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2015那一年大都會博物館的中國主題大展《China: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Anna Wintour 在其中一個訪問裡談到時尚的本質,她說時尚若沒有「fantasy」就無法成立。這說得其實有些感性,但的確少了 fantasy,服裝就只是服裝,而時尚的影響力,勢必需要遠遠大於一件衣服。然而浪漫的「fantasy」在今日的時尚產業遊戲規則中是否還有它的位置?由從前一手掌握精品集團的康泰納仕的動向,也許可以經看出一些端倪。
↑2015的 MET GALA 紅毯,蕾哈娜穿著中國設計師所設計的高訂禮服出席
LVMH、開雲 Kering、歷峰 Richemont...大集團時尚版圖擴張正不斷上演,以後全世界只剩 LVMH 一種時尚品味? 2022年已經來到,回顧過往一年,時尚圈如疫情一般不平靜,我們最難過的或許是前 Lanvin 設計總監 Alber Elbaz 與 Louis Vuitton 男裝總監 Virgil
時尚被區塊鏈超前?從時尚虛擬體驗到 NFT 時裝,準備好在元宇宙裡放飛自我時尚吧! 西元2122年 「您有一則語音訊息。來自用戶 CRAZYFRIDAY178578。」 「我跟你說,Jordan 跟 DIOR 聯名那雙第80代要出了,他們這次發的是 NFT 加實體豪華版,你有辦法幫我搶到嗎?」
基於社群效益興起這個大前提,觀眾在習慣了實用與生活化的資訊,看慣了「上身效果」、開箱試用,相較之下,傳統時尚媒體所擅長的「大場面氛圍內容」、坐擁製作精良的人力資源優勢,是否還算得上是一個有效槓桿?在今天,是否還需要繼續投資媒體權威與高度,或者乾脆轉身擁抱追流量、衝 KPI 的新任務?「一張 Instagram 上照片可能比一張花費數十萬拍攝的時裝大片帶來更多關注度與討論度,甚至能夠直接帶貨,雜誌媒體的光環正逐漸消散在數字位化時代中。」一個評論這樣說。
↑美劇《Emily in Paris》劇照
想要整合內容平台,打通雜誌與網路並融合成一個完整的品牌媒體的,當然大有人在,但事實上的尷尬之處在於大部分以「雜誌邏輯」產製的內容都不適合直接移植到社群上。作為紙本元老,康泰納仕(Condé Nast)因應全球化轉型的腳步一向很快,在 Glocal ——「全球加在地」運作幾年後,2020年經歷輿論危機的 Anna Wintour 逆勢升任全球首席內容長和全球編輯總監,接著展開一連串變革,遠看是集團整併後全球權力結構改變,近看是老臣下台換新血,內容走向換人作主,在全球訊息的位階上更有統一性。
↑2020年 Anna Wintour 逆勢升任集團首席內容官和全球編輯總監
相繼出走的還有日版 VOGUE 總編輯渡邊三津子,Anna 死對頭 Carine Roitfeld 的繼任者 Emmanuelle Alt、10年以上資深印度版總編輯 Priya Tanna、德國版 Christiane Arp 等,英、美的康泰納仕正式整合後,主導權回到美版總部,Anna Wintour 很自然的在最後掌握了最終語權,令人感慨當所有老編都抵不了時代洪流紛紛變動,當中只有 Anna 能穩住地位26年,是真正太后級總編。
↑日版 VOGUE 總編輯渡邊三津子
↑(左) Emmanuelle Alt,(右)Christiane Arp
觀察十年來時尚產業 V.S.社群媒體之間發展的重點事蹟 從2007年6月30日第一代 iPhone 上市開始,我們的社交生活就徹底的被改變了!手機的螢幕上最常打開的不外乎就是 Facebook 、 Instagram 、 YouTube 等 SNS ( Social Media Services ),人與人的距離
別讓《Black Mirror 黑鏡》劇情成真,3招應對 Instagram、Facebook「社群媒體焦慮症候群」! 「Phones firmly in hand, everyone always rates and checks back the interactions they have with one
而她換上的新總編輪廓如何呢?很受討論的是去年坐上中國版總編大位的27歲澳籍華裔 KOL章凝 Margaret Zhang,小時候就自創部落格,會造型也能攝影拍影片,特別對數位策略的想法獨到,完全體現這個新時代編輯八爪章魚多工的輪廓,擁有對新興數位平台數據的分析能力、敏銳商業頭腦,考量的是更全方位的品牌力。
↑中國版總編27歲澳籍華裔 KOL 章凝 Margaret Zhang
↑早在2016年,章凝就製作了 VOGUE ME 的創刊號封面
↑章凝接任總編輯後製作的第一個 VOGUE 中國版九月刊封面
更早一年前,台灣 VOGUE 也迎來了新總編輯孫怡 Leslie,除了是時尚 Kol 也曾是選品店 Sunset 創辦人,堪稱台灣 VOGUE 在康泰納仕全球策略滾動式演進中出現的創刊有史以來最大變革。又例如取代法版 Emmanuelle Alt 的年輕編輯 Eugénie Trochu,則以創造時尚數位時尚社群中的連結強度取勝,她們都有一種全新、完全脫殼自傳統媒體編輯工作輪廓的特質。
↑台灣 VOGUE 新總編輯孫怡 Leslie
↑取代法版 Emmanuelle Alt 的年輕編輯 Eugénie Trochu
隨著人事異動,內容結構調整,各國版本從過往長年的各自為政,調整為「區域分管匯報+編輯團隊全球協作」,大主題由新上任的全球編輯總監規劃,再由 Anna Wintour 直接管理全球編輯總監,例如法版 Eugénie Trochu 與新義大利版內容總監 Francesca Ragazzi 其實都屬於英版總編輯兼歐洲編輯總監 Edward Enninful 領軍的歐洲隊當中。
↑義大利版內容總監 Francesca Ragazzi
↑英版總編輯兼歐洲編輯總監 Edward Enninful
GQ 也在美版 Will Welch、中東版 Adam Baidawi 雙雙晉升為全球總編輯後,於去年九月號端出17國共同封面人物 The Weeknd,同時共用一系列專題報導,可說是史無前例的平行串連。以數位角度打造的國際版本內容,也同時造成各國內容扁平單一,各地媒體所要傳達的時尚觀點未必能在第一時間出列,卻為一個非常有效率管理預算的方法。
↑(左)GQ 美版總編 Will Welch,(右)中東版總編 Adam Baidawi
↑2020九月號17國共同封面人物 The Weeknd
這一波全球康泰宮滾動式的結構改組,最後會展開怎樣的局面?或者只能說這個時代的媒體宿命,就是永遠不會停止越加快速的變動。如果說媒體是時代的反射鏡,就應該也是討論全球議題的重要場域,氣候變遷、環境永續、多元平權、科技人性、甚至隱私權等公民議題,資本主義演進至今需要怎樣的時尚媒體?更自由的市場、更有機的演算,對於時尚如此不同的理解,那正是我們想像這個世界的方式。
◎Photo Via: IMDb, GQ, Vogue, style du monde, Zimbio, Instagram (@wintoureorld, @gottikatsu, @sunles, @margeretzhang, @eugenietrochu, franragazzi, @edward_enninful, @willwelch, @adambaida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