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觀察家

“讓世界一度停擺的世界大戰和西班牙流感疫情,正是19世紀20年代變革的開端,無論是電影或建築、藝術等文化活力,工業化浪潮及女性主義。”


Akemi Wu

2021-9-25

疫後的倖存者享樂主義重現?回顧「咆哮的二零年」的 Flapper Girl、爵士樂和 Art Deco 裝飾藝術

黃金年代的底色

親愛的朋友,在最近的日子裡,是否不容易逃避大眾焦慮的影響?因為傳染病隨心所欲的中斷我們的平安,當試圖客觀的看待人或事的時候,一半對於死亡的惋惜,一半還有未知的、普遍相像的恐懼,都讓我們雖然比外國延遲一年爆發疫情,都卻被這怪物壓得更重、從而感到深深的疲勞。

可是有一瞬間,在這個最嚴密的措施下也顯得危險的時刻,看到新聞中,日本奧會堅持在今年七月舉辦夏季奧運會的宣告,無法解釋的,這樣異常的勇氣,彷彿允許我們也被這股執著的意念激勵。

時尚大師與電影:Yves Saint Laurent 聖羅蘭、Miuccia Prada、Raf Simons...打造絕美大銀幕時刻

時尚大師與電影:Givenchy 紀梵希、Yves Saint Laurent 聖羅蘭、Miuccia Prada...打造絕美大銀幕時刻  好快的劍。 2002年,張藝謀的第一部武俠大片《英雄》上映,以非線性敘事法描述秦王不能殺的故事。這部片上市後評價兩極,有人說武打畫面無趣;有人說台詞空洞,羅生門式的劇

天才藝術家達利的10件超現實事蹟:靈魂是哥哥轉世、大膽調戲美國天后、還是性成癮者?

天才藝術家達利的10件超現實事蹟:靈魂是哥哥轉世、大膽調戲美國天后、還是性成癮者? 藝術家絕對是這個世界中最不受控的創造者,關於挑戰、關於顛覆、關於解放、關於消弭、關於解構……,在我們心目中,那些真正的藝術家這麼做是可以被接受的,因為我們認為那是超越平凡的一種途徑。我們通常也都會接受藝術家思想瘋癲或行為異於常人,

你是否聽說一世紀前的情況和現在極其相似?1918年開始的全球傳染病「西班牙流感」困擾世界近兩年,造成全球4000萬至5000萬人死亡。許多科學家與歷史學家認為,當時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口(約18億人)曾感染這個病毒。疫情開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尾聲,而造成的人員損失甚至超過一戰。

↑1918年西班牙流感時期的美國

 

1920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辦的奧運會,便是在一戰後的創痛和西班牙大流感的陰影下籌辦的。2020年12月,已推遲賽事半年的日本奧會,在東京舉辦了紀念安特衛普奧運會100周年的影像展覽。某種程度上,處處是歡樂、是利潤的輝煌場面,或許曾是東京計畫達成的榮譽,但如今更重要的,是借鏡安特衛普奧運會上,象徵著人類從災難中恢復元氣的奮戰,以及過去100年來熱烈交流的城市,與各國之間關係的複雜,是否能為了傳遞這份希望而忍讓?

 
 
 
 
 
 
 
 
 
 
 
 
 
 
 

Jim Genac(@jimgenac)分享的貼文

↑1920年在比利時安特衛普舉辦的奧運會

 

讓世界一度停擺的世界大戰和西班牙流感疫情,正是隨後上世紀20年代所有變革的開端。人們迫切需要物質和精神上的補償,以逃避戰爭帶來的可怕。是的,這就是被稱為歷史上最豐盛多彩的20年代的底色,無論是電影或建築、藝術等文化活力,工業化浪潮及女性主義的開端。

倖存者的解放之路

戰後的年代充斥著勞工動亂和種族間的緊張,除了戰死的軍官,還有在貧困和衛生條件惡劣情況下死亡的青年。在許多歐洲國家,當時已經沒有年輕男性能繼續營生養家,數以百萬計的女性無法找到對象結婚,或必須單獨撫養子女。成千上百萬人喪生帶來的損失撼動了許多國家的性別平衡,男性大量死亡帶來的勞工短缺問題,為女性加入就業大軍鋪平了道路,美國也就是在1920年爭取到婦女投票權的憲法第十九條修正案。

