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世代最令人敬佩的大師們一一離世,最後一位傳奇人物 Giorgio Armani,終於在9月4日寫下他時尚王國的最終篇章。
↑義大利傳奇服裝設計師 Giorgio Armani 於9月4日辭世
Jonathan Anderson 的 Dior 首季男裝:「不懼怕過去,才能找到現代性。」解碼大秀背後10位靈感來源人物|Wazaiii 編輯看秀 POV| 「真有你的,Jonathan!」看完秀的我在內心大喊。Jonathan Anderson(以下簡稱 JA)首度為 Dior 操刀的2026春夏男裝大秀果然
2026 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名單揭曉!青年藝術家李亦凡以科技工具影像作品立足台灣,放眼世界! 新生代藝術李亦凡代表台灣!他是誰?為什麼? 雖然本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剛剛圓滿落幕,2026年第61屆威尼斯國際美術雙年展台灣館的參展藝術家已經揭曉!將代表台灣的藝術家是年僅35歲的「李亦凡」。根據提名委
紐約古根漢美術館在2000年曾為 Giorgio Armani 舉行回顧展,之後的六年陸續在柏林、東京等六大城市依序展出,上海是這個巡迴展的最後一站。真的必須說 Armani 先生是先鋒,對應於現在許多珠寶精品幾乎把靜態精緻展覽,作為奠定品牌在市場認知深度的行銷操作來說,Armani 先生不只做展覽,更讓地點在世界級的美術館中,真是一大創舉。
↑古根漢美術館在2000年為 Giorgio Armani 舉行回顧展
在博物館、美術館兩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中,始終定位是以「教育」為核心目的之場域,當時,古根漢允許帶著商業性藝術創意的時裝品牌,甚至還有當季作品進入展覽內容中,此舉立刻迎來當時保守封建的博物館圈嚴厲抨擊,控訴其有淪為協助品牌銷售的嫌疑,有違學術倫理,並在博物館學界引發好長一段時間的論戰與撻伐。
↑古根漢美術館將商業性藝術創意的時裝品帶入展覽內容中,引起博物館圈的重大爭議
然而,此展對當時的時尚界是興奮異常的。
Armani 先生在 1980 年代被稱為「權力西裝之父」(Power Suit)他為好萊塢電影《美國舞男》(American Gigolo)所設計的男裝,徹底改變了男性穿著的樣貌,讓西裝從刻板轉向柔和、性感,成功建立他在時尚史上的代表性地位。
↑《美國舞男 American Gigolo》男主角李察·吉爾(Richard Gere)在電影裡身穿 Armani 設計的西裝
而透過展覽呈現,Armani 先生讓時裝成為了藝術。2004年,當時我還在第一線的時尚媒體工作時,去到了上海美術館的展覽;雖然已經時隔二十年,但仍有兩件事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Giorgio Armani 於2004年在中國舉辦時尚秀
首先,Armani 先生設計了一個紅毯星光的展區,展出許多知名明星曾經穿過的紅毯禮服。因為好萊塢總有句老話:「如果不知道要穿什麼赴宴,穿上Armani 就對了。」而此話道也出 Armani 禮服長久以來已成為明星們的紅毯最佳戰袍的事實。因此當看到這些過去穿在黛安·基頓(Diane Keaton)、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 和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等好萊塢巨星身上,只出現在紅毯照片中的禮服就在眼前,那些精緻的布料、服貼的垂墜線條、細膩的珠繡……,當下感動難以言喻。這個星光策展主題,後來也在其他品牌的策展中如法炮製,變成 must have。
