找到 AI 時代下適者生存的方式。 

↑擁抱 AI 時代,找尋科技與藝術的共生之道

 

◎Photo Via: Unsplash, 達志影像, YOUTUBE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