在一戰初期奉行中立政策的美國,因國內軍火商的利益涉入戰事的時間最晚,卻是最早開始經濟復甦,戰事後期基於道義與自由的民心,向遙遠的歐陸提供了人道救援和經濟援助,更鞏固了美國在國際事務中的領導地位。

這十年內在歷史上被稱為「咆哮的二十年代」(Roaring Twenties),尤以美國持續繁榮,直到失控的1929年華爾街股災畫下休止符。期間商人成為了精神領袖,金錢四處流竄,股市瘋狂投機,個人英雄主義式的傳奇比比皆是。據歷史記載,1870年美國經濟規模躍升為全球第一,1918年一戰結束,美國正式取代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直到1930年經濟大蕭條來臨,美國人的好日子整整持續一甲子。

↑二零年代的紐約市

 

它所涵蓋的激動人心的事件數不勝數,充斥著現代主義與反傳統精神某種不協調的結合。像是女性穿著短裙、梳著短髮進行各類社交活動的 Flapper Girl,給獨立形象與摩登價值樹立了標竿。無聲電影被一夜之間拋在腦後,匹茲堡的音樂電台 KDKA 將爵士樂浪潮推向全美,沒有人把當時的禁酒令放在心上,隨著即興的樂曲起舞。因此這段時間也是被《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的作者史考特・費茲傑羅(F. Scott Fitzgerald)多次提及的爵士時代(Jazz Age)。

 

20年代定義了創新和現代性,同時也捕捉了美國精神的脈搏和旋律。在這段憑藉才華,工藝、城市化和各種實驗精神的時代,不難發現有幾樣風格總一再被追憶與復刻,這次我們就來談談密不可分的 Flapper Girl、爵士樂和裝飾藝術 Art Deco。

逃避現實的躁動

作為美國原創藝術形式的爵士樂,在萌芽的新紐奧良爵士(New Orleans Jazz)時期,吸收了包含紅燈區常見的 Ragtime 韻律與 Blues 藍調等各種黑人音樂風格,路易斯阿姆斯壯(Louis Armstrong)領軍的那種講究小號、銅管等不同樂器即興合奏,激烈又興奮呼唱的表演型態,呼喚著急欲投入這個嶄新時代的人們。喬治蓋希文(George Gershwin)在1924年譜出了《藍色狂想曲 Rhapsody in Blue》,以爵士樂與古典樂的完美結合,起承轉合帶來如戲劇效果的音樂劇畫面,萬花筒般的組合,更是反應了美國成功擺脫歐洲古典陰影的自豪。

↑1927年,Joan Crawford 和 Dorothy Sebastian 帶著頭巾,身穿在當時可說是十分前衛的「裸露」短褲泳裝。

 

↑譜出《藍色狂想曲 Rhapsody in Blue》的 George Gershwin

 

我們無法不提及費茲傑羅在1925年出版的時代經典《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如紀實片般追錄了時代氛圍的奢華浪費與對常規生活的反叛,對年華、資本和社會地位的膜拜,留下海明威所謂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偉大美國夢的凋零。作者的現實生活與筆下情節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費茲傑羅(Scott Fitzgerald)暱稱妻子薩爾達(Zelda Sayre Fitzgerald)是美國第一時髦女郎(the first American Flapper Girl),薩爾達也確實不愧這封號。

↑《大亨小傳 The Great Gatsby》

 

↑由女星 Christina Ricci 所飾演的 Zelda Sayre Fitzgerald

30、40年代好萊塢傳奇女星的御用服裝設計師:Elsa Schiaparelli、Adrian Greenberg、Edith Head 重返黃金年代的時尚之巔

30、40年代好萊塢傳奇女星的御用服裝設計師:Elsa Schiaparelli、Adrian Greenberg、Edith Head 重返黃金年代的時尚之巔 前陣子才追過的2021秋冬時裝週,你最難忘的是哪場秀?讓我印象深刻的,絕對就是 Moschino 了,以下就讓我來告訴你為什麼。Jeremy Scott