↑安·基頓(Diane Keaton)、茱莉亞·羅勃茲(Julia Roberts)、茱蒂·福斯特(Jodie Foster) 和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皆身穿 Giorgio Armani 服裝出席重大場合
Anna Wintour 安娜溫圖的華麗人生,從3個影響世界的大事:911事件、2016年美國大選、新冠疫情……看她久居高位的秘密 時尚女魔頭 Anna Wintour 是一個什麼樣的存在?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中,為大家展現一位掌管世界時尚動向的雜誌社總編日常,她在時尚界隻手遮天,對待員工冷血無情。如
The Row 用極簡美學打動品味階層!Mary-Kate & Ashley Olsen 從完美 T 恤到市值百億,成就「靜謐奢華」的風格標桿 在浮華喧囂的時尚界,低調而精緻的奢華正悄悄地站上浪頭,The Row 這個由雙胞胎姐妹 Mary-Kate & Ashley Olsen 創立的品牌,被譽為「安靜奢華」(
另外一個驚奇,則是親眼見識到 Armani 先生對自己形象的嚴謹管理。當時他穿梭在展場中,為重要人物導覽也接受採訪,為了希望讓展覽有最大的媒體曝光,他允許攝影師跟拍;但每當他感覺到鏡頭,他會停下腳步,要求攝影師讓他從相機螢幕上確認自己被拍下的照片是否角度完美,若有欠佳的便要求立刻刪除。這樣的「完美主義」也呈現在服裝設計上,他不追逐潮流,但絕對要求舒適的剪裁、低調奢華的用料,以及乾淨線條,對於「優雅」的追求,決不妥協。
↑Armani 先生的「完美主義」形象呼應在他對服裝設計的堅持與職人精神
五十年的設計生涯,即使是大師,其實也時時承受著自己對創作跟經營之間矛盾的不安全感。他執掌設計的最終決定權直到人生謝幕,堅持親力親為看守所有的服裝系列,卻也遭外界批評太過重複,缺乏變化。曾有媒體面對 Armani 先生時,針對這點直面提問,老先生冷靜地回答:「我成功的秘訣是一致的 DNA,也許有人覺得有重複類似的設計,但對我來說那是一種連貫性,我的客人會一直喜愛,那也是我的成功秘訣。」,「幾十年了,我一直在這裡,事情如果沒有如我預期的進展,我會非常生氣。我害怕自己不被理解,害怕自己還沒做好,害怕自己不夠有才華。有時候媒體只寫了他們想要報導的,讓大眾誤以為那就是 Armani 的全部。」最終,他在米蘭成立了博物館,為的就是要讓大家看到 Armani 的完整樣貌,證明他也時時創新。
↑Armani 在米蘭成立博物館「Armani / Silos」
也許,在這個以社群上話題熱度作為成功指標的時尚圈而言,對於數位時代,一秒就有難以數計的新資訊在社群平台產出現,人們缺乏耐心、容易厭倦的特性,只貪心地想要更新、更多。但 Armani 先生想要對應的精準 TA 並非是那些期待每一秒都有新鮮事的數位世代,而是對於沒有時間研究時尚、思考自己衣著風格的人,因選擇 Armani 用完美主義為他們準備好的精緻用料與完美剪裁,讓他們能輕鬆地得到有質感的成功形象;相較穿著樂趣,他們更想要一種形塑個人形象跟好品味的安全感。世界上的人有百萬種,設計師不應該也只有一種。媒體們看待設計師也應別陷入「主流價值」的陷阱。這才是真正的「多元」!
↑Armani 先生執掌品牌直到人生謝幕,堅持親力親為看守所有的服裝系列
認為 Armani 先生「過時」的人,不妨仔細看看這一段,「當代的完美衣著方式,就是一種減法的過程……如果你把一些東西去掉,剩下的就是那些必不可少、永恆的東西:完美的褲裝套裝、基礎款夾克或外套,以及極致的黑色連衣裙。這些東西可以穿很多年,看起來或感覺起來都不會過時。」這是 Armani 先生終其一生都在談的所謂「反潮流」衣著觀,但話說回來,這不就是現在最熱門的「永續」衣著觀嗎?!
↑最後一位傳奇人物 Giorgio Armani 寫下他時尚王國的最終篇章
PhotoVia:Guggenheim Museum, 達志影像, Facebook(@Armani / Silos), INSTAGRAM(@giorgioarmani, @michellepfeifferofficial)
Video Via:YOUTUBE(@刘跃-x8h)