Netflix 影集《Halston》背後的侯斯頓傳奇 ── 定義七零年代紐約之魂的美國服裝設計師

Netflix 影集《Halston》背後的侯斯頓傳奇 ── 定義七零年代紐約之魂的美國服裝設計師  「Well, you can take the boy out of Studio 54, but you can't take Studio 54 out of the boy.(你可以將那個男孩帶離五四俱樂部

Flapper Girl 代表者的傳說

出身上流家庭家中么女的薩爾達,父親是阿拉巴馬州最高法院的法官,從小便接觸芭蕾舞,也極度熱愛騎馬等戶外活動,她曾自述自己的高中生活:「我騎著男孩的摩托車,嚼口香糖,在公眾場所抽菸,臉貼臉地跳舞,喝利口酒與琴酒。我最早剪了鮑勃式短髮(Bob Hair),然後在夜半月色裡找男孩遊玩,再在早餐時若無其事的出現」。

 
 
 
 
 
 
 
 
 
 
 
 
 
 
 

@mery_in_wonderland 分享的貼文

↑費茲傑羅 Scott Fitzgerald 的妻子薩爾達(Zelda Sayre Fitzgerald)

 

Flapper Girl 就是享樂主義這樣矛盾又放縱的形象代表,從頭到腳都穿戴著時代的斑斕印記,在喧嘩的晚上,感染別人她的瘋狂。

髮型:Bob Hair / Finger Wave 

鮑勃式短髮是一種呈現厚重感,側面呈現圓弧形,整體長度多在肩膀以上的髮型。到了現代則演化成更多不同的呈現,例如加上層次較低的捲曲,或是眉上瀏海。

↑電影《大亨小傳》的女主角黛西就是經典的二零年代 Flapper Girl 模樣

 

另一種 Finger Wave Hair 到現在依然一再出現在派對中。利用頭髮濕潤的狀態,把全部頭髮梳理服貼,再以手指或夾子做出波浪塑形。垂披一側的分界很能襯托20年代主流濃重撫媚的妝容。女士們也熱衷在或直或卷的髮型上,綁上綢緞髮帶和珠寶頭飾,極盡招搖。

 
 
 
 
 
 
 
 
 
 
 
 
 
 
 

@vintageous_classic 分享的貼文

 

 

服裝:I Line 直筒 / H Line 低腰線條

如果說,Zelda Fitzgerald 是美國第一 Flapper Girl,那麼歐洲的代表肯定非 Coco Chanel 莫屬。香奈兒女士引領的無腰線輪廓直接定義了20年代的時尚。

↑Gabrielle Chanel

 

Chanel 女士早在1910年就為女士設計褲裝,之後又拋棄裙裝上的馬甲與束腹,掙脫古典服飾對身材的束縛,更加強調舒適和實用性的線條,並把裙長縮短到了小腿甚至膝蓋左右。從服飾無聲呼應了女性行動與思想的解放。

 

裙裝充滿建築線條感的剪裁,其實也反映當時主流的 Art Deco 裝飾藝術風格,搭配流蘇以菱形、對稱繡縫的金銀色亮片、羽毛等異國情調的材質,並經常配戴此時因日本品牌 Mikimoto 養殖技術而普及化的珍珠項鍊。

↑深受 Art Deco 裝飾藝術影響的二零年代的女性時尚

 

 配件:Art Deco 裝飾藝術珠寶 

1922年英國的考古學家在埃及發現了法老圖坦卡門金字塔,那副線條流麗,使用了金色和黑、藍、紅色的黃金面具驚艷了歐洲,古埃及元素也就此成為裝飾藝術時期的設計師們重要的靈感來源。我們今天看慣的線條和配色,大部分都是在此一時期所創造的,Art Deco 裝飾藝術不但影響二十世紀初期的工藝、設計、建築甚至繪畫,受工業文化興起的機械美學、講求現代主義設計的直線化與幾何紋樣、對黑色與原色的特殊偏愛,這些理念都影響現代的概念走向,從繁複傾向規律。

 

 
 
 
 
 
 
 
 
 
 
 
 
 
 
 

JartCo(@jart.co)分享的貼文

↑講求現代主義設計的直線化與幾何紋樣也反應在珠寶、首飾上

 

鉑金(Platinum)是當時使用最廣泛的金屬,寶石則主要使用鑽石和受印度風格影響的彩色寶石,特別是藍寶石、祖母綠和紅寶石的使用。以幾何形狀和簡潔的線條,貴重材質炫耀式的營造出華麗的視覺風格,重燃民眾對時局的信心。

 

當 Art Deco 由歐洲傳入大西洋彼岸,正是美國中產階級興起、不明身世的巨富,能與貴族世家共享浮華與瘋狂的20年代中期。從香水瓶到摩天大樓都加入了這場紙醉金迷的浩大活動。漫步紐約仰著頭能看見的天際線,最迷人的地標帝國大廈與克萊斯勒大廈即是最經典的美國 Art Deco 時期建築,充滿幾何堆疊、放射的箭矢形幾何圖形與獨特北美阿茲提克金字塔特徵的輻射星芒。華麗的造型與裝飾風格在象徵著資本主義場域的摩天大樓上得到實踐。

遊戲人生的危險性

費茲傑羅夫妻的傳說便是以這樣的形象開場,也隨著經濟大蕭條的來臨而幻滅。薩爾達留存下來的第一手資料很少,唯有一本半自傳體的小說《為我留下那首華爾滋 Save Me the Walts》可資證明,這部小說銷量極為慘淡,卻是日後為研究者拼湊這位傳奇女性面貌的途徑。但它不幸的與費茲傑羅未完成的作品《夜未央 Tender is the Night》題材幾乎一致,同樣是從兩人共同生活裡取材。有人說,沒有薩爾達,就沒有費茲傑羅和《大亨小傳》,薩爾達不單是作家的繆思,她的文采令人忌妒到讓費茲傑羅也曾直接挪用薩爾達的私人日記。小說《夜未央》似乎坐實她對丈夫的指控:「費茲傑羅先生—我相信他是這樣稱呼自己,看來抄襲得從家裡開始做起。」

↑費茲傑羅夫婦

 

費茲傑羅為了支付兩人令人欽羨的奢華生活,不得不一再出賣個人隱私寫成通俗小說賣給報刊賺錢,而無法全心投入長篇小說的創作。現實有重量,能碾碎人,也阻止天才的延展。兩人婚後在紐約的生活極為任性揮霍,包裹著的卻是令旁人如坐針氈的跌宕。以犀利評論著名的同期詩人 Dorothy Parker 試過見到他倆坐在計程車頂上狂呼過街。有次薩爾達更喝醉跳進聯合廣場的噴水池中嬉鬧,又濕淋淋的站在桌子上跳舞。

從1924年兩人到巴黎遊歷開始,更沒有一日消停,晚晚來回大小宴會,喝醉直到昏厥,好為闖下的禍事找到理由開脫,甚至曾因妒意,夫妻兩在派對大打出手。兩人蒙蔽天賦與生命的虛擲浪費,讓薩爾達在1930年便精神分裂,而費茲傑羅在死前無限量的酗酒,彼此折磨直到最後的肉體死亡真正到來。

↑影集《Z: The Beginning of Everything》講述費茲傑羅夫妻二人的故事。

 

我不會說他們把自己活成了預言,而薩爾達這樣的 Flapper Girl 也不是我理想中的女性主義。讓生活夢幻得無以復加,或許是因為他們那一代人都在經歷心靈與身體的流亡。二零年代追求的並非不朽或長久的安寧,金錢更是無法驅散無所不在的惆悵和失落感。無論是哪一種,總令人不自覺的警覺,如同這時歷史規律再次與傳染病的擴散重疊,若最終人類僥倖活過,可以想見積壓的享樂需求如何復甦,或許是虛擲浪費成就令人欽羨的輝煌,又或是人性最墮落而真實的面貌。

 

◎Photo Via:Unsplash, Twitter (@louise_gfe), INSTAGRAM (@cup.hist, @jimgenac, @warcryusa, @natalja.jevsejeva, @lucasartbox, @george.gershwin, @thegreatgatsbyny, @allaboutfashionhistory, @mery_in_wonderland, @thegreatgatsbyny, @vintageous_classic, @natalja.jevsejeva, @chanelofficial, @bygoneglamournow, @centerofegyptology, @jart.co, @razzmyberriesvintage, @chimesatmidnight, @corsets_and_cravats)


延伸閱讀


想看更多作者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